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香(清華大學建筑學院,100084)
古村護航
——諸葛村保護追蹤二十年
李秋香
(清華大學建筑學院,100084)
傳統(tǒng)村落是中國農業(yè)文明的產物,是見證中國鄉(xiāng)土文化體系形成的重要載體,要研究鄉(xiāng)土文化就要從傳統(tǒng)村落入手,為此,保護好傳統(tǒng)村落就顯得格外重要。諸葛村的村落格局完好,建筑系統(tǒng)成熟完善,類型多樣而豐富,是農業(yè)血緣向商業(yè)地緣初步轉型的村落典型,是研究中國農業(yè)文明發(fā)展與成熟的不可多得的活態(tài)村落之一。因此,必須采用科學態(tài)度和方法進行保護,避免錯誤的觀念和方法導致的各種保護性破壞。文章簡述了在真實性、完整性、多樣性原則下,為保護其護航的意義。
文化遺產;保護;傳統(tǒng)村落
學術工作最重要的貢獻是創(chuàng)造或發(fā)現(xiàn)新領域、新方法、解決研究中的問題。這幾點,我們團隊在20多年的鄉(xiāng)土建筑研究及村落保護中都收獲了預期的成果。
在研究和保護中,今天僅對具有鮮明特質的古村落進行保護性的追蹤,這一方式與大家做一個分享。當然保護不是一廂情愿,而是要兩情相悅,就是說地方上,尤其是被保護村落的本體,要有保護的自覺性,才可使古村落保護落到實處。
浙江蘭溪市諸葛村是我們長期保護性跟蹤的村落之一。在文化遺產保護開展較早的發(fā)達國家,對單幢歷史建筑,或城市某歷史街區(qū)進行長期維護保護的實例很多,但對一個活態(tài)的,仍在不斷發(fā)展的自然農業(yè)村落整體地保護,目前并不多,而國內能夠跟蹤保護的村落目前則是獨一無二的。
為什么要跟蹤保護?顯然,時代在快速發(fā)展中,村落在迅速地消失的情況下,能及時快速地為村落護航,建立起完善的村落保護機制,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最大限度地保住祖先留下來的文化遺產,避免和減少在社會發(fā)展中有歷史價值的古村落遭到毀滅和破壞,同時在跟蹤中找到更為科學的保護方法,起到借鑒作用。
1989年清華大學建筑學院鄉(xiāng)土建筑研究組成立,專門從事鄉(xiāng)土建筑也就是古村落的研究。1991年至1992年,研究組對諸葛村進行了多次調研、測繪、訪問,每次在村子里一待就是半個月、一個月。經過深入地調研,它重要的文化歷史價值得到了挖掘展示。
諸葛村在浙江省蘭溪市(隸屬金華市)諸葛鎮(zhèn),位于蘭溪、建德、龍游三市(縣)交界處,是浙江中西部的重要集鎮(zhèn),是三國時期蜀漢名相諸葛亮后裔的聚居地,村中現(xiàn)居諸葛亮后裔2800多人,936戶。諸葛氏聚居規(guī)模為江南第一。開基祖諸葛大獅公,元代中后期定居此地,稱“高隆”,紀念諸葛亮高臥隆中(圖1)。
圖1 蘭溪諸葛氏家譜中刊刻的諸葛亮畫像
諸葛村建村后,從早期以農耕為主,逐漸轉型經營中藥業(yè)為主。明末清初之后,村落人丁興旺,家族發(fā)展達到輝煌,所開藥店鋪在江南一帶有400多家,在蘭溪本縣三分之二的藥業(yè)都是諸葛人開的,村里也有六家店坊合一的藥店(圖2)。村人很早就從事中草藥的經營,清代中期,由諸葛家族在各地開藥店有400多家,也坐堂行醫(yī)(圖3)。民國時期上塘成為方圓十幾里的重要商業(yè)區(qū),吸引大量外姓人投資經營。諸葛村形成街上(商人)和村上(宗族)并行發(fā)展的模式,血緣村落逐漸向業(yè)緣轉型,農耕文化逐漸向商貿市井文化轉型。
圖2 天一堂是目前村中保存最好的老藥店之一
圖3 諸葛家族坐堂行醫(yī)
經營藥業(yè)使諸葛家族有很寬的視野,經濟的富足,使諸葛家族有條件規(guī)劃起適宜家族生產生活的“十八堂十八井十八塘”的團塊式格局,構建起便于生產生活的建筑。村中公共建筑均有分布,有供奉先祖諸葛亮的大公堂(圖4),有諸葛宗祠丞相祠堂(每年農歷8月28都在此舉行祭祖大典),(圖5)共家族祭祖、議事、娛樂的十幾座各房廳祠堂,村中還有大小廟宇。尤其是居住建筑形制豐富多樣,建筑質量很高,典雅精細,樓上廳及前廳后堂樓住宅20幾座,多數(shù)住宅都有花圃園囿。諸葛村團塊布局,有十八堂十八井和十八水塘,下塘居住區(qū)的環(huán)境如圖6所示。清代蘭溪縣志上曾記載,諸葛村西園住宅中小池可泛舟,假山堆砌,有涼亭石洞可觀。西園雖毀,今天保留完好的天一堂,花園依舊展現(xiàn)了西園的特質。而整個諸葛村就是一個優(yōu)美的田園山水村落。
