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 烽 向 凱 楊 軍
湖南湘潭市中心醫(yī)院麻醉科 湘潭 411000
?
舒芬太尼與芬太尼麻醉對顱腦損傷患者手術應激水平的影響
凌烽向凱楊軍
湖南湘潭市中心醫(yī)院麻醉科湘潭411000
目的探討舒芬太尼預估芬太尼麻醉對顱腦損傷患者手術應激水平的影響。方法以我院2013-02—2015-02收治的60例顱腦損傷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jù)不同麻醉藥物將其分為舒芬太尼組與芬太尼組,比較2組不同時間點HR、MAP、血漿Cor及Glu變化情況,同時記錄2組麻醉時間、術后清醒時間及氣管插管時間。結果舒芬太尼組麻醉誘導后2 min、氣管插管后1 min、切頭皮時、氣管拔除時HR、MAP、血漿Cor及Glu均明顯低于芬太尼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舒芬太尼組術后清醒時間、氣管插管時間分別為(2.2±0.4)min、(3.5±1.3)min,均明顯短于芬太尼組的(5.5±1.3)min、(7.0±1.5)min,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結論相比芬太尼,舒芬太尼可明顯穩(wěn)定患者血流動力學,應激水平更低,氣管插管時間短,可優(yōu)先用于顱腦損傷急診手術患者麻醉。
顱腦損傷;舒芬太尼;芬太尼;血流動力學;應激水平
顱腦外傷發(fā)病急且病情嚴重,部分患者合并其他疾病,增加手術難度[1]。加上顱腦手術比較特殊,因而對麻醉要求高:穩(wěn)定患者血流動力學,減輕應激反應,麻醉安全性高[2]。目前,臨床急診顱腦手術常用麻醉藥物為阿片類,包括芬太尼、舒芬太尼、瑞芬太尼等,其麻醉效果、安全性有一定的差異。本研究主要比較舒芬太尼與芬太尼麻醉對顱腦損傷患者血流動力學及應激水平的影響,為臨床手術選擇適宜麻醉藥物?,F(xiàn)報告如下。
1.1臨床資料收集我院2013-02—2015-02收治的顱腦損傷患者60例,發(fā)病至入院時間48 h內,均行急診手術,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并簽訂手術同意術,排除肝腎功能嚴重障礙、阿片類藥物過敏、術后3 d內死亡等患者。根據(jù)不同麻醉藥物將患者分為舒芬太尼組與芬太尼組,每組30例。舒芬太尼組男21例,女9例;年齡20~68歲,平均(50.2±10.3)歲;損傷類型:硬膜下血腫11例,硬膜外血腫7例,開放性顱腦損傷8例,腦內血腫4例。芬太尼組男22例,女8例;年齡21~72歲,平均(50.4±10.1)歲。損傷類型:硬膜下血腫12例,硬膜外血腫8例,開放性顱腦損傷7例,腦內血腫3例。2組性別年齡、損傷類型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2組患者均行急診手術,氣管插管全麻,麻醉前均接受0.5 mg阿托品、0.1 g苯巴比妥鈉肌內注射處理,入室后立即開放靜脈通道,面罩吸氧5~10 min,然后行0.1~0.2 mg/kg咪達唑侖,0.07~0.15 mg/kg維庫溴銨,1.5~2.5 mg/kg異丙酚,5~10 μg/kg芬太尼快速誘導插管。接著芬太尼組給予0.1~0.2 mg/kg·h-1芬太尼輸注,舒芬太尼組患者則行0.75 μg/kg·h-1舒芬太尼輸注。術中嚴密觀察2組患者血壓及其他指標。術后均給予抗感染、吸氧等常規(guī)處理。
1.3觀察指標監(jiān)測并記錄2組患者麻醉誘導前、麻醉誘導后2 min、氣管插管后1 min、切頭皮時、氣管拔除時HR(心率)、MAP(平均動脈壓)、血漿Cor(血漿皮質醇)及Glu(血糖)變化情況,其中血漿Cor通過放射免疫法測定,Glu通過葡萄糖氧化酶法測定,用于應激水平評價。另外,觀察和記錄2組麻醉時間、術后清醒時間及氣管插管時間。
2.1不同時間點血流動力學及應激水平變化2組不同時間點HR、MAR水平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舒芬太尼組F時點=19.813、17.805,芬太尼組F時點=20.682、19.958,P<0.05),舒芬太尼組、芬太尼組HR指標F交互=5.078,P>0.05;F組間=21.146,P<0.05;MAP指標F交互=5.098,P>0.05;F組間=20.134,P<0.05。另外,2組不同時間點、2組間Cor及Glu水平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舒芬太尼組F時點=21.746、19.053,芬太尼組F時點=22.683、20.641,P<0.05;F組間=24.036、23.012,P<0.05)。Cor指標F交互=5.687,P>0.05;Glu指標F交互=4.893,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不同時間點HR、MAP血漿Cor及Glu水平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麻醉時間、術后清醒時間及氣管插管時間情況舒芬太尼組術后清醒時間、氣管插管時間明顯短于芬太尼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2。
