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
摘要:從羔羊哺乳、補飼、放牧及疫病防治等方面對羔羊飼養(yǎng)管理要點進行了介紹,以期為養(yǎng)羊戶提供參考。
關鍵詞:羔羊;補飼;管理措施
中圖分類號:S8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273X(2016)06-0043-01
羔羊是指從出生至斷奶(一般為3.5~4.0月齡)階段的羊。羔羊是羊一生中生長發(fā)育最快的時期。此時羔羊的的消化機能還不完善,對外界的適應能力差,且營養(yǎng)來源從奶汁到草料的過程變化很大,羔羊的發(fā)育又同以后的成年羊體重、生產(chǎn)性能密切相關,因此,必須高度重視羔羊的飼養(yǎng)管理,把好羔羊培育關。針對羔羊的生長特點,飼養(yǎng)管理上應把握幾個關鍵環(huán)節(jié)。
1 初乳要吃足
羔羊出生后1~3日內(nèi)一定要使羔羊盡快吃上初乳。母羊分娩后1~3日內(nèi)分泌的乳就是初乳。初乳不同于正常的乳,黃色濃稠,含豐富的蛋白質(zhì)、脂肪,氨基酸組成全面,維生素含量較為齊全和充足,含礦物質(zhì)較多,特別是含鎂多,有輕瀉作用,可促進胎便的排出,更為重要的是含抗體多,是一種自然保護品,具有提高羔羊抗病力的作用,能抵抗外界微生物侵襲。初乳對羔羊的生長發(fā)育和健康起著特殊而重要的作用。初乳沒吃好,對羔羊來說是影響深遠的。
2 常乳要吃好
羔羊吃上3 d初乳后,一直到斷奶前吃的都是常乳。羔羊出生后數(shù)周內(nèi)的營養(yǎng)需要主要靠母乳為主。首先要加強哺乳母羊的補飼,適當增加精料和青綠多汁飼料,保持母羊良好的營養(yǎng)狀況,促進泌乳力,使其有足夠的乳汁供應,喂給羔羊足夠的全奶。要照顧好羔羊吃好母乳,對一胎多羔的羔羊要均勻哺乳,防止強者吃得多,弱者吃得少,造成個體成長差異過大。
3 補飼要趁早
為了使羔羊生長發(fā)育快,生長性能好,除吃足初乳和吃好常乳外,還有一個關鍵是盡早給羔羊補飼。盡早不但能使羔羊獲得更為完善的營養(yǎng)物質(zhì),還可以提早鍛煉羔羊胃腸的消化機能,促進胃腸系統(tǒng)的健康發(fā)育,增強羔羊體質(zhì)。一般山羊在羔羊10~15日齡后開始跟著母羊?qū)W吃嫩草和飼料,開始可以給予鮮嫩的青草和一些細軟的優(yōu)質(zhì)干草,也可將草打成小捆,掛在羔羊能夠吃到的架上,供羔羊隨時啃食。為了盡快讓羔羊吃料,最初可把玉米面和豆面混合煮稀粥讓羔羊飲食,也可將炒過的精料盛在盆內(nèi),使羔羊先聞其香,再自由舔食,或者使用羔羊教槽料,慢慢誘使羔羊?qū)W會吃精料。
4 放牧要適度
羔羊適當運動可增強體質(zhì),提高抗病力。初生羔最初幾天在圈內(nèi),飼養(yǎng)5~7 d后可以將羔羊趕到日光充足的地方自由活動,初曬0.5~1.0 h,以后逐漸增加。3周后可隨母羊放牧,開始走近些,選擇地勢平坦、背風向陽、牧草好的地方放牧。以后逐漸增加放牧距離,母仔同牧時走得要慢,羔羊不戀群,注意不要丟羔。30日齡后,羔羊可編群放牧,放牧時間可隨羔羊日齡的增加逐漸增加。不要去低濕、松軟的牧地放牧、羔羊舔啃潮濕的泥土易得胃腸病,低濕地易得寄生蟲病。放牧時注意從小就訓練羔羊聽從口令。
5 斷乳要適時
羔羊斷奶時,應根據(jù)生長發(fā)育情況科學斷奶。羔羊到3~4月齡已能采食大量牧草和飼料,具備了獨立生活能力,可以斷乳轉為育成羔。羔羊若發(fā)育比較整齊一致,可采用一次性斷奶。若發(fā)育有強有弱,可采用分次斷奶法,即強壯的羔羊先斷奶,弱瘦的羔羊仍繼續(xù)哺乳,斷奶時間可適當延長。斷奶后的羔羊留在原圈舍里,母羊關入較遠的羊舍,以免羔羊念母,影響采食。斷奶應逐漸進行,一般經(jīng)過7~10 d完成。開始斷乳時,每天早晨和晚上僅讓母仔在一起哺乳2次。以后改為哺乳1次,這樣可以減少羔羊應激反應,對羔羊以后健康成長有諸多好處。
6 疫病防治要科學
羔羊的抵抗力弱,怕冷,怕潮濕,容易發(fā)生疫病和感染寄生蟲病,因此要做好防疫工作。羔羊15~20日齡要接種羊梭菌三聯(lián)四防疫苗,30日齡左右接種羊口蹄疫疫苗,40日齡接種羊痘疫苗,50日齡接種傳染性胸膜肺炎疫苗,60日齡接種羊口瘡疫苗,70日齡接種大腸桿菌病疫苗,80日齡接種鏈球菌病疫苗。斷奶后一周用伊維菌素驅(qū)蟲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