村中早期的商業(yè)街和清末形成的商業(yè)區(qū),在主要居住區(qū)北側,整個村落功能格局劃分清晰,管理秩序良好(圖7、圖8)。
圖4 大公堂是供奉遠祖諸葛亮的專祠
圖5 諸葛村的宗祠丞相祠堂
圖6 下塘居住區(qū)的環(huán)境
圖7 居住建筑質量高,雕梁畫棟,十分華麗
圖8 村落地形豐富,小巷忽而婉轉,忽而登高,幽靜神秘
這樣一座有700多年歷史的村落。盡管村清末太平天國及抗日戰(zhàn)爭的遭受了損失,但是村落格局及大部分建筑均完好,仍不失一座中國江南地區(qū)古村落的典范,它的歷史信息豐富獨特,意義重大,是研究中國文化史的重要實物載體(圖9)。
圖9 諸葛村上塘商業(yè)區(qū)現(xiàn)狀
20世紀90年代中期,農民的生活一天天富裕起來,拆老房建新房的趨勢鋪天蓋地在古村落中刮起,當時國家還沒有及時考慮保護的問題,政策法規(guī)多出處于空白,古村落已損失大半,且勢頭不減。在此形勢下,被研究組定位為“中國江南地區(qū)古村落的典型”的諸葛村該怎么辦?難道任憑它在洶涌的大潮中消失殆盡嗎?絕對不行!1996年《諸葛村鄉(xiāng)土建筑》研究一書在臺灣出版(圖10)(圖11),引起國內文化、歷史、建筑等各界的關注,也自然擔憂起古村的未來。陳志華老師是我們鄉(xiāng)土建筑研究團隊的學術帶頭人,他是中國改革開放以后第一批公派到歐洲學習文化遺產保護的學者?;貋砗髮ξ覈z產保護感觸頗深,他說:“沒有鄉(xiāng)土文化的中國文化史是殘缺不全的,不研究鄉(xiāng)土文化就不能了解我們這個民族”。在他的帶領下,保護作為鄉(xiāng)土文化見證的傳統(tǒng)村落,成為我們研究組的一致愿望。
圖10 《諸葛村鄉(xiāng)土建筑》一書(1993年交稿,1996年由臺灣漢聲出版社出版)
圖11 中華遺產·鄉(xiāng)土建筑《諸葛村》一書(補充整理后2010年在清華大學出版社再版)
1995年研究組為諸葛村制訂了《諸葛村保護規(guī)劃》,這是國內第一個村落規(guī)劃,也是第一次提出對古村落整體保護的概念,這個概念一經提出,便引起了激烈地討論和業(yè)內廣泛關注,整個村子怎么保?村民還生活在村子里,是活態(tài)的,還在隨時發(fā)展變化,怎么可能保護呢?用什么標準保護?擔憂保護對古村落群體壓力太大,難度太大,一片質疑之聲。如果不能完整地保護,不能將大量物質、非物質的信息在一個完整的體系中有機地保留下來,村落的價值就會大打折扣。眾所周知知道,村落具有不可復制的價值,因為一個發(fā)育完好的傳統(tǒng)村落,在方方面面的互通互連,才讓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完整的家族史、社會史,而千變萬化的村落類型的集合,則可看到一個民族發(fā)展的歷史。
激烈的爭論之后,最終還是得到了認可。1996年,諸葛村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諸葛村保護規(guī)劃》論證通過,它成為全國第一個進行整體保護的村子。它的保護是否成功,是否能提供完好的典范意義重大。因為是第一個村落規(guī)劃,保護過程中的很多問題也早于別處出現(xiàn)。
