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慶,李風波,向小斌,徐 輝
(1.上海中遠船務工程有限公司,上海 200231;2.大連中遠船務工程有限公司,遼寧 大連 116113)
?
鉆井船生活區(qū)模塊整體吊裝有限元分析
周慶1,李風波2,向小斌1,徐輝1
(1.上海中遠船務工程有限公司,上海 200231;2.大連中遠船務工程有限公司,遼寧 大連 116113)
為保證對總重近1 500 t的鉆井船生活區(qū)模塊整體吊裝順利進行,采用MSC. Patran/Nastran軟件進行有限元分析,計算載荷按照GL-Noble Denton規(guī)范選取,計算得到生活區(qū)模塊的結構響應,分析中模擬鋼絲繩索具,從而能更準確地計算吊耳的應力和變形,同時還能夠得到浮吊的每個鉤頭的實際載荷,保證單個鉤頭載荷不超載。
生活區(qū)模塊;整體吊裝;強度分析;有限元
大型海洋工程船舶和平臺項目的生活區(qū)通常采用模塊化的建造方法,以提高預舾裝率和建造進度。近年來隨著船廠吊裝設備能力的提高和吊裝工藝的逐步改進,生活區(qū)模塊的整體吊裝在海洋工程建造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但由于生活區(qū)模塊在結構分類上一般屬于次要結構,結構強度和剛性設計的相對較弱,因此如何檢驗吊裝方案的安全性成為一個關鍵問題。近年來,已有相關的文獻述及應用有限元法對吊裝過程進行數(shù)值仿真分析[1-2]。本文依據(jù)GL-Noble Denton規(guī)范[3],利用有限元軟件MSC. Patran/Nastran計算校核某鉆井船生活區(qū)模塊整體吊裝時的應力和變形,并且在有限元模型中模擬了32根吊索,不但使得吊耳的強度計算更加準確,而且可以計算校核浮吊的每個鉤頭的實際分擔載荷。
1.1生活區(qū)模塊結構形式
該鉆井船生活區(qū)模塊共七層,整個模塊長29.3 m、寬34.0 m、高22.4 m。整個生活區(qū)結構均采用普通船用鋼建造,許用應力為235 MPa,其中,吊耳和加強結構采用AH36高強度鋼建造,許用應力為355 MPa,材料密度ρ=7 850 kg/m3,彈性模量E=206 GPa,泊松比v=0.3,整個模塊的重量重心見表1。
表1 重量重心
1.2吊裝方案設計
對該生活區(qū)模塊采用2 000 t浮吊吊裝,該浮吊有4個500 t主鉤,相對應的在模塊上共布置了4組吊點,每組8個吊耳,一共32個吊耳。吊耳布置于生活區(qū)艏艉兩側,艏部兩組吊耳以前圍壁的上端為眼板,此處前圍壁的板厚增加到30 mm,加上頰板,吊耳眼板的總厚度達110 mm,艉部兩組吊耳采用D型吊耳,布置在后圍壁上,吊點布置見圖1。
圖1 整體有限元模型及吊點布置
1.3有限元模型
通過MSC. Patran大型有限元計算軟件建立整個生活區(qū)模塊的結構有限元模型,整體模型見圖1。甲板、艙壁、縱桁及橫梁的腹板采用板單元,縱桁和橫梁的面板、甲板縱骨及艙壁扶強材等采用梁單元,鋼絲繩用桿單元建模。總體網格尺寸為350 mm×350 mm,即每一縱骨間距2個單元,吊耳附近區(qū)域細化網格長、寬均為43.75 mm,細化網格局部模型見圖2。
圖2 顯示板厚的吊耳局部模型
1.4坐標系、邊界條件及載荷工況
坐標系定義:采用右手法則,定義FR0與基線和中線的交點為坐標原點,x軸為沿船長方向,指向船艏為正,y軸為沿船寬方向,指向左舷為正,z方向向上為正。
邊界條件。所有吊點鋼絲繩索具末端約束x,y,z3個方向位移,另外在有限元模型通過理論重心的橫向截面和縱向截面上分別選取2個節(jié)點,一個節(jié)點位于橫向截面上,約束其縱向位移,另一個節(jié)點位于縱向截面上,約束其橫向位移。增加這2個節(jié)點約束是為了增加整體模型的約束度,避免計算中出現(xiàn)約束不足的情況,計算結果也顯示這兩個約束節(jié)點的支反力都非常小,不會影響整體結構分析的準確性。使用桿單元模擬鋼絲繩索具是為了計算鋼絲繩的拉力,從而計算4鉤頭浮吊每個鉤頭的實際分擔載荷,防止單個鉤頭超載。見圖3。
圖3 邊界條件
載荷工況。計算中載荷就是被吊物的重量,表1中的結構重量由軟件根據(jù)模型自動生成,其他分項重量通過質量單元分層施加在生活區(qū)模塊各層甲板上。根據(jù)GL-Noble Denton規(guī)范,吊裝有限元計算需要考慮動態(tài)放大、重心偏移、索具偏差等各種載荷修正系數(shù),具體載荷系數(shù)見表2。
綜合表2中規(guī)范給出的各項載荷系數(shù),生活區(qū)模塊結構可分為吊耳結構、吊點支撐結構、其他結構3類,不同分類結構對應不同的載荷系數(shù),其中吊耳結構的載荷系數(shù)最大為1.67。對應3種載荷系數(shù),設定了3種計算工況,載荷分別為模塊重量乘以相應的載荷系數(shù),這3種工況分別用于計算校核相應的3類結構,具體見表3[5]。
表2 吊裝載荷系數(shù)
表3 載荷工況
根據(jù)GL-Noble Denton規(guī)范,采用許用應力法進行吊裝計算,在考慮吊裝載荷系數(shù)情況下,材料系數(shù)取為0.75,普通鋼許用應力為176 MPa,AH36高強鋼的許用應力為266 MPa, 計算所得各工況下各個結構部位的最大應力和變形結果見圖4~8所示。
