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勛祥
新中國成立后,彭真長期擔任國家民主法制建設方面的領導工作。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在他擔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委員長期間,力倡中國走民主法制之路,在法治理念上既汲取傳統(tǒng)法理念精華,并予以堅守,又不斷創(chuàng)新、突破,他堅持國家和公民之間,公民本位,權(quán)力和權(quán)利之間,權(quán)利本位全面,為我國民主法制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
黨要守法。1982年彭真在主持憲法起草工作時,特別主張“把憲法具有最高法律地位,黨要以憲法為根本的活動準則,任何組織不得有超越憲法的特權(quán)”寫入憲法。他指出,黨章這樣規(guī)定,憲法也這樣規(guī)定,這就解決了過去我們國家所沒有或者沒有明確解決的問題,就解決了社會主義民主和社會主義法制這個關鍵問題,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在黨要守法的問題上,彭真講得最多、也講得最透徹。針對我國法律能否得到遵守和執(zhí)行的問題,他認為關鍵在于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他反復講,黨領導人民制定憲法和法律,黨也領導人民遵守、執(zhí)行憲法和法律,黨也必須在憲法和法律的范圍內(nèi)活動。
針對有人提出“是法大,還是黨委大、首長大”的問題,彭真說,“我看是法大”。①我們的法律是黨和國家的方針和政策的定型化。它是黨領導制定的,一些重要的法律草案是經(jīng)過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則批準的,是經(jīng)過全國人大及其人大常委會按照法定程序?qū)徸h通過的,它是代表黨和全國人民的意志和利益的。法律一經(jīng)通過、頒布,每個公民都要服從。黨員服從法律,就是服從黨的領導,就是服從全國人民。堅持黨的領導,遵從人民意志,嚴格依法辦事,三者是一致的、統(tǒng)一的。
彭真提出的解決黨與法律關系的理論,仍然應該成為我們今天處理黨與法律關系和實行依法治國的一個指導思想。②
人大不是橡皮圖章。為了開拓人大工作,彭真對人大工作做了深刻研究,提出了許多重大的、帶有根本性的指導意見。對人大與黨的領導的關系,他指出,人民代表大會和它的常委會,是代表人民直接管理國家的,要健全人民管理國家的制度。人大及其常委會在同政府、法院、檢察院的關系上,方針不是“唱對臺戲”,但也不是等因奉此,不問是非的橡皮圖章,方針是實事求是,以人民的利益為根據(jù),以憲法、法律為準繩,是就是,非就非。對的,就肯定,就支持;錯的,就否定,就糾正。要嚴格依法辦事,既不能失職,也不能越權(quán)。
彭真提出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下的國家權(quán)力分工監(jiān)督關系。歷史和現(xiàn)實都證明,不受制約的權(quán)力必然被濫用和產(chǎn)生腐敗。共產(chǎn)黨領導的國家也必須加強對國家權(quán)力的監(jiān)督。
不能隨意抓人。1979年9月,彭真復出半年后即被中央委任為“兩案”(林彪和“四人幫”)審判指導委員會主任,當年正是因為這些人,彭真被關進秦城監(jiān)獄。但彭真卻不愿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他希望在法律的軌道之內(nèi),在懲罰犯罪的同時,使任何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權(quán)利都能得到保障。
彭真說:“為什么會發(fā)生‘文化大革命?我們沒有法制思想,對國家主席、委員長想抓就抓,真是‘和尚打傘無法無天。要防止‘文化大革命的再發(fā)生就要健全法制,制定法律?!雹?/p>
彭真復出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修訂了《逮捕拘留條例》,這個條例開宗明義地宣布,根據(jù)《憲法》“保護公民的人身自由和住宅不受侵犯”,明確提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非經(jīng)人民法院決定或者人民檢察院批準不受逮捕”。但這仍只解決一個不能任意抓人的問題。要系統(tǒng)地保障人權(quán),彭真認為矛盾的核心是制定《刑法》等基本法律。
其后從1979年3月至5月,在彭真的主持下全國人大制定了7部法律,其中《刑法》《刑事訴訟法》 《法院和檢察院組織法》為審判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據(jù)。
民可以告官。彭真恪守傳統(tǒng)法理先進理念的同時不斷創(chuàng)新,從法理上解決對公民權(quán)的進一步保護,民可以告官。
1980年,民主法制建設邁開大步,彭真開始思考“民告官”的問題。當時民間議論“公家告?zhèn)€人一告一個準,公民告公家沒門”,彭真認為這不行。他說,行政機關不能隨便侵犯公民權(quán)利,公民要有告狀的渠道,也就是要把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建立民告官的制度。
1982年制定《民事訴訟法》的時候,彭真指示,在原本并沒有行政訴訟規(guī)定的草案中加入“法律規(guī)定由人民法院審理的行政案件,適用本規(guī)定”。當后來陸續(xù)有人將行政機關告上法庭的時候,人們才發(fā)現(xiàn),原來“民告官”已經(jīng)有了它的合法依據(jù)。
