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慧敏
〔關鍵詞〕職高;心理輔導站;生命教育;危機干預
近幾年,隨著青少年自傷、傷人事件的頻發(fā),加強青少年生命教育已經成為刻不容緩的重要課題。作為職業(yè)教育工作者的我們,在社會環(huán)境復雜的今天,更要思考如何引導和幫助職高學生樹立“認識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熱愛生命”的價值觀,使職業(yè)教育更好地履行生命教育的責任。
一、生命教育的內涵
生命教育最早源于20世紀初在西方死亡學興起之后發(fā)展起來的死亡教育、生死教育。生命教育的內涵主要是教人認識生命、保護生命、珍愛生命、欣賞生命,探索生命的意義,實現生命價值的活動,其核心是珍惜生命、注重生命質量、凸現生命價值。
臺灣學者認為,生命教育是一種全人的教育,是圍繞著人的生命所開展的綜合性教育,而人的生命處在自然生命、他人生命、社會生命和宇宙生命的呵護和包圍之中。
中國大陸提出生命教育主要是針對當代青少年道德觀念發(fā)展的消極層面,比如享樂主義、拜金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此外,還針對青少年生理發(fā)展過程中出現的困惑、意志脆弱、情緒失控等心理問題以及校園傷害、意外事故等威脅青少年學生身心健康的因素。所以,它是倫理教育、社會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綜合體,涉及生命與健康、生命與安全、生命與成長、生命與價值、生命與關懷等教育主題。
總而言之,生命教育就是幫助學生認識生命、欣賞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質量的教育活動。
二、開展生命教育的實踐
(一)整合課程內容,構建生命教育內容體系
雖然生命教育的內涵豐富,涉及的領域也很多,但是沒有專門的課程講授生命教育的內容。心理健康教育是與生命教育聯(lián)系非常緊密的課程,我校輔導站專職教師經過反復研討,在幾年的實踐中,確立了一些與職業(yè)高中學生年齡和心理特征相符合的行之有效的生命教育內容體系。
高一學年心理健康課選用的教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俞國良教授主編的《心理健康》一書,其中,與生命教育有關的內容有:心理健康對健康成長的意義;認識自我、悅納自我,情緒與情緒調控,直面成長中的心理困惑與心理問題;和諧人際關系,人際交往與交往的技巧,挫折與意志力的培養(yǎng),做積極適應社會生活、自信快樂的幸福人;生涯設計與幸??鞓返取4送膺€補充了快速適應新生活、自信心的培養(yǎng)等內容。
高二學年開設心理學與生活選修課,以中國計劃生育協(xié)會編著的青春健康人生技能培訓指南《成長之道》為藍本,幫助學生掌握必要的人生技能,迎接成長過程中的挑戰(zhàn),深入地了解自己現在是什么人,將來要成為什么人,走向何方,路在何方。其中與生命教育直接相關的內容有:人際交往、異性交往、青春期性教育、價值觀、遠離毒品、珍愛生命、艾滋病、健康生活方式、壓力調試和職業(yè)心理素質等。
(二)搭建工作平臺,創(chuàng)新生命教育開展途徑
1.利用多種方式,為師生提供專業(yè)心理輔導
為及時幫助師生解決心理困惑,心理輔導站采用心理專職教師在輔導室坐班的形式,保證師生隨時可以來輔導室尋求心理幫助。輔導按人數不同又分為個別咨詢和團體輔導。
(1)個別咨詢。具體形式有輔導室面談、電話輔導、網絡輔導和書面輔導。其中網絡輔導是每天放學后以及周末學生可以通過QQ、電子郵箱或者微信與老師預約輔導時間或者咨詢心理困惑;書面輔導則是通過校園心理信箱實現,在收到信后兩個工作日內由專職教師給予回復。
(2)團體輔導。除班級團體輔導外,輔導站另外招募了各類同質成員組成心理社團。輔導老師定期召開社員會議,運用靈活多樣的形式,進行心理知識的普及、心理調試方法的指導、心理素質的提高。輔導內容有人際交往、情緒調節(jié)、自我認識、環(huán)境適應、挫折教育等。團體輔導的形式包括觀看視頻、團體心理游戲、沙盤游戲等。