20世紀90年代后期,正是旅游業(yè)迅猛發(fā)展時期,蘭溪市很想借助老村現(xiàn)有資源發(fā)展旅游,于是出現(xiàn)了一些不良甚至造假現(xiàn)象:某領導親自掛帥宣傳,開發(fā)旅游要滿足老百姓的好奇心里,新鮮感, “無中生有,虛中生實”,授意將諸葛村的村名改為“諸葛八卦村”(圖12),又將諸葛大公堂前的橢圓形水塘(鐘塘),填埋了一半,搞了一個陰陽太極圖(圖13)的樣子來呼應八卦村名。同期,諸葛村北漏塘的進村口,保護規(guī)劃中的建設控制地帶內,又建起一排40間,二層的仿古建筑,稱為“市長工程”,做旅游接待使用。這40間一長溜房子,開間大小樣式相同,村民戲稱為“火車皮”(圖14),嚴重破壞了諸葛村原有水口的景觀和風貌。只把諸葛村當作一個普通的可以賺些錢的旅游地,用“風水”術中的“八卦”之類的無稽之談來歪曲甚至糟蹋。這一造假的做法讓大量的游客,甚至一些專業(yè)工作者們上當受騙,以至全國上下一時間眾多村落紛紛效仿,僅諸葛村附近就生出太極星象村,陰陽八卦鎮(zhèn)等村,造成極壞影響。這幾件對村落無情破壞的事,令人震驚。
圖12 原諸葛村改名叫諸葛八卦村
圖13 自然的橢圓形水塘被填埋了一半,變成了太極圖
圖14 為旅游建起的一排十幾幢水泥材料的標準商鋪
要利用資源,首先要保護資源。而保護古村落,首先就是保護它的歷史證跡。保護它的一磚一木,保護它的整體布局結構,保護它的文化特征,保護它的周邊環(huán)境和一切歷史痕跡。諸葛村基本而主要的價值,是它蘊含著豐富而真實的歷史文化印跡,所以破壞它們的真實性是愚蠢的。相反,把它們保護好,把它們展現(xiàn)給世人,去認識、去理解和提高人們的文化歷史知識,去豐富人們的生活,當然也去享受鄉(xiāng)村帶給人們的美好。那么,這個村子就是富有歷史意義的無價之寶。
這個事情出現(xiàn)后,當時老百姓缺少保護的知識,說不出太多道理,但也感到老祖宗留下的東西不能隨心所欲地毀壞,村里的領導班子,帶頭人諸葛坤亨書記也意識到,這樣下去村落很快將會毀掉。研究組從做研究到做保護規(guī)劃,一直在關注著諸葛村的動向。
再此緊迫情況下,1998年我和陳志華老師來到村里,與諸葛書記以及另一位浙江省考古所研究員一起展開探討,議題就是在目前的危急時刻,諸葛村將來的路該怎么走?毫無疑問,是加強保護,堅決按照“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原則,讓每一個保護措施的實施,都要成為下一步保護的基石,決不能再走彎路。按照已審批的《諸葛村保護規(guī)劃》來整治清理和保護,不拆一座老屋,不砍一棵樹,不占一分農地,不搞人工景觀,不允許再出現(xiàn)造假的類似破壞,同時呼吁政府加強對古村落得保護。
達成共識,我們成為諸葛村的保護顧問,與村子建立起長期保護責任義務,每年對村落進行一到兩次的咨詢與技術指導,提出建議,解決問題。仔細制訂每一年的保護、維護、修繕、修復等工作計劃,針對每幢建筑、環(huán)境,選出修繕、維護、整治的最佳方案,不按一般套路行事;同時檢查前一年的計劃進展及出現(xiàn)的問題,及時糾偏,總結提高,再制訂下一年應該進行的各項計劃。
討論的問題從老宅搶救修繕到新區(qū)建設,從水塘排污到大環(huán)境綠化整治,從宏觀到具體細做的都有,專家團隊與村落融為一體。經過一段時間,村落村民保護意識逐漸增強提升,村落保護有了很大的起色。
1999年1月,由市里主管的諸葛旅游公司經營權下放給諸葛村,從政府管理到自己管理,是體制的重大改變,這對諸葛村是個新的考驗,尤其是對班子的帶頭人諸葛坤亨書記,壓力非常大。因此專家團隊在技術指導中的護航意義也隨之更加重大。
可以說,近20年來諸葛村的保護沒有再走彎路,沒有再遭到之前的人為破壞,開始朝著一個理想狀態(tài),即習主席近日提到“努力走出一條符合國情的文物保護利用之路” 古村保護、旅游發(fā)展、合理利用等有效結合的道路發(fā)展。
而對村落中已造成的破壞景點暫不處理,一則要把所有經費都用到刀刃上,二則把它作為一個教訓標志,時時給出警示,但相信終將會有一天將其恢復原狀。
在保護的歷程中,諸葛村一路跨出了保護中最艱辛的幾大步,實現(xiàn)了每走一步都是下一個保護措施的基石。
1958年大躍進時期,諸葛村原商業(yè)區(qū)上塘(水塘)被填埋,建起了4座二、三層的磚房,有供銷社、百貨店、郵電局、自來水公司等,原有商業(yè)區(qū)里的建筑也被遭到部分破壞,環(huán)境擁擠、雜亂,全村水道淤堵,很多清水塘成為臭水塘,給村民生活帶來了諸多不方便。2001年在諸葛坤亨書記的主持下,斥資1 000萬,重新挖出水塘,恢復上塘老商業(yè)街的原貌。當時經營權剛下放給諸葛村,村集體沒有資金,所用經費都是村干部及村民共同籌措,十分艱難。最終他們堅持下來,并在接下來的十幾年間,諸葛村進行了幾次重大的保護舉措,都是秉承每一個保護措施都為下一步保護奠基的理念(圖15、圖16)。
