李德前
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羅琳醫(yī)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宣布,將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授予中國藥學家屠呦呦。屠呦呦成為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科學獎的中國本土科學家,她的獲獎理由是:“因為發(fā)現(xiàn)青蒿素——一種用于治療瘧疾的藥物,挽救了全球特別是發(fā)展中國家的數(shù)百萬人的生命。”
屠呦呦所獲諾貝爾醫(yī)學獎涉及新物質的提取和制造,因而與化學密切相關。本文將以化學的視角解讀2015年屠呦呦的諾貝爾醫(yī)學獎。
一、青蒿素的組成
例1.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引起國人的高度關注。某化學興趣小組嘗試利用初中化學知識探究青蒿素的組成,他們設計了如圖1所示的實驗裝置。已知 NaOH與酒精不反應,但能溶于酒精形成無色溶液,NaOH的酒精溶液與NaOH的水溶液化學性質相似,碳酸鈉不與酒精反應也不溶于酒精。請回答下列問題。
(1)實驗裝置中有一處明顯錯誤,合理的改正是 。
(2)實驗時打開分液漏斗的活塞,將H2O2溶液滴入A裝置中,再點燃C處酒精燈。A裝置中CuSO4溶液起 作用。
(3)觀察到 現(xiàn)象,說明青蒿素試樣中含有碳元素,裝置E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4)裝置F的作用是 。
(5)若青蒿素試樣為14.1 g,其完全燃燒后,裝置D增重9.9 g,裝置E增重33 g(假設各裝置均能充分吸收有關氣體)。據(jù)此可以算出,14.1 g青蒿素試樣中含有的碳、氫、氧元素的質量及其質量分數(shù)(如碳元素質量是 g,氧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是 ),再結合青蒿素的相對分子質量,即可推出青蒿素的化學式。
(6)若缺少裝置B,測出的氫元素質量會 (填“偏小”“偏大”或“無影響”)。
解析:(1)裝置B是洗氣瓶,導氣管應“長進短出”,這樣才能除去氧氣中的水蒸氣。 (2)在過氧化氫的分解反應中,硫酸銅溶液具有催化作用,能使過氧化氫在常溫下即可快速分解。(3)青蒿素中若含有碳元素,則其完全燃燒后會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進入E裝置中會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而碳酸鈉在酒精中不溶解。因此,會觀察到氫氧化鈉的酒精溶液變渾濁的現(xiàn)象。(4)本實驗通過測量青蒿素完全燃燒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質量,進而計算出青蒿素的組成,所以,F(xiàn)裝置主要是阻止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水蒸氣進入E裝置,以防干擾實驗。(5)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14.1 g青蒿素完全燃燒生成9.9 g水、33 g二氧化碳。33 g二氧化碳中含有的碳元素質量為33 g×[1244]=9 g,即14.1 g青蒿素中含有9 g碳元素;青蒿素完全燃燒需要的氧氣質量為9.9 g+33 g-14.1 g=28.8 g,而33 g二氧化碳中含有氧元素的質量為33 g-9 g=24 g,9.9 g水中含有氧元素的質量為9.9 g×[1618]=8.8 g,進而可知14.1 g青蒿素中含有的氧元素質量為24 g+8.8 g- 28.8 g=4 g,所以青蒿素中氧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為[4 g14.1 g]×100%=28.4%。(6)氫元素的質量是通過測定裝置D吸水后增加的質量來推算的,若缺少B裝置,將使裝置D的質量偏大,這樣推算出的氫元素質量也會偏大。
答案:(1)裝置B中的進氣管插入液面下,出氣管剛好露出橡皮塞 (2)催化 (3)E中溶液變渾濁 CO2+2NaOH=Na2CO3↓+H2O (4)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氣,防止進入E裝置 (5)9 28.4% (6)偏大
二、青蒿素的提取
例2.屠呦呦曾對媒體指出,她看到葛洪的《肘后備急方》記錄了一個治療瘧疾的藥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她因此認識到“不能用加熱的方法提取青蒿素”,于是改用乙醚提取。請回答下列問題。
(1)研究表明,在60 ℃時青蒿素的結構就會被破壞,從而失去活性。據(jù)此可知,青蒿素具有的化學性質是 ,貯藏青蒿素藥品應注意 、密封保存。
(2)乙醚的分子結構如圖2所示,其中短線表示原子間的連接,則乙醚的化學式為 。乙醚的沸點很低(34.6 ℃),將少許乙醚吸入注射器里,封閉后手捂針筒加熱,很快觀察到乙醚 。 [H C C O C C H][H][H] [H][H][H][H][H][H][圖2]
(3)乙醚是優(yōu)良的有機溶劑,利用乙醚提取青蒿素的主要流程是:干燥、破碎青蒿葉→在乙醚中浸泡、萃取→濃縮提取液→粗品→精制。由其生產流程可知,青蒿素易溶于 ;浸泡、萃取時主要發(fā)生 (填“物理”或“化學”)變化。
