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城東
得了糖尿病,就相當于得過一次心肌梗死?這到底是危言聳聽,還是真實情況?
65歲的趙阿姨患糖尿病多年,平時水果、甜品都不敢多吃,每天用血糖儀自測血糖,晚上跳跳廣場舞活動活動,病情控制得還可以。最近她偶爾翻報紙時,看到最近流傳的一條新聞:“得了糖尿病,就相當于得過一次心肌梗死。”趙阿姨頓時緊張得額頭冒汗,她想知道,糖尿病和心梗有什么關系?這新聞到底是不是危言聳聽呢?
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疾病概率高
先不管這句話對錯,我們先來認清這樣一個事實。也許和趙阿姨一樣,很多糖尿病患者都認為,治療糖尿病的目的就是為了降低血糖。但是比高血糖更危險的,是糖尿病帶來的心血管風險。
如果我們分析一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就會發(fā)現(xiàn),約70%的2型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并發(fā)癥,糖尿病患者發(fā)生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為非糖尿病患者的3到5倍,而且病變更嚴重、更廣泛,預后更差,發(fā)病年齡更早。
因此,單純降低血糖,并不能顯著減少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生和死亡風險,治療糖尿病的主要目的應該是為了減少心血管事件。現(xiàn)在,我們通過具體的數(shù)字,來看看糖尿病與冠心病的關系:
研究1:糖尿病是心肌梗死的等危癥
研究人員對沒有糖尿病但有心肌梗死病史的患者,和有糖尿病但沒有心肌梗死病史的患者進行隨訪后發(fā)現(xiàn),上述兩組人群具有較為接近的生存率。當患者既有糖尿病又有心肌梗死病史時,其生存率就會有更為明顯的下降。美國心臟學會提出,糖尿病就是心血管病,糖尿病是心肌梗死的等危癥。
研究2:糖尿病能增加全因死亡風險
什么是全因死亡風險?顧名思義,就是把所有的死亡原因都包含計算在內(nèi)。Lotufo等進行了為期6年的前瞻性研究,研究結果表明,與既沒有糖尿病也沒有冠心病的人群相比,有糖尿病無冠心病的人群全因死亡風險為2.3;有冠心病無糖尿病的人群全因死亡風險為2.2;既有糖尿病又有冠心病的人群全因死亡風險為4.7。
是不是數(shù)據(jù)看得有些混亂,讀起來有些拗口?沒關系,我來幫你具體分析一下,這項研究帶給我們哪幾項結論:
(1)可以看出,有糖尿病無冠心病人群和無糖尿病有冠心病人群,具有相近的全因死亡風險(分別是2.3和2.2)。糖尿病可以說是冠心病的等危癥。
(2)對比前兩項數(shù)據(jù)可以發(fā)現(xiàn),對于無冠心病的人來說,得糖尿病會使全因死亡風險增加2.3-0=2.3。
(3)對比后兩項數(shù)據(jù)可以發(fā)現(xiàn),對于有冠心病的人來說,得糖尿病會使全因死亡風險增加:4.7-2.2=2.5。
綜合(2)(3)我們發(fā)現(xiàn),糖尿病能顯著增加患者的全因死亡風險。
研究3:糖尿病能增加冠心病死亡率
剛才我們看了全因死亡風險,現(xiàn)在我們來看看冠心病死亡率。研究表明,對于冠心病死亡風險而言,與沒有糖尿病也沒有冠心病的人群比較,有糖尿病無冠心病的死亡風險為3.3;無糖尿病有冠心病的死亡風險為5.6;既有糖尿病又有冠心病的死亡風險為12.0。
可以看出,單純糖尿病人群冠心病的死亡風險顯著低于單純冠心病人群,糖尿病不能等同于冠心病。但無論怎樣,與沒有糖尿病的人群相比,糖尿病能顯著增加所有原因的患者死亡率和冠心病死亡率,既有糖尿病又有冠心病人群是更危險的人群。
潘長玉等對我國老年人群中所做的研究也顯示,與正常糖耐量人群相比,糖耐量異常或糖尿病人群發(fā)生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性分別增高2.85倍和2.79倍。
糖尿病為何會增加心血管風險
糖尿病患者為何會加劇如此明顯的心血管危險性?研究表明,糖尿病并發(fā)冠脈粥樣硬化的主要機制為蛋白和脂質(zhì)成分糖化終末產(chǎn)物損傷;機體組織和細胞氧化應激;蛋白激酶途徑激活;炎癥反應;高血糖機制;脂質(zhì)代謝異常;胰島素抵抗;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tǒng)激活;凝血—纖溶系統(tǒng)異常等。