到了1988年,我國已有130多部法律、行政法規(guī),規(guī)定了可以受理的行政案件。
阻力隨之而來。1989年初,在國務院法制局召開的會議上有人提出:“如果公民可以告政府,政府還有什么權(quán)威?”更強烈的反對意見是:“民告官”會助長“刁民”告狀。
盡管如此,由于彭真在早年的《民事訴訟法》(試行)中加入了行政訴訟的條款,早已使行政訴訟深入人心,《行政訴訟法》最終在1989年4月獲得通過。
兩個平等。即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彭真在一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上提出的,核心是反對特權(quán),堅持民主法制。
1954年9月17日,彭真在大會上作《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發(fā)言。在發(fā)言中,他就憲法確定的“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這一條社會主義法制的基本原則作了深刻闡述。他說:“我們的國家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人民民主國家,我們?nèi)w公民在法律面前可能平等,也必須平等。人人遵守法律,人人在法律上平等,應當是,也必須是全體人民、全體國家工作人員和國家機關實際行動的指針。在我們這里,不允許言行不符,不允許有任何超于法律之外的特權(quán)分子?!?/p>
1965年9月,文化部在北京召開全國文化廳局長會議。當時,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批判正開展得如火如荼,在廣大知識分子中造成了草木皆兵、人人自危的緊張氣氛。9月23日,彭真在會上講話,提出“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他說:“要實事求是,部分對,就是部分對;基本對,就是基本對;部分錯,就是部分錯;基本錯,就是基本錯。堅持真理,隨時修正錯誤。黨內(nèi)也好,人民內(nèi)部也好,不論你是黨和國家的領導人,還是文藝工作者、普通老百姓全面!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這個地方只能服從真理?!?/p>
彭真這次講話,是試圖緩和當時文藝界、學術界的緊張局勢,把批判引上說理軌道的。
彭真不只是提出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他自己也是身體力行的。他有了一個觀點之后,往往先征求身邊工作人員的意見,尤其重視不同意見。他常說:“‘官當大了,本來就不大容易聽到不同的意見,這是很危險的。在我身邊工作,我講了一個意見,如果你們都說贊成,那就等于還是我一個人的腦袋想問題。如果大家把不同的意見都提出來,那就成了幾個腦袋加起來想問題,就想得更全面一些。聽不同的意見有好處,自己錯了,改正;當初想得不夠周到,補充完善。總之,堅持真理,隨時修正錯誤?!雹?/p>
彭真的民主法制思想,法制是建立在民主基礎之上,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的。沒有“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也就沒有科學意義上的法制;沒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也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法制。
“兩個平等”為限制特權(quán)提供了理論依據(jù),開啟了公民的權(quán)利之門。
一定要靠法制。中國共產(chǎn)黨人對民主法制的認識是從深刻的歷史反思中悟出的,執(zhí)政后,如何鞏固政權(quán),在建國初的一段時間,不是靠發(fā)展民主和加強法制,走依法治國之路,因而導致了“反右”擴大化、“文革”等一系列悲劇。
“文革”后,黨認真總結(jié)歷史經(jīng)驗教訓,特別是“文革”的沉痛教訓,提出“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的方針,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進行制度建設。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彭真在一系列講話中深刻闡述了關于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法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了“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這是黨和國家的一項重大改革和歷史性的根本任務。他指出,隨著“文革”結(jié)束,全國工作重點轉(zhuǎn)移到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上來,要實現(xiàn)這個歷史性轉(zhuǎn)變,國家必須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和健全社會主義法制。沒有健全的社會主義法制,就很難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否則公民的人身權(quán)利、民主權(quán)利和其它權(quán)利就得不到可靠的保障。他還強調(diào),社會主義法制早就應該抓緊搞,不搞不行??墒?,我們建國后長時期內(nèi)沒有這個認識,總覺得有黨的領導,有方針政策,遲搞幾天不要緊,結(jié)果貽誤了時機。他再次強調(diào),“從革命戰(zhàn)爭時期主要依靠政策辦事,到人民掌握全國性政權(quán)以后,不僅依靠政策,還要建立、健全法制,依法辦事,這是一個歷史性的轉(zhuǎn)變。管理國家,靠人治還是法制?一定要靠法制?!雹?/p>
