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節(jié),記者回到地處河北省南部的魏縣老家探親,聽鄉(xiāng)親們談的最多的一個話題,就是村里男孩子多、女孩子少,婚齡男青年“光棍多”。
在冀南農村有個習慣,小伙子到了十八九、二十歲就該娶媳婦了。在我們這個不足800口人的小村,22歲至30歲這個年齡段,沒有找上媳婦的男青年有20多個。一個“媒婆”對記者說,有的小伙子長得挺好,家庭條件也不錯,但女孩兒短缺啊,想牽個線,也沒辦法。
女孩兒資源的相對稀缺,帶來了彩禮的攀升。記者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兒子娶媳婦,爹娘脫層皮”的現(xiàn)象在冀南農村普遍存在,很多農民直呼“娶不起”。一個男青年要想把媳婦娶到家,女方——般索要十幾萬元到30萬元的彩禮,加上蓋房子、買汽車,至少也要50萬元。除了日常的生活開銷,這是一個普通農民家庭10年甚至20年的收入,孩子結婚的費用,已成為當下農民最大的負擔。
家有兒子愁死老子
55歲的魏縣張莊村村民張風山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給兒子訂婚下禮三萬三{結婚彩禮12萬;建新房20萬;買汽車8萬;再加上家具家電、婚禮擺席、謝媒人錢,一個媳婦娶到家,近50萬沒了?!?/p>
張風山在集鎮(zhèn)上做小食品生意,每年有十幾萬元的賺頭,待兩個兒子先后張燈結彩、喜氣洋洋地把媳婦娶回家后,張風山卻是喜中摻憂,為了給兒子娶媳婦借貸10萬元,今后要連本帶息一點點償還。
近年來,冀南地區(qū)流傳著彩禮要有“三斤”或者“萬紫千紅一片綠”的說法。前者是指百元人民幣三斤(約十四五萬元);后者則是“一萬張紫色五元鈔票,一千張紅色百元鈔票和一堆綠色五十元鈔票”(二十萬元左右)。
“有樓沒車,說了白說;有車沒樓,還得發(fā)愁……”持續(xù)走高的結婚花費正成為農民不能承受之重。在男多女少的冀南農村,男青年結婚的成本越來越高,讓許多老人叫苦連天。
村民反映,女方的結婚條件一般是:離縣城近的要在縣城買一套房,遠的要在村里蓋一套樓房;蓋平房則不僅要蓋主房、廂房,還要蓋門房;彩禮普遍超過10萬元,多數還要求買輛家用轎車。
“天價彩禮”之風蔓延至冀南各地農村。一年年不斷上漲的彩禮,成為這里有兒子的家長最惆悵、最犯愁的事。一次拿出20萬元左右的彩禮,已足以讓很多家庭負債累累,更不用說辦完整個婚禮了。
“今年正月初二,我是抱著孫子回娘家拜年的?!闭f起孫子,邱縣萬興平村的張君花別提有多高興了。雖然給兒子蓋新房花掉了近15萬元:結婚彩禮10萬元,買金戒指、金項鏈、金耳環(huán)兩萬元,辦婚宴3萬元……前年11月把媳婦娶到家“30萬沒打住”,張君花兩口子因此背上了4萬多元的債務,但她卻覺得親家已足夠通情達理了,沒有過多要彩禮。
在萬興平村,張君花家庭條件屬中等偏上,除了自家的六畝多地和承包的十畝地的收入外,張君花的丈夫在北京干裝修活兒,每年也有八九萬元收入。“現(xiàn)在一畝地辛苦一年也就一千多塊錢?!庇捎谡煞虺D暝谕?,地里的農活兒幾乎全壓在張君花身上,坐在記者面前的她手指骨節(jié)粗大,滿布粗糙皴裂的口子。這位年僅44歲的農村婦女,黝黑瘦長的臉上一道道深深的皺紋。
“在農村,因為娶不起媳婦,逼得好多老父親自殺的事,都在真實發(fā)生著。”張風山語氣沉重。有多位村民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都談到了逼得老人上吊、喝藥等現(xiàn)象。張風山解釋說,如今兒女結婚前,雙方家長一般都會商量好,娶媳婦欠下的錢,兒子不管,全是男方父母還。因此,很多老兩口60多歲了為還債還得出去打工。
那么,是什么原因推高了農村的婚姻成本呢?
