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佳音
一、民商事登記和公證概念
(一)登記的概念
現(xiàn)代民商事登記一般指的是行政機關所主持的登記,從內容方面一般分為經濟活動的登記和非經濟活動的登記。一般來說,非經濟活動的登記,比如社會團體、結婚、收養(yǎng)等方面的登記,都是由民間團體、中介機構和一般民事活動的登記所構成的。而經濟活動的登記主要是由企業(yè)或特定的主體登記構成的。
(二)公證的概念
到目前為止,學術界對于公證的概念并沒有一個較為清晰透徹的表述,一方面是由于公證體制的不斷改革,另一方面是國內學術界對公證的認識不一。筆者綜合學術界的一些觀點,認為公證應該是:公證機構根據法人、自然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申請,依照法定程序對于法律行為、法律事實或者文書的真實性、合法性給予合法的證明的活動。從公證的概念來看,公證的法律關系的構成主要有以下特點:首先,公證是一種申請者與公證機構意思表示一致的證明活動;其次,公證的對象主要有民事法律行為、法律事實與文書;最后,公證的目的是要確認被證明對象的真實性、合法性。
(三)登記錯誤賠償責任的概念
登記錯誤是指登記簿的記載與客觀真實的權利狀態(tài)不一致的情況。登記行為是一種對社會公正產生證明力、推定力以及公信力的行為,它既是一種認可,又是一種證明。因而,如果因登記行為錯誤而使該主體的民事利益因此受到損失,那么,這種損失應該由登記機關負責賠償。
(四)公證錯誤民事責任的概念
和登記不同,公證是民事的法律關系。因而,公證錯誤屬于民事法律責任,它指的是公證機關或者公證人員因為過失或過錯導致公證書發(fā)生錯誤,給當事人或者利害關系人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公證的錯誤賠償是一種完全的民事賠償。
二、登記錯誤或公正錯誤的民事賠償的相關問題
(一)關于登記錯誤賠償的相關問題
關于登記錯誤的賠償,一般來說,現(xiàn)在學術界存在著兩種意見:其一認為是民事責任,按照民法關于侵權責任的有關規(guī)定加以認定進行賠償。其二認為是國家責任賠償,登記機構按照《國家賠償法》的相關規(guī)定承擔相應的責任。大多數時候,登記錯誤都是按照國家責任進行認定賠償的,也就是根據國家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承擔責任。但是,有些情況在法律上并未提及國家賠償的問題,因而,從目前的角度來看,登記機關應承擔一般民事賠償責任,像公證機關承擔民事責任那樣,但這是關系到中國登記機關的現(xiàn)狀,我國的登記制度存在一定的缺陷:一是由于登記機關不統(tǒng)一,導致信息不能夠共享;二是由于我國市場經濟制度不夠發(fā)達,導致我國登記制度一致延續(xù)著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制度理念,也就是登記并不是服務大眾與經濟社會的事業(yè),因而在登記過程中難免會出現(xiàn)損害登記人合法權益的事情。
(二)關于公證錯誤賠償的相關問題
對公證錯誤的賠償在公證制度改革后,公證賠償一般作為一種民事責任,根據民法的一般原理進行賠償。具體來說,對錯誤公證的賠償范圍包括:第一,申請人支付的用于公證的公證費;第二,運輸費用、訴訟相關費用等;第三,因公證錯誤而蒙受的損失,比如合同被撤銷或認定無效等。但由于我國公證制度的發(fā)展歷程相比國外時間很短,有關立法并不完善,而隨著經濟的迅猛發(fā)展,我國公證適用的地方也越來越多,也相應出現(xiàn)了很多問題,比如公證錯誤出現(xiàn)后,公證人無力進行全部的賠償等,這些問題越來越多地引起我國學界及法律界的重視,因而,國家財政的投入對于公證機構的正常運轉以及對當事人和相關利害人都是十分重要的。
三、對于民商事登記和公證錯誤的民事責任的今后立法與司法的相關探討
中國的《物權法》和《公證法》只從宏觀方面對登記和公證的過錯責任進行了規(guī)定,但這些規(guī)定在目前的使用中,還需要進一步完善,因此,如何建立科學合理的登記、公證民事責任制度是中國未來立法和司法改革實踐的重中之重。
(一)登記賠償的相關操作探討
首先確定賠償責任。在登記機關轉型為事業(yè)單位以后,不動產登記機關應像公證一樣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因而對其責任的劃分就應該依照直接損失與間接損失來進行劃分,從而啟動民事賠償程序。根據不同登記錯誤的原因,劃分不同的責任,如果是登記機關造成的錯誤,應由登記機關承擔全部責任;如果是登記機關和申請人都有責任的應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其次在進行處置操作的時候,應以民事賠償為主,先民事后行政。
(二)公證賠償的相關操作探討
如前文所述,公證賠償屬于民事責任,因而適用于民事責任的一般法則,也是確定行為人民事責任的根據與標準,主要根據有過錯原則、無過錯原則和公平責任原則進行歸責。公證人因過錯而給當事人造成損失的應負擔民事賠償責任,但如果是由于過失給當事人造成損失的應在保障公證工作正常進行的前提下,按照是否是故意抑或是過失,合理劃分公證人與當事人的責任,如果認定是故意,應直接要求公證人賠償損失,如果是過失,應對當事人進行一定的救濟,如果不能救濟,再由公證人員按照過失造成的損失進行賠償。
(作者單位:吉林省樺甸市公證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