表2 2組麻醉時間、術后清醒時間及氣管插管時間比較
目前,臨床救治顱腦損傷有效手段為早期顱腦手術,顱腦損傷后多數(shù)患者顱內壓上升,為此手術治療主要在于早期清除顱內血腫,降低顱內壓[3]。受顱腦損傷類型、損傷嚴重程度、并發(fā)癥等多種因素影響,對手術麻醉要求高。隨著麻醉藥物的不斷研發(fā)和臨床利用,選擇一種安全有效麻醉藥物成為目前研究的重點。臨床表明,顱腦損傷患者術中腦血流動力學變化在很大程度上直接關系到腦部血液供應,為此可將血流動力學作為手術麻醉藥物對腦部狀態(tài)影響、預后評價的重要指標[4]。另外,顱腦損傷急診手術通常采取全麻,氣管插管時誘導人體內兒茶酚胺水平快速上升會出現(xiàn)應激反應,增加心律失常、心衰等嚴重并發(fā)癥發(fā)生幾率,威脅患者性命[5]。因此,術中加強患者應激反應觀察及監(jiān)測十分必要。
目前,臨床常見麻醉藥物為芬太尼、瑞芬太尼、舒芬太尼等阿片類藥物,其中芬太尼起效快,持續(xù)時間相對短,主要用于臨床麻醉鎮(zhèn)痛及鎮(zhèn)靜,通過抑制大腦孤束核傳入神經沖動傳遞(第9對、第10對)達到麻醉的目的[6]。但芬太尼易影響患者血壓及心率;瑞芬太尼相比芬太尼鎮(zhèn)痛效果略強,術后蘇醒快且易喚醒;舒芬太尼鎮(zhèn)痛作用是芬太尼的5~10倍,起效及維持時間相比芬太尼略短,但對患者血壓、心率影響小,幾乎不抑制其呼吸,同時舒芬太尼術后蘇醒快[7]。本研究主要從患者血流動力學及應激水平指標方面評價舒芬太尼與芬太尼麻醉效果。其中血流動力學指標主要為心率、平均動脈壓;應激水平指標評價以血漿皮質醇、血糖為主,血漿皮質醇主要由腎上腺皮質束狀帶在應激反應中產生。結果顯示,舒芬太尼組麻醉誘導后2 min、氣管插管后1 min、切頭皮時、氣管拔除時HR、MAP、血漿Cor及Glu均明顯比芬太尼組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舒芬太尼在維持患者血流動力學、減輕應激反應上明顯比芬太尼佳。另外,舒芬太尼組患者術后清醒時間、氣管插管時間明顯比芬太尼組短,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相比芬太尼,舒芬太尼術后易清醒,氣管插管時間短。
綜上所述,相比芬太尼,舒芬太尼用于顱腦損傷急診手術具有穩(wěn)定血流動力學、應激反應少、術后清醒時間及氣管插管時間短優(yōu)點,值得在顱腦損傷急診手術麻醉中進一步應用。
[1]桑艷艷,苗韶華.外傷性顱內血腫術后舒芬太尼自控鎮(zhèn)痛對再出血的預防效果[J].山東醫(yī)藥,2011,51(34):94-95.
[2]駱智宇,李斌,梁大干,等.丙泊酚靜脈麻醉對急性重型顱腦損傷手術患者的腦保護作用探討[J].中國基層醫(yī)藥,2013,20(14):2 119-2 121.
[3]毛福勝.52例顱腦損傷患者急診手術的麻醉分析[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0,7(23):89-89;93.
[4]劉杰,陳偉.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在顱腦損傷合并心血管疾病手術患者中的麻醉效果比較[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5,12(5):113-114.
[5]李家金,周杰,侯進才,等.中重型顱腦損傷61例急診手術的麻醉處理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1,11(30):7 451-7 452.
[6]趙小飛,毛婷婷.腦損傷患者應用芬太尼、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的腦血流動力學比較[J].中國醫(yī)院藥學雜志,2015,35(4):333-336.
[7]張彥,梁禹,張秀山,等.丙泊酚-舒芬太尼與丙泊酚-雷米芬太尼用于顱腦外科喚醒麻醉的臨床觀察[J].天津醫(yī)藥,2010,38(5):424-426.
(收稿2015-08-06)
R651.1+5
A
1673-5110(2016)17-007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