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悲慧的金邊:楊絳先生的理想

        2016-09-16 02:23:10秦燕春
        傳記文學(xué) 2016年7期
        關(guān)鍵詞:錢鍾書楊絳

        文 秦燕春

        悲慧的金邊:楊絳先生的理想

        文秦燕春

        零緣起

        一如楊絳先生《傅(雷)譯傳記五種》代序的開場:“我先要向讀者道歉,我實在沒有資格寫這篇序?!惫P者這里,同樣先要向讀者道歉,我實在沒有資格“有懷”楊絳先生。楊絳先生的戲劇、小說、散文、研究、翻譯、因緣聚合……色色不需我來多嘴。在溫度無多的時代,楊絳先生應(yīng)該是沒有折扣與疑問的百年傳奇。

        楊絳先生的仙逝也并不那么突兀和驚心。我是較早收到了先生的病危通知。105歲的壽數(shù),無論如何都是喜喪了。正常人情循理都該有這樣的準備。今春3月《傳記文學(xué)》曾邀約采訪楊絳先生并屬文志喜。雖然這一面終究未能達成,似乎也并無太多遺憾。我堅信一生善待讀書與書寫者,其最清華明朗的心地精銳已經(jīng)盡留筆底紙上,在在溫暖養(yǎng)護人間。錢鍾書先生與楊絳先生完全是這樣的典范。如果僅僅出于好奇,許多打擾其實不必,于家長里短我實也并無探險的興致。有類人的生命凝定含忍,百煉成鋼,可涵泳回味,風儀可師,與好奇探險則無緣。眼下幾行草草只是屬于完諾。慚愧執(zhí)筆者對楊絳先生所知所解十分有限,寫來難免冒昧。

        猶如楊絳先生落筆經(jīng)常的表達,那么就“寫一篇讀后心得,表達我的欣賞”吧,該是尊敬與思考。例如我或我們,“為何要緬懷楊絳先生”,以及“如何緬懷楊絳先生”。

        據(jù)說曾經(jīng)刷爆朋友圈的微信時代早就給出了網(wǎng)民公選的答案:我們緬懷的是無法重逢的曠世稀缺的“愛情,才華,與修養(yǎng)”。

        之后《三聯(lián)周刊》緊追專題討論,定位則高大光輝:“不介入政治,沒有承擔預(yù)約和拯救的社會責任。這樣的文人在精神上有沒有可能高貴?!薄@該算作指向一類知識人的生活狀態(tài)、生存空間與生命可能的深度追問。

        兩個路數(shù)也許未必不能相通。理性建順者未必沒有自己的立場與選擇,得以“深處卑微,完成自己能做的事”,有天性更有機緣,而愛情與才華也可以是富有生命的縱深與厚度的,猶如“卑微”亦可“深處”?!昂裰厣铄涞娜饲榕c正直清朗的操持”(《我們仨》2003年臺灣中國時報獲獎嘉言)即使在文字中如何可能,也是有心性品第要求的。而這舉重若輕何其沉重,且只看楊絳先生面對翻譯的態(tài)度:

        稿子發(fā)還后我覺得好像一口氣斷了,接續(xù)不下,又從頭譯起。

        風土人情不同,“笑”消失了;“笑”是最不能勉強的。我橫橫心把兩份稿子都撕了。

        這兩小節(jié)文字,出自寫于2002年10月7日的《記我的翻譯》,作者時年92歲。第一節(jié)文字涉及1966年即已譯出六冊半的《堂吉訶德》(全集共八冊)如何在時隔四年后重譯;第二節(jié)文字涉及已經(jīng)譯了兩次的英國喜劇如何廢然中止。這種斷然的放棄或重來,單單講學(xué)術(shù)責任云云像還不貼己,我認為她首先出于才氣的敏感、其次出于才氣的潔癖。真正的才氣本身就不能容忍自己做二流遑論下流的選擇。

        我“緬懷楊絳先生”,首先基于她的敏于才華與敏于操守,而這首先需要有才華的操守與有操守的才華。她留于天壤間的文字,一個人歷時一個多世紀的生命與寫作,一直能有新鮮細密的智慧恩養(yǎng)讀者,恩養(yǎng)人類要好、向善的心。這是大功德。