圖15 2001年開挖上塘的情景
圖16 上塘恢復后的上下塘景觀
其一,恢復被填埋的上塘。水塘的恢復對村子而言是重大的事件,它將被破壞的村落結構又完整恢復了,村落景觀美了村民信心大增。也給諸葛村旅游業(yè)帶來不小的收益,村集體和村民得到了實惠。伴隨著上塘的恢復,一系列保護工作有序進展:①道路改造;②管道線路入地;③拆除100多個露天糞缸,建新公共廁所;④拆除私搭亂建的影響村容村貌的現(xiàn)代建筑;⑤村外開辟新區(qū),改善、緩解村民的居住困難,提升百姓居住水平;⑥將過度發(fā)展的商業(yè)轉移到村外;⑦有計劃地將文革時期被拆的水口建筑、牌坊及穿心亭等散落的建筑構件,搜集并修復,恢復村口標志性建筑群,圖17為文化大革命時砸壞的牌坊構件,散落在村里,在保護中一一撿拾回來,重新拼合修復,并在原地恢復起來;⑧建立起村集體的傳統(tǒng)建筑施工隊等。
圖17 文化大革命時砸壞的牌坊構件,重新拼合修復于原地
其二,環(huán)村落周邊環(huán)境大面積的綠化保養(yǎng),是諸葛村跨出的一又大步。諸葛村生環(huán)境不是很好,農業(yè)學大寨時期植被破壞嚴重,周邊鄰近的村莊新房林立,直接影響諸葛村的外圍景觀。為了讓諸葛村恢復原有生態(tài)環(huán)境景觀,2005—2007年,村里做出重大舉措,開始有計劃地進行村居環(huán)境優(yōu)化,俗話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樹木需要一個生長時間,啟動越早越好。按照諸葛村山岡小丘的特點、自古經營藥業(yè)的特點,租用村民的自留田及山坡地,用了3年多的時間種植了50萬棵喬木、果樹及藥用樹種。如今村落周圍綠樹成蔭,荷塘連片(圖18),村民的生活環(huán)境、村落生態(tài)環(huán)境日益優(yōu)化。
圖18 村子里自然環(huán)境越來越好,綠樹成蔭,荷塘連片
有觀光效果,又有經濟收益,是旅游者非常喜歡的休閑之處。多層次的植物,走在村里即使站在小丘上,也不再被外圍的新建筑所影響了。在濃蔭綠意的呵護中,團塊狀的居住區(qū)呈現(xiàn)著一區(qū)一景的鮮明特色,諸葛村的大環(huán)境仿佛又回到了百年前悠然的田園山水之樂的鄉(xiāng)村。
其三,文創(chuàng)傳承的啟動,是2010年起諸葛村跨出的又一大步。諸葛村利用空閑的老建筑辦起各種展示,如農業(yè)用具展,手工藝造酒、榨油等展覽。研究團隊為其設計了“鄉(xiāng)土文化博物館”的展示(圖19),2014年又設計了“諸葛藥業(yè)及藥業(yè)歷史展”,展覽布置在老建筑中,讓人置身老建筑中感受和回味歷史滄桑與發(fā)展。
圖19 諸葛村鄉(xiāng)土展覽館
20年來發(fā)掘和保護了很多非物質文化遺產,如每年諸葛亮的生辰祭日、年節(jié)的各種習俗、手工藝品(圖20)、美食等。還定期與日本、韓國等進行諸葛亮文化交流,以及在國內四川、山東等諸葛氏聯(lián)誼定期召開諸葛亮研討會等。目前諸葛村就是一個活態(tài)的鄉(xiāng)土建筑文化博物館(圖21、圖22)。
圖20 手工藝逐漸被發(fā)掘,這是用諸葛孔明鎖的榫卯形式制作的智力玩具
圖21 恢復了每年的祭祖儀式,不忘先祖?zhèn)鞒泻笕?/p>
圖22 諸葛村的年輕一帶在祭祖儀式上朗讀諸葛亮的“誡子書”
其四、在諸葛村保護整個古村的同時,完善自身體制。諸葛村現(xiàn)在要跨出新的一步,就是提升村內老建筑中鄉(xiāng)民居住水平,讓住在老建筑里的人一樣能享受到現(xiàn)代生活的方便、舒適,享受到城里人不能享受到的清凈、悠然的慢生活情調,諸葛村每個區(qū)片都有自己的風格特色,如圖23所示是尚方塘住宅區(qū),環(huán)境優(yōu)雅寧靜,適宜居住。改造提升一定是在保護好老建筑的前提下進行。提升后的民宅可自用,多出的也可做民宿出租,也可做休閑養(yǎng)老,或可作文化創(chuàng)意等多種多樣的形式,讓旅游者在游覽中體味諸葛文化的特色,打出諸葛游覽的品牌。研究團隊也將會一如既往地給予支持和參與。