研究發(fā)現(xiàn),高血糖獨立增加心絞痛和心肌梗死的發(fā)生率。糖化血紅蛋白每增加1%,危險性增加11%。隨訪研究發(fā)現(xiàn),糖化血紅蛋白每下降1%,與糖尿病相關的死亡危險性下降21%,與糖尿病相關的心肌梗死危險性下降14%。
而且,因為糖尿病患者往往除了冠心病以外,還多有高血壓、高血脂、肥胖、胰島素抵抗等多種代謝紊亂因素相互協(xié)同、相互作用,使糖尿病心血管事件具有一些不同的特點。
特點1:發(fā)病年齡提前、病死率高
糖尿病心血管事件發(fā)病年齡提前,患病率和病死率高。糖尿病心肌梗死后5年隨訪死亡率高達50%,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倍;在不穩(wěn)定心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住院率,合并癥和死亡風險均增加。
特點2:更易出現(xiàn)低血壓、無痛心梗
糖尿病心血管事件更容易出現(xiàn)體位性低血壓,靜息性心動過速,無痛性心肌梗死等。由于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經(jīng)病變,糖尿病患者對心肌缺血引發(fā)的心絞痛痛覺閾值明顯增高,更容易出現(xiàn)無痛性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起病隱匿,病情進展快,常常發(fā)現(xiàn)時冠脈病變已經(jīng)相當嚴重,心肌梗死面積大,容易發(fā)生充血性心力衰竭。
特點3:復雜病變發(fā)生率高
冠狀動脈血管受累面積廣,小血管受累尤為明顯。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冠狀動脈病變特點以多支病變居多,彌漫性病變多,不容易形成側(cè)枝循環(huán),狹窄程度重,復雜病變發(fā)生率高,小血管病變、閉塞病變、左主干病變等的發(fā)生率都明顯高于非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在經(jīng)皮冠狀動脈腔內(nèi)成型術術后發(fā)生再狹窄率明顯高于非糖尿病患者,冠脈介入手術難度要大于非糖尿病患者,同時可能合并有糖尿病心肌病變、左心室舒張功能受損、心功能代償能力減弱、心功能差、預后不好。
怎樣避免心血管事件發(fā)生
糖尿病對心血管病如此不利,作為患者又該怎么辦?
其一,及時發(fā)現(xiàn)心血管疾病人群或心血管風險人群中的糖代謝異常。研究表明,大約有3/4的冠心病患者均合并有糖代謝異常。由40個國家參加的另一項研究結果也表明,在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或者心血管疾病患者中,有2/3左右的患者糖代謝異常,其中1/4是糖尿病患者。故此建議對心血管疾病及高危人群進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早期發(fā)現(xiàn)糖代謝異常,并進行相應治療。
其二,對糖尿病患者進行心血管危險因素評價并做出處理。Steno-2研究顯示,全面控制血壓、血脂、血糖等多種危險因素,可顯著改善合并微量蛋白尿2型糖尿病患者的預后,使死亡危險顯著降低57%,任一心血管事件危險顯著降低59%。
生活方式干預(合理飲食、適量運動、控制體重、限制飲酒、戒煙以及對不良情緒的矯治),降血糖、降血壓、調(diào)血脂和抗血小板聚集等的綜合治療是顯著減少糖尿病心血管并發(fā)癥和死亡發(fā)生風險的最有效措施;至于對糖尿病患者冠脈血運重建而言,選擇冠脈旁路移植手術還是冠狀動脈腔內(nèi)成型術,以及冠脈內(nèi)支架選擇的種類還需結合具體病情分析。
因此,雖然糖尿病不能完全等同于冠心病或心肌梗死,但是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等危癥。對于糖尿病帶來的心血管死亡風險,同樣是危險的、需要我們警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