(4)在圖3所示的實驗中,把浸有乙醚的少許棉花放在厚玻璃筒底部,當快速下壓活塞時,浸有乙醚的棉花立刻燃燒起來。以下說法錯誤的是 (填字母)。
A.乙醚是可燃物,著火點不高
B.活塞向下壓縮時棉花的著火點降低
C.做功可以改變物體的內能
D.厚玻璃筒內充滿氮氣時棉花不能被壓燃
解析:(1)60 ℃時青蒿素的結構就會被破壞,說明青蒿素受熱易分解;因此,貯藏青蒿素藥品應注意防曬、避光,密封于陰涼干燥處。(2)觀察乙醚的分子結構式可知,1個乙醚分子中含有4個碳原子、10個氫原子、1個氧原子,即乙醚的化學式是C4H10O。因為乙醚的沸點只有34.6 ℃,低于人體正常溫度,所以“手捂加熱”密閉針筒里的少許乙醚,可以觀察到乙醚沸騰。(3)分析題意可知,青蒿素易溶于乙醚;從提取青蒿素的流程可以看出,對青蒿植物進行浸泡、萃取時,主要發(fā)生物理變化(這樣才能確保青蒿素不分解流失)。(4)當用力把活塞迅速下壓時,活塞做功使空氣、乙醚蒸氣的內能增加;由于乙醚的著火點僅有160 ℃,于是乙醚首先燃燒,進而引燃棉花團,在這個過程中,棉花的著火點沒有改變;若玻璃筒內充滿氮氣,乙醚、棉花因為缺氧都不能燃燒。
答案:(1)受熱易分解(或受熱不穩(wěn)定) 陰涼(或遮光) (2)C4H10O 汽化(或沸騰) (3)乙醚 物理 (4)B
三、植物青蒿的藥用
例3.植物通過復雜的生物化學作用,能形成多種營養(yǎng)物質,有些特殊的成分還具有藥用價值。像植物青蒿中就含有幾百種化學成分,不僅可以預防瘧疾,還能降溫解熱,是一種廉價的草藥。請回答下列問題。
(1)光合作用的化學方程式是 。
(2)青蒿的枝葉干燥后,采用水蒸餾法可以提煉出青蒿油,它被廣泛應用于醫(yī)藥、化妝品等行業(yè)。某種青蒿油的化學式是C8H18,其完全燃燒的化學方程式是 。
(3)青蒿中不僅含有青蒿素(C15H22O5),還含有青蒿甲素(C15H22O3),它是重要的化學試劑。
①青蒿素與青蒿甲素的組成元素 (填“相同”或“不同”,下同),分子結構 。
②如果青蒿素與青蒿甲素中含有等質量的氫元素,則青蒿素與青蒿甲素的分子個數(shù)之比是 。
解析:(2)C8H18完全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再結合配平技巧,即可寫出該化學方程式。(3)①觀察青蒿素與青蒿甲素的化學式可知,兩者的組成元素相同,但分子的結構不同。 ②如果青蒿素與青蒿甲素的分子個數(shù)相同,則它們所含的氫元素質量相同。
答案:(1)6CO2+6H2O[光照葉綠素]C6H12O6+6O2 (2)2C8H18+25O2[點燃]16CO2+18H2O (3)①相同 不同 ②1∶1
四、諾貝爾獎與黃金
例4.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丹麥著名物理學家玻爾(曾獲192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為躲避納粹的追捕,他將自己的諾貝爾獎章用王水溶解,戰(zhàn)后再利用置換反應原理從“金溶液”中提出金,并重新鑄造了一枚諾貝爾獎章。請回答下列問題。
(1)已知黃金溶解在“王水”中形成HAuCl4(四氯合金酸),沒有氫氣產生。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填序號)。
①“王水”溶解黃金是化學變化
②金比氫活潑
③HAuCl4中,Au的化合價為+3
④玻爾可以使用金屬鐵、銅等提煉出“金溶液”中的金
⑤“王水”可以用耐腐蝕的青銅容器盛裝
(2)最近,蘇州某電鍍廠員工偷偷將“吸金紙”放入鍍金用的溶液內,半個月盜竊黃金 47 g,他因此獲刑9個月。原來,“吸金紙”是用金屬鎳制作的一張灰色細密的金屬網。鎳是重要金屬,我國一元硬幣就是鋼芯鍍鎳,鈦-鎳合金還具有形狀記憶功能。
①已知Ni+CuSO4 =Cu+NiSO4,則利用上述吸金紙 (填“能”或“不能”)從硝酸銀溶液中“吸”到金屬銀。
②已知鎳離子(Ni2+)顯綠色,將金屬鎳投入稀硫酸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Ni+H2SO4 =NiSO4 +H2↑,可觀察到的實驗現(xiàn)象是 ;產生該現(xiàn)象的原因是,溶液中 離子減少、 離子增加。
③氫氧化鎳[Ni(OH)2]為強堿,請寫出它與稀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該反應 熱量。
解析:(1)“王水”溶解黃金是化學變化,即①正確;在金屬活動性順序里,金排在氫的后面,因此氫比金活潑,即②錯誤;在HAuCl4中,H是+1價,Cl是-1價,根據(jù)化合物里正、負化合價的代數(shù)和為零可知,Au為+3價,即③正確;鐵、銅的活動性比金強,所以金屬鐵、銅能置換出“金溶液”中的金,即④正確;“王水”能溶解黃金這樣極其穩(wěn)定的金屬,當然也能溶解銅、錫(青銅),即⑤錯誤。(2)由Ni+CuSO4 = Cu+NiSO4可知,鎳比銅活潑,當然鎳也比銀活潑,所以該吸金紙能“吸出”硝酸銀溶液中的銀。由Ni+H2SO4=NiSO4+H2↑和鎳離子顯綠色可知,金屬鎳與稀硫酸反應時,可觀察到的實驗現(xiàn)象是有氣泡冒出,溶液由無色逐漸變?yōu)榫G色;產生該現(xiàn)象的原因是,溶液中氫離子減少、鎳離子增加。Ni(OH)2與鹽酸發(fā)生中和反應生成鎳鹽和水,中和反應均為放熱反應。
答案:(1)①③④ (2)①能 ②有氣泡產生,溶液由無色逐漸變?yōu)榫G色 H+ Ni2+ ③Ni(OH)2+2HCl=NiCl2+2H2O 放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