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閆群力
官商關系究竟該有怎樣的“度”
文_閆群力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必須營造一個良好的從政環(huán)境,也就是要有一個很好的政治生態(tài)。”而政治生態(tài)又與經(jīng)濟生態(tài)密切相關,要想營造良好政治生態(tài)和經(jīng)濟生態(tài),必須理順政企關系和官商關系。建好官商生態(tài),保持官商良好關系就必須把好“度”。而這個“度”最簡單的標準,我認為就是“當官就不要想發(fā)財,想發(fā)財就不要去當官”。
習近平總書記早年在主政地方時曾告誡官員:千萬不要既想當官又想發(fā)財,“如果覺得當干部不合算,可以辭職去經(jīng)商搞實業(yè)?!薄盀楣侔l(fā)財,應當兩道”,這是古往今來的為官之道。民族英雄吉鴻昌1931年親筆寫下:“做官即不許發(fā)財?!辈⑦@句名言燒在瓷碗上,分送部屬團以上軍官。黃埔軍校的大門上掛著一副對聯(lián):升官發(fā)財,請往他處;貪生怕死,莫入此門。可見“為官”與“發(fā)財”不可兼得,這是前人早已闡明的常識。
不可否認,自古以來商人就想追逐最大的利潤,都想盡快財源廣進,生意興隆,發(fā)財致富,富甲一方,富可敵國,甚至很想一夜暴富,一舉成名,一步登天,一輩子榮華富貴。但同時,我們需要強調(diào)“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現(xiàn)在經(jīng)常有人說,領導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喜怒哀樂悲歡,這是人之常情。領導也有家庭,也有妻兒老小,也需要錢養(yǎng)家糊口,柴米油鹽,沒有錢也玩不轉(zhuǎn)。但是,官員的“錢路”一定要名正言順,應該是正當收入、勞動所得,合法合規(guī),不能有任何不正當額外報酬或用權(quán)力撈取好處。特別是黨員領導干部必須以黨的利益、人民利益至上,除此之外,不應有任何私利,更不能用人民賦予的權(quán)力謀取個人或一家私利。同樣,商人的“財路”一定要通過守法經(jīng)營,勤勞致富,決不能投機取巧,專搞歪門邪道,甚至假冒偽劣,坑蒙拐騙,大發(fā)不義之財。
前期在社會上曾流行一些奇談怪論、歪理邪說。一是“無官不貪論”,如果當官沒有“好處”,沒有“外撈”,得不到“實惠”,誰還愿意當官?“當官不發(fā)財,請我都不來。”二是“無商不奸論”。奸商奸商,不奸不商?!榜R無夜草不肥,人無外快不富”。這些論調(diào)當然有失偏頗,然而之所以會產(chǎn)生這樣的論調(diào),也是因為現(xiàn)實生活中,存在這樣的“貪官”和“奸商”,敗壞了整個官員和商人群體的形象。
“人情之中有原則,交往當中有政治?!绷暯娇倳浽?013年全國“兩會”上曾說過,面對紛繁的物質(zhì)利益,要做到君子之交淡如水,官商交往要有道,相敬如賓,而不要勾肩搭背,不分彼此,要劃出公私分明的界限。他強調(diào)指出,“許多領導干部墮落腐敗,往往是交友不慎,特別是‘傍大款’,在不慎交往中耳濡目染,逐步變質(zhì)的。特別在經(jīng)濟工作中,我們要注意分寸,慎同餐,慎同行,慎同事,做到‘君子之交淡如水’。領導干部要學會拒絕,學會包公‘黑臉’,不被人情和面子所累,真正做到‘心不動于微利之誘,目不眩于五色之惑’,始終保持共產(chǎn)黨人的政治本色。”
那么官商之間是不是不能交際來往?回答應是否定的。生活在世,只要兩個人以上,凡是有人群的地方,都要與人接觸、聯(lián)系、相互來往。同樣道理,官商之間不可能不來往、不打交道。但是,官商交際來往一定要把握原則,掌握好“度”,交之守“道”。古人云:“君子之交淡如水,為政之道清似茶。”我們黨員干部也要“親君子,遠小人”,慎重交友。人際關系是生活中最重要的學問。俗話說“近墨者黑,近朱者赤”“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領導干部要謹慎交友,擇善交友,適度交友。領導交朋好友、交際往來,不要什么人都交,不分好賴、敵友,專交有用的人、有靠山的人、有來頭的人、有關系的人甚至特別愛傍大款,攀富婆,專交有錢人,就是不交“布衣”朋友,更不愿結(jié)交窮人;好多人都愿近小人,疏君子。這樣的關系就是有問題的。
