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文濤+孫艷平+吳艷平
第三個裁縫的牌子寫的是什么?上面寫道:我是這條街上最好的裁縫?!傲⒆銓嶋H,從當下做起,我愿做這條街上最好的小裁縫?!睆堔毙χf
7月中旬,記者前往湖北武漢采訪,恰逢暴雨席卷江城。洪水無情,武漢三鎮(zhèn)的大街小巷幾乎一片汪洋,但在武漢市武昌區(qū)檢察院未成年人刑事檢察科(以下簡稱“未檢科”),記者有幸目睹了溫情的一幕……
“我又回到學校學習了,老師對我也挺關心照顧的,張姐您放心吧,我會振作起來的。”辦公室里,一個小女孩拉住未檢科負責人張薇,流著淚說著話。女孩名叫小段(化名),是刑事案件中的未成年被害人,年僅14歲,剛念初中。她的父親在多年前受過刑事處罰后,長期有家不歸,母親則因涉嫌毒品犯罪被公安機關查獲。小段因交友不慎,慘遭一名成年男子強奸。由于家中無人照料,小段被強奸致孕7個月后才發(fā)現(xiàn)身體異常。
引產(chǎn)手術后的小段傷痛欲絕,父母均不在身邊,生活困難,甚至產(chǎn)生了輕生的念頭。張薇在辦案中了解情況后,立即整理材料,向有關單位申請上報,為小段申請到1萬元司法救助金。為了防止小段“想不開”,張薇多次與她居住地的社區(qū)接洽,讓居委會對小段多加關注和照顧,并把她列入扶貧幫困的對象,為其申請低保。平日里,張薇還利用業(yè)余時間多次上門回訪,為小段做心理疏導。如今,小段已經(jīng)擺脫了噩夢的糾纏,恢復了平靜的校園生活,但與張薇的聯(lián)系卻從未間斷。
“你是個好孩子,我相信你!”張薇摸著小段的頭,會心地笑了。有神的雙眼、飽滿的神采、清雅的談吐——無論是安慰小段,還是面對記者,甚至是在訊問犯罪嫌疑人時,張薇的臉上總是掛著謙和的微笑。
在武昌區(qū)檢察院,“80后”的張薇被稱為“昌檢之星”。說起自己的從檢經(jīng)歷,張薇告訴記者,當她還在中南財經(jīng)政法大學讀書時,一個偶然的機會,走進了莊嚴的法庭,旁聽了一起刑事案件的庭審,當看著法庭上身著藏青色制服的公訴人義正詞嚴、指控犯罪的亮麗風采,一股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我渴望那就是我?!贝髮W畢業(yè)后,帶著這份理想,張薇考進了武昌區(qū)檢察院,開始了夢寐以求的檢察官生涯。
人生第一起案件
2005年,張薇進入武昌區(qū)檢察院公訴科工作。經(jīng)過3年的錘煉后,27歲的張薇開始獨立辦案。未曾想到,她人生中辦理的第一起案件,就與未檢工作結下了不解之緣。
這是一起棘手的案件,公安移送過來的案由注明為“猥褻兒童”。翻開案卷,張薇越看越生氣,頭上不知何時已滲出了汗珠。案情顯示,湖北省某文化單位員工林某與潘某(女)再婚組建家庭,潘某帶著與前夫的女兒小莉與林某一起生活。然而,知識分子出身的林某好幾次趁潘某不在家時,對12歲的小莉強行進行親吻、擁抱等猥褻行為。某晚,當林某再次試圖進入小莉房間時,驚慌失措的小莉嚇得奪門而逃,跑到生父家里后,生父讓她報了警。
此時的張薇,也已為人母,接觸到這樣的案件,氣憤難當。但是,當看到嫌疑人處于取保候審狀態(tài)時,她內心又充滿困惑:為什么偵查機關不逮捕林某呢?帶著氣憤和疑問,張薇找到偵查機關有關負責人了解情況,對方告訴她,林某是家庭生活的主要經(jīng)濟來源,如果逮捕很可能被單位開除,林某的工作就沒了,一家人生活就會很困難,所以,考慮到特殊情況和林某此前并無其他不良犯罪記錄,遂未采取強制措施。