獨立行使司法權(quán)。長期以來,黨的領導與司法的關系在黨內(nèi)許多人的認識都是非常模糊的。彭真還一直堅持司法機關應獨立行使職權(quán)的憲法原則,強調(diào)黨在領導司法時應依法辦事,尊重法律。
針對一些人指責法院獨立行使職權(quán)是“以法抗黨”、向黨鬧獨立性的指責,他進行了批駁:“法院、檢察院獨立行使職權(quán),只服從法律,以事實為根據(jù),以法律為準繩。不管你是什么人,都要服從法律。在法律面前不承認任何人有任何特權(quán)。服從法律,就是服從黨中央的領導和國家最高權(quán)力機關的決定,也就是服從全國人民。它就是從法制方面保證全國各族人民的團結(jié)和國家的統(tǒng)一”,決不是什么“以法抗黨”“向黨鬧獨立性”。⑥彭真一貫強調(diào)黨要加強對司法工作領導,關于如何實現(xiàn)領導,他總結(jié)了三個方面的體現(xiàn):一是黨特別要領導和支持兩院獨立行使職權(quán),檢查、督促公、檢、法認真執(zhí)行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嚴肅、正確執(zhí)行法律,嚴格依法辦案、依法辦事。二是要為公、檢、法特別是檢察院、法院配備足夠的政治上可靠、思想作風好、有工作能力的干部。三是還有大量思想政治工作,也要黨委很好抓起來。
獨立行使司法權(quán),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quán)檢察權(quán),實現(xiàn)審判權(quán)檢察權(quán)的權(quán)責一致,有效防止權(quán)力干涉導致的冤假錯案。
擴大直接選舉, 實行差額選舉。彭真1979年主持選舉法和地方各級人大和政府組織法的修改,在他的努力下,對我國選舉制度作了三大重要改革:一是擴大了直接選舉,將直接選舉由在農(nóng)村的鄉(xiāng)鎮(zhèn)一級擴大到縣一級;二是實行差額選舉,規(guī)定人大代表都一律實行差額選舉,國家機關領導人副職也都實行了差額選舉,正職原則上實行差額選舉;三是實行由選民或代表依法聯(lián)名提出候選人和政黨、人民團體或主席團提出候選人的制度,經(jīng)過反復醞釀討論、民主協(xié)商直至在必要時舉行預選來確定正式候選人。
彭真把公民選舉權(quán)的實現(xiàn)提到很重要的位置。他認為,選舉權(quán)是人民行使國家權(quán)力的重要標志。保障人民自由行使選舉權(quán)利和罷免權(quán)利,是人民當家作主、管理國家的重要保證。通過選舉,9億人民就可以通過代表管理國家大事,掌握自己的、民族的、國家的命運。采取選舉的辦法來選拔干部,要比只由領導指定可靠得多,選拔錯了也比較容易得到改正。這樣選舉產(chǎn)生的各級政權(quán)機關,比較能夠勝任,比較能夠經(jīng)得起風浪。
針對一些地方領導干部對民主選舉不放心,亂劃杠杠,要群眾按少數(shù)領導人的意見進行的作法,彭真尖銳批評,“上面提名單,下面劃圈圈”的作法是不符合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原則。經(jīng)領導和群眾反復醞釀提出的候選人,總比單由領導指定或少數(shù)投票人提名要好些,更能代表群眾的意見。
基層自治。彭真指出:“如何保證人民行使民主權(quán)利、當家作主?我看最基本的是兩個方面:一方面,人民通過他們選出的代表組成各級人大,行使管理國家的權(quán)利;另一方面,在基層實行群眾自治,群眾的事情由群眾自己依法去辦,由群眾自己直接行使民主權(quán)利?!雹咿k好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是國家政治體制的一項重大改革,實現(xiàn)人民當家作主,具有重要的、深遠的意義。正是基于這一思考,在彭真的提議和組織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1986年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1987年 11月底,《村民委員會組織法》最終以試行的方式在常委會通過。
從此,中國農(nóng)村開始了村民自治和農(nóng)村民主建設的偉大實踐。村民、居民自治,進一步激活8億農(nóng)民、5億城市居民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
注釋:
①1979年7月27日,彭真在全國檢察工作座談會、全國高級人民法院和軍事法院院長會議、第三次全國預審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②蔡定劍:《彭真對中國民主法制建設的十大貢獻》,《學習時報》2010年1月11日。
③《北方新報》據(jù)《中國老年報》,2013年11月19日。
④ 顧昂然、楊景宇、宋大涵:《受益終生的教誨——深切緬懷彭真同志》,《人民日報》1998年4月25日。
⑤《彭真文選1941-1990》,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66、271、491、492頁。
⑥1979年7月27日,彭真在全國檢察工作座談會、全國高級人民法院和軍事法院院長會議、第三次全國預審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⑦ 1987年11月23日,彭真在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三次會議上的講話:《通過群眾自治實行基層直接民主》。
(責編 五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