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垚
當中日韓和東盟各國領導人合影結束后,穿過多位參會領導人,菲律賓總統(tǒng)杜特爾特來到中國總理李克強身邊握手,隨后又伸出左手,“請”李克強總理先走。
9月7日發(fā)生在東盟-中日韓(10+3)領導人會議上的這一幕,被全球媒體廣為傳播。
在近日舉行的東亞合作領導人系列會議召開之前,美、日、澳領導人已在多個場合頻頻提及“南海仲裁”,甚至放出“狠話”:將在東亞峰會上“大談南海問題”。
但在會場上,中國和大多數(shù)與會國家對個別域外國家重彈所謂“南海仲裁”的老調不予理睬,而是聚焦經濟發(fā)展與政治安全合作,尋求“大同”。
有外媒評論說,中國在南海問題的角力中“取得了外交勝利”。
事實上,這不僅是中國的外交勝利,也是其他南海周邊國家的勝利。
如今,在中國提出的“雙軌”思路下,南海問題沒有繼續(xù)激化對立。同時,中國和東盟也共同確認了地區(qū)規(guī)則框架的有效性,重申回歸通過談判協(xié)商解決有關問題的正確軌道,維護南海和平穩(wěn)定。
這是中國和東盟成員國等大多數(shù)東亞國家排除干擾、凝心聚力、共謀發(fā)展、互利共贏的共同選擇。
三年前,習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亞國會的演講中提出“攜手建設更為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的倡議,提出講信修睦、合作共贏、守望相助、心心相印、開放包容“五個堅持”,使雙方成為興衰相伴、安危與共、同舟共濟的好鄰居、好朋友、好伙伴。
2016年9月7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老撾萬象國家會議中心同東盟國家領導人共同出席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系25周年紀念儀式
這一次,李克強總理說,中方愿與東盟國家共同努力,進一步加強戰(zhàn)略溝通,不斷為雙方合作注入新動力,共同建設更為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
目前,中國-東盟自貿區(qū)已經建成,升級議定書也已生效。新建立的瀾滄江-湄公河合作機制為深化中國與東盟合作、縮小東盟內部發(fā)展差距提供了新動力。中國已成為東盟最大的貿易伙伴之一,是東盟最大的游客來源國。中國提出的建設“一帶一路”倡議和國際產能合作為雙方經貿合作注入了新的活力,東盟共同體建成和中國-東盟自貿區(qū)升級版為實現(xiàn)雙方經貿融通增添助力,不斷擴大的民間交往也將構筑起雙方民心相通的重要橋梁。
2016年,站在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系25周年的新起點上,雙方都認識到,在當今全球治理面臨諸多嚴峻挑戰(zhàn)的情形下,攜手奮進,共度時艱,打造更緊密的命運共同體,必要性愈發(fā)凸顯。
人們有理由相信,這樣的共識,必將助益于保障南海更美好的未來,也將為地區(qū)乃至世界持久和平、共同繁榮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