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東亮
2016年“雨果獎”各項提名公布,中國80后科幻女作家郝景芳憑借《北京折疊》入圍最佳中短篇小說獎。而科幻大腕劉慈欣的“三體”系列第二部《黑暗森林》則落選。作為國內首位入選這項堪稱“科幻界諾貝爾獎”的女作家,郝景芳的名字一夜間成為網絡熱搜詞。誰能想到,這位以“學渣”自居的清華女博士,當初寫作竟是為了療傷。有人說“她對火星的熟悉程度不亞于地球”,而這位科幻超女透著大愛的人生故事,令人驚嘆。
學霸變學渣,
清華才女用寫作“療傷”
今年30歲出頭的郝景芳長發(fā)飄逸,身材嬌小,聲音清脆,笑起來有種小家碧玉的氣質。直到聊起科幻,“量子”、“黑洞”、“四維空間”等一個個專業(yè)術語從她口中熟稔地蹦出來,才讓人恍然想起她的“清華學霸”身份。
1984出生的郝景芳是個天津姑娘,讀高中時因父母工作調動移居到北京。那時的她癡迷物理,也喜歡科幻,廢寢忘食地啃過薩根的《暗淡藍點》、愛因斯坦關于科學哲學的論文,還翻爛了物理學家們的隨筆集,對劉慈欣、阿瑟克、阿西莫夫等中外科幻作家,郝景芳也是了然于胸。
從高中時被選入“理科實驗班”,到考進清華物理系,郝景芳的求學履歷可謂“學霸到底”。對此她卻坦陳,自己是因為在2002年參加新概念作文比賽時獲得一等獎,得到加分政策才得以上清華大學。也正因為郝景芳兼?zhèn)淅砜粕乃季S嚴密、邏輯清晰,以及女生特有的細膩情感,讓她在日后的科幻小說界大放異彩。
進入清華后,這個從小學到高中一路“榮譽加身”的尖子生,曾一度感到自卑和消沉,因為她發(fā)現自己突然從學霸變成了“學渣”。盡管成績在班上不算最差,卻已經讓郝景芳感到無地自容。大學里,郝景芳經歷這種“碾壓”的次數太多,于是她開始奮起直追,努力自學,但收效緩慢。“不得不承認,清華強手如林,好多同學都是各地市的高考冠軍?!焙戮胺贾两窀袊@,一入清華深似海,從此學霸成路人。
極度自卑和崩潰時,郝景芳想到了寫作,這樣既可以排解內心的苦悶,或許也能證明她“總有一樣是拿得出手的”。
雖然有著清華大學物理系的專業(yè)背景,郝景芳的科幻作品卻很少賣弄技術細節(jié),而是更多地將創(chuàng)作放在對個體的關懷之上。她的寫作風格清雅,不像很多科幻作品中充滿打打殺殺的情節(jié),反而充滿溫暖和清新的味道。雖然最初投稿也會被退,但她并不氣餒,因為沒有學業(yè)上那種快節(jié)奏,就沒有那么無望,總是可以等一等,慢慢調整。
經過一段時間的磨礪和沉淀,郝景芳憑借《谷神的飛翔》榮獲2007年首屆九州獎征文大賽一等獎,又以科幻小說《祖母家的夏天》榮獲2007年科幻小說銀河獎讀者提名獎??苹眯≌f界,一顆新星正在冉冉升起。
自稱“清華學渣”的她,事實上是個多才多藝的人。后來出版的小說、散文集中的唯美插畫,大多都是她自己的作品,就連那些透著淡雅和幽遠的書籍封面,也都是郝景芳自己創(chuàng)作。在寫作、繪畫之外,這位理科生還玩過民謠樂隊。在郝景芳的心目中,寫作和別的藝術門類不同,必須要有足夠的生活,坐在家里閉門造車,難以寫出真正豐富的作品,甚至不知道要寫什么。“所以即便寫作是我的一個很大的理想,我每天也還是要做不少別的事情,接觸形形色色的人。”
發(fā)現“不平等”,
兩極生活催生《北京折疊》