2. 多途徑宣傳指引,營造良性健康氛圍
學校心理輔導站堅持從多種途徑入手宣傳指引,為師生提供及時的情感支持,提高生命教育的實效性,營造良性健康的學校氛圍。
(1)字面宣傳。首先,針對不同年級學生問題出現的頻率、特點,利用陽光心理櫥窗、班級黑板報、校園小報,向學生宣傳、介紹生命教育知識,解決共性的心理困惑,如適應新生活、塑造陽光心態(tài)、輕松應考等。在每期的海報櫥窗后都會提供學校心理輔導站的地址、聯(lián)系方式以及本市心理熱線和心理危機干預熱線號碼。其次,每年與團委共同舉辦和生命教育有關的黑板報、團刊評比活動,涉及的主題通常有珍愛生命、關注安全、青春期健康、調節(jié)情緒等。最后,心理社團成員每月輪流設計與心理健康和生命教育有關的小報,并印發(fā)出來,發(fā)放到每個班級。
(2)廣播宣傳。利用校園廣播宣傳心理健康和生命教育知識。每學年第一學期與生命教育相關的內容有:關注心理健康、積極心理暗示、快速適應新生活、調節(jié)消極情緒等。第二學期與生命教育有關的有:高考前心理調適、畢業(yè)生必須做好的五項心理準備、抗擊惰性生活方式的方法、平息憤怒的心理技巧、寢室人際交往的原則、輕松消除“心累”、為未來的職業(yè)定位等。
(3)心理活動周。學校心理輔導站將每年5月25日所在周設為學校心理活動周,在心理活動周中展播《逆光飛翔》《幸福來敲門》等青春勵志電影,安排校園心理劇演出、優(yōu)秀心理小報展等活動。通過這些活動的開展和推廣,在全校范圍形成良性的健康校園氛圍,引導師生形成關愛生命、相互支持、學會求助的心理健康意識。
(4)生命教育講座。校心理輔導站結合職高學科方向特點,每年新學期都安排相關專業(yè)學科帶頭人為本專業(yè)學生做“專業(yè)夢想”講座,為學生的專業(yè)發(fā)展指路,幫助學生做好職業(yè)規(guī)劃和設計;輔導站還與德育處、校團委等聯(lián)合邀請知名感恩教育團隊來校為學生開展“感恩教育”講座,讓學生感受生命的美好,感恩生活;邀請市相關醫(yī)院婦科或產科醫(yī)生為女生開設青春期生理健康講座,心理輔導老師每年為學生做青春期心理健康講座或人際交往講座。
(5)生命教育實踐。生命教育還應重視體驗和實踐,這樣才能更好地理解生命教育的內涵,學會在生活中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樹立積極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心理輔導站引導學生逐步將生命教育意識融入各種社團活動、校園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對生命的責任意識,將熱愛生活的觀念轉為實際行動。如福利院探望兒童,清明節(jié)向烈士致敬,重陽節(jié)探望老人,拒絕毒品條幅簽名等活動,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感受生命、升華對生命的認識。
3. 發(fā)揮社團力量,及時化解不良情緒
隨著心理輔導站的發(fā)展,學校心理輔導站工作日益系統(tǒng)化、規(guī)范化,除學校心理輔導站外,我校還逐步設立了心理社團、班級心理觀察員。其中班級心理觀察員是由班主任、學生推舉出的交往溝通能力較強的學生擔任的。心理輔導站對心理社團成員和班級心理觀察員進行初步同伴互助培訓——“小小咨詢師培訓”?!靶⌒∽稍儙熍嘤枴泵績芍芤淮?,共四次,培訓合格后上崗,培訓的內容有心理健康的標準、一般心理問題的識別、同伴互助的基本技術、常見心理問題的識別常識等。
心理輔導站借助心理社團和班級心理觀察員,又在班級層面建立了班級心理社團——由班級里人際關系好、溝通能力強、熱心的5~6位學生組成。利用學校心理社團、班級心理觀察員、班級心理社團形成同伴互助的網絡,及時發(fā)現并化解學生的不良情緒,或者借助同伴互助網絡,及時引導學生到心理輔導站找心理老師求助。同時,同伴互助網絡平時在班級內編寫心理小報、黑板報、排練心理劇等,引導班級營造積極健康的成長氛圍。
(三)利用心理測量,建立學生心理檔案
