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佩雨
孟浩然(689-740),唐代詩人,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孟浩然早年隱居鹿門山,中年游長安,應(yīng)進(jìn)士不第,后為荊州從事,患疽(ju,毒瘡)卒。孟浩然曾游歷東南各地,詩歌與王維齊名,二人并稱“王孟”。其詩歌意境清淡幽遠(yuǎn),長于寫景,多反映隱逸生活,有《孟浩然集》傳世。
這首詩內(nèi)容可以分兩部分。第一部分為詩歌前四句,描寫洞庭湖壯麗的景象和磅礴的氣勢?!鞍嗽潞剑摶焯??!卑嗽碌亩赐ズ砍渥?、與岸齊平,湖面浩瀚無邊,湖水與天空渾然一體?!昂?,包容;“虛”,虛空,空間;“清”,指天空?!盎焯濉?,與天混同。開頭兩句交代眼前場景,寫出了洞庭湖湖水的浩瀚無邊。作者站在湖邊,遠(yuǎn)眺湖面的景色,湖水、天空渾然一體,景象開闊,水天相接。
“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痹茐舸鬂伤趄v,洞庭湖的波濤搖撼著岳陽城?!霸茐魸伞?,古代大湖名,在現(xiàn)在湖北、湖南兩省的交界處,洞庭湖是它南部的一角?!昂场?,搖動;“岳陽城”,即今湖南岳陽市,在洞庭湖東岸。第三、四句繼續(xù)寫洞庭湖的廣闊,作者的目光由遠(yuǎn)而近,從湖面寫到湖中倒映的景物。西南風(fēng)起時,波濤奔騰,涌向東北岸,搖撼著岳陽城?!皻庹粼茐魸?,波撼岳陽城”是描寫洞庭湖的名句。上句用寬廣的平面襯托湖面的廣闊,下句用形象、立體的波浪來反映湖水的聲勢。詩人筆下的洞庭湖湖面寬闊而充滿活力,讓人聯(lián)想起王維的詩句“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yuǎn)空”(《漢江臨泛》,一作《漢江臨眺》),二者有異曲同工之妙。這里將湖面、天空、云夢水汽、岳陽城連在一起的,是作者遼闊、博大的胸懷。
后四句為第二部分,描寫作者想要對朋友說的心里話?!坝麧鸁o舟楫,端居恥圣明?!毕胍蛇^湖面,卻沒有舟楫,比喻想做官而無人引薦;生在太平盛世,自己卻閑居在家,因此感到羞愧?!岸司印保簿?;“圣明”,指太平盛世,古人認(rèn)為皇帝圣明,社會就安定?!白^垂釣者,徒有羨魚情。”看見那執(zhí)竿垂釣的人,只能白白地產(chǎn)生羨魚之情了。這里作者是隱喻想做官而沒有途徑,言外之意就是希望張丞相能助一臂之力。張丞相,即張九齡(673-740),唐玄宗時宰相,后被貶為荊州長史?!傲w魚”,出自《淮南子·說林訓(xùn)》:“臨河而羨魚,不如歸家織網(wǎng)?!庇腥藫?jù)此說,孟浩然借望洞庭湖有感,寫作此詩贈張九齡,表現(xiàn)出詩人渴望出仕和希望得到對方援引的心情。
這首詩委婉含蓄,藝術(shù)特色鮮明。第一,詩歌把寫景與抒情有機地結(jié)合在一起,觸景生情,融情于中。前四句描寫洞庭湖的景致?!鞍嗽潞剑摶焯??!敝星飼r節(jié),洞庭湖里的水盛漲起來,與湖岸齊平,一眼看去,只見湖天相映,水天一色,渾然一體,極具美感。“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痹诤棋暮婧驮茐魸缮希趄v,波濤涌起,仿佛能撼動岳陽城。前四句把洞庭湖的景致寫得有聲有色,生氣勃勃;后四句在寫景基礎(chǔ)上,抒發(fā)作者內(nèi)心的豐富感受,情景相生,情景交融。
第二。作者善于選擇詞語,刻畫精工。表現(xiàn)力強。首句寫波瀾壯闊,“平”字顯出八月水漲,波與岸平,湖水比平常壯闊得多;次句一個“涵”字,寫水天相接,似乎天空也被湖水包容其中,渾然一體;第三句中的“蒸”字,寫云夢大澤水汽蒸騰,使描寫的畫面極富動感;第四句寫水勢之大,用一個“撼”字,襯托出湖水的澎湃動蕩?!捌健薄昂薄罢簟薄昂场边@些詞語,精心挑選,極富動感。
第三,詩歌氣勢雄偉,形象鮮明,展現(xiàn)了詩人廣闊豪邁的胸襟,具有鮮明的藝術(shù)風(fēng)格。古人稱孟浩然詩歌。沖淡中有壯逸之氣”(《唐音癸簽》),“壯逸之氣”是就其外在表現(xiàn)而言。應(yīng)指孟浩然詩除清淡幽遠(yuǎn)的風(fēng)格外,另有雄渾壯闊的面目。這首詩的前四句筆力雄健,充滿著俯視一切的氣勢,所寫洞庭湖景色,浩渺無際,水天一色,具有磅礴的氣勢和撼天動地的力度,可以與杜甫詩作相媲美。體現(xiàn)出了詩歌領(lǐng)域的盛唐氣象。
作為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開創(chuàng)者之一。孟浩然對當(dāng)時和后世都產(chǎn)生了很大影響。杜南稱贊他“清詩句句盡堪傳”(《解悶》)。包括《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在內(nèi)的孟浩然詩歌,在開掘自然美、創(chuàng)造意境、豐富表現(xiàn)手法和藝術(shù)風(fēng)格等方面都有所貢獻(xiàn),得到了后人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