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奇清
?
有人情味的制造
○段奇清
岡野雅行所領導的公司雖說只有六個人,2015年的銷售額卻達到7億日元(約合人民幣5000萬元)。美國《時代周刊》稱贊他為“世界第一制造人”。
他30歲時,父親的工廠只是一個多年沒有發(fā)展的小小模具廠。當時的情況是,大企業(yè)往往會將訂單交給沖壓廠,沖壓廠再將模具制造這一塊低價承包給他父親。沖壓的技術含量比模具制造高,他提出做沖壓,保守的父親不同意。三年后的一天,已經(jīng)熟練掌握沖壓技術的他突然想到,工廠晚上不是空著嗎?為什么不能見縫插針,利用晚上做自己想做的事呢?他接了一些沖壓的單子,開始以自己的理念經(jīng)營。1972年,他繼承父業(yè),設立岡野工業(yè)株式會社。
有一件事,最能說明岡野雅行的創(chuàng)業(yè)理念。
2000年,日本一家醫(yī)療器械公司的研發(fā)負責人找到他,遞上一張圖紙,問:“能不能幫我做這個東西?”岡野雅行接過一看,原來是讓他做一種叫“無痛針”的注射器,即打針時不會讓人產(chǎn)生痛感,且針頭刺入皮膚不會彎曲與折斷。
他的女婿認真研究了對方給出的精細制作規(guī)格,說:“這種東西無論如何都做不出來?!币恍┪锢矸矫娴膶<乙舱J為“這是不可行的”。但岡野雅行認為這個東西符合他的經(jīng)營理念,再難也要想方設法制作出來。
經(jīng)過無數(shù)次失敗,耗時一年半后,“無痛針”終于問世。當他把樣品送到醫(yī)療器械公司時,研發(fā)負責人一雙眼睛瞪得像銅鈴,“你居然真做出來了?!?/p>
當初岡野雅行之所以不放棄,因為他始終堅持兩點:一是做別人不能做的難事;二是做有人情味的事。能讓患者打針無痛就很有人情味。
說起人情味,岡野雅行對員工從不斥罵,總是正面引導。如公司里有人翹班,他并不扣罰工資,而是請沒請假的員工吃豪華大餐。當翹班的人第二天來到公司,聽同事說昨晚吃了4000日元的炸蝦時,便會后悔失去了一次大飽口福的機會。
對待客戶,有違人情味的事他一件也不做。如有一位人脈很廣的先生,退休后常常給他介紹生意。每次賺了錢,他都要和對方五五分成。十多年過去了,盡管岡野雅行的經(jīng)營情況越來越好,但這一比例從未變過。偶爾,也會有一些人繞過這位先生,直接找到他,但他絕不會接訂單。在他看來,如果這樣做,自己就有失人情味,是不值得被信任的人。
岡野雅行在選擇客戶時,從不看對方是索尼、松下還是不知名的小公司,只看對方有沒有人情味。如果他認為是,就會痛快與對方合作;如果不喜歡,他也會坦言相告:下次請不要再來了。
有了人情味的保駕護航,公司的產(chǎn)品全都是別人做不出來的,如他曾開發(fā)出一種為司機提神的鈴鐺。乍一看,好像很普通。其實,它是由一張平整的鋼板沖壓而成,沒有任何焊縫與貼面的“囫圇兒”,技術含量非常高。
2001年,他拿這個鈴鐺給一家大型汽車公司的副總看。驚異不已的對方把鈴鐺帶回公司,問技術團隊,“誰能做出這個東西?”據(jù)說這種鈴鐺,該公司一直到現(xiàn)在也沒人能做出來。
懷著要用產(chǎn)品溫暖顧客的心,岡野雅行在產(chǎn)品上不斷開拓創(chuàng)新,引領著世界潮流。他總接從來沒人做過的訂單,不銹鋼圓珠筆、麥克風上的網(wǎng)狀部分、手機鋰電池的外殼等,都是他的公司率先制造出來的。
(編輯趙瑩zhaoyingno.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