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興發(fā) 蔣 帥 鄒大民
(貴州師范學院文學院,貴州 貴陽 550018)
仡佬民俗中的太龍人熊棋研究
羅興發(fā)蔣帥鄒大民
(貴州師范學院文學院,貴州貴陽550018)
仡佬族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文化的民族,太龍人熊棋就是仡佬民族文化中的一種外在的表現(xiàn)形式。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是仡佬民族的發(fā)源地,在這里我們可以領略到務川仡佬民族獨特的文化魅力、感受它內在和外在的文化蘊含。而太龍人熊棋就是仡佬民族文化中的一種外在的表現(xiàn)形式,我們通過這樣的表現(xiàn)形式可體味它內在的美。文章將從仡佬太龍人熊棋的外在表現(xiàn)形式和內部所具有的文化特質的分析對仡佬民族意識進行一種高度的概括,從而對仡佬族有不同維度的認識。仡佬族是中華民族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部分,發(fā)掘仡佬文化內在優(yōu)秀特質,有利于中華民族文化的大發(fā)展、大繁榮。
仡佬族;太龍人熊棋;文化內涵;自然
太龍人熊棋是仡佬文化中的一部分,它是仡佬先民智慧的結晶。了解并進一步地研究會讓我們看到不一樣的民族文化表現(xiàn)形式,透過仡佬太龍人熊的表現(xiàn)形式去窺探其文化本質是一種展現(xiàn)美的過程。在這樣的過程中我們將盡可能地表現(xiàn)其內在意蘊。仡佬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解并加以傳承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民族文化是我們新時期社會進步不可忽視的因素之一。讓優(yōu)秀的文化繼續(xù)為中華文化的繁榮與發(fā)展貢獻力量是我們作為社會主義新時期文化建設者和接班人義不容辭的責任。
太龍人熊棋的產(chǎn)生起源于仡佬人對自然界客觀事物認知經(jīng)過大腦所創(chuàng)造出來的一種娛樂方式,據(jù)年長的老人介紹太龍人熊棋是黃帝和蚩尤大戰(zhàn)時,由于蚩尤能喚百獸與黃帝作戰(zhàn),后人為此結合平常實際和傳說而創(chuàng)造的開發(fā)小孩智力的一種文化工具,但具體是因何原因而創(chuàng)造太龍人熊棋至今已無從考究。對此我認為我們應該注重棋本身所具有的社會價值,從這一角度去探求和發(fā)現(xiàn)太龍人熊棋的精妙,從而服務于社會主義文化發(fā)展是我們應當放在首位的。
由圖太龍人熊1-1可知太龍人熊棋的棋盤是由一個大的矩形中的幾十個小的矩形構成;而他們又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正方形一種是長方形,正方形是太龍人熊棋的大部分棋子走的區(qū)域,長方形是太龍人熊棋的特殊棋子可走的路線(其它一般的棋子不可以)。在圖中有26個正方形和一個長方形,且該長方形的面積相當于兩個正方形的面積,長方形里面寫著天河字樣,而太龍人熊棋的的棋子由12顆分別寫上“太龍人熊象獅虎豹狼狗貓鼠”且顏色為黑紅字樣的棋子組成,其中每一顆棋子的形狀相同、大小一樣,如圖太龍人熊1-2所示。
圖1-1 太龍人熊
圖1-2 太龍人熊棋子
(1)由圖太龍人熊1-2可以知道棋中的棋子是由動物的名字來命名的,因此太龍人熊棋的相關運棋規(guī)則跟動物的特性是有很大的聯(lián)系的。
(2)對弈雙方的“太”“龍”字樣的棋子可以橫豎任意走且沒有走多少個方塊空位的限制。
(3)太可以吃龍,龍可以吃人,龍依次可以吃到鼠,意思就是說大的吃小的。而小的一般不能吃大一級的棋子(除老鼠可以吃象且象不能吃掉老鼠以外)。小一級的棋子只能替大一級的跑。
(4)在開始的時候將棋子打亂(有字的一面朝下),任意將棋子安在天河上下兩邊的24個格子里。對弈雙方任意翻開其中的棋子,在翻開的過程中如果碰到對方比自己小的棋的情況下,可以選擇吃了它或者繼續(xù)翻開另外的棋子,若翻開的棋子比鄰近對方棋子小的情況下可以選擇跑或繼續(xù)翻開其它棋子(在沒有跑的地方的情況此為上上策)。