        錢鍾書先生《談藝錄》“序”言,開天辟地綱舉目張即稱“《談藝錄》一卷,雖賞析之作,而實憂患之書也”。這并非巧言令色。知音唱隨,楊絳先生文章中常直言贊美“憂患孕育智慧”(《我們仨》)、“我們從憂患中學(xué)得智慧,苦痛中煉出美德”(《走到人生邊上》)。這賞析之作落實于生活,正是“我們夫婦常把日常的感受,當作美酒般淺斟低酌,細細品嘗”。況且“人需要鍛煉”:

        人有優(yōu)良的品質(zhì),又有許多劣根性雜糅在一起。黃金也需要經(jīng)過燒煉,去掉雜質(zhì),才成純金。一個人經(jīng)過不同程度的鍛煉,就獲得不同程度的修養(yǎng),不同程度的效益(《人需要鍛煉》)。

        人在世上磨,刀在石上磨,十磨九難出好人。難怪百年不過做一部大修行書看。

        我“緬懷楊絳先生”,其二是基于她承受、擔當苦難的從容、靜定、樂觀、平常,統(tǒng)歸就是“憂患的智慧”,我愿意稱為“悲慧”。此悲,乃同體大悲之悲,是分任、投身于人世的共業(yè)而又超逾、出離這共業(yè)的牽蕩。于是有了稀奇的“不爭”。那著名的幾句譯詩,原文出自19世紀英國詩人沃爾特·蘭道爾(W.S.Landor):

        我和誰都不爭,

        和誰爭我都不屑;

        我愛大自然,其次就是藝術(shù);

        我雙手烤著,生命之火取暖;

        火萎了,我也準備走了。

        這樣特殊的精彩與輾轉(zhuǎn)是不能斷章取義的。類似“百歲感言”之類的警句格言體很是害人。還是一讀《走到人生邊上》作者的自注:

        靈性良心既然不爭不斗,屹立不動,靈性良心是不妥協(xié)的。妥協(xié)的是代表肉體和靈魂的“我”。不斷斗爭是要求徹底消滅對方??墒恰皬氐住笔亲霾坏降摹6窢幍碾p方都做不到。(《靈與肉的妥協(xié)》)

        這“不爭”原來竟是綿里金針,外化內(nèi)不化,不容與時俱變。地老天荒處靈性良心是亙古的宇宙核心、萬古精神,頂厲害了。

        足回味

        2016年6月2日臺北微雨(當天傍晚則大雨傾盆,桃源機場史無前例遭遇停電之殃),我獨自站在“中研院”對岸胡適公園適之先生墓前記起楊絳先生1940年代與胡適先生的初見。此刻距離楊絳先生的新逝不足十天;距離胡適先生的長辭(1962年2月24日)則十足五十四年。如今他們能否在時光的盡頭重逢,把盞共憶當年?

        但初見之前,楊絳先生先有關(guān)于胡適先生的種種傳聞好奇入耳:

        一次,我家門房奉命雇四頭驢子。因為胡適到了蘇州,要來看望我爸爸,而我家兩位姑母和一位曾經(jīng)“北伐”的女校長約定胡適一同騎驢游蘇州城墻。騎驢游蘇州城墻確很好玩。我曾多次步行繞走城墻一圈。城墻內(nèi)外都有城河。內(nèi)城河窄,外城河寬,走在古老的城墻上,觀賞城里城外迥不相同的景色,很有意思。步行一圈費腳力,騎個小驢在城墻上跑一圈一定有趣。

        可是蘇州是個很保守的城市。由我家走上胥門城墻,還需經(jīng)過一段街道。蘇州街上,男人也不騎驢。如有女人騎驢,路上行人必定大驚小怪。我的姑母和那位“北伐”的女士都很解放,但是陪三位解放女士同在蘇州街上騎驢的唯一男士,想必更加惹眼。我覺得這胡適一定興致極好,性情也很隨和,而且很有氣概,滿不在乎路人非笑。

        1934,錢鍾書從上海歸來探望楊絳,兩人在北平郊區(qū)周游

        蘇州古城墻我登上過盤門一段,一水的清波包繞一帶黛綠的老墻,韻致豐足,其他胥門、閶門也還有一些舊的,相門就是新的。當年在此邀請胡適先生陪同一起跨驢游城的二位“解放”的楊姑母中,其一是著名的楊蔭榆(1884-1938),另一位自然是楊蔭先生。楊蔭榆少年就讀于上海務(wù)本女塾。1907年官費留學(xué)日本(江蘇歷史上首次派遣官費留日學(xué)生。她是其中五分之一)。1918-1922年就讀于美國哥倫比亞大學(xué),獲教育專業(yè)碩士。1924年出任北京女子師范大學(xué)校長,是中國第一位師范大學(xué)女校長,比吳貽芳掌校金陵女子大學(xué)還早四年。