圖23 尚方塘住宅區(qū),環(huán)境優(yōu)雅寧靜
諸葛村目前已成為享譽國內外的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全國首批特色景觀旅游名村、全國生態(tài)文化村。景區(qū)年旅游綜合收入2 000多萬元,村集體固定資產比1995年增長了100倍。諸葛村帶頭人的理念是讓老百姓共同富裕起來了,為此得到村里百姓的支持擁護。
古村落保護的護航是要用專業(yè)知識和責任對其發(fā)展進程實施保護,讓村落文化遺產保護的路走得更長、更好。這就是我們這些年為古村落追蹤護航的意義。
Village Escort——Zhuge Village Conservation Track Twenty Years
LI Qiuxiang
(School of Architecture, Tsinghua University,Beijing 100084,China)
As the product of Chinese agricultural civilization, historic villages are an important carrier that has witnessed the formation of the Chinese indigenous culture system. The study of in digenous culture should start with historic villages. Therefore, it is rather important to protect his toric villages. Zhuge Village is one of the valuable villages that we keep track of and safeguard. It is a typical village preliminarily transitioning from agricultural consanguinity to commercial geog raphical relationship, boasting an intact village pattern, a mature and complete architectural system and rich and diversified architectural types. It is one of the existing historic villages hard to find f or the study of how Chinese agricultural civilization has developed and become mature. In view of this, we must take a scientific attitude and systematic measures to safeguard the village, thus avo iding various forms of protective destruction caused by wrong ideas and methods. This paper make s a brief discussion about the significance of safeguarding the village under the principles of authe nticity, intactness and diversification.
cultural heritage;protection; traditional villages
K928.5
A
李秋香(1955-),女, 高工,主要研究方向為鄉(xiāng)土建筑研究。E- mail:lqx20110101@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