本科畢業(yè)后,郝景芳在清華天體物理中心讀了兩年研究生。但其間發(fā)生的一件小事,卻改寫了她的人生軌跡。有一天,郝景芳去校外蹭一個環(huán)保主題論壇,一位教授剛講完,她就追著人家問:“為什么中國不能像外國那樣做好垃圾分類?我們明明可以做到……”郝景芳當時剛看過幾本環(huán)保方面的書,其實是有點著急顯擺的意思。她喋喋不休地講了一大堆,教授明顯沒有和她探討的興趣,扔下一句:“小姑娘,你知道中國有多少人在做垃圾處理嗎?河北有一片村子,60萬人靠垃圾處理活著,你去查查?!彼ゲ榱?,才發(fā)現垃圾圍城是個普遍問題。莫說河北,就連她家所在的北京清河附近,也有巨大的垃圾回收處理中心。作為一個環(huán)保主義者,郝景芳特意去了一趟那個垃圾場,看見佝僂著背的男人痛苦地拉著平板三輪車,而車上的垃圾,竟然能以一種特殊的技藝,堆得像小山一樣高。
她還讀到有關紐約糞便排放的情況:由于某些法律規(guī)定,紐約的垃圾不得入海,它們每天會被火車運送到幾千公里之外的科羅拉多,那里有專人負責糞便填埋——埋在這些填埋者家鄉(xiāng)的土地下??吹竭@里,郝景芳只覺得一個巨大的“憑什么”跳到眼前,這種“超級大都市特權”,讓她開始思考這個世界上普遍存在的不平等問題,世界的復雜性徐徐展開。
2008年取得天體物理學碩士學位之后,24歲的郝景芳轉系到了經管學院讀博士。這源于她的興趣已經朝社會科學方向轉變,她想從經濟學中研究不平等的根源。
2011年夏天,郝景芳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駐北京辦公室實習。每天,她從五道口出發(fā),倒兩次地鐵坐到國貿,電梯飛速到達三十幾層,室內恒溫,窗明幾凈——從這樣的窗戶里打量北京,北京看著也會發(fā)光。
IMF新總裁拉加德上任后來中國,郝景芳去接機,陪這位法國前財長、“歐洲最有權力的女人”從首都機場到麗茲卡爾頓飯店,再到中南海。理論上,拉加德當然來過北京,她見了最高級的領導人、最厲害的經濟學家,他們之間說出來的話做出來的決策,“真的能影響你這個國家人的命運”。而她根本無需接觸這個國家里實實在在的人。
實習持續(xù)了1年多。在國貿,郝景芳穿著小裙子和高跟鞋,參與關于中國宏觀經濟的英文討論。而每天從國貿下班后,郝景芳又迅速“跌回人間”。那時她居住在北京的城鄉(xiāng)接合部,小區(qū)樓下就是嘈雜的小巷子、小蒼蠅館子和大市場。有時她在樓下吃東西會和店主聊天,聽他們說著遠方其他省份的家人和孩子。而她自己,由于讀書時間很長,身邊一直圍繞各種喜歡談論整個世界、感覺自己即將接管全球的躍躍欲試的學生,他們對未來充滿奇異的期望……所有的這些碎片在郝景芳頭腦中和心中碰撞起來,就形成了后來的《北京折疊》。
2012年,她將寫完的《北京折疊》發(fā)在清華BBS上,引起廣泛關注,并吸引了一批國內科幻作家的目光?!侗本┱郫B》故事并不復雜,背景是若干年后的北京城。那時,城市被分為3個空間,第一空間是權貴統(tǒng)治者,第二空間是中產白領,第三空間是底層勞動者,這3個空間的人雖然都生活在一個城市中,卻在空間和時間上相互隔離。每到清晨,大地翻轉,城市折疊,不同階層的人在完全隔絕的時空里過著各自的生活??缭诫A層的通道極其狹窄,并且需要鋌而走險。小說講述了垃圾工老刀為了讓自己撿來的孩子糖糖上一所好學校,而去冒險幫助第二空間的研究生,給第一空間的上層姑娘送情書的故事。全文以老刀的視角進行觀察,講述了不同空間之內人的生存狀態(tài)的巨大差異。
《北京折疊》并不追求瑰麗前衛(wèi)的科幻設定,而采用非常細膩克制的筆觸,反映普通人的生活與困境。閱讀這篇作品,并不會給人以仰望星空的熱望,而會讓人想起更為現實的東西——北漂、蝸居、在一線城市的繁華中辛苦求生的人們。
近兩年大熱的《三體》作者劉慈欣,曾給予郝景芳高度評價:“一個完整繁榮的文學門類,本就應該有足夠的豐富性和多樣性。中國科幻展現給世界和讀者的,在星辰大海的邃遠深沉之外,也應該有針砭現實的勇氣與溫情?!?/p>
