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濤(大埔縣陶瓷產(chǎn)業(yè)管理辦公室,梅州 514247)
?
影響銅鉻砂金釉結晶效果的因素
黃小濤
(大埔縣陶瓷產(chǎn)業(yè)管理辦公室,梅州514247)
本文主要闡述了銅鉻砂金釉生產(chǎn)工藝技術,包括配方組成、釉料制備、施釉工藝、燒成制度等工藝條件對砂金釉形成的影響,并指出了研制過程中應注意的環(huán)節(jié)。
銅鉻砂金釉;制備;燒成;結晶
砂金釉是一種很特殊的名貴結晶釉,它同鋅、鈦結晶釉在外觀上的不同之處在于:其結晶不是由針狀晶體組成的放射狀晶簇或晶群,而是由許多互相孤立分散的小晶體,藏于釉層中,由于這些晶體對入射光的反射作用,晶體像金星、火花一樣閃閃發(fā)光,猶如自然界的金星石,因此而得名。傳統(tǒng)的砂金釉底色主要有棕色、黑色等,是以氧化鐵為結晶劑而飽和析晶。隨著人們對陶瓷裝飾技術提出愈來愈高的要求,傳統(tǒng)的色彩已經(jīng)遠遠不能滿足現(xiàn)代裝飾的需求。為提高砂金釉的推廣和應用價值,本文選擇釉色為綠色的銅鉻砂金釉為研究方向,對其釉用原料、釉料配方及自控電窯燒成制度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1坯料配方
表1 釉用原料化學成份(wt%)
表2 釉料配方組成(wt%)
本實驗所用坯體為筆者當?shù)匾婚g陶瓷企業(yè)日常生產(chǎn)所用的日用瓷中溫坯體,燒后坯體白度高,瓷化程度好。
2.2釉料配方
釉用礦物原料主要采用本地豐富的石英、高嶺土、方解石、滑石、硼熔塊、氧化鉻、碳酸鋇等天然與化工原料,釉用礦物原料的化學成份如表1所示。
我們按正交試驗法進行實驗,從系列配方中確定了最佳的配方范圍,經(jīng)過多次批量試產(chǎn)后,確定了適合自控電窯燒制的銅鉻砂金釉配方組成范圍,詳情如表2所示。
釉式:
2.3釉料制備
釉料制備的工藝參數(shù)如下:
(1)料球水比例為:1:2:0.8;
(2)細度:360目篩余0.1%~0.2%;
(3)釉料用解凝劑將比重降至1.62~1.64。
2.4施釉工藝
砂金釉的施釉方法與普通日用瓷相同,為簡化工序和便于批量生產(chǎn),本試驗采用生坯上釉。小件制品采用浸釉法或蕩釉法,釉漿濃度為42~46波美度;大件制品用噴釉法,釉漿濃度為48~52波美度;對復雜器件也常采用浸噴相結合的方法,釉層厚度控制為0.8~1.0 mm之間。擦足,干燥,在自控電窯中燒成。
2.5燒成工藝
本實驗產(chǎn)品在0.1 m3的自控電窯中進行煅燒,其燒成工藝參數(shù)如下:
(1)坯體入窯水分:2%~4%;
(2)燒成溫度:1260℃;
(3)燒成時間:8 h;
(4)通電升溫至1260℃,需4.5 h,1260℃保溫30 min,降至1130℃保溫2 h后,斷電自然冷卻至室溫。
3.1釉的化學組成對產(chǎn)品性能的影響
(1)鉻綠加入的含量,將會影響到砂金的生成。一般來說,含量應控制在3%以下,否則不是沒砂金,就是砂金小且量少;
(2)氧化銅含量對外觀效果影響較大,適量的氧化銅使砂金釉的底色由淺綠色向深綠色轉化,但不影響結晶效果;
(3)以兩倍的重鉻酸鉀替代鉻綠,燒后產(chǎn)品釉面易起黑色流絲浮于釉面,影響美感,但不影響砂金生成;
(4)硼熔塊、方解石是助熔劑,煅燒時在釉熔體中有利于砂金的成形,適量的碳酸鋇有利于析晶。
3.2施釉厚度對產(chǎn)品結晶的影響
一般來說,釉層厚度以0.8~1.0 mm為宜,釉層過薄過厚都不好。過薄時釉色較淡,容易露底,且結晶少;過厚時,晶體埋藏在釉層深處,反光效果不明顯。同時,會出現(xiàn)流釉、粘腳,且晶體少的情況。
3.3燒成工藝對產(chǎn)品性能的影響
自控電窯燒制銅鉻砂金釉,可產(chǎn)生理想的砂金效果。電窯中采用鐵鉻鋁發(fā)熱體,加熱均勻,對產(chǎn)品釉中產(chǎn)生的砂金整體均勻比較好。同時電窯是中性焰燒成,釉面顏色相對比較穩(wěn)定。銅鉻砂金釉相對其他結晶釉而言,燒成溫度較寬,燒成范圍有20~30℃。銅鉻砂金釉是結晶傾向較弱的釉,最好采用快燒慢冷制度,否則結晶便得不到良好的發(fā)育,釉的析晶溫度一般要比成熟溫度低100~150℃。在這個階段慢冷并適當保溫就可以獲得比較理想的砂金效果。從室溫燒至最高溫度1260℃,高溫保溫30 min,然后降至1130℃保溫1~2 h,均可得到質(zhì)量好的產(chǎn)品。
自控電窯燒制銅鉻砂金釉的成功與否取決于配方技術和合理燒成制度。實踐證明:在實際生產(chǎn)中,結合原料性能進行靈活調(diào)節(jié),可以獲得具有閃閃發(fā)光的砂金效果的銅鉻砂金釉產(chǎn)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