圖4 LC101 生活區(qū)模塊整體應力分布
圖5 LC101 生活區(qū)模塊整體變形
圖6 LC102吊點支撐結構應力分布
圖7 LC103 艉側吊耳應力分布
圖8 LC103 艏側吊耳應力分布
整理各工況下各結構部位的最大應力和變形結果見表4,由結果可見,各工況下對應結構應力均未超過GL-Noble Denton規(guī)范要求[3]。
表4 最大應力與變形
最大應力173 MPa發(fā)生在吊耳眼板上,在吊耳及支撐結構以外其他區(qū)域,如圖9所示,最大應力發(fā)生B甲板下一處開孔密集的艙壁區(qū)域,此處結構根據(jù)初次計算結果,經過局部加強處理后,最終的應力結果為159 MPa。
圖9 LC101 吊點區(qū)域以外最大應力位置
為了校核4鉤頭浮吊單個鉤頭的載荷,使用桿單元模擬了鋼絲繩,通過計算每組吊點的8根鋼絲繩支反力之和,得到每個鉤頭的實際載荷。
由表2可知,吊裝動荷載系數(shù)之和為1.29,對應計算中的LC101工況。單組吊點鋼絲繩支反力結果見圖10,計算得到4組吊點對應的鉤頭載荷見表5,由結果可見,各鉤頭載荷均未超過許用載荷。
表5 LC101鉤頭載荷 kN
圖10 單組吊點鋼絲繩支反力
吊裝時高應力一般發(fā)生在吊點附近區(qū)域的結構上,同時也會出現(xiàn)在結構開口密集的薄弱部位。有限元計算可以提前發(fā)現(xiàn)問題并采取加強措施,再經過有限元計算復核,以保證加強后的局部強度滿足吊裝要求。
[1] 李永正,王珂,郭瑋.大型油船上層建筑整體吊裝強度有限元分析[J].科學技術與工程,2012,36(12):10011-10016.
[2] 王鋒,汪家政.大型船舶上層建筑整體吊裝技術研究及應用[J].造船技術,2011,299(1):20-22.
[3] GL Noble Denton. Guidelines for marine lifting & lowering operation[S]. 0027/ND Rev10, 22 June 2013.
[4] 楊龍,張少雄.船體結構上層建筑設計計算中邊界條件的處理[J].船海工程,2004(1):18-20.
[5] 金忠謀.材料力學(I)[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5(3).
[6] 中國船級社.船體結構強度直接計算指南[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FE Analysis for the Integral Lifting of Accommodation Module for Drill-ship
ZHOU Qing1, LI Feng-bo2, XIANG Xiao-bin1, XU Hui1
(1.COSCO Shanghai Shipyard Co. Ltd., Shanghai 200231, China; 2.COSCO Dalian Shipyard Co. Ltd., Dalian Liaoning 116113, China)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the integral lifting operation of the accommodation module for a drill-ship, the structural strength is assessed by FEA in MSC Patran/Nastran software. In the calculation, the designed loads are computed in terms of the rule of GL-Noble Denton, so as to get the structural responses under the lifting condition. The lifting slings are also simulated to accurately calculate the response of lifting pad-eyes, furthermore, the load of each hook of lifting barge can be calculated to avoid overload.
accommodation module; integral lifting; strength analysis; finite element method
10.3963/j.issn.1671-7953.2016.01.038
2015-10-23
2015-11-09
周慶(1974-),男,碩士,工程師
U661.43;U674.38
A
1671-7953(2016)01-0178-04
研究方向:海洋工程結構設計與計算
E-mail:zhouqing@cosco-shipyar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