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陶晨 圖|余慧文等
關愛留守兒童贛州行系列報道之二
文|陶晨 圖|余慧文等
01 余老師在安遠縣留守兒童快樂家園輔導學生
和陳曦同是贛州市信豐縣油山中學初一年級的男孩王玉濤就顯得開朗許多,對著照相機鏡頭,他的嘴角始終是上揚的,與一旁的爺爺顯得比較親近。王玉濤家里還有兩個姐姐,在縣里讀高中,他的父母也在廣東打工,到了假期也會回家看望他們和爺爺奶奶。爺爺60多歲了,還在種植臍橙貼補家用,只是去年他種的幾十畝臍橙遭遇了對橙樹來說致命的黃膿?。汓S?。?,全部砍掉換種了桃樹,損失慘重。王玉濤的爺爺說起這段經(jīng)歷,眼中滿是懊惱,要不是在場的對他來說都是陌生人,早就要老淚縱橫起來。王玉濤非常懂事,每周回家都會幫著爺爺奶奶料理一些家務和農(nóng)活兒。
在信豐縣,和陳曦、王玉濤一樣留守的孩子還有很多,但其中一些孩子的家長已經(jīng)開始意識到長期不陪伴在孩子身邊的問題的嚴重性。在信豐縣陳毅希望學校,我們見到了五年級的林蕓茹、朱文杰和他們各自的父親。林蕓茹是個愛笑的女孩子,可能是因為父母親回到了家鄉(xiāng),回到了她身邊生活。林蕓茹的父母原先在廣東汕頭的服裝廠里打工,每年只能回家一兩次,年邁的父母和幼小的孩子都需要照顧,在廣東做了幾年后,夫妻倆開始尋思回家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的途徑,兩人都是搞服裝行業(yè)的,廣東的服裝廠可以散發(fā)訂單到個人的小作坊,兩人就在去年開始把廣東的訂單接到家里來做,現(xiàn)在家里的底樓就被改建成一間小小的加工作坊,開起了“夫妻店”?;丶液?,最大的優(yōu)勢就是方便照顧孩子和老人,而且賺錢不用出門。說起這些,父女倆笑得合不攏嘴,“目前服裝的訂單還比較穩(wěn)定,賺的錢也夠一家老小的日常開銷?!绷职职指嬖V記者。
坐在一旁的朱文杰顯得略微羞澀,不愛笑。任憑記者和正在拍照的余慧文老師怎么逗他都一點笑不出來。據(jù)班主任老師介紹,這個男孩成績非常優(yōu)秀,就是比較靦腆,可能由祖輩帶大的關系,比較怕生。朱文杰的爸爸是做裝修工程的,前幾年在廣東打工,這幾年那里的生意也不好,就想回家鄉(xiāng)做,媽媽也一起回來,在一家飯店打工。回家后,家里的老人孩子都有了照顧。“可能收入沒有在外打工時賺得多,但是一家人在一起共享天倫之樂比什么都重要?!敝彀职痔寡?。
信豐縣為鼓勵在外地打工的青壯年回家工作,在工業(yè)園區(qū)提供了離家較近的就業(yè)崗位和住宿條件,吸引了一大批回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的留守兒童的父母,在不同程度上降低了當?shù)亓羰貎和谋壤?/p>
在安遠縣,針對留守兒童,當?shù)赜质窃趺醋龅哪兀康诙彀頃r分,我們一行抵達安遠縣留守兒童“陽光之家”托管中心,這是一個由當?shù)貗D聯(lián)發(fā)起成立,由民間承辦的非營利性的社會服務機構(gòu)。
安遠是個農(nóng)業(yè)山區(qū)縣,也是勞務輸出大縣。每年春節(jié)過后,一大批留在家里的子女卻成了外出務工人員的一塊心病。為改善留守兒童生存環(huán)境,促進留守兒童幸福健康成長,該縣應社會各界的需求,在相關部門的配合下,專門成立“陽光之家”留守兒童托管服務中心。中心占地面積1500平方米,總投資150萬元,可容納300余名留守兒童,內(nèi)設學習輔導區(qū)、親情視頻聯(lián)絡區(qū)、用餐區(qū)、衣服晾曬區(qū)等,提供食宿式全托、半托和課后學習輔導等服務,于今年春季開始提供托管服務。
我們抵達時正逢孩子們放學后來到這里,由中心工作人員前往附近學校統(tǒng)一接至中心。只見低年級的教室里,孩子們都在做功課。有一個二年級的女孩做完功課正在東張西望,余慧文老師見狀便上前詢問:“小朋友,你作業(yè)做好啦?能讓我看一下嗎?”小女孩有些不知所措,從桌肚里掏出一本數(shù)學作業(yè)本,說來也巧,余老師在退休前就是數(shù)學老師,看到可愛的學生,余老師的教學熱情被激發(fā)起來,從頭到尾把當天的作業(yè)為小女孩細致耐心地講解了一遍,改正了做錯的題,在場的老師和陪同人員都為這一幕深深動容。
離開安遠,我們來到尋烏,尋烏是一片具有光榮革命傳統(tǒng)的紅色故土,毛澤東、朱德、鄧小平等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曾在這里從事過偉大的革命實踐。毛澤東同志在尋烏寫下了《尋烏調(diào)查》《反對本本主義》等篇章。尋烏縣也是上海市慈善基金會常務副秘書長、上海振興江西促進會常務副會長、秘書長馬仲器先生當年插隊落戶的地方。
