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萬鋒
[摘 要] 立足國情,一切從中國革命的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初步形成,是古田會議的重大貢獻。同時,古田會議也是創(chuàng)新的典范,它以開辟革命新道路的智慧勇氣和敢為天下先的精神實現了紅四軍的“徹底改造”。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偉大征程中,我們要進一步探尋古田會議的精髓,使它綻放出新的時代光芒。
[關鍵詞] 古田會議 求實 創(chuàng)新 時代價值
古田會議之所以成為中國共產黨和軍隊建設發(fā)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就在于以求實的態(tài)度和創(chuàng)新的精神解決問題,找到了符合國情黨情軍情的思想建黨、政治建軍的正確路線,邁出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鏗鏘步伐。學習古田會議精神,關鍵在于把握其求實與創(chuàng)新這一鮮明的特色和精髓。
一、求實:時代脈搏的深切把握
中共成立伊始,就堅定地把馬克思主義作為自己的指導思想。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分析都是針對當時的資本主義社會;而中國共產黨人接觸、接受馬克思主義的一個重要來源,是成功發(fā)生了蘇維埃革命的俄國,在理解馬克思主義時帶有明顯的用俄國蘇維埃革命經驗來解讀的特點。然而,中國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如何把馬克思主義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于中國革命的實際,這一重大課題嚴峻地擺在年輕的中國共產黨人面前。
紅軍初創(chuàng)時期,兵員成分復雜,尤其是農民和其他小資產階級出身的成分占了很大比例。據1929年5月的統計,紅四軍有黨員1329名,農民和其他小資產階級出身的黨員占76.6%,工人出身的黨員僅占23.4%。據古田會議前夕統計,全軍6000人,有黨員1600人,其中工人300人,占18.8%,而農民和其他小資產階級分子共占了81.2%[1]p11。農民和小資產階級思想必然會在黨內反映出來,加上尚處于幼年時期的紅軍領導機關對黨內不正確思想缺乏一致的堅決斗爭,缺乏對黨員正確的路線教育,就使得單純軍事觀點、極端民主化、非組織觀點、絕對平均主義等等非無產階級思想在紅軍黨內滋生蔓延,嚴重妨礙了黨的路線的貫徹執(zhí)行,削弱了軍隊的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限制了紅軍的發(fā)展壯大。這種現狀如不徹底糾正,“對于執(zhí)行黨的正確路線,妨礙極大”[2]p85。
如何破解這一現實難題,不僅決定著黨的性質和前途,而且決定著革命的性質和前途。按照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論述,無產階級政黨的組成成員必須是工人階級出身的先進分子,只有這樣才能從組織上確立無產階級的領導地位。這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初期,幾乎是一條“鐵律”。共產國際包括斯大林都擔心中國共產黨會變質,變成農民黨,喪失無產階級先進性。
然而,要嚴格遵守這一“鐵律”是十分困難的。因為中國當時還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工業(yè)無產階級隊伍人數少,主要集中在沿海城市,且力量不夠,而農民和其他小資產階級占人口的大多數。對此,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憑著百折不撓的求實精神,堅持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際相結合,以極大的政治勇氣、理論勇氣進行了大量可貴的探索和實踐。
1927年9月,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部隊上井岡山的途中進行了著名的“三灣改編”,提出“支部建在連上”,注意沿途及井岡山周圍地區(qū)的黨的重建工作;堅守井岡山時期,又提出“軍隊的黨幫助地方黨的發(fā)展”的方針,并親自參與鄉(xiāng)村基層黨支部的建立;在紅四軍出擊贛南閩西之后,毛澤東更加重視在建立農村根據地的同時發(fā)展黨的組織、發(fā)展紅軍。毛澤東在初上井岡山時,還強調從成分上改善黨和軍隊,幾次要求派安源工人來充實黨和紅軍,可是部隊因天天戰(zhàn)斗,傷亡又大,能找到游民補充隊伍“已屬不易”。正因為如此,毛澤東等共產黨人能夠最早從蘇聯模式和共產國際教條的束縛中擺脫出來,提出“只有加緊政治訓練一法”,人不能換但思想可以換、精神面貌可以換。
