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
我最初讀巴金先生的《家》,是小學(xué)六年級,正在浙江海寧家中,坐在沙發(fā)中享受讀書之樂。哥哥見我正在看《家》,說道:“巴金是我們浙江嘉興人,他文章寫得真好?!?/p>
我說:“不是吧?他寫的是四川成都的事,寫得那么真實,我相信他是四川人?!?/p>
哥哥說:“他祖上是嘉興人,不知是曾祖還是祖父到四川成都去做官,就此住了下來?!备绺缒菚r在讀大學(xué),讀的是中文系,意見很有權(quán)威,我就信了他。同時覺得,《家》中所寫的高家,生活情調(diào)很像我們江南的。不過我家的伯父、堂兄們在家里常興下圍棋、唱昆曲、寫大字、講小說,《家》中高家的人卻不大干這些事。
巴金先生在《家》中寫得最好的,現(xiàn)在我想是覺新(三兄弟中的大哥)、瑞玨和梅表姐三個。因為我年紀大了,多懂了些人情世故才這樣想。而在當時,以為最精彩的是覺慧(三弟)與鳴鳳。不過,家里的丫頭們不好看,不及學(xué)校里女同學(xué)們美麗,仍覺得覺慧與鳴鳳戀愛不合理。
讀小說常常引入自己的觀念,這是天下小說讀者常有的習(xí)慣。我當時最愛讀的是武俠小說,因此覺得《家》《春》《秋》《春天里的秋天》這類小說,讀來還不夠過癮。直到自己也寫了小說,才明白巴金先生功力之深,才把他和魯迅、沈從文三位先生,列為我最佩服的近代文人。
(若子摘自《每次醒來,你都不在》,文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