上海市慈善基金會顧問、上海振興江西促進會名譽會長余慧文一行先后來到尋烏縣城關小學、城南小學、石圳留守兒童親情家園等地實地察看,聽取相關情況匯報,詳細了解尋烏縣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組織領導、服務體系建設、救助保護機制運行等情況?!跋氩幌氚职謰寢專繒粫?jīng)常聯(lián)系?現(xiàn)在由誰照看?……”每到一處,余慧文老師都與留守兒童親切交談,詳細了解他們學習、生活、愛好、活動等情況,勉勵他們孝順父母、理解父母,把社會的關愛化作自強不息、刻苦學習的強大動力,以優(yōu)異成績回報大家的關愛。
據(jù)介紹,2015年,尋烏縣各校留守兒童共3544人,其中小學2509人,初中1035人。全縣針對留守兒童,成立了領導機構(gòu),明確職責分工;建立留守兒童檔案,搭建親情橋梁;實施教職工結(jié)對幫扶留守兒童的制度;建立健全教師與留守兒童的談心制度;建立關愛留守兒童的應急機制;建立健全監(jiān)督、考核、表彰機制。
當我們來到尋烏縣城關小學留守兒童專用的活動室參觀時,四年級的張菲洋正在通過視頻與遠在江蘇的媽媽通話,見到有那么多陌生人進來,小女孩緊張起來,記者示意大家退到走廊上不要影響她們母女的通話,她們這才繼續(xù)聊天。通過記者和余慧文老師與女孩媽媽視頻聊天,得知孩子的母親目前單身,在江蘇一家環(huán)保企業(yè)做經(jīng)理助理,工作和收入都不錯,就是離家太遠,照顧不到女兒和父母。她為了培養(yǎng)女兒,給她在課外報了書法班和古箏班,為了彌補陪伴的不足,經(jīng)常與女兒視頻聊天。她說:“一個人養(yǎng)家負擔重,這里工資高、條件好,這樣的工作在家鄉(xiāng)很難找到,但是我一有空就會回去與孩子老人團聚,盡量多陪伴他們?!?/p>
02 張菲洋和媽媽視頻通話時做鬼臉
03 城南小學家長接孩子
05 馬仲器為“寢室二”策劃節(jié)目
06 石圳親情家園老師接孩子
在城關小學,學校成立了由校長任組長的關愛留守兒童“溫暖工程”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城關小學關愛留守兒童工作制度》及《城關小學關愛留守兒童工作方案》,配備了12名兼職心理輔導員和57名學習、生活輔導員(“代理家長”),確保此項工作全面落實到位。同時,購買添置了200多套書籍、親情電話、供網(wǎng)絡視頻聊天的電腦等辦公活動設施,成立“陽光小屋”,重新裝修了關愛留守兒童心理咨詢工作室,營造溫馨和諧的氣氛。對待這些父母不在身邊的孩子,做到了“三個優(yōu)先”—學習上優(yōu)先輔導,生活上優(yōu)先照顧,活動上優(yōu)先安排。班主任擔任起了代理家長。以班主任為主的57個代理家長,隨時掌握留守兒童的思想動態(tài),定期走訪與代理監(jiān)護人交流,及時反饋留守兒童在校的情況,對已缺失的家庭教育進行補償。
為了拍攝臨時監(jiān)護人和托管中心老師接留守孩子的鏡頭,頂著烈日,余老師足足在尋烏縣城南小學門口站了40多分鐘。放學時的校門口熱鬧非凡。大部分留守兒童與祖父母一起生活,因此這些孩子都是由老人來接,有的走著來,有的蹬著三輪車來,也有些孩子則由親戚代管,還有一些孩子直接由一個叫“石圳親情家園”的留守兒童看護中心統(tǒng)一著裝的老師們接走,他們每天放學后在校門口排成幾列縱隊,等待老師來接走。
這個“石圳親情家園”就位于城南小學后面的一條小馬路上,因此學校很多留守孩子的家長選擇讓孩子寄宿在這里。余慧文老師一行參觀了孩子們的自習室、寢室、活動室等,抓拍了許多孩子生動的表情。馬仲器還在“石圳親情家園”發(fā)掘了一個愛唱歌的“寢室二”組合,看來,留守的孩子們在這里集體生活還是充滿快樂的。當時,還發(fā)生了一個感人的小插曲,城關小學的張菲洋為了感謝余慧文老師的關懷,特地寫了一幅書法送過來,只見她寫的是“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余老師說:“你寫得很好,這幾個字應該送給你媽媽。”
我們在調(diào)研中發(fā)現(xiàn),留守兒童生活、營養(yǎng)等問題令人堪憂,影響身體健康發(fā)育。針對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需專業(yè)的心理輔導員進行心理疏導。關愛留守兒童工作是一項巨大的民生工程,需要一定資金作后盾,贛南地區(qū)學校普遍資金匱乏,工作推進緩慢,這些問題的解決都急需更多愛心人士貢獻力量。我們在此呼吁,全社會都來關注關愛留守兒童問題,做細、做實、做好關愛留守兒童工作,積極摸索留守兒童的教育思路和方法,為留守的花朵撐起一片愛的天空,健康、快樂、和諧成長,擁有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