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蘇 月
烈火中萃取共產黨人的意志本色我會將慈善之路進行到底
——記書法家趙凱保護收養(yǎng)孤兒被火燒傷
文/蘇月
趙凱,男,漢族,1960年6月生于黑龍江省哈爾濱市,1982年參加工作。中央黨校在職研究生,法學博士。書法家,詩人,毛澤東書法網站創(chuàng)始人,現(xiàn)任中國毛澤東書法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將軍政要書法研究會副會長、全國公安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其書法作品《長征》搭乘中國“神州”4號宇宙飛船遨游太空,并被國家收藏。作品還被外交部作為國禮贈送外國首腦及友人,將毛體書法推向世界。他的毛體書法《長征》作品曾被美國前總統(tǒng)尼克松、福特,前國務卿基辛格,英國前首相希思,法國前總統(tǒng)蓬皮杜,日本前首相田中角榮、前外務大臣大平正芳的親屬子女們收藏。
日前,書法家趙凱因全身大面積燒傷正在解放軍304醫(yī)院進行治療,記者趕到醫(yī)院看到他時,他正躺在病床上輸液,上身及四肢裹滿了紗布。事故起因是,趙凱在家親自給收養(yǎng)孤兒做飯過程中,油鍋突然起火,情急之下他想到家中門外地面上鋪的是大理石,可以把火往大理石上引,方便撲滅,于是他將燒著的油鍋端出室外。可沒想到鍋里已經引燃的油卻灑落到地上,地面上的積水使得火勢進一步蔓延。這時,趙凱腦海里只閃過一個念頭,不能讓身旁已經擁上來的孩子們有任何的危險。由于情況緊急,趙凱只能用自己的身體將燃燒的火舌與孩子們隔開,并把一個個孩子們推到離火勢較遠的地方。終于,孩子們全部脫離了危險,而趙凱自己,卻沒有躲過這場劫難,全身被大面積燒傷。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在救火過程中,幾次火苗逼近的時候,趙凱第一反應都是先把孩子們推開,甚至用自己的身體作為屏障,將孩子們保護在安全的區(qū)域,而自己卻被火苗無情地燒傷,這種為救兒童舍生忘死的精神著實令在場所有人感動。親歷這件事的孩子們、鄰居們,也十分牽掛這位英雄的傷勢,紛紛前來醫(yī)院探望詢問病情。而面對記者,趙會長卻說,當時情況緊急,自己來不及想別的,作為一名公安戰(zhàn)士,又是一名共產黨員,他的本能就是一定要確保孩子們的安全?;馂臒o情人有情,一次次地推開孩子,這樣一個簡單動作卻折射出人性中最質樸無私的光芒,危險面前,孩子們是第一位,保護他們更要緊。善舉彰顯公安戰(zhàn)士的英雄本色,災難考驗了一名共產黨員的黨性品格。
正在醫(yī)院接受治療的趙凱(左二)和他收養(yǎng)的孤兒們
現(xiàn)在被趙凱收養(yǎng)在家的四個孩子都是棄嬰,連同之前收養(yǎng)的華華,五個孩子都懷有不同程度的先天疾病,起初生活不能自理。趙凱從生活起居,一點一點耐心教。還結合她們的興趣、天賦有意培養(yǎng)她們。給四個孩子取名“醫(yī)”、“護”、“誠”、“愛”,希望她們能夠健康成長,同時也要有愛心,去回報社會。護護在舞蹈方面有天賦,經過培養(yǎng)和自身的努力,現(xiàn)在已經成為一名芭蕾舞“小舞蹈家”。華華,是一個先天性智力障礙的女患兒,剛開始來時,大小便不會擦,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還很不聽話,現(xiàn)在已經長大成人了,生活也基本能夠自理,還能做些簡單的家務勞動;醫(yī)醫(yī)是眼睛斜視,先天性白內障,經過治療,眼睛基本恢復正常。每天還堅持學習文化課,學盲文,學按摩;愛愛,從小就是先天性心臟病,領養(yǎng)時出生沒幾天,趙凱親自給她喂奶,4小時就一次,如今她不但生活能夠自理,還學會了近百首唐詩。看到孩子們都能逐漸找到良好的生活狀態(tài),過自己喜愛的生活,趙凱由衷地感到欣慰。
除了生活起居,在日常生活中,趙會長更是嚴格要求她們自律,有禮貌,還親自教她們練習書法,提高文化修養(yǎng)。“希望他們有愛心,有一技之長,能夠為社會服務。不是讓她們簡單地活著,要活的有意義。”談及如何教育這些孩子,趙會長這樣說。
贍養(yǎng)癱瘓在床的媽媽15年,培養(yǎng)兒子28年,收養(yǎng)孤兒10年,自己離婚后一直單身。在年輪的記憶里,趙凱把青春給了自己的至親和收養(yǎng)的這些孤兒們。對他來說,得到的最欣慰的回饋,也許就是他們越來越好。經過自己的悉心照料,生病的母親減少痛苦;在自己的精心培養(yǎng)下,兒子成為留美博士,國際精算師;在自己無微不至的關愛下,孤兒們能夠健康快樂成長。