隨后,張薇找到被害人小莉。小莉剛剛12歲,已經(jīng)進入青春期,有了模糊的性別意識,對于受害的情節(jié)不愿多談,她只是隱約覺得繼父做的事情讓她感到害怕。談話的過程中,小莉哭著問張薇:“我爸爸會不會被抓起來啊?我不想讓他坐牢的?!毙±蛘f,報警是生父要求的,她沒想到后果這么嚴重,一想到家里因為自己發(fā)生這么大的變故,繼父可能會因為這個事情坐牢,她覺得既后悔又有點愧疚。張薇安撫小莉,“這個事情非常嚴重,刑事案件是司法機關必須介入的,法律會保護你,你不用害怕。通過這個事情,你的爸爸也能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
小莉的母親潘某稱,一開始想把這個事情“捂”下來,一方面覺得說出去不光彩,另一方面不想失去這個家庭,直到案件移送檢察機關,她才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潘某告訴張薇,雖是繼父,林某也照顧了小莉6年,也許是小莉進入青春期后,林某犯了糊涂,希望檢察院關鍵時刻能“拉”林某一把,挽救這個處于崩潰邊緣的家庭。
按照職責,張薇傳訊了林某。林某是一個頭發(fā)亂蓬蓬、身材微胖的中年男子,神情恍惚、面容憔悴,臉上掛著知識分子特有的沉沉暮氣。張薇和林某談了好幾個小時,從林某和潘某相識相愛開始,談到每一次帶小莉到游樂場游玩,送她到興趣班學習,給她買學習和生活用品等,事無巨細。張薇覺得,眼前的林某似乎跟想象中窮兇極惡的犯罪分子有些出入,更像一個負重前行的中年男人。
“你既然疼愛孩子,為什么要做這些令人不齒的行為?”張薇問。林某沉默一陣后,交代說,一家人生活全靠自己有限的收入,單位工作壓力也很大,想到自己對母女幾年的付出,并沒有回報,心理有些失衡。林某稱,起初并沒有想要對小莉怎么樣,但隨著小莉一天天長大,自己心理也起了變化,就想尋找排遣壓力的方法。
林某對自己的行為也很悔恨,坦陳“自己都覺得自己心理不正?!保瑝毫豢?,無法解脫,心理失衡,走上歧路?!案改笇⒆拥年P愛應該是無私的,你卻把對小莉的撫養(yǎng)付出都記得清清楚楚,急于得到回報,這就是你犯罪的心理根源?!睆堔背庳熈帜?。
一刀切掉還是耐心調養(yǎng)
林某還“有藥可救”嗎?張薇走訪了林某的鄰居和單位。鄰居證實,在小莉小的時候,林某的確盡到了父親的職責;單位同事也反映,林某平日里工作也比較認真,并無異常。作為檢察官,張薇的內心開始糾結,如果從嚴適用法律,林某可能被判數(shù)年有期徒刑,這個家庭就會破碎,母女生活將無依靠;如果從輕處理林某,他會悔改嗎?小莉還會受到二次傷害嗎?
張薇聯(lián)系了華中師范大學心理學院的心理咨詢團隊,對林某進行心理干預和心理治療,并對林某的行為作出分析和評估。評估結果顯示,林某屬于“低風險人群”。張薇意識到,即使判了林某,但如果這個家庭的心結和“心病”不治好,還是不能最終解決問題。
在與主審法官充分溝通后,張薇和法官決定給林某一次重新做人的機會,以挽救這個家庭,林某被判處緩刑。隨后,在張薇的努力下,檢察機關、司法局、社區(qū)工作中心、華中師范大學心理咨詢團隊一同建立起一張針對林某的心理防護治療網(wǎng),一方面,他們撫慰小莉,治療林某的心靈;另一方面,密切關注林某的家庭生活,讓林某“不敢也不會再犯”。
“最初,我半個月做一次調查,了解小莉家庭的生活情況,后來改為半年一次?!睆堔被貞浾f,這么多年過去了,林某一家終于還是和睦地生活在一起,如今小莉考上了大學,林某也已退休。
“事實證明,我們當初的做法是成功的。這讓我意識到,公訴乃仁術。當一個家庭有病的時候,是選擇一刀切掉,還是耐心調養(yǎng)讓肌體恢復正常?有時候,司法實踐考驗的是我們的仁心和仁術?!睆堔备嬖V記者,時隔多年,每當想起這個案子,她就能理解,許多犯罪都存在一些特定的心理根源,而心理知識在辦案中必不可少。
多年來,張薇通過業(yè)余時間自學心理學理論,并于2012年通過國家心理咨詢師考試?!爸苋?、妥帖,這就是張薇做事的風格?!蔽洳齾^(qū)檢察院政治處主任劉新贊介紹說,張薇能夠在五六年的時間里,迅速成長為獨當一面的辦案能手,正是來源于她做事的用心和成熟。
尋找“消失”的槍支
