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德凱
在未來最重要的一個商業(yè)領域,中國人創(chuàng)新,西方人追隨
我和妻子日常的溝通,大部分是通過微信。這在中國人聽起來可能不算稀奇,但要知道,我們是住在德國。4年前在中國生活的時候,我們開始使用微信,搬回德國之后,由于它特別好用,一直也不愿意改用其他的應用程序。
不過,在德國和大部分西方國家,除了我們,使用微信的人還很少,很多人甚至都沒有聽說過它。微信已經擁有7億用戶,但在中國以外只有1億。從全球范圍來看,微信還不算是一個特別流行的應用程序。
但這并不影響西方有識之士對微信產生強烈興趣。更客觀的說法是,微信的創(chuàng)新性功能驚醒了西方的媒介公司、記者和商業(yè)觀察家。而且我認為,這種興趣將進一步演變?yōu)閷嵸|性的影響。
中國擁有一些規(guī)模很大實力很強的公司,特別是阿里巴巴在紐交所上市之后,這一點在西方已經盡人皆知。但很多人仍然認為,阿里巴巴可能做得很大,卻不算是新鮮事物——它不就是亞馬遜的擴大版嗎?它規(guī)模更大,不過是因為中國的一切都更大而已。
但微信就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它震動了西方商界和新聞界,因為它比西方的競爭對手做得好很多。
我在中國以外讀到的第一篇關于微信的報道,是在一本德國行業(yè)雜志上,題目是《微信比Whatapp強在哪里》。不久前,美國財經雜志《福布斯》也刊文說:“已經到了臉書抄襲微信的時代了”。英國《經濟學人》更是發(fā)表長文談微信背后體現(xiàn)的中國創(chuàng)新力,其中引用“臉書聊天”經理大衛(wèi)·馬庫斯的話說,微信“具有啟發(fā)性”。
確實,微信的西方競爭對手看起來都比它差一截。2015年12月,臉書驕傲地宣布,將在美國部分城市為用戶開通打車功能。不用我說,這在習慣于使用微信的中國人聽起來,實在普通到不值一提。所以,說臉書該去抄襲微信,實不為過。
這可能是一條分水嶺——在未來最重要的一個商業(yè)領域,中國人創(chuàng)新,西方人追隨。
當然,這讓很多西方人感到相當受傷。受傷的另一個原因,是微信在賺錢能力方面也比西方同行領先太多。據(jù)《經濟學人》報道,在西方比較流行的社交應用程序Whatapp,2016年第一季度的運營收入是4900萬美元。這期間,微信賺了多少錢呢?18億美元。臉書聊天功能,則還沒有開始賺錢……
在我看來,微信的成功,遠不止賺了很多錢這么簡單,更重要的價值在于,它讓西方開始重新審視中國的創(chuàng)新能力。這也標志著,中國和西方企業(yè)將在平等的關系下展開競爭。
這一點,讓西方人稍微好受了一些。沒錯,我們正站在一個平等、互相尊重的未來世界的起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