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路寬郝朝陽徐 敏侯 文李 靜
1.北京安瑞齊科技有限公司 2.北京市朝陽區(qū)第二實驗小學 3.北京市勞動保護科學研究所
公民基本安全素養(yǎng)指數構造及在教師行業(yè)的實證分析
王路寬1郝朝陽2徐 敏3侯 文3李 靜3
1.北京安瑞齊科技有限公司 2.北京市朝陽區(qū)第二實驗小學 3.北京市勞動保護科學研究所
為提升安全文化與知識教育水平,研究小組構建了公民基本安全素養(yǎng)指數的計算方法,并對北京市某小學教師進行知識測試,驗證分析被測對象的公民基本安全素養(yǎng)的影響因素與總體水平。調研與計算結果發(fā)現,公民基本安全素養(yǎng)指數能夠合理反映被測對象總體安全認知水平,同時測試對象的公民基本安全素養(yǎng)指數也能反映其個體的安全認知水平與安全知識與技能各分項掌握程度。通過中小學教師對中小學生進行安全知識,促進安全文化在社會層面的全面提升以及校園安全管理水平,需要強化教師對安全知識與技能的掌握,結合教師所在崗位與學校所在的城市及周邊狀況,制定有針對性的培訓計劃。
安全素養(yǎng);中小學;安全文化;問卷調查
青少年安全問題不僅關系到每個家庭的幸福,同時也關乎社會的長久發(fā)展。學校是青少年活動最頻繁的場所,更是培養(yǎng)其接受新知識、形成新思維的重要場所。教師在青少年安全素養(yǎng)培養(yǎng)過程中,是安全知識與技能的傳播者,在青少年安全素養(yǎng)培養(yǎng)與提升中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國內外研究學者針對幼兒園、中小學校、職業(yè)學校、高等學校的安全文化培養(yǎng)進行了多項研究。白海燕[1]認為幼兒在安全知識方面存在一定空白,防范能力相對缺失;建議幼兒園應教育幼兒安全常識,幫助其樹立安全意識,從而實現安全教育目標。管梓辰[2]在對我國中小學校園安全問題研究中,認為安全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有安危意識,懂得基本的安全常識,最重要的是讓學生知道危險發(fā)生時應該怎么做才能保護自身的安全。朱建軍[3]建議在大力發(fā)展職業(yè)教育的同時,注重職校生安全文化素質的培養(yǎng),通過在職業(yè)學校創(chuàng)造一種良好的安全人文氛圍和協調的人機環(huán)境關系,對職校生的觀念、意識、態(tài)度、行為等形成從無形到有形的影響,從而提高綜合安全文化素質,以達到在校及將來就業(yè)后減少人為事故的效果。聞星火[4]等提出高校要充分發(fā)揮引領者作用,重視學生的安全文化教育與培訓,為社會輸送具有安全文化素質的建設者和管理者。
不同研究項目已經指出,教師在校園安全與安全文化培養(yǎng)中的重要性。校園安全的基本保障在于學校管理者與教學參與者的安全素養(yǎng),安全文化的建設與未來在于不斷進入社會的學生的安全素養(yǎng)的持續(xù)提升。研究小組將教師安全素養(yǎng)作為研究重點,通過專家評分法、知識測試等形式進行研究與分析,以期促進教師在學生安全素養(yǎng)提升以及全社會安全文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數據顯示,近3年96%以上的中小學生非正常死亡發(fā)生在學生脫離學校管理期間[5]。在教育部首次發(fā)布全國中小學安全形勢分析報告顯示,低年級學生更容易發(fā)生安全事故。在各類中小學校園安全事故中,43.75%發(fā)生在小學,34.82%發(fā)生在初中,9.82%發(fā)生在高中。其中小學、初中、高中事故發(fā)生數比為4.5∶3.6∶1,死亡人數比為6.6∶4.8∶1,受傷人數比為7.4∶4.7∶1。從事故數量、死亡人數、受傷人數,小學階段比例都是最高的。可見,小學生的安全知識與技能的培養(yǎng)尤為重要。
2011年12月8日公布的《國家綜合防災減災“十二五”規(guī)劃》明確指出,我國“防災減災人才隊伍建設和公眾宣傳鑒于仍需加強”。《規(guī)劃》提出8個目標,其中包括:全民防災減災意識明顯增加,防災減災知識在大中小學生及公眾中普及率明顯提高[6]。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良好日常行為習慣形成的關鍵時期,低年級作為小學的起始階段,更是安全意識與行為從無到有、從知道向自覺發(fā)展的重要階段,一旦錯過中小學的關鍵期,這些良好行為與習慣就很難再順利形成,甚至會影響學生走向未來社會和工作的發(fā)展。