為了全面了解和掌握學生的心理狀況,便于對學生進行輔導和幫助,我校心理輔導站每年對學生進行兩次心理測量,一方面方便了解學生最近的心理狀況,及時提供心理幫助,另一方面通過心理測量,及時建立、完善學生的心理健康檔案。
首先,每年9月對高一新生進行心理統(tǒng)測,量表為SCL-90。測試完成后盡快對測試結果進行分析統(tǒng)計。對于測試中有因子分超出常模的學生重點關注,尤其是對因子F4(抑郁)超出常模的學生重點關注。將測試結果反饋給班主任,為班主任提供每位超出常模的學生的輔導建議。與超出常模學生面談,為其提供生活、學習指導,引導其減輕癥狀。如果學生癥狀較為嚴重,則每周定期與該學生面談一次。
其次,心理輔導站在每年3月底4月初對全校所有學生進行“心理晴雨量表”測試(“SDS測試”的簡易版PHQ-9),并盡快將結果反饋給班主任,同時盡快與需要重點關注的學生面談,幫助學生平穩(wěn)度過心理危機。
(四)重視危機干預,完善危機預警機制
為更好地幫助有嚴重心理問題的學生度過心理難關,減少學生因嚴重心理問題導致的突發(fā)事件,做到對學生心理危機的早預防、早發(fā)現、早干預,防止自傷、自殺或攻擊行為的發(fā)生,心理輔導站逐步建立并完善了心理危機預警機制。
1.建立重點關注學生檔案
對于通過心理測量或班主任反饋、家長反映、心理觀察員報告等各種途徑了解到的重點關注學生,心理輔導站有針對性地建立了重點關注學生檔案。重點關注學生有以下幾種:
(1)通過心理健康測評篩查出有嚴重心理障礙需要關注的重點學生;
(2)遭遇重大事件或受到意外刺激后出現心理或行為異常的學生;
(3)患有嚴重心理疾?。ㄈ缫钟舭Y、焦慮癥、恐怖癥、強迫癥等)的學生;
(4)既往有自殺未遂史、家族中有自殺者、有自殺傾向的學生;
(5)情緒異常突變者,如特別煩躁、高度焦慮或恐懼、易怒沖動、情緒異常低落或突然從低落變?yōu)槠届o、飲食睡眠嚴重受損等;
(6)由于身邊的同學出現個體危機狀況而受到影響,產生恐慌、擔心、焦慮不安的學生。
對于近期發(fā)出過以上警示訊號的學生,作為心理危機干預的重點對象,由心理輔導站及時進行危機評估或干預。
2.關注特殊時段
對以下重點時段要特別關注需重點關注的學生。
(1)春季。2013年浙江省中小學生自殺死亡事故中,春季發(fā)生的占69%。
(2)考試前后。2013年浙江省中小學生自殺死亡事故中,考試前后占23%,須引起中小學校高度關注。雖然職業(yè)學校學生學業(yè)壓力不如普高,但是考試前后也應對重點關注學生進行特別關注。
(3)重大沖突發(fā)生后。重大沖突發(fā)生后,當事學生極易處于沮喪、敏感和怨恨的心理狀態(tài)中。有的甚至感到一切都完了,經不起挫折,焦慮不安,對外界討論非常敏感。據相關統(tǒng)計,2013年浙江省中小學生自殺死亡事故中沖突發(fā)生后占31%。
(4)職業(yè)中學學生實習期。處于實習期的學生需要面臨新的人際關系,同時處于理想和現實的心理轉換期和由學生到職員的角色轉換期,這時心理沖突較大。
3.加強預警措施
隨著學校心理輔導站工作逐漸系統(tǒng)化,心理輔導站的危機預警措施也逐漸加強。
首先,加大心理健康監(jiān)測與干預。特別是在入學兩周內進行SCL-90測試,3~4月進行“心理晴雨量表”測試,考試前兩周進行考試焦慮測試,在發(fā)生重要事件時進行SDS測試等,全面了解和掌握學生的心理狀況,及時進入預警干預程序。
其次,有針對性地安排相關心理健康活動。在重點時段有針對性地安排相關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介紹增進心理健康的方法和途徑,解析心理現象,傳授心理調適方法,幫助學生優(yōu)化個性心理品質,增強生命意識,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最后,向學校領導、老師提供危機干預資料。這些資料有:精神障礙的早期識別和心理危機干預、怎樣評估抑郁和焦慮情緒、心理援助、校園五月啟示錄、班主任情緒管理團體輔導、學生SCL-90測試結果、考試焦慮輔導中使用的正向自我語言、心理危機干預技術等。
(五)借助家庭力量,鞏固生命教育效果
從校心理輔導站學生來訪情況來看,學生情緒困擾的深層原因很多與父母有關。在2015年4月份的“心理晴雨量表”篩查出來的學生中,有6例嚴重心理危機都是由于家庭親子關系不良或親子溝通不暢導致的。