入圍雨果獎,
“科幻超女”心存大愛
2014年博士畢業(yè)后,郝景芳沒有去那些坐落在國貿的高大上機構,而是供職于中國發(fā)展研究基金會。這是一個半官方的基金會,由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發(fā)起成立,但獨立運作。
郝景芳做的第一個項目是貧困地區(qū)兒童每日營養(yǎng)加餐的社會實驗?!坝?0所學校作為觀察組,完全沒有加餐,另外50所學校我們發(fā)放營養(yǎng)餐,然后一段時期后,測試學生們的生長發(fā)育情況、學習情況等等,總結成報告。”她說,基金會有通暢的建言渠道,報告直接遞交給國務院,這項社會實驗的最終成果是:國務院啟動了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yǎng)的改善計劃,每年撥款160億,每個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可以獲得每天3元的補助。
項目主任郝景芳很忙,除了組織會議,她手上還有一把課題,包括城鎮(zhèn)化戰(zhàn)略研究、京津冀協(xié)同發(fā)展研究,還有受全國人大預算工委委托的財政稅收預測。而不平等的問題幾乎貫穿在所有研究中——“我想這個基金會是一個既能觸摸第一空間,卻在為第三空間搖旗吶喊的小小團體?!焙戮胺颊f,她非常喜歡這份工作。在同事們看來,郝景芳在基金會里工作出色,“她很拼命,之前做財稅項目時整夜地加班,沒有多少人能做到?!彼麄冋J為郝景芳的動力來自于她對所做的事的價值堅信不疑,有超過一般人的篤定。
2016年4月27日,美國第74屆“雨果獎”公布初賽結果,《北京折疊》入圍最佳“短中篇小說”提名。5月,郝景芳推出了科幻小說《流浪蒼穹》,其他兩部作品《孤獨深處》、《去遠方》也將出版。如今,已經有影視公司找她談《北京折疊》的劇本改編權,出版合同也紛紛送上門來,加上頻繁的采訪請求,這位科幻超女有些應接不暇:“真不喜歡這種紛擾的生活,還是讓我安心在工作和寫作中發(fā)光發(fā)熱吧。下一部書,我將帶讀者去開拓火星!”
生活中,郝景芳還是一個兩歲女孩的媽媽,她開設了自己的微信公眾號“晴媽說”,寫了一系列關于兒童心理學、嬰幼兒腦科學的文章,被不少媽媽評價內容很“燒腦”。比如她在一篇《為什么孩子會耍地賴》的文章中,就從科學以及德國作家法爾克·萊茵貝格著作《動機心理學》的角度加以分析,洋洋曬曬潑墨千言,透徹解析了孩子無故耍賴的原因和動機,讓讀者們忍不住感嘆:“不讀幾年研究生,真追不上博士辣媽的思維,很深奧,卻也令人很受益!”
工作之余的時間,郝景芳全部給了女兒和寫作,以至于丈夫被迫學了一手精湛廚藝。她時常拉著女兒去公園,教她認識每一種花草,辨識各種鳥鳴;每晚臨睡前,也會給孩子背誦唐詩三百首,講《格林童話》。她很在意潛移默化的家教,說人是環(huán)境的產物,要給孩子營造一個“處處留心皆學問”的學習氛圍。
得知《北京折疊》入圍“雨果獎”的當晚,丈夫在家燒了一桌香味四溢的飯菜,女兒親熱地吻過她的臉頰后,還用稚嫩的童音唱起了兒歌:“勞動了一天,媽媽辛苦了!媽媽媽媽快坐下,讓我親親你吧……”那一刻,幸福的淚光在她的眼中閃爍,為了生活中這些溫馨感人的片斷,她說再苦寫50年都不會厭倦。比起“雨果獎”,丈夫和女兒小小的犒勞更令郝景芳滿足。
(未經許可,嚴禁轉載)
(責編/方堃)
E-mail:fangkun212@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