政企關系、官商關系一定要是“山清水秀”的良好政治生態(tài)。黨員領導干部在與企業(yè)、商人接觸、打交道或交往中必須格外注重細節(jié)、小節(jié)和關節(jié)點,千萬不能滿不在乎一些小事、小處、小問題,往往是這些細節(jié)容易出事,攤上大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之堤,潰于蟻穴。比如說一次“飯局”,可要小心“鴻門宴”。常言說,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軟。有人認為,聚一聚,敘敘舊,拉拉家常,套套近乎,聯(lián)絡聯(lián)絡感情,多認識些人,有點人脈,廣交朋友,建立關系網(wǎng),有請必到,有飯必吃,有酒必喝,小吃小喝不算啥,小拿小要沒什么。開始不以為然,順其自然,而且自我感覺很好、很爽,樂在其中,最后往往在“人情”中陷落。古人云:“香餌之下,必有懸魚;重賞之下,必有死夫?!苯袢瞬豢刹徊?。
“交友”要提防“設圈套”,小心“掉陷阱”。從領導干部平常愿意與什么人來往、愛交什么樣的朋友,常常能“品”出點味來,看出點“門道”,發(fā)現(xiàn)點問題,也可以舉一反三,順藤摸瓜,查出驚天大案。
一些官員以權(quán)謀私,用權(quán)撈錢,權(quán)錢交易;一些商人以錢買權(quán),用錢賄官,再賺更多的錢,大發(fā)不義之財。官員需要的是商人的錢,商人則認準官員手里的權(quán)。尤其是有的商人對官員,投其所好,巴結(jié)討好,頻頻獻媚,行賄腐蝕,千方百計對所需要的官員進行“圍獵”。在這樣的“交際圈”“朋友圈”中,官員和商人更像是拴在一根繩上的螞蚱。
官員一旦被商人拉下水,就會被套住、套牢,就得乖乖聽命于人,而且有求必應,最后官商勾結(jié),勾肩搭背,沆瀣一氣,狼狽為奸,結(jié)成利益聯(lián)盟、利益共同體,形成巨大利益鏈、腐敗鏈。有的落馬官員說:我與商人交朋友,就是想讓他們?yōu)槲肄k事,就像養(yǎng)了一頭豬,養(yǎng)肥了,喂胖了,我需要時就宰它。投機商人則說:我與官員套近乎,給他們好處,就是想借他們的權(quán)力為我所用,就像養(yǎng)了一條狗,馴好了,狗乖乖聽話,聽主人的,叫干啥就干啥。這種官商之間的“豬狗論”充分說明官商勾結(jié)的實質(zhì)就是私利連帶或牽扯。
政企、官商之間的不良“朋友圈”正成為導致官員落馬的一大“陷阱”。一些官員與商人在利益驅(qū)使下,將政企關系、朋友關系變成了“交易”關系或“交換”關系,在交往中失去了底線,不講原則,只是利用,為權(quán)錢交易等腐敗行為埋下了隱患。例如:季建業(yè)受賄上千萬元贓款中,90%來自與他相識二十多年的三個“老友”。廖少華轉(zhuǎn)戰(zhàn)多地任職,有湖南籍商人一直跟隨其左右做生意,并給予廖巨額“回報”。周永康在庭審最后陳述時說:我接受檢方指控,基本事實清楚,我表示認罪悔罪;有關人員對我家人的賄賂,實際上是沖著我的權(quán)力來的,我應負主要責任。蘇榮在懺悔中提到,家就是權(quán)錢交易所,他本人就是所長,全家老小參與腐敗,父子上陣、夫妻串通、官商勾兌,以親情把家人串成利益共同體。
再來看劉鐵男案,仍然值得我們深思。劉鐵男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商人宋某、孫某、張某、邱某等謀取利益。作為回報,宋某將巨款匯入劉鐵男之子劉德成控制的公司賬戶;孫某出資為劉德成購買轎車;張某將新成立公司股份的30%贈與劉德成,后再出資回購股份;邱某出資為劉德成成立公司、購買別墅……正是“老子臺前辦事,兒子幕后收錢”。
據(jù)2014年12月11日《中國紀檢監(jiān)察報》報道,劉鐵男在公開庭審時,痛哭流涕說:“我每每看到起訴書,都在反問我自己,這是我嗎?怎么會到今天?每天早上醒來的時候,這是哪里呀?我怎么會變成這樣呢?”他在最后的陳述階段說:“每天我都在自責,因為我的過錯把孩子也毀了,讓他走上歧途。養(yǎng)不教,父之過,對他的犯罪我應該負全部和根本的責任?!?/p>
案件中有這樣幾個情節(jié)很能說明問題:一是1996年到1999年,劉鐵男擔任中國駐日本大使館經(jīng)濟參贊期間,他為節(jié)省開支以補貼家里,經(jīng)常煮掛面吃,只有趕上宴請才吃頓像樣飯,而且提前先餓著,到時多吃點。二是他兒子上小學時,每次騎自行車帶他回奶奶家,都抄近道穿小胡同,他經(jīng)常告訴兒子,做人要學會走捷徑,做人上人,才能過得好,受人尊敬。在這種教育影響下,他兒子確實走了暴富、巨富的“捷徑”。三是劉鐵男辦公室有一本法律法規(guī)讀本,勾勾畫畫,標出很多重點。關于領導子女經(jīng)商方面的規(guī)定,他還特意讓兒子看看云南省長李嘉廷案件材料,以便鉆法律空子。
由此可見,劉鐵男明知故犯,目無法紀,最終落馬,后悔已晚。
(作者系中央紀委宣傳部正局級監(jiān)察專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