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影,李 歡,曾喜華
應對能力干預對肝癌患者健康自我管理能力的影響
何影1,李歡2,曾喜華1
(1.廣東湛江中心人民醫(yī)院,廣東 湛江 524037;2.湛江市婦幼保健院,廣東 湛江 524038)
目的 探討應對能力干預對提高肝癌患者健康自我管理能力的影響。方法 采用等組實驗法,將2014年1月至2015 年9月在我院肝膽外科住院的138例肝癌患者設為對照組與實驗組。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實驗組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進行應對能力干預。3個月后分別對兩組患者采用心理一致感量表(SOC-13)和成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測評量表(AHSMSRS)進行調(diào)查。結果 實驗組患者的應對能力得分明顯提高,可理解性、易控制性、有意義性3個維度得分和SOC-13總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健康自我管理能力也顯著提高,自我管理行為、自我管理認知和自我管理環(huán)境3個維度得分與自我管理能力總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1)。結論 應對能力干預可提高肝癌患者健康自我管理能力,促使其養(yǎng)成良好生活方式,提高抗病能力,保護和增進自身健康。
應對能力;肝癌;健康自我管理;護理
因肝癌早期缺乏特異性表現(xiàn),故發(fā)現(xiàn)時多屬晚期,手術切除率低,5年生存率不高,總體預后較差。肝癌的診斷,無論對患者還是家庭都是重大的打擊[1]。尤其是晚期肝癌患者,身體每況愈下、疼痛的折磨、反復住院醫(yī)療費用、治療效果不確定等因素都會影響其對治療的信心和生活質量。個體作為自身健康的主要管理者,如何對自身生活方式進行管理,通過健康管理使身體保持最佳狀態(tài),取決于是否具備健康自我管理能力[2]。近年來,國內(nèi)外以自我管理理論為基礎的研究已成功應用于某些慢性疾病的治療與康復中,如糖尿病、高血壓、關節(jié)炎及哮喘等[3]。我科自2015年1月起從人性化護理出發(fā),嘗試對肝癌患者實施應對能力干預,旨在提高患者心理應對、適應能力以及健康自我管理能力,從而改善自我效能、治療依從性與健康狀況。
1.1入選標準
申報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確定納入、排除標準。納入標準:病情穩(wěn)定、思維正常、自愿參加本研究者。排除標準:意識障礙、合并嚴重器官損害、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有精神疾病者。
1.2對象
選擇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在我院肝膽外科住院的136例肝癌患者為研究對象。男92例,女44例,年齡39~73歲,平均(52.35±1.27)歲。農(nóng)民46例,工人34例,干部34例,其他22例;文化程度:初中以下45例,初中49例,高中及以上42例;公費醫(yī)療8例,醫(yī)保116例,自費12例。
1.3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等組實驗法。將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9 月30日入院的68例患者設為對照組,男45例,女23例,年齡39~72歲,平均年齡(52.18±1.60)歲;將2014年10月1日至2015年9月30日入院的68例患者設為實驗組,男47例,女21例,年齡40~73歲,平均年齡(52.58±1.54)歲。比較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變部位和病情,差異無顯著性(P>0.05)。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包括入院宣教、休息和飲食指導、護理操作時的解釋與溝通、疾病知識和用藥指導、提供醫(yī)療信息、解答患者及家屬提問等。
實驗組: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給予增強應對能力的護理干預。應對是指個體對應激情境做出的行為和認知努力,可以左右應激反應的結果,并且對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以及預后有顯著影響[4]。本課題從心理、行為和能力3方面實施干預,具體如下:(1)言語勸導,改善心理狀態(tài)。評估患者對疾病相關知識、治療方法、預后的了解和掌握程度,對治療引起的不良反應,疾病預后的恐懼、焦慮程度。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護士經(jīng)常與患者溝通交談,耐心講解治療方法和過程,讓患者了解現(xiàn)代醫(yī)學的發(fā)展,講述個人生活方式、飲食營養(yǎng)、心理狀態(tài)等與康復的關系,以發(fā)放健康小冊子、張貼宣傳畫等多種方式進行宣教。根據(jù)患者的情緒、態(tài)度采用不同的溝通方式,如對生氣發(fā)怒的患者給予規(guī)勸,對哭泣的患者給予安慰,對抑郁的患者鼓勵其訴說身體不適,表達自己的感受,幫助其以良好的心態(tài)面對疾病。(2)引導治療,提高執(zhí)行力。邀請治療成功的患者現(xiàn)身說法,使患者樹立“我的病可以治好”的信念。與患者一起分析病情,鼓勵患者評估自己的心理、生理、身體狀況,共同制訂飲食計劃和康復目標,如以多食富含蛋白質、熱量、維生素和纖維素的膳食為原則,戒煙酒,保持個人清潔,勤換衣服,房間定時通風,早睡早起,保持樂觀的態(tài)度,遇到困難尋求幫助等,并指導患者在實施中修正,逐漸提高自我管理水平。根據(jù)患者的病情和承受能力,解釋治療方案與用藥的理由,介紹所用藥物的毒副作用,各項檢查、治療的目的和意義,并告知患者及其家屬不治療的后果,幫助其權衡利弊,引導其遵醫(yī)囑治療,提高依從性。(3)情感干預,積極應對。運用語言、情感交流誘導患者傾訴自己的苦衷,提高其表達情感的能力,鼓勵其勇敢面對現(xiàn)實,盡快熟悉陌生的治療環(huán)境。向患者家屬及其工作單位建議,妥善安排患者的生活和治療,消除患者治療期間的牽掛,指導患者辦理醫(yī)療保險手續(xù),讓國家的幫扶政策落到實處,保證治療得以延續(xù)。每天與患者交談,多給患者表揚和鼓勵,使其保持樂觀自信,改變原來不良生活習慣,提高生活質量與生活滿意度,建立科學、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自我管理水平。
3.1應對能力評價
應對能力作為人格特質的一部分,分為可理解性、易控制性和有意義性3方面。采用心理一致感量表(SOC-13)[5]對患者進行應對能力評定。該量表分3個維度,每個維度由4~5個項目組成,共13個項目,評分標準為1~7分,總分13~91分。得分越高表明心理一致感水平越高,應對能力越強。