        楊蔭榆在現(xiàn)代史上的出名主要拜托1925年“女師大風潮”中魯迅先生的刀筆,就此可謂身敗名裂,辭職黯然離京。晚年因反抗侵華日軍暴行在故里蘇州橫死亂槍之下,倒是很少為人提及了。

        在楊絳先生筆下,這位日后“死硬”派的女校長曾是19世紀末中國一位少見的“離婚女人”。因被“包辦”給一位弱智低能卻門當戶對的蔣少爺卻堅決不給傻姑爺生兒育女而被罵作“滅門婦”。她是位“從來不會打扮自己,也瞧不起女人打扮”的女人(《回憶我的姑母》)。然楊絳先生形容胡適先生的幾句,“興致,性情,有氣概,滿不在乎路人非笑”,未必一定跟這位楊姑母無緣、否則,何以想象他們跨驢共游姑蘇?

        在情緒恣溢主義蕩漾的1920年代被魯迅先生“點名批評”后果可想而知,適足一錘定音,即使羞憤出京回到蘇州楊蔭榆依然“命交華蓋”。例如1927年以后楊蔭榆在蘇州女子師范大學(xué)以及東吳大學(xué)任教仍然遭到《蘇州日報》文藝副刊的謾罵與攻擊。“寡婦主義”“專制魔君”……種種惡謚始終沒有放過這位“解放的姑母”。

        1935年楊蔭榆自籌資金動用私宅,在蘇州盤門小新橋巷十一號創(chuàng)辦了一所女子補習學(xué)?!放訉W(xué)術(shù)社——打算“招收已經(jīng)服務(wù)于社會而學(xué)問上尚想更求精進的或有志于讀書而無力入校的女子,援以國文、英文、算學(xué)、家事等有用學(xué)問”(蘇雪林)。1937年日軍侵入蘇州之后這所學(xué)校成為她的死因。為了保護這些在校學(xué)生的清白而起了紛爭。1938年元旦前后楊蔭榆被日本士兵槍殺于蘇州吳門橋下冰冷的河水中。有同鄉(xiāng)憐其遭遇,紀之以詩:

        舊主楊家女學(xué)士,

        軍門怒去爭情理。

        捋須虎口語錚錚,

        卻得胡酋聲唯唯。

        奴隸如何有主權(quán),

        回頭性命片時捐。

        淙淙橋下清波淺,

        凄咽聲嘶記可憐。

        銅駝荊棘悲如許,

        彤管何人傳烈女。

        節(jié)制、理性、內(nèi)斂、分寸……之類評價常見于關(guān)于楊絳先生的追憶文章。她常常在面對惡狗、面對日寇、甚至面對火災(zāi)等大小危局中示現(xiàn)了她的冷靜、她的不怕,她自承好多年怕鬼,卻似乎獨獨不怕惡世界、惡人間。2002年前后因為錢、楊信函拍賣事件她直接訴諸法律的抉擇讓許多人再度記得她是法學(xué)家與大律師楊蔭杭(1878-1945)的女兒。而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所撰《順姐的“自由戀愛”》《王五妹和她的“我老頭子”》等作品中,這位公認的“第一賢妻”對于兩性關(guān)系絕不美化的刻畫幽微的洞見之外,她是經(jīng)常要實實在在、事無巨細地幫助這些受欺的各色女子抱打不平,包括出謀劃策訴諸法律。我讀來常常想到楊家那位“爭情理”到可以命相爭的姑母,未必和她宛轉(zhuǎn)透亮的侄女兒毫無干系。

        因為家風宛然有些古風,好奇探險的楊絳先生此刻并未能夠面晤父親的跨驢朋友(盡管胡適先生自稱“你家老人家的學(xué)生”),胡適先生的正式露面是夾雜在《懷念陳衡哲》中登場的。楊絳整場顯得神情落落,不離不即。是春秋筆法,還是明哲保身?這種修辭本身毋寧就透顯了意義。

        楊絳為人稱道不及的淡而近乎冷的筆致,天賦素凈之外,時代風云的磨礪造就也是實然。她與錢鍾書先生對于修辭的顯白的或隱晦的表達業(yè)已深諳于心?!段覀冐怼分兴绱私忉尅豆苠F編》的文體:

        鍾書干脆叫他們看不懂。他不過是爭取說話的自由而已,他不用炫耀學(xué)問。

        對于錢先生與楊先生這類心性,恐怕不止“與人爭”讓其不屑,“讓人懂”同樣令其不屑。他們深諳人心的等地與智慧的開顯無法一抹即平。即使只能眼看本被視為“讀書種子”與“可造之才”的女兒在“九蒸就焙”的社會共業(yè)中被消耗成為芽芽——出離共業(yè)又豈是容易成辦。

        對社會事務(wù)失望之后能以致力文字學(xué)為“壓箱底”的學(xué)問、并要傳“一部詩學(xué)”給女兒,這樣的大律師(楊蔭杭)在今日已經(jīng)很難想象。盛贊女孫乃“吾家讀書種子”的則是老錢先生基博(1887-1957)。據(jù)楊絳先生追憶,老錢先生似乎長久責備小錢先生(鍾書)有“口體之養(yǎng)”而無有“養(yǎng)志”之養(yǎng),盡管她也承認這是父親對長子的愛之深而望之切。錢、楊初相見時所謂“我志氣不大,只想貢獻一生,做做學(xué)問”——應(yīng)該與此“養(yǎng)志”的壓力有些關(guān)聯(lián)吧?楊絳先生以為父子各有其“志”,到底未能相投,也就難怪在《我們仨》里,“頭等大好人”“卻又天真得不識時務(wù)”的“爹爹”(錢基博)恐怕形象并不那么光彩照人:

        1935年8月,新婚的錢鍾書和楊絳搭乘郵輪赴英留學(xué)

        (爹爹)對鍾書的訓(xùn)誡,只是好文章,對鍾書無大補益。鍾書對于爹爹的“志”,并不完全贊同,卻也了解。爹爹對于鍾書的“志”并不了解,也不贊許。他們父慈子孝,但父子倆的志趣并不接軌。

        我讀來很覺得就是“中西文化”的近代相遇論。傳統(tǒng)中國只被視為無大補益的“好文章”。這種意見并不是那么輕易就扭轉(zhuǎn)了。我們略用錢、楊兩先生喜歡的“格物致知”,便是顯而易見,不必諱言。這也并不影響“我們是文化人,愛祖國的文化,愛祖國的文字,愛祖國的語言”立言的真誠。這只是時代共業(yè)。個人命運挾裹其中、沾潤而形塑彼此。楊絳先生,包括錢鍾書先生,他們的文學(xué)本色與生命哲學(xué),深究,終究還是西學(xué)的,距離東方的生色體系,甚至他們已經(jīng)“中學(xué)為體西學(xué)為用”的爹爹的心志,還是懸隔。

        于是楊先生的人性論終究是:

        靈性良心人人都有。經(jīng)常憑靈性良心來克制自己,就是修養(yǎng)。這是一種功力,在修煉中逐漸增強,逐漸堅定。靈性良心占上風是能做到的;靈性良心完全消滅肉欲,可說辦不到。在我們普通人之間,道高德劭,能克己為人的也不少,很多默默無聞的人都做到了克制“小我”而讓靈性良心占上風。盡管他們達不到十全十美,人畢竟是血肉之軀,帶些缺點,更富有人情味吧。只要能認識自己的缺點,不自欺欺人,就很了不起了(《靈與肉的斗爭與統(tǒng)一·靈性良心占上風》)。

        靈性良心不能徹底消滅,“我”的私心也不能徹底消滅(《靈與肉的妥協(xié)》)。

        于是楊先生的方法論終究是:

        我試圖擺脫一切成見,按照合理的規(guī)律,合乎邏輯的推理,依靠實際生活經(jīng)驗,自己思考。我要從平時不在意的地方,發(fā)現(xiàn)問題,解答問題;能證實的予以肯定,不能證實的存疑。這么一步一步自問自答,看能探索多遠。好在我是一個平平常常的人,無黨無派,也不是教徒,沒什么條條框框干礙我思想的自由。而我所想的,只是淺顯的事,不是專門之學(xué),普通人都明白(《走到人生邊上·前言》)。

        較之直面哲學(xué)思考或生命深度,笑對文學(xué)藝術(shù)與生活細節(jié),楊絳先生更顯得游刃有余、更余韻繚繞許多。那些微細深秀的日常故事,鑲嵌了人世樸素綿密的道理,能入人甚遠、養(yǎng)人至久。它們便是楊絳先生最為擅長捕捉的“烏云的金邊”。