(5)除了“太龍象”以外,其它的子都不能從天河直接過去而要從天河兩側的路線繞道走。在仡佬民族對自然界的認識過程中,意識到太陽的陽光可以照耀大地,一天之間太陽的光線可以從一條河的一岸透過水面到達另一岸。而龍主管風雨,水是由龍控制的,所以龍可以過天河,這一點也和仡佬先民對龍的崇拜有很大的關系。對龍這樣一種認識,體現(xiàn)了仡佬先民對龍這樣自然之物的崇高敬仰。而象可以過天河也是對象這樣一種客觀存在物的特性的認識。
(6)對弈雙方的棋子一旦被對方的棋子吃了的話,被吃的一方的棋子將退出棋盤。
(7)在整個棋盤中對弈雙方“太”字樣的棋子不能在同一橫豎方塊上且中間沒有棋子,因為在仡佬人們心中認為一天不可能有二日。(在同一橫豎方塊上且中間沒有棋子則對弈雙方的太同時消失在棋盤上)。
(8)棋子從大到小的排列是“太龍人熊象獅虎豹狼狗貓鼠”。
(9)在整個運棋過程中還有一個規(guī)則就是:老鼠可以吃掉比它體積大很多倍的大象,因為在仡佬民族認識中,老鼠可以摳大象的屁眼從而殺死大象。而象卻吃不了老鼠,因為大象笨重沒有老鼠靈活。
由以上規(guī)則我們可以知道:整個太龍人熊棋的運棋規(guī)則都是仡佬民族將自然物所具有的自然屬性納入棋文化之中的,例如從規(guī)則(9)中老鼠這樣一個小動物在自然界中以自身的特性可以將大象吃掉。這充分說明了仡佬族是一個善于認識自然、利用自然來滿足自身文化需求的民族。
我們在上面已經(jīng)介紹了太龍人熊棋的基本運棋規(guī)則,從中我們可以知道仡佬民族是一個樂于思考的民族,盡管這樣一種思維下的太龍人熊棋相對于象棋、圍棋等高深思維的棋顯得較感性一些。但是這樣一種來源于自然(以自然萬物的特性而制定運棋規(guī)則)而又將自然融入自身的認識當中,無不體現(xiàn)了道家道法自然(每一種自然物所代表的棋子都是根據(jù)大自然賦予的特性來制定的)的人文觀。
從象這樣一種動物不能吃掉老鼠而老鼠這樣一種小動物可以吃掉象的運棋規(guī)則可以知道仡佬民族在生活實踐中善于觀察,對周圍的事物觀察得細致入微,可見仡佬民族是一“智慧的民族”,[1]這盡可能地體現(xiàn)了仡佬民族是一個愛思考愛總結的民族。
太龍人熊棋是仡佬民族思維的高度融合,是仡佬先民對自然萬物認識的總結,其表現(xiàn)形式更是仡佬民族思維的精華所在。作為中華傳統(tǒng)優(yōu)秀民族文化中的一部分,我們應該高度重視。如果我們現(xiàn)在不加以保護,勢必優(yōu)秀的民族文化會悄無聲息地沉睡在歷史的漩渦里,到那時我們再談保護已是來不及了。因此我們應大力推廣,讓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更好地服務于我們社會主義的發(fā)展。
仡佬族是華夏民族中的一員,“仡佬民族擁有燦爛的文化表現(xiàn)形式”[2],我們繼承和發(fā)揚優(yōu)秀的仡佬民族文化傳統(tǒng)是對華夏先人的交代,也是為進一步增進各民族相互了解、互相尊重、共同進步的一大舉措,讓我們在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海洋里吸取營養(yǎng),不斷開拓進取,在社會主義文化的大發(fā)展大繁榮的趨勢下彰顯民族文化的生機與活力。
[1]胡潔娜.仡佬族審美意識研究[M].貴陽:貴州大學出版社,2006.
[2]鄒大民.仡佬民俗中的棋文化研究[J].貴陽.中國民族博覽,2016(4):15.
K892
A
羅興發(fā)(1991-),男,就讀于貴州師范學院文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yè),本科;蔣帥(1993-),男,就讀于貴州師范學院文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yè),本科;鄒大民(1994-),男,就讀于貴州師范學院文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yè),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