青少年的安全知識與技能的培養(yǎng),涉及到教師、家長、社會等多個角色,每一類角色的重要性有所不同。以小學生為例,每位學生每天平均在校時間長達8~9個小時,同時教師也是學生模仿和學習的對象,教師的思想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深遠的影響。因此,教師在青少年安全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與提升中占有極其重要的位置,是未來社會安全文化塑造的核心力量之一。
2.1 安全素養(yǎng)的含義
關于安全素養(yǎng)或素質,對其定義有多種形式,劉超、羅云[7]教授在研究電力企業(yè)員工的安全素質時,將安全素質分為了安全知識、安全能力、安全生理和安全心理等四個要素;在對企業(yè)員工安全素養(yǎng)的研究中,劉陽陽、劉何清[8]將安全素養(yǎng)概況為安全意識、安全生理素質、安全心理素質、專業(yè)知識與技能、安全培訓等五個方面。邢艷芳[9]將中學校長的安全素養(yǎng)分為安全意識、安全知識、安全能力三個要素。
研究小組在進行綜合研究、對比的基礎上,將安全素養(yǎng)劃分為兩個層次:一是人的基本安全素養(yǎng),包括:安全知識、安全技能;二是人的心理安全素養(yǎng),包括:安全意識、安全觀念、安全態(tài)度、情感、認知、良心、意志等。
其中安全意識、安全觀念、安全態(tài)度,以及情感、認知、意志等,在應對突發(fā)事件或應急演練中真實體現;安全知識和技能可以通過各項知識測試得出;這兩個方面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關系,共同影響公民安全素養(yǎng),兩者關系可用式(1)表示:
本文以GS為研究對象,在分析GS的影響因素的基礎上,構造GS的各因素的影響權重和計算方法,并以北京市某小學教師為對象進行驗證分析。研究小組在對公民基本安全素養(yǎng)指數的研究中[10],認為公民基本安全素養(yǎng)具體表現形式有多種,根據對安全素養(yǎng)的基本內涵的分析,研究小組在本文采取簡單加權形式,即:
式中:
A1-A20∈集合Z,即公民基本安全素養(yǎng)的20項指標與內容,具有一一對應關系;
B1-BN∈集合Z,即教師從業(yè)者應掌握的N項專業(yè)安全知識與技能;
p—教師應具備普通安全知識與技能的比重;
q—教師應具備專業(yè)安全知識與技能的比重;
p+q=1。
2.2 教師基本安全素養(yǎng)指數研究分析
對教師公民基本安全素養(yǎng)的分析,圖1為研究小組的研究路線。通過專家調研、考試測試等手段確定教師公民基本安全素養(yǎng)指數的計算方法和數值。
2.3 基于專家調研的安全知識與技能權重分析
在公民基本安全素養(yǎng)指數式(2)的計算方法中,由于社會各類安全事故與隱患不同,普通公民需要掌握的安全知識與技能的權重也不同。
圖1 公民基本安全素養(yǎng)指數的研究路線圖
研究小組以出席2015年12月第五屆“中國應急管理50人論壇”的專家學者為基礎(收到53份問卷),北京市某兩家從事安全管理與應急的科研院所研究人員為輔(收到37份問卷),共計90份問卷,經檢驗后87份問卷有效。調查內容:對普通公民應掌握的20項安全知識與技能的重要性進行評分。問卷中明確提出:目標人群是普通人;知識類型為常規(guī)知識;標準是10分制,依據重要性,高分等同于重要性高。
經過對專家調研問卷各影響因素評分的計算,確定20項影響因素在普通公民需掌握的安全知識與技能中的權重[10]。
為檢驗數據是否合適作因素分析,首先對調研數據的取樣作適當性檢驗。20個條目的取樣適當性(Kaiser-Meyer-Olkin,KMO)值為0.851,合適作為因素分析;Bartlett球度檢驗x2值1059.505,df=190,p<0.001,具有高度顯著性。
運用內部一致性信度克隆巴赫α系數分析調研問卷信度,結果顯示問卷的克隆巴赫α系數為0.923。一般認為,α<0.35為低可靠性,0.35≤α≤0.75尚可接受,α>0.75為高可靠性[11]??梢?,專家問卷整體具有很好的信度。
