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寒玉(國際母乳會哺乳輔導) 編輯|柳佳
母乳過敏了,別著急叫停?
文|寒玉(國際母乳會哺乳輔導) 編輯|柳佳
寶寶過敏了,跟母乳有關嗎?母乳喂養(yǎng)不是預防過敏的嗎?怎么母乳喂養(yǎng)寶寶也過敏了……還有哪些小糾結?一起來終結它們吧!
有一段時間,元元媽和寶寶兩人咳嗽不止,試了很多藥物、民間偏方都不起效果。家人懷疑媽媽的母乳有問題,希望元元媽斷奶。但是,元元媽明白母乳的重要性,不愿做出這個決定。她求助了母乳會的哺乳輔導,做了各方面的排查。在仔細的詢問下,媽媽說,最近家中新購置了一個乳膠床墊。哺乳輔導建議媽媽去檢測床墊。結果發(fā)現床墊的甲醛超標,對母子的健康造成了很大影響。把這個床墊撤掉以后,情況大大好轉。
雖然越來越多的媽媽知道母乳喂養(yǎng)可以極大減少過敏的發(fā)生率,但是,在生活中真的遇到寶寶過敏,當我們找不到問題癥結所在的時候,還是會把罪魁禍首歸結為母乳喂養(yǎng)。懷疑和叫停母乳喂養(yǎng),成為身邊常常發(fā)生的事情。
其實,過敏是一個復雜的現象,寶寶患上過敏的原因也非常錯綜復雜。除了吃的食物,還涉及家族遺傳、環(huán)境等因素。像故事里的元元母子就是因為床墊甲醛超標導致過敏。移走了過敏原,母子的健康情況馬上得到了緩解。因此,對于更多的家長來說,科學的解讀非常重要。即便母乳寶寶過敏了,只要小心排查過敏原,母乳喂養(yǎng)依然是最好的選擇。
寶寶出生后開始進行母乳喂養(yǎng)可以極大地減少過敏的概率。而最新的研究也表明,母乳喂養(yǎng)是唯一被證明對過敏有預防作用的措施。其中,包含兩個方面的原因。
較少接觸牛奶蛋白等過敏原
鮮奶或配方粉里的蛋白是大分子蛋白,這種大分子蛋白很容易通過嬰兒比較薄且通透性強的腸壁進入到血液里成為過敏原。如果再有別的蛋白質進入,即便是母乳,也會發(fā)生抗原抗體反應。所以寶寶很容易在添加蛋白質類食物的時候,發(fā)生抗體反應。
母乳寶寶較少過敏是因為母乳非常容易消化,不容易致敏,是最適合寶寶嬌嫩腸胃需要的食物。有了母乳作為寶寶的食物,寶寶就可以不用接觸別的食物,不用讓自己嬌弱的腸胃暴露在牛奶蛋白面前。較少接觸到這些食物,少接觸過敏原,寶寶以后發(fā)生過敏的機會當然也較小。研究也證明,喂食配方粉的寶寶產生牛奶過敏的概率是母乳寶寶的7倍。并且母乳喂養(yǎng)可降低孩子對食物過敏的概率,且效果至少會延續(xù)到青少年時期。
母乳中的抗體可以保護寶寶尚未成熟的免疫系統
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是寶寶對抗外來物質的第一道防線。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會在嬰兒的腸道內側涂上一層保護層,以預防可能的過敏原侵入,還能對抗媽媽或嬰兒接觸到的細菌。
可是,寶寶的免疫系統尚未成熟。當寶寶在子宮時,主要依賴來自于媽媽的抗體。初生嬰兒的消化系統也仍然沒有真正發(fā)育完全,要到6個月大以后,嬰兒的免疫系統才會稍具功能,能夠制造分泌免疫球蛋白A,但合成能力低。
在6個月之前,寶寶獲得的大量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都是來自母乳。初乳中含有豐富的抗體,包括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成熟乳中,則能夠為寶寶持續(xù)提供這種保護,幫助寶寶維持健康且免于過敏。
非純母乳寶寶接觸到牛奶蛋白而過敏
如果寶寶第一口喝到的是配方粉的話,過敏的概率就大為上升。在牛奶中有超過20種物質已被證明為人類的過敏原。腸絞痛及嘔吐常為牛奶過敏所致。濕疹—干燥、粗糙、皮膚有紅斑點(會發(fā)展成開放且滲出性的傷口)是對牛奶過敏孩子中的另一個常見癥狀。還有研究發(fā)現,牛奶還會造成嬰兒及幼兒難以入眠。
