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芬 劉 麗 趙亞楠(青島市第八人民醫(yī)院內分泌科,山東 青島 266100)
護理干預對老年痛風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
姜 芬 劉 麗 趙亞楠
(青島市第八人民醫(yī)院內分泌科,山東 青島 266100)
目的 探討護理干預對老年痛風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 隨機選取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老年痛風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shù)表法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兩組,各30例。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的健康宣傳教育,干預組患者在常規(guī)宣教的基礎上實施護理干預,對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評定。結果 兩組患者在護理干預前的血尿酸水平基本一致,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對照組患者血尿酸水平護理前后變化不大,差異無顯著性(P>0.05),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干預組患者血尿酸水平護理前后變化顯著,差異有顯著性(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對照組患者復發(fā)率為63.3%;干預組患者復發(fā)率為43.3%,干預組患者的復發(fā)率明顯低于對照組。結論 護理干預能夠提高老年痛風患者的生活質量,控制血尿酸的穩(wěn)定以及降低痛風的復發(fā)率,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值得推廣應用。
護理干預;老年痛風;生活質量;影響
痛風是臨床常見疾病,其是由于機體嘌呤合成代謝增加、尿酸產(chǎn)生過多或者排泄不好而導致血液中的尿酸升高,尿酸鹽結晶沉積在組織中引起的炎性疾病,臨床癥狀有高尿酸血癥、尿酸鹽沉積對軟組織的慢性損傷以及反復發(fā)作的急性痛風性關節(jié)炎。嘌呤代謝的終產(chǎn)物是尿酸,而體內的尿酸包括內源性的氨基酸、核糖與其他小分子化合物合成以及核酸分解產(chǎn)生,還包括外源性的食物中的核苷酸分解產(chǎn)生[1]。此病多發(fā)于中老年,尤其男性。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發(fā)病率呈逐年遞增的趨勢,其發(fā)病時疼痛嚴重,難以忍受,嚴重影響了人們的正常生活,因此,降低痛風的發(fā)病率以及預防其發(fā)作是目前臨床上的主要難題。本文隨機選取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老年痛風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shù)表法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兩組,各30例。兩組采用不同的護理干預方式護理患者,對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進行評價。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隨機選取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老年痛風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男53例,女7例,年齡45~75歲,平均年齡(61.5±10.4)歲,病程1~20年,平均病程(7.3±2.1)年,原發(fā)性痛風患者47例,繼發(fā)性痛風患者13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等方面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干預方法
1.2.1健康教育護理干預:對所選患者的病歷資料進行歸類分析,按照患者的病歷資料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定期進行檢查和患者用藥指導。向患者耐心的講解痛風的癥狀、危害、診斷標準和治療措施等,讓患者及其家屬了解保健知識,提高自我護理保健技能,提高生活質量。
1.2.2飲食干預:指導患者選擇合理的食物烹調方法,因為合理的烹調方法能減少食物中的嘌呤量。選擇低嘌呤的食物,盡可能減少食物中的嘌呤,嘌呤含量較低的食物有:谷類如精白米、玉米、饅頭和面條等,蔬菜如卷心菜、胡蘿卜和黃瓜等,乳類如各種牛奶、酸奶,但是長期的低嘌呤飲食可能會引起患者營養(yǎng)不良,免疫力下降[2]。因此,患者應隔幾天使用一次高嘌呤食物,如豬牛羊肉、動物內臟和蝦等。其次,患者應限制蛋白質和熱量的攝入量,低鹽飲食,多喝水,不喝酒。熱能和蛋白質攝入越多,尿酸合成也越多,喝水能夠促進腎循環(huán),增加尿量,尿酸也可順帶排出,以防沉積形成結石,酒精能在體內促進乳酸的合成,降低尿酸的排除。
1.2.3心理干預:與患者建立良好的關系,及時與患者溝通,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動,消除消極因素。痛風患者在發(fā)作期疼痛難忍,活動困難,生活難以自理,因此,患者會表現(xiàn)出煩躁、焦慮、憂郁等消極情緒,更有甚者會對生活失去信心、厭世的情緒,如果不及時溝通,會產(chǎn)生嚴重的后果。因此,醫(yī)護人員及其家屬應多關心患者,幫助患者減少壓力,保持心情暢快,增加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積極主動的配合醫(yī)護人員的治療與護理,增加服藥依從性,促進治療過程的順利進行[3]。
1.2.4藥物指導干預:詳細的向患者講述所用藥物的名稱、作用、不良反應以及服用方法等,痛風治療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長久的使用藥物,其不良反應會慢慢的表現(xiàn)出來,患者的服藥依從性降低,偷偷減藥或者停藥,使得治療中斷,疾病反復。因此,在用藥前須讓患者了解自身的健康狀況,明白遵醫(yī)囑的重要性。
1.2.5出院指導干預:患者在出院時,醫(yī)護人員系統(tǒng)詳細的向患者講述出院后的注意事項,包括避免呆在寒冷、潮濕的地方,不要過度勞累,注意休息,飲食需健康合理,以防營養(yǎng)不良,外傷和精神創(chuàng)傷是誘發(fā)痛風的重要因素,盡可能的避免外傷和精神創(chuàng)傷的出現(xiàn)。識別痛風發(fā)作前的各種癥狀,有效的預防或自我護理。用手觸摸耳朵或者手足的軟骨處,檢查是否有尿酸沉積形成的結晶塊,定期去醫(yī)院進行各項指標的復查。發(fā)放自我護理的指導本,患者及其家屬自行學習應用[4]。
1.3觀察指標:觀察兩組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復發(fā)率、以及其他影響生活質量的因素。
1.4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數(shù)據(jù)處理軟件SPSS17.0處理所得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來表示,檢驗方法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數(shù)(%)或者n表示,檢驗方法采用卡方檢驗,以P<0.05時差異具有顯著性,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的血尿酸水平變化:兩組患者在護理干預前的血尿酸水平基本一致,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對照組患者護理干預前的尿酸水平為(410.15±50.33)μmol/L,護理干預后的血尿酸水平為(407.27±47.81)μmol/L,血尿酸水平護理前后變化不大,差異無顯著性(P>0.05),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干預組患者護理干預前的尿酸水平為(411.39±49.12)μmol/L,護理干預后的血尿酸水平為(340.26±30.15)μmol/L,血尿酸水平護理前后變化顯著,差異有顯著性(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具體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血尿酸水平變化(±s)(μmol/L)