2.4 對小學教師具備專業(yè)安全知識與技能的分析
教師職業(yè)對從業(yè)人員的要求有多重方面,其中涉及安全知識與技能的內容可以分為兩個方面:第一方面是作為教職員工在工作中具備的安全知識與技能;第二方面是培養(yǎng)學生的安全素養(yǎng)是基礎教育的重要任務,即安全文化的傳播。經過對2012年教育部發(fā)布的《中小學安全工作指南》等政策文件的分析以及被校園管理的實際情況,確定小學教師應比普通公民具備更加專業(yè)的10項知識與技能,見表1。
表1 小學教師應具備專業(yè)的安全知識與技能
根據以上分析,教師應該具備10項專業(yè)的安全知識與技能,研究小組建議采用權重均等化。因此,教師從業(yè)者的公民基本安全素養(yǎng)指數式(2)可進一步表達為式(3):
式中:
ai—安全行業(yè)專家調研后計算的權重
Ai—被某教師對某類知識與技能的掌握程度,取值范圍0~1;
Bi—被某教師對專業(yè)的安全知識與技能的掌握程度,取值范圍0~1。
4.1 教師知識測試的基本情況
查閱有關校園安全、兒童安全等20項安全教育的內容,搜集相關問卷條目與知識點;邀請從事安全教育與培訓、校園安全、媒體傳播、管理學、校園管理者等7名從業(yè)人員,對測試試題中涉及到的知識點進行討論與修改,編制《中小學教師安全知識與技能測試題》,回答項目為選擇題,共計150項,30類;其中涉及基礎知識與技能的100項,20類;涉及專業(yè)知識與技能的50項,10類。有關基礎知識與專業(yè)知識的區(qū)分,研究小組先期采用討論投票的方式進行排序。
研究小組在北京市選擇某小學的兩所分校進行研究,共計發(fā)放80份測試題,實際收回79份,有效率98.8%。測試由北京市某小學主管校長負責發(fā)放和回收,并強調不允許查閱資料,考試測試時間為30min。
4.2 專業(yè)安全知識與技能對教師職業(yè)的重要性研究
在調研問卷中,研究小組向每位教師詳述作為公民應該掌握的20項安全知識與技能、作為教師應該掌握的10項專業(yè)安全知識與技能,見表2。
表2 調研問卷向測試對象說明重要性的定義
研究小組為測試對象提供了參考類型與參考值,每位測評對象都根據自身的經驗直接給出專業(yè)的安全知識與技能在教師具備的所有安全知識與技能中的比重數值,見表3。
表3 調研問卷向測試對象說明比重的類型與參考數值
經過對調研結果的分析,專業(yè)安全知識與技能在教師具備的所有安全知識與技能中的比重的數值,研究對象給出的最高數值為0.8,最低數值為0.5,均值為0.67,即式(2)與式(3)中的q為0.67。
4.3 對教師安全知識與技能測試的結果分析
4.3.1 教師安全知識與技能測試的信度分析
運用SPSS 19.0對30類150項題目進行試題信度分析,結果顯示問卷的克隆巴赫α系數為0.642。一般而言,自編測試考卷的信度應在0.6以上,所以此次測試信度尚可接受。
4.3.2 某學校教師的公民基本安全素養(yǎng)指數
研究小組根據某學校每位測評對象對150道相關選擇題的回答情況,以式(3)為基礎進行計算,從而得出測評對象的公民基本安全素養(yǎng)指數,基本情況,見表4。利用SPSS 19.0對79位教師的公民基本安全素養(yǎng)指數進行統計,符合均值為0.53,標準差為0.058的正態(tài)分布。
表4 某學校教師公民基本安全素養(yǎng)指數調研結果
4.3.3 某學校教師對基礎知識與專業(yè)知識的掌握分析
測評對象對基礎知識與專業(yè)知識的掌握情況,見表5。
表5 某學校教師對基礎知識與專業(yè)知識掌握的情況
表6 B學校測評對象回答各項知識的正確率
通過表5、表6可以判斷,被測試學校教師對專業(yè)知識的掌握明顯劣于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其中掌握率較低的分別為校園安全、職業(yè)健康、環(huán)境與防災減災、自救互救、兒童安全。同時,研究小組也注意到對于交通安全的專業(yè)知識的掌握(得分率為78%)要明顯高于大多數基礎安全知識,這與全社會近些年對交通安全的宣傳與普及力度相符。
4.3.4 問卷典型問題的分析
為更好的說明某學校教師對專業(yè)安全知識與技能的掌握,研究小組列舉了專業(yè)安全知識與技能中10項正確率較低的問題,見表7。