古田會議召開之前,毛澤東深入連隊,召開支隊及縱隊黨代表聯席會議,充分發(fā)揚民主,大膽揭露紅四軍部隊和黨內存在的各種不良傾向,分析研究各種錯誤思想產生的根源、危害和克服辦法。古田會議決議堅持問題導向、問題倒逼,對當時黨內、軍內的各種問題不掩蓋、不回避,大膽尖銳揭露,全面深入剖析。堅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客觀準確、抓住要害,弄清了哪些是思想認識問題、哪些是政治原則問題、哪些是體制機制問題,做到了對癥下藥、有的放矢。古田會議決議要求,“使黨員的思想和黨內的生活都政治化、科學化”,“要教育黨員用馬克思列寧主義去作政治形勢的分析和階級勢力的估量,以代替唯心方法的分析和估量”,“使黨員注意社會經濟的調查和研究,借此來決定斗爭策略和工作方法”。這些論述非常清晰地告訴我們,實事求是不僅是我黨我軍開展工作必須遵循的思想路線,也是我黨我軍的根本作風和方法。
古田會議立足調查研究,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fā),體現了黨的思想路線和工作作風,是理論與實踐、歷史規(guī)律與政治邏輯、世界觀與方法論的高度統一。這是一條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和工作作風,是黨保持先進性和增強創(chuàng)造力的決定性因素,是軍隊思想政治建設永葆生機與活力的源泉。
二、創(chuàng)新:實踐經驗的超越與升華
古田會議也是創(chuàng)新的典范。它以創(chuàng)新的精神,大膽沖破舊框框、舊習慣、舊方式,以開辟革命新道路的智慧勇氣和敢為天下先的精神創(chuàng)造了多個“第一次”。決議根據中央“九月來信”指示精神,全面總結南昌起義、秋收起義以來的建軍經驗,分析批判紅四軍內部存在的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和錯誤傾向,有針對性地提出糾正和解決的原則、制度和辦法,從而實現了紅四軍的“徹底改造”。
決議開門見山地指出:“紅軍第四軍的共產黨內存在著各種非無產階級的思想,這對于執(zhí)行黨的正確路線,妨礙極大。若不徹底糾正,則中國偉大革命斗爭給予紅軍第四軍的任務,是必然擔負不起來的。”因此,“紅軍黨內最迫切的問題,要算是教育問題”。這一思想在決議中充分體現,8個部分共有4個部分、70%的篇幅講教育,詳細規(guī)定黨員、士兵、新兵、群眾和俘虜兵等對象的教育內容。這種教育的針對性、層次性、方法的靈活性多樣性,對幫助紅軍官兵提高階級覺悟、實現由以農民為主要成分的武裝向無產階級革命軍隊的脫胎換骨般的改造,起著決定性作用。決議對教育的地位作用、內容體系、形式方法和組織實施等都有精到系統的闡述,堪稱我軍第一部思想政治教育大綱。
站在什么樣的立場上,為誰服務、為誰而戰(zhàn),最本質地反映了一支軍隊的性質和宗旨。決議指出:“中國的紅軍是一個執(zhí)行革命的政治任務的武裝集團?!薄凹t軍決不是單純地打仗的,它除了打仗消滅敵人軍事力量之外,還要負擔宣傳群眾、組織群眾、武裝群眾、幫助群眾建立革命政權以至于建設共產黨的組織等項重大的任務?!边@些重要思想,從根本上肅清了舊式軍隊的軍閥主義、雇傭觀點、流寇思想等影響,實現了軍隊根本性質由維護剝削階級利益的暴力工具向人民革命、民族解放依靠力量的轉變,體現了我軍無產階級性質和人民大眾立場的有機統一,標志著我軍性質和宗旨的確立與形成。
堅持黨對軍隊絕對領導是我軍經過艱辛探索、用鮮血換來的真理性認識,覺醒于大革命失敗,發(fā)端于南昌起義,奠基于三灣改編,形成于古田會議。決議石破天驚般開創(chuàng)了以黨委制為核心的黨領導軍隊的一系列原則制度,鑄就了人民軍隊聽黨指揮永遠不變的軍魂,實現了與傳統建軍治軍模式的徹底決裂。古田會議前,我黨并沒有從理論上弄清黨與軍隊的關系,“個人領導和黨的領導的斗爭是四軍歷史問題的總線索”。決議重申“支部建在連上”,并從章法上規(guī)定“每連建設一個支部,每班建設一個小組”;把黨委制作為黨對軍隊領導制度的核心加以確立,規(guī)定黨委不僅領導黨的建設和政治工作,而且領導軍事工作,要求黨的領導機關成為“領導的中樞”。這些震古鑠今的制度規(guī)定,不僅把黨對軍隊絕對領導作為最重要、最本質的政治原則確立起來,而且建立一整套層層契合、上下貫通、經編緯織的組織體制,為黨領導軍隊提供了穩(wěn)定可靠、難以撼動的制度架構。
同時,古田會議明確規(guī)定了紅軍內部和外部的關系,強調我軍必須發(fā)揚無產階級民主,實行官兵一致,軍民、軍政一致和瓦解敵軍、優(yōu)待俘虜的政治工作三大原則,確立了人民軍隊的嚴明紀律,樹立了威武之師、文明之師的人民軍隊新形象。
總之,決議不僅是我軍政治工作的原創(chuàng)、奠基、開山之作,也是我軍建設的根脈所在。正如葉劍英在1978年全軍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從古田會議到現在,我軍政治工作有很大的發(fā)展,但是它的根本原則,它的基礎,還是古田會議奠定的。
三、探尋:古田會議精神的時代光芒
鄧小平曾指出:“如果我們不去分析和解決新的歷史條件下存在的問題,我們就不能夠恢復和發(fā)揚政治工作的優(yōu)良傳統,就不可能夠在沒有打仗的情況下提高部隊戰(zhàn)斗力?!盵3]p121古田會議精神之所以永放光芒,根本原因在于它立足時代特點和國情軍情,以求真務實的態(tài)度和開拓創(chuàng)新的精神科學回答了當年紅軍建設攸關前途命運的歷史性課題,滿足了紅軍發(fā)展壯大的理論與實踐需要。
