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延豹
前言:
筆者這個月沒約到稿子,因為老師們都在忙開學,加上最近中國的中小學教育,特別是北上廣,似乎有種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大變革前夕的感覺,所以他們對筆者的約稿也顧不上了。
個人覺得最具震撼力的,是在北京等重點地區(qū)發(fā)布中考改革方案后,教育部也推出了中考改革方案?!蛾P于進一步推進高中階段學??荚囌猩贫雀母锏闹笇б庖姟返耐瞥?,必將進一步攪動教育改革的潭水,使其翻起更大的波浪。這讓筆者想起近幾天北京市各區(qū)正在進行的市綜合素質平臺的校長培訓班,以及剛剛結束的“北京市初中開放性科學實踐活動”項目的招標,真有種大變革時代要到來的感覺。由于大的變革往往是普通人難以看清楚的,所以筆者關注到發(fā)生在課堂上的一些看似小卻很深刻的變化。
前幾天和同事聊天,他說在朝陽區(qū)上小學三年級的女兒今年多了兩門課:一門是Steam課程,另一門則是微軟的Minecraft游戲課程。
雖然這并沒有像國家政策那么震撼,但也著實讓筆者眼前一亮,因為,這正是國家中高考改革大潮帶來的發(fā)生在我們身邊的深刻變化。
既然如此,筆者今天就來探討一下游戲化課程進學校,以及基于Minecraft的游戲化課程將如何改變學生的學習。
● Minecraft進學校
近日,筆者委托幾位朋友幫忙了解北京、上海、深圳三個城市的小學生對Minecraft這款軟件的了解程度。他們調查了5所學校6個班,其結果讓我有點意外,這幾所學校的小學生有99%知道這款APP,有63%的學生在玩這款APP。
當然,這個數(shù)據(jù)只能作為參考,但即便是這樣,我們也能看到在國內已經(jīng)有學校在用這款軟件進行教學了。那這款軟件對教育有何意義?它是如何在教學中應用的呢?
● Minecraft在教學中的應用
首先,作為一款3D沙盤游戲產(chǎn)品,Minecraft是一款很好的虛擬創(chuàng)建的產(chǎn)品。例如,很多學校在課程教學中的主要玩法就是讓玩家利用游戲中的36種不同的基塊建立屬于自己的世界,擁有天馬行空想象力的玩家可以在這里肆無忌憚地發(fā)揮其創(chuàng)作才能。教師往往不會給學生很多的預設,只是讓學生完成在虛擬游戲中建立自己學校建筑的任務,這讓學生有了很大的發(fā)揮空間。同理,學生們完全可以在現(xiàn)實的基礎上加以想象,再創(chuàng)造出自己獨一無二的學校建筑,如有位學中國古典建筑的學生用了一年的時間在網(wǎng)上建了一個故宮,這個搭建的過程以及搭建的結果都是源于學習故宮的相關知識。
事實上,這也是給學生一個激發(fā)想象力、衍生無限創(chuàng)意的機會。整個游戲除了沙盤的理念外,還可以是一個故事版本,故事的進程可以由學生手動推進,也可以根據(jù)游戲中的各種事件來進行。當然,隨著技術的演進,這樣的搭建可以與現(xiàn)實連接,如學生可以利用kinect作為掃描儀,把自己的頭像輸入到Minecraft作為自制的素材,在搭建中建立自己個性化的物品。我們還可以利用傳感器連接游戲內的世界和外部世界,讓游戲內的世界和外部世界互動,建成一個真正的AR(增強現(xiàn)實)的應用。例如,我們可以利用光線傳感器感知外部環(huán)境的亮度,來定義游戲內的世界是白天還是黑夜。
其次,可以利用Minecraft輔助學習學科課程,簡單地說,就是讓學生們在搭建的游戲中應用自己學到的數(shù)學、物理、歷史等學科知識來解決問題,如在學生利用搭建積木的方式幫助玩家完成建筑任務的過程中,學生會用到幾何中與圖形相關的知識,而且這對學生的三維空間想象力、實操能力等都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在一個課程案例中,筆者看到,部分教師會在現(xiàn)實中布置一些比較基礎的操作性任務,如將學生分成2人或3人一組,讓他們結伴去丈量學校的建筑,并計算每個房間需要的方塊數(shù)量等。