男多女少娶妻難
“娶妻貴”首先源于“娶妻難”。魏縣棘針寨村一位七旬老人告訴記者,他有孫子、外孫共4個,只有一個外孫女。上個世紀90年代初,計劃生育政策很嚴,觀念保守的人們?yōu)榱松鷤€男孩兒傳宗接代,都偷偷做B超進行胎兒性別鑒定,發(fā)現(xiàn)是女孩兒就做掉了?!爱敃r大家都沒想到問題會這么嚴重,男孩兒娶媳婦成老大難了。”
老人的孫子向記者抱怨說,春節(jié)期間相親需要“排號”,“正月初六見的這個女孩兒長相一般,但是人家兩天見了12個男的,我排11號。”如今在冀南農村已開始流行“批量相親”,“一面包車拉四五個男的,開到姑娘家門口,這個不行那個接著相。”
“現(xiàn)在農村的女孩兒可金貴了,以前找對象男方有房就可以,現(xiàn)在還要車。如今,有點殘疾的女孩兒都不愁嫁。男孩兒就算家庭條件好,人長得矬點或丑點就很難找到對象。以前女方要彩禮三四萬元算是多的,現(xiàn)在要八萬十萬元彩禮那是遇到了講道理的好人家,彩禮要到十幾萬也屬正常了?!背砂部h商城鎮(zhèn)計劃生育專職干部王某分析,這種局面之所以出現(xiàn),是多年來農民重男輕女造成的后果。她舉例說,秦家營村1984年至1991年出生的男孩兒是248名、女孩兒是206名。這種男女比例嚴重失調的狀況在冀南地區(qū)是普遍現(xiàn)象。
“我把女兒拉扯大,供她吃,供她穿,還供她上學,最后把大活人交到你手上,你給我們點錢不應該啊,難道我們白養(yǎng)她那么多年啊。”一位待嫁女兒的母親道出了索要彩禮的理由。
從上世紀90年代至2015年年底,隨著計劃生育國策的深入、農村生育率的下降,農村嫁女兒養(yǎng)老的念頭在抬升。正所謂狠“宰”男方一筆彩禮錢,以備養(yǎng)老之需。從另一個角度講,彩禮還有個面子問題,農村盛行的攀比之風,也讓農村結婚彩禮水漲船高。
相比男孩兒,城市服務業(yè)的發(fā)達和易通過婚嫁留在城市,使女孩兒擁有更多社會躍層的便利。顯然,男孩兒并不具有此種優(yōu)勢。隨著大學入學率的提高,越來越多的農村女孩兒在大學畢業(yè)后,選擇留在城里找工作。還有成千上萬的進城“打工妹”都渴望留在城里,顏值好點的大都嫁給了城里人。這就造成農村女孩兒越來越少、城市女孩兒越來越多的現(xiàn)象。這讓留在農村的男孩兒找對象更難。
一些呆在農村務農的男孩兒,為了解決娶妻問題,不得不進城打工,于是出現(xiàn)了農村男孩兒進城找媳婦的現(xiàn)象。幾個返鄉(xiāng)過春節(jié)的男青年告訴記者,打工一方面為了掙錢,更重要的是為了女孩兒,農村女孩兒進城了就想嫁到城里,但也不可能全部嫁到城里,還是有不能如愿的,只要多接觸,總會產生感情的?!叭绻悴贿M城就根本接觸不上,就很難找上媳婦?!?
