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文英,梁金根,龐法松,徐攀峰,陳佳麒,鄭洪福(.杭州市余杭區(qū)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浙江杭州 300;.杭州市余杭區(qū)運河街道農業(yè)公共服務中心,浙江杭州 303)
不同栽插密度下晚稻紹粳18的性狀表現
方文英1,梁金根2,龐法松1,徐攀峰1,陳佳麒1,鄭洪福1
(1.杭州市余杭區(qū)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浙江杭州 311100;2.杭州市余杭區(qū)運河街道農業(yè)公共服務中心,浙江杭州 311103)
對紹粳18開展不同栽插密度試驗,結果表明,不同栽插密度下,紹粳18的產量、性狀表現不同,適當稀植能夠增加每穗實粒數、結實率和千粒重,從而獲得高產。
密度;紹粳18;晚稻
文獻著錄格式:方文英,梁金根,龐法松,等.不同栽插密度下晚稻紹粳18的性狀表現[J].浙江農業(yè)科學,2016,57(7):1033-1034.
紹粳18是紹興市農業(yè)科學研究院育成的常規(guī)晚粳稻品種,2011年通過浙江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浙稻審2011010)。2015年杭州市余杭區(qū)首次引進,在仁和街道漁公橋村示范種植并進行高產攻關,為進一步探明紹粳18在不同栽插密度下的產量與性狀表現,開展了不同栽插密度試驗,現將試驗結果報道如下。
1.1供試材料
試驗于2015年在杭州市余杭區(qū)仁和街道漁公橋村區(qū)農業(yè)科技試驗示范基地進行。試驗田土壤肥力中等。供試品種為紹粳18。
1.2處理設計
栽插密度設3個處理:處理1,30 cm×20 cm,每叢3本;處理2,30 cm×15 cm,每叢4本;處理3,25 cm×15 cm,每叢3本,作為對照(CK)。為大區(qū)試驗,每處理面積733.37 m2,不設重復。
采用水稻育秧基質秧盤育秧,秧盤規(guī)格58 cm×28 cm×2.5 cm,育秧基質為杭州錦海農業(yè)科技有限公司的中錦牌水稻機插育秧基質。5月25日浸種后盲籽播種,每盤播種量78 g,6月9日手工插種?;适┱右?0 t·hm-2,復合肥(氮磷鉀有效養(yǎng)分含量均為15%,下同)375 kg·hm-2;分蘗肥施尿素367.5 kg·hm-2(分2次),氯化鉀187.5 kg·hm-2,持力硼15 kg·hm-2;促花肥施復合肥270 kg·hm-2;?;ǚ适┠蛩?12.5 kg· hm-2,氯化鉀112.5 kg·hm-2;7月27日施水稻硅肥30 kg·hm-2。各處理施肥方法、用量均相同,防病治蟲、管理方式均相同。
收割前考察穗粒結構,全田實割測定產量。
2.1抽穗期
表1表明,不同栽插密度下,紹粳18的始穗期、抽穗期和齊穗期不同。其中,處理3的始穗期最早,為9月6日,齊穗期也最早,為9月14日;處理1的始穗期稍遲,為9月9日,齊穗期為9月16日。
表1 不同栽插密度對紹粳18抽穗期的影響
2.2分蘗
表2表明,不同栽插密度下,紹粳18分蘗發(fā)生情況不同。處理1落田苗較其他處理少,最終達到的最高苗也比其他處理少;插后7 d,處理2分蘗數增加最多,處理1次之;插后14 d,處理3增加最多,處理2其次;插后21 d,處理3增加最多,處理1其次;至7月14日,處理3分蘗數最多,處理2其次,處理1最少。
表2 不同栽插密度對紹粳18分蘗的影響
2.3葉片和節(jié)間長度
表3表明,不同栽插密度下,紹粳18的葉片長度有差異。在3個處理中,處理1倒1葉、倒2葉葉片長度最短,倒3葉居中;處理2倒1葉、倒2葉、倒3葉葉片長度在3個處理中均最長。倒4葉、倒5葉、倒6葉處理1和處理2相差不多,處理1略短,而處理3均最短。總之,處理2的葉片在3個處理中均最長。
表3 不同栽插密度下紹粳18葉片長度表現
表4表明,不同栽插密度下,紹粳18的莖稈節(jié)間長度也不同。第1節(jié)間處理1最長,處理2其次;第2到第7節(jié)間均為處理3最長,處理1其次;第8節(jié)間處理2最長,處理3其次。
表4 不同栽插密度下紹粳18節(jié)間長度表現
2.4產量
表5表明,處理1的產量最高,突破了12 t· hm-2,其余2個處理也高于10.5 t·hm-2。從產量構成看,處理1有效穗最少,但每穗穎花數和每穗實粒數最多,同時結實率和千粒重也最高;因此,處理1通過較高的每穗實粒數、千粒重實現高產。
表5 不同栽插密度對紹粳18產量的影響
試驗結果表明,不同栽插密度下,紹粳18的產量表現不同。在較稀的栽插密度(30 cm×20 cm)下,紹粳18更易獲得高產;隨著栽插密度增加,雖然有效穗增加,但每穗實粒數和千粒重減少,產量反而降低;這與趙鵬珂等[2-5]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在較高的肥力條件下,紹粳18通過較高的每穗實粒數、結實率和千粒重實現高產,即通過攻大穗和高充實度實現高產。因此,從省工節(jié)本、增產增效的角度出發(fā),建議在生產上可以適當降低栽插密度,減少基本苗數。
試驗田塊紹粳18抽穗后,有不同程度葉瘟和穗頸瘟發(fā)生,但處理1發(fā)病明顯較輕,是否由于種植密度增加,會導致發(fā)病加重,還有待于進一步研究。但作者認為,前期做好預防工作,稻瘟病還是可以控制的。
[1] 趙鵬珂,王志祥,孫惠友,等.晚粳稻紹粳18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術[J].浙江農業(yè)科學,2012(2):137-138.
[2] 趙鵬珂,謝迪,王志祥,等.水稻紹粳18單季機插栽培技術試驗[J].浙江農業(yè)科學,2014(4):476-478.
[3] 王佳寶,趙鵬珂,王志祥,等.單季高產優(yōu)質水稻“紹粳18”的特征特性及機插栽培技術[J].上海農業(yè)科技,2014(2):27.
[4] 沈軼舒,徐錫虎.單季稻紹粳18產量超11.25 t·hm-2的性狀表現[J].浙江農業(yè)科學,2015(7):973-974.
[5] 樓再鳴,徐錫虎,張莉,等.高產晚粳品種紹粳18的示范表現及高產栽培技術[J].中國稻米,2015,21(2):64-65.
(責任編輯:張才德)
S511
B
0528-9017(2016)07-1033-02
10.16178/j.issn.0528-9017.20160722
2016-05-12
方文英(1969—),女,浙江杭州人,高級農藝師,從事水稻高產栽培技術推廣工作,E-mai1:fangwenying.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