表1 兩組患者的血尿酸水平變化(±s)(μmol/L)
組別 例數(shù) 護理干預前 護理干預后 P對照組 30 410.15±50.33 407.27±47.81?。?.05干預組 30 411.39±49.12 340.26±30.15?。?.05
2.2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后痛風性關節(jié)炎的復發(fā)率比較:對照組患者有19例患者復發(fā),11例患者未復發(fā),復發(fā)率為63.3%;干預組患者有13例患者復發(fā),17例患者未復發(fā),復發(fā)率為43.3%,干預組患者的復發(fā)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具體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后痛風性關節(jié)炎的復發(fā)率比較[n(%)]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獲得了極大的提高,很多人們的生活習慣不好、生活方式糜爛使得痛風的發(fā)病率呈逐年遞增的趨勢,成為臨床常見的代謝性疾病。如不及時治療,會引起患者的關節(jié)活動受限,伴有關節(jié)畸形、結石的形成,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目前臨床上沒有根治痛風的治療方案,病情反復。研究顯示,痛風的發(fā)作與患者的生活方式及心情密切相關,僅僅靠藥物治療難以后的理想的治療效果。因此,應對患者進行護理干預,提高患者的依從性,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以及痛風的復發(fā)[5]。
在本項研究中,通過對患者的生活中的各項活動進行對因護理干預,主要包括健康教育護理干預、飲食干預、心理干預、用藥指導干預和出院指導干預,從不同方面預防和控制疾病的發(fā)展。且對照組患者血尿酸水平護理前后變化不大,差異無顯著性(P>0.05),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干預組患者血尿酸水平護理前后變化顯著,差異有顯著性(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對照組患者復發(fā)率為63.3%;干預組患者復發(fā)率為43.3%,干預組患者的復發(fā)率明顯低于對照組。綜上所述,護理干預能夠促使老年痛風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血尿酸水平的穩(wěn)定、降低疾病復發(fā)率,改善的生活質量,值得推廣應用。
[1] 吳英.護理干預對老年痛風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09,6(24):2111-2112.
[2] 賈庭英.護理干預對急性痛風性關節(jié)炎患者康復質量的影響[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11(11):406-407.
[3] 劉紅,肖純玥,浦佳,等.對因護理對痛風患者疼痛程度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6,20(6):35-38.
[4] 張群慧.護理干預對痛風性關節(jié)炎患者遵醫(yī)行為及治療效果的影響分析[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4,11(17):62-64.
[5] 李金蓮,張雪紛,魯曉梅,等.護理干預對痛風患者生活方式的影響[J].當代護士(??瓢妫?010(8):36-37.
The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Quality of Life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Gout
JIANG Fen, LIU Li, ZHAO Ya-nan
(Department of Endocrinology, Qingdao Eighth People’s Hospital, Qingdao 266100, 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quality of life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gout. Method Randomly selected from May 2014 to May 2016 in our hospital 60 cases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gout as research subjects, according to the table of random numbers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of control and intervention groups, 30 cases each.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health educ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patients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education on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assessed. Result Two groups were basically the same in the blood uric acid level of care before the intervention,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comparable; in the control group serum uric acid level of care little change,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ignificant (P>0.05),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he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he blood uric acid level nursing intervention group changed significantly,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0.05),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he control group of patients relapse rate was 63.3%;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recurrence rate was 43.3%, the recurrence rate of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gout, uric acid control and stability and to reduce the recurrence of gout has a good therapeutic effect, should be widely applied.
Nursing intervention; Senile gout; Quality of life; Influence
R473.5
B
1671-8194(2016)23-00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