談及自己的慈善之路,早在十幾年前,趙凱就開始經常向國家慈善機構捐款,還親自從哈爾濱、北京、河北等多地社會福利院,先后收養(yǎng)了多名智障殘疾兒童。
當初收養(yǎng)這些孤兒時,他坦言,自己付出很多精力,先是找人介紹有關收養(yǎng)的問題,然后到全國各地福利院查看孤兒情況,收養(yǎng)時要對孤兒進行心理觀察,向社會福利院進行愛心捐款,辦理收養(yǎng)手續(xù)。收養(yǎng)孩子后,要給他們逐個檢查身體,做手術進行治療。請保姆,教她們生活常識,例如教她們怎樣吃飯,穿衣服,收拾衛(wèi)生;請家庭教師,買影碟機,買光盤,教她們文化知識,生活安全知識。事無巨細,持之以恒,幾十年如一日的付出,只為早日把每一個孩子都培養(yǎng)成懂禮貌,有文化,有一技之長的好孩子,將來能夠為社會服務。
慈善之路波折艱辛,收養(yǎng)這些孩子,趙會長承受各方的壓力,起初曾一度不被理解,包括自己的家人,甚至受到社會上一些人的冷嘲熱諷。培養(yǎng)一個正常的孩子,尚且不易,何況他們個個殘疾,為此要付出的努力可想而知。他沒有選擇退縮,甚至有些“一意孤行”。而現(xiàn)在這些孩子因為他的愛心得到了救助,能夠快樂成長,趙會長感到欣慰的同時更加堅信自己的選擇?!凹热活I回來了,就與她們相依為命” ,“我會一直堅持做下去,直到這些孩子長大后,找到自己的歸宿!”
趙會長坦言,自己之所以堅持做慈善,愿意收養(yǎng)這些孩子,原因之一是從小深受毛主席的影響。“一個人做點好事并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向雷鋒同志學習”,“毛澤東這些話影響著我們這代人,促使我要為社會做一點力所能及的好事”;第二個原因是源于受父母的影響,父母從小教育自己多做好事,要有愛心。而且他的父親曾是毛澤東警衛(wèi)員。他想用一己之力為孤兒們改善生存狀況,為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生活環(huán)境和學習環(huán)境,培養(yǎng)她們掌握一技之長,為社會服務,減輕國家和社會的負擔。除了具備生存的技能,趙會長希望孩子們擁有更加富足的精神世界,為此他經常給他們購置書籍、光盤等學習用品,還親自教他們書法,提高他們的文化修養(yǎng),最終希望他們成為“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
盡管在生活條件上,趙會長盡其所能,給這些孩子最好的條件,自己很少買衣服,給她們卻一買買好幾套,一年四季從不間斷。但在對他們的教育問題上,卻嚴格要求,實行軍事化管理。每人分發(fā)一個軍旅箱,里面有軍服,警服,生活用品?!拔医逃麄兪紫纫邆湟幻娙说乃仞B(yǎng),第二是成為有用之人,第三是為社會貢獻力量。這樣才能無愧于時代,無愧于社會?!?/p>
回顧自己十幾年如一日的慈善之路,趙會長深有體會,慈善之路很艱辛。不光是資金問題,更多的是心理上的磨難,也會有感到心力交瘁的時候。這些年,常常是懸著心,生怕孩子突然生病或者出現(xiàn)別的意外。離婚后一直單身的他,也曾碰到不錯的對象,但大多數(shù)人不能夠接受這些孩子。對此趙會長毫不猶豫地選擇這些孩子,寧可犧牲自己的愛情,“我既然把她們領回來了,就得對她們負責到底?!?/p>
談及未來的慈善之路,趙會長坦言,一個人的力量畢竟有限,愛是需要傳遞的,他想把這種愛心放大,為此建立了“人間有愛”網站,希望通過自己的仁愛之舉, 呼喚全社會都來關注孤兒、關心孤兒,特別是關心這些殘障的孩子,積極投身到愛心慈善事業(yè)中,通過小愛凝聚成大愛,給孩子們一個溫暖的家。目前經號召,已經有上百位企業(yè)家參與到慈善愛心行動中來,他們通過給孩子募捐衣服、書籍、資金等方式,不斷交接愛心接力棒。
除了給貧困山區(qū)的孩子們寄送物資,趙會長還會抽空親自去看望他們,查看物資的落實情況,“我跑過全國很多地方,云南,河南,貴州,張家口,這些地方都去過了,親自把物資交到孩子們的手上,讓孤兒感受到實際的愛。”
在消費水平日益升高的情況下,趙會長在經濟上也感到有壓力。這些年來,他為了培養(yǎng)孤兒和資助兩個貧困大學生,幾乎花費了全部積蓄,甚至將老家的房產都賣了,多年收藏的名人字畫也賣了,所有字畫收入和工資收入都投入慈善事業(yè)中,面對今后漫長的撫養(yǎng)之路,趙會長坦誠地表示“有壓力”但同時表示他會一直堅持做下去?!拔沂怯袌远ㄐ拍畹墓伯a黨員,這些善舉義舉要堅持做到底。對于我而言,這些都是自己應該做的?!壁w會長也確實一直默默用無數(shù)低調的善舉詮釋著人間慈善的內涵,用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踐行著對自己,對他人所負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