在游戲中學習,不僅應用了所學知識,還加強了學習的趣味性,加強了學生對建筑的了解,同時有效提高了他們的動手能力,可謂是一舉多得。當然這種方式的學習可以設計得很復雜。例如,紅石電路(Redstone circuits)可以建造用于控制或激活其他機械的結構。電路本身既可以被設計為用于響應玩家的手動激活,也可以讓其自動工作——或反復輸出信號,或響應非玩家引發(fā)的變化,如生物移動、物品掉落、植物生長、日夜更替等。Minecraft中能夠被紅石控制的機械類別幾乎覆蓋了你能夠想象到的極限,小到最簡單的機械(如自動門與光開關),大到占地巨大的電梯、自動農(nóng)場、小游戲平臺,甚至游戲內建的計算機。在游戲中,學生必須了解游戲背后的物理、數(shù)學邏輯,然后利用這些邏輯來進行設計和控制,從而達成自己的目標。
第三,可以把Minecraft作為一個創(chuàng)客項目的虛擬場景模板,結合樹莓派等智能硬件、傳感器、創(chuàng)意設計,完成一些虛擬現(xiàn)實結合的場景化創(chuàng)客產(chǎn)品。例如,國外很流行在Minecraft Redstone上學習程序邏輯,學生從數(shù)字化邏輯中學到邏輯,然后用邏輯創(chuàng)造一系列復雜的工具,包括電梯、自動化Minecraft中點站等,最后用指令做無敵磚塊機器人。為了這樣的應用,樂高公司還推出了很多針對Minecraft的套件,讓學生把在Minecraft中設計的角色用樂高呈現(xiàn)在現(xiàn)實社會中,并能利用樂高的控制系統(tǒng)完成一定的功能。
當然在國內的學校中,我們常見的還只是前兩種方式,更具創(chuàng)意和無限可能性,讓學生能夠更充分地建構自己的世界的第三種場景還很少,這和學生在Minecraft上有效的生存時間有關,也和我們與國外先進教育地區(qū)的整體技術差距有關。所以盡管國內“玩”Minecraft的孩子很多,但能玩出彩、玩出意義的鳳毛麟角。
筆者非常喜歡稱Minecraft是一個故事版,因為學生利用Minecraft學習就是書寫自己的故事,這很符合建構主義對知識的隱喻——“知識是學習者自主建構的產(chǎn)物”。但如果沒有教師的引導,沒有預設的任務場景,沒有將技術難度降到最低限度的故事版,學生就無從建構,無從創(chuàng)意。
Minecraft來了,它能夠更好地構建以虛擬教室為單位的學習場景,而且更好地支持分組協(xié)作學習場景的教育版也來了,如果學生還是用傳統(tǒng)的自主游戲的方式去學習,那真的有點落伍了。
后記
Minecraft是一個沉浸式的游戲學習環(huán)境,學習者可以是游戲者,也可以是學習環(huán)境的創(chuàng)建者。在游戲中,學生不僅可以多人協(xié)作、創(chuàng)造性地完成“真實”世界中的問題解決,還可以創(chuàng)造性地搭建電梯、迷宮、游樂場,甚至虛擬的3D打印機。就像Minecraft的廣告中所說的,你可以創(chuàng)造任何東西。但這恰恰不是傳統(tǒng)的教室教學場景能夠支持的,而是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場景才能夠支持。在這個場景中,有作為新手的學生和教師,也有專家型的角色存在,新手的教師也在學習過程中逐漸進行著身份的進化,從最初項目的“合法的邊緣性參與”發(fā)展成“充分參與”。而把這個學習共同體中不同角色的人維系在一起的不只是Minecraft,還有基于Minecraft建立的學習共同體中成員共同的目標——學習的項目。
這樣的學習場景給未來的教師提出了更多的挑戰(zhàn),因為這不再是我們與冰冷的書本之間的交互,而是基于社交、基于位置、基于互聯(lián)網(wǎng)的維系于一個有著共同學習目標的學習共同體中人與人之間的交互。
在這里筆者必須要說,Minecraft的確很好,當然好的不只有Minecraft,但是教師需要有決絕的勇氣和毅力,才能在Minecraft上建立真正對學生有意義的學習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