職業(yè)媒婆是幕后推手
“爺爺說他娶奶奶只用了半斗米;爸爸說他娶媽媽只用了半頭豬;而我結婚卻要了爸媽的半條命。”2013年,館陶縣80后青年崔博、許海寧自拍恐婚系列微電影,投放網絡后,一炮而紅。截至目前,《恐婚時代1》點擊量逾50萬,《恐婚時代2》點擊量200萬。因為微電影直切當地青年焦慮點,崔、許二人也成為當地家喻戶曉的明星,而劇中的這段話,幾乎成為每個恐婚青年同記者聊天的開場白。
而“職業(yè)媒婆”的出現(xiàn),成為高額彩禮重要的幕后推手。某村一個“職業(yè)媒婆”,春節(jié)期間開著小車四處為人說媒,一個多月就收入三四萬元。據說,一樁婚事說成,媒人將從彩禮中提成10%作為“謝媒錢”。說媒期間產生的電話費、交通費還要求實報實銷。
“成不成,四兩平”是當地原來答謝媒人的一句老話,“弄倆菜喝點兒酒就行。”張君花解釋道。但如今媒人帶著見面不僅車接車送,還要給兩盒煙表示表示,“就是女媒人也得給”。在冀南農村,許多職業(yè)媒婆家開起了小賣部,“相親拿的東西無需提前準備,直接在那兒買?!鄙踔劣械拿饺诉€有定點飯店,“一哥們兒相親連續(xù)三天都被拉著在同一個飯店吃飯?!薄坝信合嗑筒诲e了”是媒人們常掛在嘴邊的話,男多女少既是現(xiàn)實,也使男方心甘情愿被媒婆“挾持”。
剎住高額彩禮風是當務之急
近年來,農村結婚彩禮“行情”暴漲,遠遠高于物價的上漲幅度和農民收入的增長幅度,導致一些農村家庭苦不堪言,甚至因娶親致貧。
彩禮本是一種傳統(tǒng)民俗,可如今的彩禮不斷攀升、不斷加價,使傳統(tǒng)民俗蒙上了奢侈、攀比的陰影,讓多少農村家庭“望婚興嘆”,斬斷了多少本來應該非常美麗的鄉(xiāng)村愛情,高額彩禮成為壓垮部分家庭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記者走訪的冀南村莊,不堪彩禮重負現(xiàn)象不僅普遍存在,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趨勢。一是價格被一些人哄抬不止,而其他人為了顧面子,也只好“隨行就市”,這種惡性循環(huán)導致彩禮價格不斷升高,村民的負擔越來越重。二是觀念陳舊。一些農村人認為女兒出嫁后就是婆家人,是“潑出去的水”。既然如此,十幾年的養(yǎng)育之情總要通過彩禮獲得回報,所以索要彩禮越來越出格。一些農民因為自身家境不好,把女兒當成了搖錢樹,對彩禮漫天要價,不僅影響了女兒的婚戀自由權,而且讓對方家庭債臺高筑,因婚返貧。
“天價”彩禮的日漸泛濫,不僅是在挑戰(zhàn)公序良俗,而且惡化農村鄉(xiāng)風,破壞基層社會穩(wěn)定。
對于“天價彩禮”的陳規(guī)陋習,必須下大力氣破除。彩禮只是男女雙方關系確認的象征。正常情況下,送多少彩禮理應根據男方經濟情況而定。況且,婚姻法第三條明確規(guī)定:“禁止借婚姻索取財物?!?/p>
要引導廣大村民移風易俗,將先進的婚戀文化和健康向上的價值觀和倫理觀植根于農村,讓新的婚嫁風尚逐步成為農村婚俗的主流;農村黨員干部更要起到先鋒模范作用,不收或少收彩禮,為村民作出榜樣。村規(guī)民約歷來在農村社會發(fā)展中具有“契約”性質,因此,應該在村規(guī)民約中對彩禮專門作出限制規(guī)定,用其約束和規(guī)范村民的婚嫁行為,逐步廢除彩禮聘金越來越高的陋習。
責任編輯:李愛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