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謙
時間真的過得太快了,距離北京奧運轉眼已經過八年了。奧運的熱潮在這八年之間也有了一些轉變,也許是發(fā)生地離自己比較遠的關系,今年里約奧運就不如預期般那么熱鬧;記得四年前的倫敦奧運仍是熱鬧的。也清晰記得當北京奧運落幕時倫敦八分鐘的表演。于是對于2012年的倫敦奧運充滿了期待。隔了四年眼見那陳舊的倫敦,忽然就如同在北京奧運時那八分鐘的宣誓,華麗轉身年輕了不少。對于里約奧運好像就少了這些期待,忽然就開始了,也忽然就結束了,只記得洪荒之力的梗。幸好里約奧運閉幕時的東京八分鐘,才讓我又點燃了這個每隔四年的一個慣性的期待。
四年,仿佛是一個周期、一個步伐,這個世界的某座城市又有了不一樣的姿態(tài),以城市為鏡子來對照這個世界。而“東京八分鐘”可以說是近年來奧運接手城市宣告里最精彩的八分鐘,我想八分鐘的創(chuàng)作就是一次很獨立的藝術創(chuàng)作,可以檢驗這個國家、這個城市的審美和心態(tài)。
當看過炫耀歷史和夸大承諾未來的慣性語匯創(chuàng)作,“東京八分鐘”終于有了含蓄卻不退卻的新表現。在這八分鐘里先表示東京屬于大和民族,接著就是令人感動的伏首致謝。對于不久前日本因為地震而得到來自世界各地協(xié)助的感謝,這是一個特別好、特別誠懇的表達,這是在過往許多八分鐘里沒有過的姿態(tài)。然后才一一地告訴你印象中的東京和未來的可能。樸素姿態(tài)以及對于新生準備舞臺的心態(tài),是在這八分鐘是最明顯的承諾。對于過往以虛擬人物馬力歐、哆啦A夢入境,現身的真實人物都是下一階段的青少年,一改老牌巨星引人耳目的快捷方式。這與過往主辦者皆以大量輝煌歷史的炫耀與男神女神的光芒加法創(chuàng)作有很大的不同;虛擬的人物是過去而真實的青少年是未來,這是東京想告訴你的。放棄夸張的未來預想圖才是有自信的一種表示。
音樂更是整個八分鐘最令我感動的,椎名林檎是一個天才。她一直是以一個藝術創(chuàng)作的姿態(tài)來面向流行音樂,這一次在東京八分鐘的音樂,看似輕描淡寫不做任何搖旗吶喊的炫耀,也是一種藝術工作者的自信。聽見八分鐘里椎名林檎已經褪下十多年前剛認識她時的滿身刺,多了更多的內在與懂得收斂的節(jié)制美學,依然前衛(wèi)、依然充滿了力量。
我常常開玩笑地跟朋友說:現在都是以野蠻狂熱為口號、以華麗掩飾空心,只有符號卻沒有核心?,F在是一個自己都被自己編造的符號或slogan感動,一個相信自己謊言信條的時代。什么時候才能回到面對自己內在與作品的誠實呢?活在自己吹出的泡沫里不敢回頭,貼上不合身的名牌以為改變了身份,卻看不到與自己有關的觀點。就像一篇篇網絡上寫手轉發(fā)的軟文,黑狠的標題空洞的內文。什么時候我們才能不給自己虛擬的冠冕,或是放下自憐的悲壯的英雄口號?當自憐自戀為創(chuàng)作的動力時,所花的力氣都是徒勞的,那只是一群人自娛自樂的造句。經得住時間檢驗的作品,更應該來自自省和客觀,站在自己與時代的對面,然后誠實地說出想法并提出觀點。
如同“東京八分鐘”所看到的收斂之美、自知之美,和與時俱進的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