3.2健康自我管理能力評價
采用趙秋利等[6]研發(fā)的成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測評量表(AHSMSRS)進行評價。該量表包括健康自我管理行為分量表(3個維度)、健康自我管理認知分量表(兩個維度)和健康自我管理環(huán)境分量表(兩個維度),3個分量表共38個條目。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評分,根據(jù)得分將健康自我管理水平分為高(141~190分)、中(90~140分)、低(38~89分)3個等級。
3.3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進行結果差異性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進行t檢驗和相關性分析。
4.1應對能力
實驗組患者應對能力各維度得分均明顯提高,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1),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應對能力比較(x±s,分)
4.2健康自我管理能力
實驗組患者健康自我管理能力的3個維度得分和總分均顯著提高,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1),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比較(x±s,分)
(1)從心理、行為和能力3方面實施干預,可提高患者應對能力。肝癌惡性度高,預后差,患者極易產(chǎn)生恐懼焦慮、悲觀絕望、孤獨憂傷等心理[7]。有些患者面對肝癌治療的不確定性,往往失去信心,不由自主地選擇回避等消極方式,應對能力較差;有的甚至出現(xiàn)自我封閉、萎靡頹廢現(xiàn)象,表現(xiàn)為不配合治療,不按時吃飯,不講衛(wèi)生、抽煙酗酒等。本課題通過對患者心理、行為和能力3方面實施干預,評估患者心理狀態(tài)與生活現(xiàn)狀,有的放矢地進行心理輔導,提高患者心理素質,邀請患者主動參與護理,自覺建立良好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質量,幫助患者認定生活有意義,鼓勵患者盡量往好的方面想,隨著現(xiàn)代醫(yī)學的進步和發(fā)展,治療方法的不斷創(chuàng)新,治愈肝癌就更有希望,從而提高患者信心。研究表明[4],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提高自信心,也能增強應對能力。表1結果表明,實驗組患者應對能力明顯提高,可理解性、易控制性、有意義性3個維度得分和SOC-13總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
(2)積極應對,可提高健康自我管理能力。自我管理是一個廣泛的概念,臨床上多針對慢性病患者的自我管理進行研究。隨著治療手段的不斷進步,人們已經(jīng)認識到惡性腫瘤可防可控。腫瘤的發(fā)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2006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正式把腫瘤列入慢性病范疇。提高健康自我管理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從而保護和增進自身健康,已成為社會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是個體對自身健康進行管理的能力,包括樹立健康的管理觀念和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8]?;颊叩慕】禒顩r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自身健康管理能力。本課題通過提高肝癌患者的認知力、意志力和執(zhí)行力,達到幫助患者樹立健康管理觀念,形成良好自我管理行為,使健康程度和健康功能達到較良好狀態(tài)的目的。本課題護理干預計劃不但從提高患者自身管理能力和管理認知方面實施,也將計劃延伸到患者的健康管理環(huán)境中,幫助患者建立良好的康復環(huán)境,讓患者的家庭和工作單位提供足夠的物質與精神支持,使患者安心養(yǎng)病,有充足的能力應對疾病。同時還在飲食、作息、衛(wèi)生、人際、心理等方面進行干預,達到提升自我健康管理能力的目的。表2顯示,實驗組患者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明顯提高,自我管理行為、自我管理認知、自我管理環(huán)境3個維度得分和自我管理能力總分均明顯提高,與對照組差異顯著(P<0.01)。
[1]鄭慧瓊,白瑞球,黃嬌,等.自我效能干預對肝癌患者遵醫(yī)行為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3,27(11):3534-3536.
[2]黃菲菲,趙秋利,韓烜燁.成年人健康自我管理測評工具的研究進展[J].護理學雜志,2010,25(1):93-96.
[3]韓燕霞,汪小華,鈕美娥,等.自我管理項目對COPD患者健康狀況及醫(yī)療資源利用情況的影響[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1,28(3):37-39.
[4]潘正群,范秀珍.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患者心理應對方式和應對能力的相關性研究[J].蚌埠醫(yī)學院學報,2011,36(5):523-527.
[5]包蕾萍,劉俊升,周穎.心理一致感量表(SOC—13)的信、效度初步研究[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6,20(5):299-301.
[6]趙秋利,黃菲菲.成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測評量表的編制及信效度檢驗[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1,17(8):869-875.
[7]彭小薇,賴妙娟,全宇莉.中年肝癌患者的心理特點及相關社會因素的調(diào)查研究[J].國際醫(yī)藥衛(wèi)生導報,2011,23(17):2940-2943.
[8]周菜珠,梁巧瑩,陳玲,等.湛江市某企業(yè)在職員工健康自我管理能力的調(diào)查研究[J].現(xiàn)代醫(yī)院,2013,13(3):145-147.■
R735.7
B
1671-1246(2016)17-014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