公訴工作不是只有柔情,更多的時候,維護公平正義需要鏗鏘的一面。2012年初,武昌火車站周邊兩個黑車團伙因為爭奪客源發(fā)生大規(guī)模械斗,因性質殘忍惡劣,案件鬧得滿城風雨。這也是武昌地區(qū)首例“黑車”惡勢力團伙案,涉案人數(shù)12人,涉嫌罪名包括非法經(jīng)營、聚眾斗毆等,張薇擔任該案公訴人。
案件審查期間,一名70多歲的老奶奶突然到武昌區(qū)檢察院上訪,哭訴自己的兒子在此案中被槍擊,臥病在床,索賠無門,而開槍的人卻逍遙法外。從群眾的紛紛議論中,張薇也聽說有人開了槍,但在案卷材料里,卻沒有涉及槍支的部分,扣押清單中也沒有槍支。
“案發(fā)現(xiàn)場到底有沒有人開槍?是偵查不明還是有其他復雜原因?”張薇花了整整5天時間,反復審查公安機關移送過來的12本厚厚卷宗,通過類比對照、分類審查,犯罪團伙的枝狀圖被勾勒出來。在一個嫌疑人的口供中,張薇細致地發(fā)現(xiàn),他提到了“槍響”。時值嚴冬,張薇頂著刺骨的寒風,一次次來回奔波于看守所和案發(fā)現(xiàn)場,逐個提審嫌疑人,尋找目擊者。開槍的疑點集中到了械斗的組織者之一賴某身上。面對張薇,賴某起初閉口不言,通過一系列“攻心”較量,賴某終于松口,承認自己開了槍,把槍藏在了仙桃一朋友家。
突破賴某后,張薇聯(lián)系公安機關,一起前往仙桃起獲了槍支。賴某雖然是械斗的組織者,卻并不是黑車團伙的實際控制人,順藤摸瓜,沿著賴某的口供,張薇深挖出兩名幕后控制的遺漏主犯,成功追訴了黑車團伙的實際老板。
三尺公訴席,人生大舞臺。張薇不但練就了一雙辨別事實的“慧眼”,還苦練出各種功夫。2010年,在武漢市優(yōu)秀公訴人評選活動中,張薇憑借總分第一名的好成績,摘取“武漢市優(yōu)秀公訴人”的桂冠。2011年,張薇代表武漢市檢察機關,參加全省優(yōu)秀公訴人評選,再次以優(yōu)異的成績榮獲“全省優(yōu)秀公訴人”稱號。
成績背后,很少有人知道,備戰(zhàn)公訴人大賽期間,這位4歲孩子的母親,丈夫遠在黃陂,她一個人一邊要帶孩子,一邊還要辦理數(shù)十起案件。而且,就在這個關節(jié)點上,不幸突然降臨,張薇的婆婆被確診為胃癌。公訴人競賽時,婆婆猝然辭世。悲傷并沒有讓張薇倒下,頂著悲痛和重壓,她憑借自己的強大實力摘得了桂冠。
再繁忙的業(yè)務工作,也沒有把張薇變成一個“埋頭案卷、不問世事”的機器人。2012年年初,張薇作為一名志愿者,在白沙洲街郵電社區(qū)開展了一次婦女維權法制講座。她結合案例,提出了應對家庭暴力的4種途徑,受到居民的歡迎。這次講座結束后,許多婦女同志找到張薇咨詢婦女兒童維權方面的問題。深入了解后,張薇發(fā)現(xiàn),不少婦女兒童都遭受家暴侵害。
從那以后,張薇開始為保護婦女兒童權益奔走。在她的努力促成下,武昌區(qū)檢察院與該區(qū)婦聯(lián)聯(lián)合成立了“反家庭暴力工作站”。張薇也由此多了一個響亮的名字——“維權標兵”。
修補斷裂的親子關系
2013年11月,武昌區(qū)檢察院未成年人刑事檢察科掛牌成立,院黨組任命張薇擔任未檢科負責人。
從公訴科到未檢科,張薇接手的第一起案件都讓她心里很不是滋味。17歲的小高,在朋友家借宿,偷配了朋友家的鑰匙。借宿期間,小高先后四次從朋友家偷走了7000元錢。辦案中,張薇了解到,小高父母離異,母親改嫁到上海,父親常年在外打工,而繼母與小高相處并不融洽?!袄^母看我不順眼,就把我趕出來了,我只好去偷點錢吃飯和上網(wǎng)?,F(xiàn)在都被抓了,家里更不會管我了?!碧釋彆r,小高垂頭喪氣。
“這和辦成年人的案件有什么區(qū)別?”從看守所出來后,張薇反復問自己。張薇和同事輾轉聯(lián)系上了小高在外地打工的父親老高。老高來到檢察院,向張薇陳述了實情,由于工作不穩(wěn)定,他常年在工地上干活,疏于對小高的關心。因為從小離異的原因,小高的性格很敏感、內向。聽說退贓可以挽救小高,老高四處籌錢,希望取得被害人的諒解。
