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詩佳
終于有了第二個寶寶,你欣喜的同時是否忽視了此時羨慕嫉妒恨的老大?某兒童醫(yī)院心理門診曾一個月內接診了5個孩子,他們都是因為家里新增弟妹之后,出現(xiàn)了不同程度的煩躁、易怒和焦慮。
告訴孩子你對他的愛100%
我再次懷孕了,6歲的Teresa好奇地看著我的肚子一天天變大,驚喜地發(fā)現(xiàn)肚皮居然會動來動去。
“媽媽,我希望她是個妹妹,這樣就有人陪我玩了?!盩eresa用小手輕輕地撫摸著我的肚子,說道。
“好啊,以后你就可以帶著妹妹去公園,然后啊,她會跟在你屁股后面,一邊跑,一邊叫著姐姐……姐姐……”
“哇!好想她快點出來哦,我都等不及了!”
“快了快了??墒?,媽媽也有點擔心唉,如果妹妹出生以后,媽媽忙著照顧妹妹,陪你的時間少了,怎么辦呀?”女兒歪著小腦袋想了又想。可能這個問題對于一個幼兒園大班的孩子,真的是有些為難了吧。
“有了!到那時候,我就和媽媽一起照顧妹妹,這樣就可以有很多時間和媽媽在—起了呀!”
聽到這里,我真是又驚又喜。這一招,還是從兒童心理學的專業(yè)書里看來的,可女兒咋歪歪腦袋就想出來了呢?看來,千萬不能低估了孩子的智慧。
“Teresa,你真俸!知道嗎?妹妹出來了,你就是我們家的長女了哦,長女可厲害啦,能幫爸爸媽媽做好多好多事情,你想不想做長女啊?”
“嗯,想。”女兒的眼神中充滿了期待和向往。
“還有一件事情,媽媽必須要告訴你?!蔽覉远ǖ乜粗畠旱难劬Γ盁o論以后媽媽照顧妹妹有多忙,有一件事情是不會改變的,就是媽媽對你的愛永遠是百分之百,一絲一毫也不會減少。你一定要記得,好嗎?”女兒望著我一臉嚴肅的樣子,鄭重地點了點頭。
讓姐姐找到責任感和快樂
轉眼間,Rachel開始牙牙學語了。而Teresa也成了一名小學生。每當她背著書包回到家,一副得意洋洋的樣子來到妹妹面前,便開始訓話:“妹妹,你今天乖不乖???”看到妹妹無比崇拜地望著“高大”的姐姐,總讓人忍俊不禁。
“哎,姐姐,你不是說長大以后想當老師嗎?”我開始套Teresa的話。
“是啊,怎么了?”正在逗妹妹玩的Teresa心不在焉地問。
“我們不需要等到以后啊!你看,現(xiàn)在每天,我們都會在學校里學到很多知識,已經可以做妹妹的小老師了呀!”我故意用“我們”這樣的詞來和孩子做無縫交流。
別讓他被迫接受
等到肚子大到無法掩蓋了,才讓孩子“被迫接受”。這種回避行為會導致后期爆發(fā)時帶來更糟糕的結果。
讓他每天至少獨享5分鐘
趁著照顧小寶寶的間隙,讓他享受一下“霸占”你的待遇。哪怕是沒有任何打擾的5分鐘也行,給他講個小故事,玩一會兒假裝游戲或者躲貓貓。
理解他的情緒
像惡作劇、哭鬧或對媽媽不理不睬都是孩子正常的情緒反應,不要試圖講什么大道理,給他一個擁抱,讓他靜一靜。
爭取他的同情
你可以對老大說:“你知道媽媽一天要給弟弟換多少次尿布嗎?我自己都數(shù)不清了。”讓老大知道,媽媽也不是完全適應新的生活,我們都需要調整。
替他說出不滿
你可以替他說出不滿的情緒,“寶貝兒,媽媽知道你看見我只照顧小寶寶,很生氣,很傷心?!?/p>
和他一起照顧寶寶
讓他找到當哥哥或姐姐的成就感,比如讓他幫你拿紙尿褲,和你一起給小寶寶唱催眠曲,讓他幫媽媽監(jiān)督客人,如果客人沒洗干凈手,就不讓他們摸小寶寶的臉。
“好啊好??!那我教她什么呢?”
“不同年齡段的小孩子要學習的東西是不一樣的。妹妹現(xiàn)在的年齡,比較適合看一些圖片啊、搭搭積木啊,你愿意教妹妹認識這些圖片嗎?”說著,我拿出了剛從書店里買來的寶寶圖書。
“行,沒問題!”
于是,Teresa把教導妹妹當成了一份責任,我很高興看到她在過程中還能找到樂趣,而我可以騰出手來,忙自己的事情去嘍!
給孩子自己解決問題的空間
Tresa跑來告狀:“妹妹剛才抓我的書,萬一被她撕壞了,我怎么上課啊!嗚……”“嗯,媽媽知道了,學校的書是不可以隨便拿來玩的?!甭牭轿疫@么一說,Teresa感受到了被支持的力量,逐漸止住了哭聲?!皨寢屜嘈牛绻隳托牡睾兔妹媒忉?,她是會明白的。你愿窟試試看嗎?”
過了不一會兒,客廳里傳來了姐姐的聲音,“妹妹,你這樣做是不對的。這是姐姐的東西,你不可以拿?!蔽液闷娴刎Q起耳朵,關注著事態(tài)的發(fā)展。
“要玩,要玩。”姐姐的阻攔似乎引起了妹妹的抗議。“啪、啪!”妹妹的小手狠狠地打在了姐姐的身上。
“你干嗎打我???明明是你不對嘛!”姐姐的聲音又帶著些許哭腔了。“你再打,我就還手啦!”只聽見又是‘啪”的一聲,妹妹開始號啕大哭起來。
慘了,這回該不會是妹妹被了了吧?我心里一陣緊。聽著外面的一片混亂聲,我開始猶豫,是不是要出去協(xié)調一下呢?
等一等!再等一等!在房間里強忍著。
沒過多久,客廳里便沒了動靜。
又過了一會兒,傳來了妹妹嗲嗲的聲音:“姐姐,玩。姐姐,玩?!薄昂冒?,姐姐陪你玩一會兒,再去做功課?!?/p>
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可能超出我們的想象,我們何不索性偷偷懶,讓孩子多些鍛煉機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