早期偶爾接觸到牛奶蛋白會造成寶寶敏感,就算極小量的牛奶也會引起反應——IgE值上升,甚至更嚴重的反應。因此,敏感的寶寶如果嘗試過配方粉,但之后一直是母乳喂養(yǎng),也還是會因為媽媽飲食中的牛奶而有所反應。此時,即便媽媽本身對牛奶不過敏,但少量的牛奶蛋白可能會影響媽媽的乳汁而造成寶寶的反應。此外,如果家族有牛奶過敏史,媽媽最好避免攝取乳制品,也不要直接提供給寶寶,否則可能會發(fā)生嚴重的反應。
寶寶過敏,越來越多了
有數據表明,20%的孩子在20歲以前會出現某種程度的過敏。過敏的發(fā)生率是過去幾十年的20倍以上。腸胃系統的過敏反應是最常見的,包括吐奶、腹瀉、腸絞痛、便秘、脹氣、對營養(yǎng)吸收不良、體重成長緩慢以及結腸炎等。而呼吸系統、皮膚、眼睛以及中樞神經系統也有可能產生與食物有關的過敏反應,如咳嗽、氣喘、眼睛發(fā)紅、濕疹、煩躁不安等。
純母乳寶寶也有過敏發(fā)生的其他情況
過敏情況復雜,雖然純母乳是預防過敏的,但也會有純母乳寶寶發(fā)生過敏的情況。一但寶寶發(fā)生過敏,一定要小心。過敏的情況很復雜,需要及時查找過敏原因。
媽媽的食物可能通過乳汁對寶寶產生影響。
國外研究表明,媽媽在哺乳期吃的食物,除了要小心牛奶對寶寶的影響,還要小心一些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一般會引起過敏反應的食物有蛋、小麥、玉米、豬肉、魚、貝類、花生、番茄、洋蔥、卷心菜、莓果、堅果、香料、柑橘類水果及果汁、巧克力等。雖然癥狀通常會在接觸某種食物4~24小時之后出現,但如果是高度過敏,寶寶會在媽媽吃下食物數分鐘內便有所反應。
哺乳媽媽可能需要給吃過的食物做一段時間的持續(xù)記錄,然后對照寶寶的癥狀和行為。一段時間之后有可能發(fā)現食物與寶寶癥狀的關聯。接下來,媽媽可以做一個排除可疑食物的飲食計劃,去除自己飲食中的可疑食物。如果寶寶因此好轉,那么就可以確定他對這種食物敏感,媽媽就需要限制或避免食用這個食物一段時間。需要知道的是,在媽媽不食用引起過敏的食物5~7天后,大部分的寶寶會有明顯的改善。但也許得花兩周或更久的時間,有問題的物質才會從媽媽與寶寶身體里完全排出。
寶寶添加輔食后,小心食物過敏。
這是很多母乳寶寶過敏的常見情況。有一對母子一直素食,媽媽一直給寶寶純母乳喂養(yǎng)??墒?,寶寶在開始添加輔食后皮膚上大量起紅疹。后來發(fā)現是對一些輔食中的雜糧過敏。進行了一段時間的食物排查后,情況大為好轉。
在添加輔食的過程當中母乳寶寶也需要注意添加的順序:先添加不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容易引起過敏的放到最后添加。米粉、蔬菜不容易過敏,可以先添加。有些水果,如杧果、桃、獼猴桃等,容易引起過敏的,要放到后面添加。雜糧如燕麥、蕎麥等最好放到2歲以后添加。
容易過敏的寶寶,包括過敏體質的寶寶和家族有過敏史的寶寶,在添加輔食時要注意添加的時間,容易過敏的食物一定要晚添加。比如,蛋黃要等到6個月以后再添加,雞蛋蛋白、海產品可以到8~9個月后再逐漸添加。
寶寶添加輔食時,如果遇到過敏的食物,一定要立刻停止食用,并采取嚴格回避致敏食物的方法,并在醫(yī)生的指導下進行抗過敏治療。
家族有遺傳,純母乳時間則需更長。
容易過敏的寶寶通常是經由孩子的媽媽或是父親遺傳而來。國外研究表明,家族里有過敏史的寶寶與其他沒有家族過敏史的寶寶相比較,存在不同的免疫反應。所以,通常這樣的寶寶在飲食上要非常謹慎,輔食添加可以稍晚,純母乳的時間更長一些。這其實是一種更好的保護。
環(huán)境別太無菌,小心排查過敏原。
環(huán)境中的過敏原通常包括花粉、灰塵這一點有時容易被媽媽們忽略。此外,孩子成長需要健康干凈的環(huán)境,但是干凈不等于無菌,沒有灰塵不等于要使用消毒劑。一般來說,寶寶的生長環(huán)境做到干凈整潔就好了,不需要過多使用消毒劑。消毒劑反而會破壞寶寶接觸正常菌群的機會,導致寶寶過敏。如果寶寶過敏,試著排查一下他的環(huán)境,比如將孩子房間的多余裝飾拆除,定期徹底清潔,少使用消毒劑,改用無香味的肥皂和洗衣粉以及避免其他含添加物的產品,等等。這些環(huán)境改變了,寶寶的情況可能就好轉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