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定金,陳燕紅,葛明玉
(浙江省人民醫(yī)院海寧醫(yī)院,浙江海寧 314408)
?
入院初期患者跌倒原因分析及對策
邱定金,陳燕紅,葛明玉
(浙江省人民醫(yī)院海寧醫(yī)院,浙江海寧314408)
目的分析入院初期跌倒患者跌倒的原因并提出對策。方法根據科室上報的跌倒事件報告回顧性分析16例入院1~3 d跌倒患者資料。結果年齡70~79歲、男性及無跌倒史的患者在入院初期更易發(fā)生跌倒,跌倒發(fā)生率隨著住院天數增加呈遞減趨勢。結論患者逞強不服老、性格執(zhí)拗、高估自身活動能力等心理因素及對健康教育的低依從性,是入院初期患者更易發(fā)生跌倒的根本原因。因此,重視對患者心理因素的評估,提升患者防范意識,加強入院初期教育力度,是降低患者跌倒發(fā)生率的關鍵。
患者;入院初期;跌倒;原因分析;對策
10.3969/j.issn.1671-9875.2016.08.019
跌倒是住院患者常見的不良事件之一。本院自2008年建立并應用防跌倒管理流程以來,有效降低了住院患者的跌倒發(fā)生率[1]。近年來,有關住院患者跌倒原因分析及對策的研究文獻較多,也有報道通過對新入院患者的健康狀況評估,分析患者的跌倒危險因素并提出相關護理措施[2],但結合入院初期患者跌倒案例的臨床特點進行相關因素分析的研究報道鮮見。筆者通過對入院初期跌倒患者臨床特點的統(tǒng)計描述,分析并篩選出相關危險因素,為制定入院初期患者跌倒防范對策提供依據?,F報告如下。
1.1對象選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某二級醫(yī)院入院1~3 d發(fā)生跌倒的16例患者為調查對象。
1.2方法根據科室上報的跌倒事件報告表,回顧性地對16例跌倒事件的相關資料進行匯總,包括患者性別、年齡、主要醫(yī)療診斷、發(fā)生跌倒時的住院天數、是否有跌倒史、影響意識和活動的藥物服用情況、跌倒時有無陪護、跌倒地點及護士班次等。采用頻數、百分比等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描述入院初期跌倒患者的臨床特點,并結合其臨床特點進行相關危險因素分析提出護理對策。
跌倒患者一般資料見表1。
表1 跌倒患者一般資料(n=16)
3.1跌倒患者的臨床特點分析本組16例跌倒患者中,年齡≥70歲15例(占93.75%),其中70~79歲8例(占50%);男性11例(占68.75%),較女性多;文化程度為小學及以下者14例(占87.50%),總體文化程度不高;13例(占81.25%)患者既往無跌倒史,僅3例(18.75%)有跌倒史;內科慢性疾病患者12例(占75.00%),占多數;跌倒發(fā)生時間在入院第1天的患者最多,共7例(占43.75%),其次是入院第2天跌倒的患者,有6例(占37.50%),入院第3天跌倒的患者有3例(占18.75%),跌倒發(fā)生率隨著患者住院天數增加呈遞減趨勢;所屬護士班次中后夜班發(fā)生例數最高,共8例(占50.00%),其次為白班時間發(fā)生5例(占31.25%);跌倒地點為床邊及洗手間最高,各7例(各占43.75%);從服藥情況看,使用降壓、利尿、鎮(zhèn)靜、降糖類藥物者共9例(占56.25%);發(fā)生跌倒時無陪護9例(占56.25%)。本組跌倒患者的臨床特點和相關因素中的高齡、文化程度低、內科慢性基礎疾病多、服用影響精神和意識的藥物以及發(fā)生跌倒的地點、護士班次、有無陪護等方面與以往的文獻報道基本一致[3-4],但在具體年齡段、性別、有無跌倒史方面有較大差異。
3.2入院初期患者跌倒原因分析
3.2.1年齡因素有文獻指出,老年人跌倒發(fā)生率隨著年齡增大而增加[5]。本組入院初期發(fā)生跌倒的患者中,僅1例≤59歲,其余患者均70歲以上,其中70~79歲患者占50.00%,80~89歲的患者占18.75%,≥90歲的患者占25.00%。隨著人均壽命的普遍延長,70~79 歲年齡段患者屬于相對年輕的老人,不服老的心理使他們對自身存在的跌倒危險因素不重視,或過高估計機體活動能力,因此對護理人員的宣教警示掉以輕心甚至持否認態(tài)度,從而疏于防范,導致其跌倒發(fā)生率明顯高于80歲以上年齡段的老人。
3.2.2性別因素何麗蕓等[6]對130例跌倒老年人的調查顯示,女性占73.10%,男性占26.90%。本組患者中男性占68.75%、女性占31.25%。本組患者主要疾病診斷為高血壓病、冠心病、腦梗死、慢性阻塞性肺病、腫瘤晚期、慢性腎功能不全及顱腦外傷、骨折等,這些疾病中的大多數發(fā)病率男性高于女性,而治療所需的相關藥物副作用可導致患者不同程度的活動能力、認知能力和平衡功能下降,且易伴有體質虛弱、頭暈、體位性低血壓等,導致跌倒增加。此外,老年男性患前列腺增生者較多,常伴隨有尿頻、尿急、尿失禁等癥狀,一方面新入院患者對陌生環(huán)境并未充分適應,匆忙去洗手間增加跌倒概率,另一方面排尿性暈厥等也會增加男性患者跌倒的危險性[7]。