每一代人應肩負起與其所處時代相適應的責任。當前,面對信息時代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更加頻繁復雜的新形勢,面對軍隊現代化轉型和使命任務拓展的新要求,面對軍人思想行為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增強的新特點,面對部隊上下純凈內部風氣和干事創(chuàng)業(yè)環(huán)境的新期待,軍隊政治工作既迎來難得發(fā)展機遇,也顯現諸多不相適應的矛盾和問題。在大力發(fā)揚古田會議所確立的理論原則、根本制度和科學方法的同時,只有自覺擔當、主動作為,著眼變化了的時代條件和軍隊建設實踐,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探索新特點新規(guī)律,才能在新的起點上推動軍隊思想政治建設的新發(fā)展。
求實之難,難在把握思想之活。決議針對不同的思想問題,順應官兵及民眾多層次需求,要求綜合利用簡報、標語、花鼓戲等方法手段,可謂招招見真功、處處見真情。決議堅持通俗化、群眾化,語言樸實清新直白,接地氣、有生氣,一看就懂、一學就會,既來自群眾,又能夠直接為群眾掌握和掌握群眾,堪稱“奔著活思想去”的典范。當前,面對意識形態(tài)領域斗爭的復雜形勢,我們要繼承古田會議勇于糾正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的鮮明戰(zhàn)斗風格,準確把握“活思想”的現實表現及其影響,認真學習借鑒決議因時因地因人制宜、從教育對象認知特點出發(fā)開展教育的方法,切實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效。
創(chuàng)新之難,難在突破各種思想桎梏和既定陳規(guī)上。學習借鑒決議,要自覺以對黨和軍隊千秋大業(yè)高度負責的態(tài)度,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fā),敢于透過現象看本質,敢于觸及深層次矛盾,敢于正視部隊建設發(fā)展中遇到的問題,勇于開拓創(chuàng)新,不斷增強軍隊政治工作的時代性和感召力。要深入調查研究實踐一線的真實情況,真正把部隊建設的現狀搞清楚,把影響和制約部隊建設的重點難點問題搞清楚,把部隊改革發(fā)展的方向和任務搞清楚。
創(chuàng)新之難,難在歸納總結出一套管用的原則和制度。歷史反復證明,制度是組織運行的基礎,制度的差別是根本性的差別。決議就是從制度層面上體現出人民軍隊和國民黨舊軍隊的本質差別。決議不僅建立起了整套組織系統,而且厘清了政治與軍事、政黨與軍隊、政治機關與軍事機關等基本范疇的關系,還對各級黨組織的地位、權限、原則、紀律等都作了詳盡的規(guī)定。例如決議規(guī)定:各級黨委為各級組織的最高黨部,連有支部,班有小組,“這是紅軍中黨的組織的重要原則之一”;黨的指導機關“遇事要拿出辦法”,成為“領導的中樞”;“黨委厲行集中指導下的民主生活”。這些規(guī)定都是從實踐中探索總結出來的,操作性非常強,從根本上體現了人民軍隊的性質與宗旨。
立制之難,難在移風易俗,難在長久堅持。對此,毛澤東曾尖銳指出:“四軍的大部分是從舊式軍隊脫胎出來的,而且是從失敗環(huán)境中拖出來的。我們記起了這兩點,就可以知道一切思想、習慣、制度何以這樣地難改,而黨的領導與個人的領導何以總是抗分,長在一種斗爭狀況之中。”[4]p65思維舊習慣加上行為舊習慣,時常構成一種能量巨大的舊勢力,對新制度、新理念不僅是一種阻礙,更是一種威脅。在軍隊中強化法治思維,就是要堅持法律至上,依法規(guī)范各級領導者和廣大官兵的行為舉止,將法治所蘊涵的民主、權利、公正、理性等諸多價值要素輸入廣大官兵的頭腦,讓更多的官兵學習法律、信仰法律、遵守法律、履行法定義務、依法維護合法權益,真正使其成為一種工作方式和行為習慣,真正讓制度“挺起腰桿”、落到實處。
以史為鑒,溫故知新。在大革命的洪流中,中國共產黨人憑著求實作風和創(chuàng)新精神,在實踐中探索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革命理論、革命道路、革命制度。在實現中國夢、強軍夢的偉大歷史進程中,一定要讓古田會議的精神綻放出更加燦爛的時代光芒。
參考文獻:
[1]古田會議精神讀本[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9.
[2]毛澤東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鄧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4]毛澤東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責任編輯/彭月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