針對以上正確率較低的知識點,研究小組進行了簡單對比。例如:關于測試對象對兒童與非機動車、電動車的安全知識的了解:在兒童安全知識點中,對于“未滿12周歲的兒童不準駕駛非機動車”的回答正確率為80%;在交通安全知識點中,對學生騎行電動自行車的安全知識的回答正確率為33%。
表7 典型問題分析
針對此問題,研究小組認為隨著社會發(fā)展,城市家庭擁有電動自行車的比例在不斷提高。目前我國電動自行車市場保有量已超過2億[12],隨之而來的安全問題也日漸顯現,因此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與發(fā)展,對于安全問題的教育與宣傳也應與時俱進。
(1)研究小組以北京市某小學教師為研究對象,構造并驗證了公民基本安全素養(yǎng)指數GS的計算方法,計算結果分布是合理的,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常規(guī)認知。
(2)研究小組編制的《中小學教師安全知識與技能認知調查問卷》能夠區(qū)分小學教師對安全知識的掌握程度,建議參考“末尾淘汰制”,對公民基本安全素養(yǎng)指數較低的測評對象開展有針對性的安全知識與技能培訓。
(3)公民基本安全素養(yǎng)指數能夠同時反映測試對象整體與個體對安全知識的掌握程度。通過此次調研,可判斷某學校教師對專業(yè)知識的掌握明顯劣于對基礎知識的掌握,需要進一步強化相應的安全培訓與安全教育。
(4)安全宣傳與教育對公民基本安全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與提升具有實際意義。研究小組建議通過中小學教師對中小學生進行安全知識宣導,促進安全文化在社會層面的全面提升以及校園安全管理水平;面向中小學教師,強化對安全知識與技能的掌握,結合教師所在崗位與學校所在的城市及周邊狀況,制定有針對性的培訓計劃。
(5)由于公民基本安全素養(yǎng)指數的各影響因素與權重是基于專家與業(yè)內人士的主觀判斷,所以,在權重確定中不能保證計算出的權重值就是復雜環(huán)境中各因素的實際值,應在實踐中逐一驗證其有效性與價值。同時,公民基本安全素養(yǎng)指數的構造只是反映測試對象對具體知識點的掌握,未考慮測試對象的心理因素、身處環(huán)境、管理體系以及企業(yè)文化的影響,是理想狀態(tài)下研究測試對象的安全素養(yǎng)的方法。該方法與實際工作中以及事故處理中的行為的實際表現是不同的。
[1] 白海燕.幼兒園安全教育現狀及對策研究[J].科教導刊,2012,(12):242-243
[2] 管梓辰.我國中小學校園安全問題研究[D].黑龍江:黑龍江大學,2013
[3] 朱建軍.論安全文化與職業(yè)教育的有機融合[J].中國公共安全·學術版,2006,(3):110-112
[4] 聞星火,趙慶雙,郭英姿,張輝.高校應成為安全文化建設的引領者[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9,28(11):187-190
[5] 李小偉,莊元.把應急疏散演練作為安全教育重要抓手[N].中國教育報,2015-4-6,(3)
[6] 王一嬡.北京市中學生防震減災科普情況調查研究[J].國際地震動態(tài),2013,(8):19-24
[7] 劉超,羅云,仝世渝,李佳蓉.基于層次分析法的電力企業(yè)員工安全素質測評指標體系研究[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09,(9):132-138
[8] 劉陽陽,劉何清,何昌富.基于多級物元分析的企業(yè)職工安全素質測評評價研究[J].中國安全生產科學技術,2012,8(12):184-189
[9] 邢艷芳.中學校長安全素養(yǎng)測評研究[D].山西:山西師范大學,2015
[10] 王路寬,徐敏,李靜,侯文.公民基本安全素養(yǎng)指數分析與構造研究[J].安全,2016,37(2),33-37
[11] 夏文,牟少華,王斌,趙嵐,張馨文,張雪松.中國小學生水域安全教育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15,(7):3-8
[12] 徐儲立.電動自行車保有量超2億[N].東方早報,2015-12-30,(A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