3.2.3既往有無跌倒史國內外研究表明,有跌倒史的老年人更容易發(fā)生再次跌倒[8]。因此,跌倒史作為公認的高危因子之一,已引起護理人員的高度重視。章梅云等[9]提出,對住院前6個月內有跌倒經歷的患者,在住院冶療期間均按高風險患者給予安全干預措施。但本組患者中既往無跌倒史者占81.25%。分析原因主要為:新入院患者往往處于疾病急性發(fā)作或加重期,機體的認知功能、活動能力減退;多重用藥及陌生的醫(yī)院環(huán)境等風險因素相互作用,使跌倒風險較平時成倍增加。而對于無跌倒史的患者而言,一方面,高危因子評分相對較低,可能導致護士低估該患者的跌倒風險而造成干預強度不夠;另一方面患者容易盲目自信,或其愛面子及逞強心理導致不愿在床上或床旁使用便器,執(zhí)意去洗手間等,對預防跌倒措施的執(zhí)行方面依從性低,從而更易發(fā)生跌倒。
3.2.4住院時間表1顯示,本組患者的跌倒發(fā)生率隨住院天數增加呈遞減趨勢。分析原因主要為:入院初期患者及其家屬需要適應病房陌生的環(huán)境,接受大量新信息,同時對于急性發(fā)作或加重的疾病充滿著焦慮和擔心,此時,患者更多地將注意力集中在疾病的治療、轉歸,對護士的安全教育并未引起重視,也有部分患者面對陌生的環(huán)境和病友,覺得在床上或床邊排泄很難為情,導致防跌倒依從性差。隨著住院天數增加,患者病情得到控制或對住院環(huán)境也已適應,此時對護士的健康教育內容也有了更多的關注、理解和接受,安全防范意識增強,跌倒的發(fā)生率也隨之降低。
3.3對策
3.3.1將心理因素評估列入跌倒高危因素評估中孫新華等[10]研究顯示,老年患者比較固執(zhí)、不服老,生活上不想麻煩別人,過高估計自己的體力,不重視跌倒防范,這是跌倒的直接因素。因此可以將“性格執(zhí)拗、不愿麻煩他人”作為高危因素列入評估表中,對新入院的患者通過交談或詢問家屬了解患者的日常行為習慣、性格脾氣等,及時評估識別危險因素。
3.3.2提升患者防范跌倒意識本組患者中跌倒在床邊、洗手間者共占87.50%,大部分因不愿在床上或床邊排泄而執(zhí)意下床或入廁引發(fā)跌倒。對此類患者,尤其是70~79歲男性患者及無跌倒史的患者,在做好一般防跌倒知識宣教的同時,重點加強心理干預,在與患者分析討論其自身危險因素的同時,列舉既往發(fā)生的跌倒案例,循循善誘,勸導患者不要因一時逞強或想少麻煩家屬而“失足成災”,反而給自己增加痛苦,也給家人增加負擔。以此來增強患者的警覺性及防范意識,從而修正危險行為,避免跌倒發(fā)生。
3.3.3加強入院初期健康宣教力度針對入院時教育效果并不十分理想的實際情況,重點加大入院初期的宣教頻次和力度,除了責任護士實行的口頭和書面宣教外,通過護士長夜查房督促夜班護士將防跌倒宣教作為晚間護理的常規(guī)內容。同時各班護士巡視病房時也做到時時關照,對患者及其照顧者反復宣教,避免因陪護人員輪班造成宣教盲點。此外,對高危患者及家屬集中進行安全知識和技能指導[11],以提高防跌倒宣教成效,并鼓勵患者之間相互提醒,促使患者認識到防范跌倒的重要性,提高患者執(zhí)行防范跌倒措施的依從性,將其轉化為實際行動,從而有效減低入院初期患者的跌倒發(fā)生率。
[1] 邱定金,葛明玉,周巨平.防跌倒管理流程在臨床護理中的應用[J].護理與康復,2010,9(7):615-616.
[2] 高萌,盧麗華,高潔,等.新入院老年患者跌倒危險因素分析及預防[J].護理學報,2009,16(4A):32-34.
[3] 張景蘭,陳宏,王燕.老年人跌倒危險因素評估及護理干預研究進展[J].中國護理管理,2012,12(8):57-60.
[4] 馮志仙,黃麗華,胡斌春.住院患者跌倒造成傷害的風險因素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13,48(4):323-326.
[5] 冀艷虎,李麗萍,陳文濤.北京市社區(qū)老年人跌倒發(fā)生現況及危險因素分析[J].中華疾病控制雜志,2012,16(1):22-24.
[6] 何麗蕓,黃耀峰,沈芳萍,等.上海市青浦區(qū)老年人跌倒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公共衛(wèi)生,2010,26(12):1502-1503.
[7] 吳禮嘉,王成,李雯,等.排尿性暈厥的年齡和性別差異[J].中南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1,36(3):270-272.
[8] 趙麗群,萬巧琴.老年人跌倒風險評估工具研究進展[J].中國護理管理,2012,12(11):51-54.
[9] 章梅云,馮志仙,邵鳳玲,等.約翰霍普金斯跌倒風險評估量表應用于住院患者的信效度分析[J].護理與康復,2015,14(3):203-210.
[10] 孫新華,陶麗萍.住院高危跌倒患者發(fā)生跌倒的原因和護理對策[J].護理與康復,2011,10(2):171-172.
[11] 張燁,徐亞芬."1+3"模式在預防患者跌倒管理中的應用體會[J].護理與康復,2011,10(9):817-819.
邱定金(1965-),女,本科,主任護師,護理部主任.
2016-03-17
R472
A
1671-9875(2016)08-077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