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義王 力/ .濟南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新疆分院 .中鐵十四局集團有限公司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城市道路非自重濕陷性黃土換填深度計算方法的探討
張 義1王 力2/ 1.濟南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新疆分院 2.中鐵十四局集團有限公司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非自重濕陷性黃土由于其固有的特性,對城市道路的危害較大,是道路設計人員不愿意遇見的土質(zhì)。大部分的設計人員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多數(shù)采用換填的處理方式。然而,對其實際需要換填的深度僅憑經(jīng)驗確定,不能根據(jù)地勘報告進行計算。因此本文以工程實例為基礎,通過對非自重濕陷性黃土換填深度的計算,對其計算方法進行了闡釋,希望能對今后的設計有所幫助。
非自重濕陷性黃土;換填深度;城市道路
非自重濕陷性黃土在我國西北地區(qū)大面積存在。在自重壓力與附加壓力共同作用下,受水浸濕后黃土的結構迅速破壞而發(fā)生顯著下沉。濕陷性黃土具有濕陷性和易溶蝕、易沖刷、各向異性等工程特點,導致黃土地區(qū)的路基易產(chǎn)生多種問題及病害。然而,濕陷性黃土對城市道路的危害并未引起設計人員的足夠重視。若是采用換填的處理方案,設計人員僅僅憑經(jīng)驗確定換填深度。甚至差異很大的起始壓力,最終的換填深度竟然是一樣的,造成了整個工程造價的大幅提高。本文針對此類現(xiàn)象,對非自重濕陷性黃土換填深度的計算進行了深入地闡釋及說明,并以工程實例求解換填深度。希望此計算方法能被設計人員掌握,對以后的設計工作起到一定的借鑒作用。
1.工程實例
某市政道路工程全長約為2km,道路紅線寬度為56米,等級為主干路。根據(jù)其詳細勘察報告顯示,擬建線路在K0+000~K1+700m段分布的粉土,具有濕陷性,屬Ⅰ級非自重濕陷性土,濕陷起始壓力在48~205kPa之間。
2.換填深度的計算及結果分析
2.1計算思路
非自重濕陷性黃土,顧名思義,是指黃土浸水后在飽和自重壓力下不發(fā)生濕陷,只有在附加一定壓力后浸水才發(fā)生濕陷的濕陷性黃土。而自重濕陷性黃土,是指黃土浸水后在飽和自重壓力下就發(fā)生濕陷。根據(jù)其定義,可以輕而易舉地知道,它的濕陷性跟本身的自重是沒有關系的,只要保證非自重濕陷性黃土層的附加壓力不大于起始壓力,哪怕受水浸濕后也不會濕陷。若采用換填的處理方式,那我們的任務就是確定換填深度,保證黃土層上的壓力不大于起始壓力即可。
2.2城市道路設計中換填深度計算
通過以上的分析發(fā)現(xiàn),既然非自重濕陷性黃土的濕陷性跟自重沒關系,那就可以只考慮附加壓力。而對于城市道路,附加壓力基本上全部來自于車輛荷載。簡言之,只要保證車輛荷載在黃土層產(chǎn)生的壓力不大于起始壓力即可。那接下來的任務就是計算車輛荷載在黃土層產(chǎn)生的壓力。
車輛荷載在不同深度土層產(chǎn)生的壓力:
根據(jù)現(xiàn)行的《城市道路工程設計規(guī)范》(CJJ 37-2012),道路設計應以雙輪組單軸載100kN為標準軸載進行設計,單輪重為50kN,此荷載值保持不變。
圖1 車輛荷載產(chǎn)生的土層壓力計算圖式
從公式以及車輛荷載計算圖式可以看出,車輛荷載對土層產(chǎn)生的壓力,隨著土層深度的增加,會越來越小。這是由于擴散角的存在,車輛荷載的擴散面積越來越大。
下文就以塔勒奇路的工程實例,分別根據(jù)起始壓力的極限值,計算換填深度。
(1)初始壓力下限值:48 kPa。
根據(jù)現(xiàn)行的《城市道路工程設計規(guī)范》(CJJ 37-2012),單軸輪跡當量圓半徑r為10.65cm,雙輪中心間距為3r,車輛荷載的擴散角按照30°角進行計算。假設換填深度為h,則R1=0.1065m,R2=0.1065+0.63/=0.47m,R3=(0.1065+(0.63+h)/)m。
代入上述公式;求得h≥0.03m
(2)初始壓力上限值:205 kPa。
根據(jù)現(xiàn)行的《城市道路工程設計規(guī)范》(CJJ 37-2012),單軸輪跡當量圓半徑r為10.65cm,雙輪中心間距為3r,車輛荷載的擴散角按照30°角進行計算。假設換填深度為h,則R1=0.1065m,R2=0.1065+0.63/3=0.47m,R3=(0.1065+(0.63+h)/)m。
代入上述公式;求得h≥0 m
(3)路面結構層底的車輛荷載壓力
代入公式:P=50.6kPa
2.3計算結果分析
從以上計算結果可以看出,對于本工程的非自重濕陷性黃土,基本上不需要換填!極限情況下(起始壓力48 kPa),換填深度只有0.03m。本文還特意對路面結構層底的車輛荷載壓力進行了計算,達到了50.6 kPa。這就表明,非自重濕陷性黃土的起始壓力大于50.6 kPa的路段,即可不進行處理。然而,設計人員設計時,全線換填深度均按照1.5m來進行設計。同時,計算中選取的一些參數(shù),比如擴散角,本文選取的為30°,可根據(jù)換填的實際材料來確定;路面結構層厚度,本工程為主干路,路面結構厚度為0.63m,實際計算時,根據(jù)實際選用的路面結構厚度來確定。本文僅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但計算方法是完全一樣的。
通過本文論述發(fā)現(xiàn),城市道路中非自重濕陷性黃土換填深度的計算并不復雜,甚至可以說比較簡單。只要按照本文中的計算圖式,然后利用CAD軟件,即可輕松得到換填深度。然而,由于現(xiàn)在設計人員的技術能力參差不齊,以及從業(yè)態(tài)度等各種各樣的原因,很多設計人員根本就不去計算,只是根據(jù)經(jīng)驗拍腦袋確定換填深度。當然,由于市政工程本身的特點,以及地質(zhì)鉆探的局限性和土工試驗的差異,對工程預留一定的富余量是必須而且是應該的,但也不能盲目的一味的去追求富余量和安全度。本工程只是該區(qū)域眾多道路中的一條,本道路地基處理的造價約為800萬!若經(jīng)過仔細核實計算,地基處理的造價將大大降低。同時,由于計算是工程設計系統(tǒng)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因此,掌握正確的計算方法是很有必要的。希望本文能對以后的設計工作起到一定的借鑒作用。
[1]林鋼,李永前.濕陷性黃土路基處理淺談〔J〕,科技情報開發(fā)及經(jīng)濟,2006,16(6).
[2]羅宇生. 濕陷性黃土地基評價,巖土工程學報,1998,04.
[3]劉保健,謝定義,郭增玉.黃土地基增濕變形的實用算法,巖土力學,2004,02.
[4]苗天德 ,劉忠玉,任九生.濕陷性黃土的變形機理與本構關系, 巖土工程學報,1999,04.
[5]劉祖典,黨發(fā)寧,胡再強.黃土濕陷變形量計算方法的改進,巖土工程技術,2001,03.
張義(1981-),男,碩士研究生,工程師,主要從事橋梁、道路工程的設計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