        盡承荷

        這是我刻意遴選的我喜聞樂見的楊絳先生。她的理想,或理想的她?人世人事的如如真相又在哪里呢?既然連轟轟烈烈的“百歲感言”據(jù)說也已經(jīng)被陸陸續(xù)續(xù)證偽了。如果我不能知道更多,我喜歡鋪排那些有限的直接的溫暖的理想、理想的溫暖。感激在神州“失去人身”的種種歲月中,有人來盡全力去撿擇些“有人性的語言”留給人間與來世:

        烏云蔽天的歲月是不堪回首的,可是停留在我記憶里不易磨滅的倒是那一道含蘊著光和熱的金邊。時過境遷,群眾有時還談起我收拾廁所的故事??墒俏彝涣说模悄窃S多人的關(guān)心和慰問,尤其那個可愛的鬼臉(《烏云的金邊》)。

        在《走到人生邊上》中楊絳先生言及佛教的“事事否定”,唯獨對“信心”卻肯定再肯定。“信為道源功德母,信能長養(yǎng)諸善根,信能超出眾魔路,信能增長諸福慧,心能入得三摩地,心能成就佛菩提”的教內(nèi)主張可能是教外人士一時難以深信,但很多時候,“理想”同樣需要抵達“信奉”的高度才能保育,理想是不能被拉低、抹平、消解的?!安蛔R時務(wù)”的“好人爹爹”是否代表了中國文化中一類特殊理想呢?“堂吉訶德”并非是作為笑料的存在。

        那些即使“文革”這類災(zāi)異都未能磨滅殆盡的溫暖與理想。例如楊先生或錢先生在在處處所見所歷之“有事弟子服其勞”,我也聽我的學(xué)界長輩,例如王得后先生與趙園先生,親口言及?!秶恰坊颉断丛琛返幕ㄇ涡晾弊匀痪?。只是論及氣性自在,這些平實靜定的時分更其直觀而坦率,寓教溫柔敦厚中。楊絳先生從來不是哲學(xué)家,她的哲性思考無多新異,更不復(fù)雜,無體系。她最難得的是有生命溫暖的有高度有方向的真誠與具細。她能承受一切,并于一切處盡責。所以《走到人生邊上》才有了異彩紛呈的十四個注釋,故事里最見真諦,生活里最見她特有的好?!拔蚁騺砟苕?zhèn)靜,也能使勁想辦法?!保ā栋⒕贞J禍》)這些具體的生活故事里包含的具體智慧,永是鮮活的。

        作為“老圃(楊蔭杭)先生之女”與“錢鍾書夫人”,楊絳先生理應(yīng)早早就占據(jù)了傳統(tǒng)中國的福慧雙修:名父之女、名夫之妻,因為“我們的錢瑗”乖順美好,名子(盡管是女子)之母也可以有。然無論才媛、賢妻、良母,還是女博士,楊絳先生筆下紙上所顯,只是平實靜定背負承荷了屬人的一切,她也樂于堅守屬人的限度與局量。按照她的原話,該是“人壽幾何,頑鐵能煉成的精金,能有多少?但不同程度的鍛煉,必有不同程度的成績;不同程度的縱欲放肆,必積下不同程度的頑劣”,“一個人經(jīng)過不同程度的鍛煉,就獲得不同程度的修養(yǎng)、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搗得愈碎,磨得愈細,香得愈濃烈”,這類來自生命直接的表述,放到楊蔭杭或錢基博先生那代人手眼把捉,便是“工夫論”的意思:“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只有人類能懂得修煉自己,要求自身完善”,“經(jīng)過鍛煉才能煉出純正的品色來”。她硬生生是把苦惱人生當成了大冶的熔爐:

        修身——鍛煉自身,是做人最根本的要求。天生的人,善惡雜糅,還需要鍛煉出純正的品色來,才有價值。這個苦惱的入世,恰好是鍛煉人的處所,好比煉鋼的工廠,或教練運動員的操場,或教育學(xué)生的教室(《走到人生邊上》)。

        單純評說楊絳先生的文字風格“沉定簡潔、干凈明晰”等等,都是對的。但這一等的文字需要這一等的人格、心地。這一等的氣性自有一等的天性所在(例如生育女兒辛苦到昏迷亦不肯喊叫);這一等的先天氣性再賠上一百多年形形色色的后天磨煉,才有嚴絲合縫的自我剖析、苛責、升騰:

        得對自己毫無偏愛,像偵探偵察嫌疑犯那么窺伺自己,在自己毫無防備、毫無掩飾的時候。捉住自己平時不愿或不敢承認的私心雜愿。一個人如能看明自己是自欺欺人,就老實了,就不偏護自己了。這樣才會認真修身,修身就是管制自己的情欲,超脫“小我”,而順從靈性良心的指導(dǎo)。能這樣,一家子可以很和洽。家和萬事興。在這樣和洽的境界,人類就可以齊心追求“至善”(《走到人生邊上》)。

        “人的那點靈光,也微弱得只夠我們惶惑地照見自己多么愚暗。人的智慧自有打不破的局限?!保ā痘ɑ▋骸?,1988年)——因此,楊絳先生才在每一個直面相見的細故細事中保持對善惡極度的敏感與撿擇。無論《老王》,或是《憶楊必》,親疏一如等視。那“幸運的人對于不幸者的愧怍”,這清新的罪感,照澈人間世;這清淡的情味,長留天地中。能贏得那垂死的不幸者的一瓶好香油一包大雞蛋的惦記,便是最好的德行證明了。

        很久沒有覺得學(xué)術(shù)、學(xué)問會這樣美過了。包括“學(xué)侶”。也許只是因為這個時代真誠的才氣與問學(xué)已經(jīng)太少了。錢鍾書先生“校者如仇”一段對付楊絳先生辛辛苦苦的翻譯,“把稿子劃得滿紙杠子”,這一幕的恨恨,比鮮花都美。

        楊絳先生無論承擔生命的何一角色,女兒、妻子、母親,作家、學(xué)者、譯者,她都盡責,盡心盡力,不見茍且。五十歲始習西班牙文,猶是:

        每天規(guī)定一個時間習西班牙文。背生字,做習題,一天不得間斷,因為學(xué)習語文,不進則退(《記我的翻譯》)。

        即使“文革”期間都未嘗中斷的學(xué)習語文,才保證了1978年即有至今都是高峰的《堂吉訶德》。

        她談在上海淪陷區(qū)的生活,“不論什么工作,只要是正當?shù)模叶甲?,哪有選擇的自由”。那為了“柴和米”的寫劇本與教小學(xué),也并未因此就苦楚,卻一例都成了悲慧合體的歷練、修煉。我視此也是一種生之承受與盡責。包括“文革”中她靜定安忍地掃廁所、被批斗,于中也能感受這種相類似的承受與盡責。與她解放前在舊上海落落大方對付日本兵與白相人,本質(zhì)類似。

        楊絳先生文字中所流露的對事態(tài)人情之洞察深邃刻劃入微,敏銳直接到近乎她心通,這是她體質(zhì)與精神的雙重敏感。她花了不少文字寫鬼鬼神神的經(jīng)歷,尤其晚年特著《走到人生邊上》看生看死,正出此特別的身體真誠,如實面對生命的實相。這一點,被錢先生譽為有女巫氣質(zhì)的八妹楊必最懂“絳姐”。

        某種程度,錢先生治學(xué)之細雅,楊先生行文之細膩,跟無錫-蘇南的地域氣質(zhì),頗有神似,包括那點特殊的“能合作,不冒尖,不爭先,肯幫忙,也很有用”的特別性情。“寬柔以教,不報無道,此南方之強也,君子之強也?!边@句出自《中庸》的老話,依然是我遍讀楊絳先生文字后留下的最深印象。

        楊絳先生的文字中歷來多有“探險”與好奇(《披著狼皮的羊》,收入《從丙午到流亡》),甚至不乏錢鍾書先生類似的辛辣、嘲諷與精巧的刻?。ㄟ@一點,與其說來自“天性”,毋寧說是他們的西方文學(xué)當行的后天熏養(yǎng);錢先生的“口劍腹蜜”,亦是真的)。我落筆寫下如是多憨氣的理想與信靠,是否一廂情愿呢?但畢竟又是有憑據(jù)。不聞先生“百歲感言”畢竟還是真的:

        ……種種對精神和身體的折磨。我絕對不相信,我們傳承幾千年的寶貴文化會被暴力全部摧毀于一旦,我們這個曾創(chuàng)造如此燦爛文化的優(yōu)秀民族,會泯滅人性,就此沉淪(《坐在人生邊上》,《文匯報》“筆會”的百歲采訪,2011年7月8日)。

        老兩口互相理發(fā),楊絳會用剪刀,錢鍾書會用電推子

        這色色的不相信,乃是因為信;猶如色色的信,亦基于透透的不相信。

        災(zāi)異當然有過,例如錢家的只能出逃其家:

        打人、踹人,以至咬人,都是不光彩的事,都是我們絕不愿意做的事,而我們都做了——我們做了不愿回味的事。這件事,盡管未免在別人問起時,不免要說個大概,我們私下里確是絕口不再談?wù)摶蛑v究(《從“摻沙子”到“流亡”》)。

        有此,無論那“百歲感言”的真?zhèn)芜@都是一個準備“洗凈這一百年沾染的污穢回家”方才回家的人。一直記得我一位較有來歷的熟人,曾長期跟錢鍾書先生做鄰居,嘗向我言及錢先生為“文革”小將抽打耳光、迫其自賤自辱事。比半個世紀前“文革”小將的做派更讓我心涼的,是這位較有來歷的熟人言及此事的語氣與態(tài)度。

        為何不能談?wù)剱矍槟兀恐皇墙^不止步于愛情。

        《圍城》或《洗澡》中百般精致的淘氣嘲謔勿論,錢鍾書先生或楊絳先生均不止一次直接對愛情給出不止于愛情的評價。那個關(guān)于回城還是出城的“圍城”評價,正是出自楊絳先生手下?!百t妻才女”角色的精絕湊泊、羚羊掛角,恰恰緣于對愛情或婚姻的超克?

        家喻戶曉的典故還有,有“譽妻癖”的錢鍾書先生嘗稱譽楊絳先生為“最賢的妻,最才的女”?!白睢敝c否當難定論,屬于私人感受。晚近百年以“才女”而能為“賢妻”卻已極難能可貴,尤為難得者,是“賢妻”職分盡到,卻未曾消磨才子英氣、女兒風華。如此貌似難以兩立之角色楊先生能夠一力擔當,有大智存焉。才女為妻與妻而才女一定均有另眼處。

        楊絳先生為賢妻,最得意自己保全了丈夫的“癡氣與天真”,據(jù)說這團天真癡氣本是頗有新宋學(xué)(理學(xué))氣象的老錢先生試圖為兒子娶一房嚴厲媳婦而加以改造教化的。這保全的眼力,惟“才女”能之。

        楊絳先生為才女,更得意自己保駕護航護持了《圍城》的橫空出世,不惜屈尊親為“灶下婢”,兼課又做家務(wù),勞累生病。這護持的愿力,惟“賢妻”能之。

        如果“賢”與“才”如此難以兼美而楊先生終于能夠兼能,她們一氣相通之處,該是國人最驚動緬懷之處吧。

        對于人間“沒有單純的快樂”,也“沒有永遠”,楊絳先生及早就認得透了:“在這物欲橫流的人世間,人生一世實在是夠苦?!备5戮咦愕牟沛?、賢妻(良母)、女博士自己看透的是卻“百年人事稱心稀”——這詩偏偏還是晚清一代師伯(這個評價可是出自楊絳先生的外舅、老錢先生筆下)樊增祥為清末民初另一位生時較早的才媛、女博士呂碧城寫的。呂碧城甚至還寫過《柬同學(xué)楊蔭榆女士》:

        之子近如何,秋風萬水波。

        瀛黌懷舊雨,鄉(xiāng)國臥煙蘿。

        吾道窮彌健,斯文晦不磨。

        狂吟為斗地,重唱莫哀歌。

        就詩意推算很像1925年女師大風潮當中楊蔭榆聲名掃地之時呂的慰問與致意。她們是一代人。

        世間好物不堅牢,竟而是因有緣起必有緣落。楊絳先生以及她的種種“前緣”也終要風流云散?!笆澜缡亲约旱?,與他人毫無關(guān)系”這類容易引發(fā)誤解的簡潔“格言”被摘錄流布便面目全非。還是要放到捐贈畢生積蓄于清華、滋養(yǎng)文明于未來此類巨細中作現(xiàn)量觀,則同體大悲之概,原于每一個體的發(fā)軔強大,并不構(gòu)成矛盾。或者,正需每一“自己”的清華明麗、同體之悲、合群之慧才具足可觀:大船,方可遠航。楊絳先生之熱愛杜甫,乃為家學(xué),理由則是“喜歡和人民大眾一氣的作家”(此語見于“百歲感言”)。這種表述,非敷衍而能盡。

        《回憶我的父親》中,楊絳先生嘗言自己報考大學(xué)時選擇科目的標準已經(jīng)是“最有益于人,而自己就不是白活了一輩子”:

        一個人沒有經(jīng)驗,沒有學(xué)問,沒有天才,也會有要好向上的心——盡管有志無成。

        而在錢先生與女兒相繼離世之后,緣起緣落,緣起性空,“才女賢妻”的世間法角色圓滿之后,已登“九五之尊”(是書出自96老人之手)的《走到人生邊上》依然在強化并精粹自己一生的護持:

        小娃娃最令人感到他有靈性良心。他們還沒有代表個人意識的“自我”(self)。他知好歹,識是非,要好。嬰兒都是善良的。有兇惡的嬰兒嗎?孩子越大越討厭。為什么呢?孩子開始有“我”,各種罪惡漸漸露出苗頭來。懶惰也是天生的,勤快需要自己努力,一放松就懶了(《人有本性·每個人具有雙重本性》)。

        每見世人每當沒落失勢,往往好逞小慧、巧慧、聞思慧。倘懂得智慧只從悲心起者,或者可稱“悲慧”,這悲自是同體大悲,自是“無我”無待。卻原來世間事無一事不是自己事,祖國或人世原是同屬一體、痛癢相關(guān),從無獨善我家、不問其他的道理。這承受之心力,即是悲慧。

        于是《坐在人生的邊上》書中展眼皆是人類如何“要好、向上”的步驟:培養(yǎng)人的上進心,引導(dǎo)人們向好,和不斷完善自己;崇尚古典的清明理性,上承傳統(tǒng),旁汲西洋;(有)靈魂不滅的信念,對真善美、公正等道德觀念的追求……中華文明淵藪斯文不斷,脈脈長河歸宗入海,“孟婆茶”幾世也隔不斷的天涯。天上地下歡喜重逢的“前緣”一定不止于仨。

        為此深情、莞爾回眸,那正是莎士比亞《暴風雨》中米蘭達的一聲驚呼吧:

        人類多美呀。啊。美麗的新世界。

        那正是《走到人生邊上》的欣然與靜定:

        我們很不必為了人世的不合理而沮喪。不論人世怎么不合理,人類畢竟是世間萬物之靈(《萬物之靈》)。

        人雖然渺小,人生雖然短暫,但是人能學(xué),人能修身,人能自我完善。人的可貴在人自身(《天地生人的目的》)。

        我站在人生邊上,向后看,是要探索人生的價值(《人生的價值》)。

        要緬懷楊絳先生,就學(xué)她如斯的做人、做事、屬文與生活吧。

        責任編輯/胡仰曦

        猜你喜歡
        錢鍾書楊絳
        錢鍾書的幽默
        做人與處世(2022年6期)2022-05-26 10:26:35
        選擇
        北方人(2021年9期)2021-10-13 12:18:36
        選擇
        北方人(2021年17期)2021-09-15 12:49:56
        最短的情書
        最短的情書
        錢鍾書還是錢鐘書?
        新教育(2018年27期)2019-01-08 02:23:30
        楊絳:高雅如蘭 靜若止水
        華人時刊(2018年23期)2018-03-21 06:26:02
        名師學(xué)案·錢鍾書
        錢鍾書的讀書筆記
        楊絳:把一生活成傳奇的女子
        金色年華(2016年11期)2016-02-28 01:42:43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av| 日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中文!!!|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九九大片健| 美利坚亚洲天堂日韩精品| av大全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aⅴ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浪潮| 亚洲欧美日韩人成在线播放| 亚洲V日韩V精品v无码专区小说| 欧美 亚洲 国产 日韩 综AⅤ| 免费人人av看| 99久久精品一区二区国产| 大地资源网在线观看免费官网 | 成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sm捆绑最大网免费站| 男人扒开女人双腿猛进女人机机里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日韩精品|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91精品国产一区国产二区久久| 欧美成人aaa片一区国产精品| 国产成人精品三级麻豆| 四虎成人精品国产一区a| 日韩精品视频中文字幕播放| 中文字幕av伊人av无码av| 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的天堂av无码| 一区二区韩国福利网站 | 国产精品密播放国产免费看| 无码人妻中文中字幕一区二区 | 亚洲av无码国产剧情| 人妻熟妇乱又伦精品视频app| 欧美人妻日韩精品| 四虎欧美国产精品|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日本精品免费看99久久| 人妻少妇偷人精品久久性色av | 国产男女无遮挡猛进猛出| 成av免费大片黄在线观看| 国产无套视频在线观看香蕉| 亚洲女同一区二区久久|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