起訴環(huán)節(jié),張薇在看守所里安排了一場小高和老高的親情會見。小高被羈押了近一年,很消瘦,老高也顯得有些蒼老。老高一個勁兒地問小高的生活情況,但小高一直沉默不語。“你父親已經(jīng)幫你把盜竊的錢都賠償給被害人了?!睆堔备嬖V小高。那一刻,張薇看到,小高忽然睜大了眼睛看著父親,張了張嘴,叫了聲“爸爸,我……”便哽咽了。父子在看守所里第一次擁抱在一起。
“這個案子最大的問題是親子關系,他們父子關系是斷裂的。安排親情會見就是想修復這種關系?!睆堔闭f,后來,檢察機關對小高做了附條件不起訴處理,經(jīng)過這場青春的磨難,小高感受到家人對他的關懷,也有了敬畏法律的經(jīng)驗?!拔颐靼琢俗鍪乱v規(guī)矩,家庭之間也要講責任。我不能一味索取,我對家人也有一份責任?!痹趯懡o張薇的思想?yún)R報里,小高這樣寫道。如今,通過考驗期的小高已經(jīng)回歸正常生活。
辦完這起案件,張薇開始探索建立“親子約談”工作機制,通過走進孩子的心靈,為家庭關系淡漠的父母、子女找到親情融合的平臺,提高未檢工作質效。在未檢崗位上,張薇又相繼創(chuàng)了獨具特色的“心橋工作室”和“微公益”幫扶平臺,受到群眾的歡迎。
“法律有刻度,更應該有溫度?!睆堔闭J為,未檢是一項有溫度的工作,而未檢檢察官的責任就是傳遞“司法溫暖”。
采訪結束之際,談及將來對未檢工作的規(guī)劃,張薇向記者講述了這樣一個小故事:在一條小街上,三個裁縫開了三家裁縫店,每一家都想招攬最多的客人。第一個裁縫掛出一塊大牌子,上寫:我是本省最好的裁縫。第二個裁縫一看,覺得我要比他更高一點,于是做了一塊更大的牌子,上面寫著:我是全國最好的裁縫。第三個裁縫想了半天,最后做了一塊很小的牌子掛出去,結果這條街上的客人都來了第三家。第三個裁縫的牌子寫的是什么?上面寫道:我是這條街上最好的裁縫。
“立足實際,從當下做起,我愿做這條街上最好的小裁縫?!睆堔毙χf。
人物名片
張薇,1980年出生,畢業(yè)于中南財經(jīng)政法大學,現(xiàn)為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qū)檢察院未成年人刑事檢察科負責人。從事檢檢察工作12年來,曾辦理湖北省首例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案、武昌首例“黑車”非法運營案等具有影響力的案件,先后榮獲“湖北省先進檢察官”、“湖北省優(yōu)秀公訴人”、“首屆全國未檢業(yè)務競賽能手”等稱號。
心橋工作室
“心橋工作室”是武昌區(qū)檢察院2013年建立的集法律咨詢、普法宣傳、信訪接待等功能為一體的新型法律服務平臺。一方面,“心橋工作室”積極與區(qū)婦聯(lián)、區(qū)團委、區(qū)教育局開展緊密協(xié)作,吸收社區(qū)青教干部、學校政教老師為駐地聯(lián)絡員、特邀輔導員,為未成年人普法維權;另一方面探索針對未成年人的普法教育形式,為未成年人量身定制普法菜單。2014年至今,在張薇的大力倡導下,“心橋工作室”先后深入轄區(qū)內多個社區(qū)、學校,開展了“慧心家長課堂”、“自護教育進課堂”等十余場系列活動,參與人數(shù)累計達3000人次。
微公益
2014年,在張薇的積極奔走下,武昌區(qū)檢察院未檢科與法律公益組織“調解網(wǎng)”、武昌區(qū)吳天祥小組志愿者聯(lián)合會開展協(xié)作,搭建“微公益”幫扶平臺。通過網(wǎng)上報名,未檢干警與未成年幫教對象一起以“法律宣傳員”的身份走進社區(qū),參與公益勞動,讓失足未成年人在公益活動中獲取更多的心靈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