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思懷古 傾城盡尋勝去
踏青時節(jié)最不能忘卻的是寒食禁火、清明祭祖、上巳流觴等老風(fēng)俗。可惜如今的我們只知掃墓祭祖、駕車遠(yuǎn)游,卻很少人了解踏青也是追思祈生的時刻。踏青還有另一層意義,正如那個“踏”字,我們應(yīng)該腳踏實地,踩踏著驚蟄解凍之后的泥土,去觸摸大地新生的皮膚和綻放的脈搏,去反省、去審視被俗務(wù)和生活禁錮的身心,去洗滌心里的舊跡,去品嘗自然風(fēng)物里用新鮮的葉子和花朵釀造的生命滋味。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清明祭祖,無論是獨自一人還是攜家?guī)Э冢河曛械暮畾饪偰芄雌鹑撕荛L一段時間的哀戚?!白佑B(yǎng)而親不待”這樣的道理,也許只能在這種時刻才有更深的體會吧。不如帶上親人,共赴一場春天的約會,守不住時光,但卻可以守住心底里永不逝去的春光。
踏青尋勝的活動豐富多彩,如何才能描繪殆盡,恐怕窮盡辭藻,也難以說全這其中的豐富多彩、千姿百態(tài)。游江海湖泊、覽高山名川、訪天下列國、聽雅樂、嘗美食、騎馬、射箭,此為上層王公貴族以游樂為己所求的快意?!痘茨献印分辛粲杏涊d:“所謂樂者游云夢,陟高丘,耳聽九韻六莖,口味煎熬芬芳,馳騁夷道,釣射鷓鷸,之謂樂乎?!?/p>
打秋千、斗雞和玩蹴鞠則是民間大熱的活動。這也難怪,悶在屋里一個冬天,春天一到,肌骨舒活、毛孔頓開,連精氣神都浸泡在癢酥酥的春風(fēng)里,那種郁郁勃勃得快要滿溢而出的生機(jī),讓人渾身都有使不完的勁兒。于是女子蕩秋千,男子斗雞、玩蹴鞠,稚子散學(xué)歸來忙著放紙鳶。
如今,我們又添上了新玩法,在金黃的油菜花田里擺桌麻將,或是在桃花樹下野炊。武漢珞珈山上的櫻花開得舉國矚目,成都龍泉的桃花故里自然也會有“人面桃花相映紅”的曼妙多情。
這種樂游的愜意,在春日暖陽的微醺之中,或許就會醞釀出各種情思與心緒。所以有了孔子與弟子們那番沂水詠歸的對話。
“(弟子曾晳)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fēng)乎舞雩,詠而歸?!蜃余叭粐@曰:‘吾與點也?!?/p>
孔子和弟子們探討人生志向。弟子曾晳的志向是在春服既成的暮春時節(jié),與群友相伴,在沂水沐浴,在舞雩臺上吹風(fēng),唱著歌大笑而歸。這回答宛如一位十五六歲的純質(zhì)少年說出的心愿,沒有經(jīng)過城府的矯飾,恐怕算是從人的本性發(fā)出的最天然的聲音。春天給予了曾晳一種拙樸的智慧,讓孔夫子那樣汲汲而為的人也對他的志向心生向往。
后來者擁有這等情懷的,也就是東晉書法大家王羲之吧。三月三上巳節(jié),那個時代的風(fēng)流雅士們,列坐在流觴曲水邊,一觴一詠,抒情感懷。他的《蘭亭集序》記錄了這般雅趣之景。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fēng)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p>
那天,春神一定匯聚了最好的青天與柔風(fēng),讓王羲之的筆寫盡了對春日的欣賞,也觸發(fā)了他對生死無常的感慨。
《寒節(jié)日寄鄉(xiāng)友》
唐·齊己
歲歲逢寒食,寥寥古寺家。踏青思故里,垂白看楊花。原野稀疏雨,江天冷澹霞。滄浪與湘水,歸恨共無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