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芳
“打蠟”就像食品安全領域的禁忌詞匯,很多消費者聞之必憂。但“蠟”是否真的存在于多種食品中,帶蠟的食物是否真的不安全?
說法一:很多表面色澤光亮的水果都是被打過蠟的,吃了會傷胃,甚至致癌。
真相:對于水果打蠟的問題,北京農業(yè)質量標準與檢測技術中心副研究員王蒙曾進行過專項研究,并多次參與實地調研。打蠟是一種國際通行的保鮮手段,可延長水果的貨架期,同時起到增加水果美觀度的效果。但這并不等于說,光澤度好的水果就一定是進行過打蠟處理的。
以網絡傳言最多的蘋果為例。蘋果在生長過程中可自發(fā)形成一層蠟質層,為天然果蠟,不進行人工打蠟就能顯現(xiàn)出較好的光澤度。同類水果還包括梨、櫻桃、李子等。不過,王蒙說,目前發(fā)現(xiàn)甘肅天水的花牛果可能存在人工打蠟的情況,這是由于花牛果外形與美國蛇果相似,因此有些商家會給花牛果打蠟,以冒充蛇果,提高賣價?!安贿^,我們的調研結果顯示,用于花牛果的蠟均為食用蠟,不存在安全風險。”相對而言,市場上打蠟較普遍的是柑橘類水果,如臍橙、砂糖橘等。
食用蠟是安全的,但商家有沒有可能使用對人體有害的工業(yè)蠟呢?王蒙認為,這種情況發(fā)生的可能性較小?!拔覀兊亩嗟卣{查都沒發(fā)現(xiàn)用工業(yè)蠟涂膜。工業(yè)蠟在水果上成膜性較差,光澤度、透氣性也比食用蠟差,蘋果上很難應用工業(yè)蠟打蠟。”
王蒙說,相較于天然果蠟,人工打蠟略厚一些,用指甲輕輕刮擦,就能去掉白色的蠟質層。消費者若實在不放心,清洗水果時可以用鹽仔細搓洗掉蠟質層即可。由于蠟一遇熱就會融化,用40~50℃熱水沖燙即可去掉大部分果蠟。
說法二:方便面面桶內層附有一層蠟,加入熱水會溶解,食用后人體無法消化,附著在胃壁上損害健康。
真相:中國農業(yè)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yǎng)工程學院教授沈群解釋說,基于石蠟的防水性能,涂蠟工藝曾被廣泛用于制作紙容器。但由于石蠟的熔點為60℃左右,因此涂蠟紙容器常用于盛裝溫度較低的食品,如冰激凌、冰水、冰可樂等。而泡面的溫度要達到90℃以上,因此涂蠟紙容器不會用于制作方便面碗或桶。
過去,制作方便面碗或桶的材料主要為聚苯乙烯(PS)發(fā)泡材質;如今,正規(guī)方便面企業(yè)普遍使用聚乙烯(PE)淋膜紙塑復合產品。此材料具有無臭、無毒、無味、吸水性小,能耐酸堿侵蝕等特性,沒有證據證明其存在毒性危害,且由于材料本身就具有防水性,再涂層蠟完全沒有必要。
除了少部分使用全塑料材質的容器外,世界主要方便面產品(中國、日本、韓國、臺灣地區(qū))普遍使用紙制容器,均采取類似的雙層結構,因此消費者可以放心食用正規(guī)企業(yè)生產的碗裝或桶裝方便面產品。
說法三:顏色過于白亮的大米很可能是拋光打蠟的“毒大米”,食用后可能導致全身乏力、惡心、頭暈、頭疼等。
真相:石蠟有專門的食品級分類,如巴西棕櫚蠟、白油(又名液體石蠟)、蜂蠟、嗎啉脂肪酸鹽(又名果蠟)等都屬于食品級石蠟??菩攀称放c信息交流中心阮光鋒解釋說,在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2760-2014)中,明確規(guī)定食品級石蠟可用于薯片、糖果、膨化食品、膠原蛋白腸衣、油脂及糧食的加工工藝,主要起到脫模、消泡以及防塵等作用。
如今,很多大米確實會采用拋光技術進行處理,但從處理工藝角度來說,拋光后通常沒有再進行打蠟的必要。退一步說,即便做了打蠟處理,只要使用的是食品級石蠟也不會有任何問題。早在1989年,歐洲食品安全局(EFSA)的食品科學委員會就針對石蠟的安全性進行了評估,專家認為,將石蠟作為食品添加劑使用是安全的。2012年,歐洲食品安全局再次評估的結論是,包括石蠟、微晶蠟等在內的多種石油蠟都沒有急性毒性,也不存在致癌性。通常情況下,除了嬰兒或者消化系統(tǒng)有嚴重問題的人,大部分健康的成年人攝入蠟后不會出現(xiàn)任何不良后果,吃下去的蠟也不會在人體內蓄積或附著在胃壁上,而是會很快隨著其他的食物殘渣一起從糞便排出體外了,不會損害健康。
但不可否認的是,現(xiàn)在有一些黑心商販會用礦物油拋光陳米(可能已經發(fā)生霉變),如果用的是工業(yè)級礦物油則可能對人體有一定的危害,需要引起消費者重視。建議消費者平時選購大米時盡量去正規(guī)的大超市購買,不要去無證經營的小店,因為這些地方往往是陳米拋售的地方,容易買到不正規(guī)的大米。如果發(fā)現(xiàn)大米已經發(fā)霉、有異味,那就最好不要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