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樂:
讀書這件事是否有價值、是否有意義,古今中外都頗有爭議?!翱隙ㄅ伞眲萘Σ恍。髯?、張之洞都寫過《勸學篇》,條陳讀書學習之重要。“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等觀點更有不少支持者。但“否定派”也人數(shù)眾多,“讀書無用論”時常興風作浪,左右時代的風氣。
我小時候學習成績差,讀書苦悶,又常招老師訓斥,肯定投入“讀書無用”的陣營。但隨著年歲漸長,終于能悟及讀書之用,嘗到學習之樂,便叛逃到敵營中,唱起“讀書有用”的調子。
讀書具有感恩意義。人來世間,享受著吃穿住行的物質便利、醫(yī)療治安的全面保護、文化藝術的饕餮盛宴,這一切提供者,是他人和先人的勞動結晶。我們有義務為世界文明的傳承與發(fā)展盡自己的一份心力,所以作為一個社會人,讀書學習乃是“為往圣繼絕學”,是一份做人的責任和對社會應有的感恩。
當然,讀書的益處不只是利國利民,也是為了提升自己生命的質量。只要對身邊的人稍加觀察,你會發(fā)現(xiàn),讀書學習的人往往善解人意,懂得換位思考,心智融通成熟,這是因為讀書就是不斷理解、接受來自他人的觀點和見解的過程,久而久之,這種行為會讓人心胸開闊,并形成善于判斷、接納的學習者心態(tài),所以讀書的人不會狹隘、固執(zhí)而讓人討厭。
讀書也是一種穿越,讓人獲得高級社交和旅游能力。人是社會性動物,都怕孤獨無伴。讀《史記》你走進春秋游覽秦漢,讀《理想國》你能與柏拉圖對話,讀《紅樓夢》你與曹雪芹交了朋友。讀書讓你視通萬里思接千載,你的朋友圈何其之大!
讀書也能提升顏值,讓大家喜歡你。黃庭堅曾說過,“三日不讀書,語言無味面目可憎?!辈蛔x書,人的精神就沒了滋養(yǎng),就會成為一個無趣、無聊之人。讀書也讓我們活得明白,人超越動物的標志是求知欲和對世界的好奇,所以孔子說“朝聞道,夕死可矣”。一句話,讀書讓你的生存變成生活,不讀書,沒生活。
至于現(xiàn)在有些人調侃說的話,比如,“現(xiàn)在上了大學的還不是給沒上大學的打工”,“很多大老板都沒上過大學,或者是中途退學,上了大學的也不是什么名?!钡取2坏貌怀姓J,有些話確實是事實,但是這種概率又有多少呢?高學歷的人整體生活質量比低學歷的人要高得多,這是經(jīng)過調查的有說服力的結論,所以,還是別盲目地做一個“讀書無用論”的“憤青”吧!至于你說的“父母開了個小超市,也過得不錯”的想法,我想對你說的是,也許你的父母有很多苦衷,開超市也是他們的無奈之舉,你也不希望自己以后的生活從多選題變成單選題吧?從這個角度來看,讀書可以給你的生活帶來更多的可能性,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