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雞啄癖發(fā)生的原因及其防控措施
雞啄癖是雞只在某種誘因作用下形成的綜合癥,屬雞只的不良嗜好,發(fā)生于各個日齡的雞群,輕則可造成羽翼脫落,嚴重時會造成雞只死亡,給養(yǎng)雞場帶來經濟損失。在日常生產實踐中,該病主要以預防為主,采取綜合防治措施。
雞啄癖;病因;防控措施
雞啄癖是由多種病因引起的一種異食癖,又稱為異食癖、惡食癖、啄食癖等。雞啄癖是由于雞的代謝機能紊亂,味覺異常的一種十分復雜的常見疾病。當雞患病后,經常會單向或相互啄食雞自身部位或異物的一種惡癖。表現為相互攻擊、食用自己或其他雞的蛋,以及吞食異物。常見有啄肛、啄羽、啄趾、啄蛋、啄頭、啄鱗等癥狀,一經有啄癖發(fā)生,可導致雞群緊張、失控,影響正常生長發(fā)育,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
通常該病發(fā)生比較普遍,在各日齡和階段都可能會發(fā)生該病,且與季節(jié)關系不大,蛋雞發(fā)病率相對較高。啄癖的危害很大,一旦發(fā)現,便會迅速蔓延全群。一般來說,整個雞群的發(fā)病率可達75%,死亡率高達45%以上,同時會嚴重降低產蛋量。
飼料成分搭配不合理,長期營養(yǎng)不全面,蛋白質偏少,特別是含硫氨基酸缺乏,粗飼料含量過低,礦物質含量不足,均可使機體機能紊亂進而產生啄癖。通風、光照、溫濕度、飲水、免疫用藥等不適宜雞群生長,雞舍內溫度較高或通風透氣不良,有害氣體積累使雞煩躁不安引起啄癖;濕度過大導致的悶熱,濕度過小空氣干燥污濁都可導致雞產生啄癖。此外,如果出現雞只未經斷喙或斷喙不良,雞群飼養(yǎng)密度過大也會導致雞啄癖的發(fā)生。在小群體中,雞群相互熟悉較快,發(fā)生爭斗情況較少,當群體過大時,雞群容易對空間、飼料、水等發(fā)生爭斗,繼而會發(fā)展成某種類型的啄癖。飼養(yǎng)密度高時,雞群會相互擁擠和碰撞,因此要降低和控制飼養(yǎng)密度。與散養(yǎng)模式相比,籠養(yǎng)雞的喂食時間較短,且不能進行充分的運動,使得雞群整體處于亢奮而煩躁的狀態(tài),互相發(fā)生爭斗會導致雞啄癖的發(fā)生。當雞受病菌和寄生蟲感染時,也可能導致雞啄癖的發(fā)生,特別是一些具有傳染性的法氏囊炎、大腸桿菌病、新城疫、禽流感等,當受到感染時,雞的局部器官,如卵巢、泄殖腔等產生炎癥,在雞的體表產生刺激作用,病雞會不斷啄自己的體表,進而使得炎癥加深和導致雞啄癖。某些疾病導致的腹瀉和脫水,會使得生殖道干澀,也容易誘發(fā)啄癖癥。
一般來說,放養(yǎng)雞每群250~350只,飼養(yǎng)雞每群100只。蛋雞4周齡以下,每群不超過45只,5~8周齡密度不宜超過30只。蛋雞9周齡以上時,每群控制在15只左右。雞舍保持10 lx的低光照,強度低能夠節(jié)約能源,降低成本,又可以使得雞舍保持在雞群適宜的光照,有效預控啄癖,同時能夠提高產蛋數量。
保持雞舍清潔衛(wèi)生,每天都要進行通風換氣,每周進行1次消毒,可以有效降低發(fā)病率。對舍內空氣溫度和濕度進行調節(jié),判斷舍內濕度是否適宜,除了看溫濕度計以外,也可通過視覺觀察雞的特征來判斷。濕度適宜時,雞的脛、趾光澤細膩。在飲水中增加可能由于飼料問題導致缺乏的氨基酸、維生素和礦物元素,保證供水充足,可以降低雞群發(fā)生啄肉癖的概率,同時要注意飲用水的質量。可以在飼料或者飲水中添加2%NaCl,連續(xù)5 d?;蛟陲暳现刑砑恿蛩徕},每只2 g左右/d。對被啄傷的雞要進行隔離,并且在傷口涂上魚石脂或者紫藥水等,防治被二次傷害。群體損傷可在飼料中添加啄羽靈。被嚴重啄傷的需要對傷口進行縫合,并喂食抗菌消炎藥。雛雞在9日齡斷喙,日齡太長,會增加雞群的應激反應,不易止血。斷喙需要由有相關操作經驗的人員來進行,標準是上喙斷1/2,下喙斷1/3。斷喙既可以防止啄癖,又可以減少飼料浪費,增加效益。
[1]張廷浩.雞啄癖的發(fā)生原因及綜合防治措施[J].現代農業(yè)科技,2010(8):357~358.
[2]劉洪嶺.雞啄癖的原因及綜合防治 [J].畜牧獸醫(yī)科技信息,2016(7):108.
[3]李功銓.雞啄癖及其防控措施 [J].中國畜牧獸醫(yī)文摘,2015,31(11):152,159.
[4]李萬軍.雞啄癖癥的發(fā)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J].中國畜牧獸醫(yī),2012,39(2):207~209.
453000河南省新鄉(xiāng)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胡元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