心理輔導站在家長、學校組織活動以及學校召開班級家長會時,經常為家長們提供生命教育相關資料并開設與生命教育有關的講座,如“家長如何與青春期孩子溝通”“職高家長指導孩子適應職高生活”“職高家長親子關系對策指導”等。還專門為高一家長提供“適應職高生活”和“調整認知”資料,為高二家長提供“升學or就業(yè)”資料,為高三家長提供“考前家長要注意的事項”“考試焦慮的緩解”等資料。
心理輔導站還經常會通過家校聯(lián)系冊、校訊通平臺以及微信向家長提供生命教育的書面材料,利用方便快捷的微信群、校訊通平臺傳遞信息,引導親子溝通向良性發(fā)展。無論是采用哪種形式與家長溝通,都會有一則溫馨提示,向家長提供市家庭教育指導熱線號碼,供家長的必要時求助。
四、開展農村職高生命教育的思考
在心理輔導站開展生命教育的實踐與探索過程中,筆者越來越深刻地感受到,要切實加強農村職高的生命教育,除了學校心理輔導站外,還需要更多的部門以更豐富的形式加入到生命教育實踐中來,讓職高學生的生命綻放得更加絢麗。
(一)轉變社會生命觀念,切實尊重生命
在以人為本的社會,生命是第一位的。生命教育必須確立以生命關懷為核心的理念,以生命為原點,尊重生命的特性,促進生命自由地成長。一切不尊重生命、扼殺和摧殘生命的理念,都必須徹底地轉變。
(二)設置生命教育課程,實施生命教育
根據中國教育體制的特點,生命教育要在學校有效有序地開展,就必須得到自上而下的重視。即教育主管部門必須明確下達指令,規(guī)定各級各類學校必須在相關課程中設置生命教育的內容,或者設立專門的生命教育課程,并把學校的生命教育效果作為學校評估的硬性指標。這樣,生命教育才能真正進入課堂。
(三)開展專題教育,營造生命教育氛圍
學??梢猿浞掷弥黝}班會活動、節(jié)日與紀念日活動、儀式教育、學生社團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等多種載體,開展生命教育活動,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全方位地感悟生命,學會生命保護與生命自救的方法。
營造生命教育的校園文化環(huán)境是開展生命教育的基礎,也就是說,生命教育要求學校必須給學生提供一個安全、健康、富有人文關懷的文化環(huán)境,包括建立健全科學的管理制度,清理和廢除壓制學生天性、以懲罰學生為目的的規(guī)章制度,提供民主和學生自主的管理,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努力形成關愛生命、珍視健康、關注安全的良好氛圍。
(四)加強師資培訓,提高生命教育效果
生命教育中的一些內容與其他學科的內容有很多重疊的部分,因此要將生命教育適當地融入日常教學活動當中,不僅在內容上融入生命教育,也包括方法方式上體現生命關懷。
生命教育是專業(yè)性很強的學科,需要經過專門的學習,教師才能具備生命教育的課程教學資質。對于生命教育在學科中的滲透,每一位學科教師也應接受專業(yè)的生命教育培訓,這樣才能在全校范圍內提高生命教育意識,課程融入和滲透才能達到“潤物無聲”的境界,最終提高生命教育效果。
(五)發(fā)揮家庭力量,形成生命教育合力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家庭是與學生生命聯(lián)系最為緊密的地方。有些學者甚至提出生命教育的主體應該是家庭,而不是學校。所以,爭取父母對生命教育的積極參與至關重要。甚至必要時,生命教育首先要從教育家長開始,向家長宣傳生命教育的理念和技術。
總之,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學中以生命為本,重視生命教育,就是要使每一個接受教育的人都成為充滿生命力、熱愛生命、生命態(tài)度積極樂觀的人,成為具有健全人格、鮮明個性、掌握創(chuàng)造智慧的“真正的人”。讓每一個青少年的生命之花都能絢麗綻放,這是教育工作者共同的責任。
(作者單位:浙江臨安市中等職業(yè)技術學校,臨安,311300)
編輯/丁 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