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樸
約翰·弗里德里?!ず諣柊吞兀↗ohann Friedrich Herbart,1776年5月4日—1841年8月14日)是19世紀德國哲學家、心理學家,科學教育學的奠基人,是使教育學成為一門獨立科學的先驅。在近代教育史上,居于一個不可替代的位置。他的教育思想對當時乃至之后百年來的學校教育實踐和教育理論的發(fā)展產生了非常巨大、廣泛而又深遠的影響。在西方教育史上,他被譽為“科學教育學的奠基人”,在世界教育史上被稱為“教育科學之父”,而反映其教育思想的代表作《普通教育學》則被公認為第一部具有科學體系的教育學著作。
赫爾巴特首創(chuàng)性地明確提出教育學的科學性問題。在他看來:“教育學作為一種科學,是以實踐哲學和心理學為基礎的。前者說明教育的目的;后者說明教育的途徑、手段與障礙?!彼谡軐W的基礎上建立起了教育目的論,在心理學的基礎上建立起了教學理論,在倫理學的基礎上建立了道德教育理論,從而奠定了科學教育學的基礎。
赫爾巴特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次明確提出“教育性教學”的思想。在赫爾巴特之前,教育學家們通常把道德教育和生活經驗和知識的教學分開進行研究和闡述,教育和教學通常被賦予不同目的和任務。赫爾巴特的開創(chuàng)性貢獻在于闡明了教育教學之間的聯系。他明確指出,“不存在‘無教學的教育這個概念,正如反過來,我不承認有任何‘無教育的教學”,“德育問題是不能同整個教育分離開來的,而是同其他教育問題必然地、廣泛深遠地聯系在一起的”。從而使道德教育落實在學科教學的堅實基礎上,也使學科教學具有了道德教育的任務,成為教育的基本原則,推進了教育理論的發(fā)展。
赫爾巴特還根據“統(tǒng)覺”學說,強調教學應該是一個統(tǒng)一完成的過程,提出形式教學階段理論。他將教學過程分為清楚、聯想、系統(tǒng)和方法四個階段。其中“清楚”是指清楚、明確地感知新教材;“聯想”是指學生通過一定形式的練習與作業(yè),把系統(tǒng)化了的知識運用于實際,檢查是否正確理解和掌握了所學的新知識。后來,赫爾巴特的學生齊勒爾和賴因又發(fā)展為五階段,即準備、提示、聯想、概括和運用,為廣大第一線的教師提供了一個更為容易理解、掌握和運用的教學模式。蘇聯教育學家凱洛夫又將其演變?yōu)槲宀椒?,即復習、引入、講解、總結和練習。在20世紀50年代,中國中小學曾廣泛采用這一教學模式。
赫爾巴特的教育思想,不僅對德國教育理論和實踐的發(fā)展起了推動作用,還對世界其他許多國家的教育也有較大影響。20世紀初,它曾借道日本傳入中國,對當時中國教育觀念的變革和教育實踐的發(fā)展起了促進作用。他的許多名言,如:“人類自然本性就好象以最高技術建造的與布置的大船,能經得起一切風浪的變化,只等待舵手按照環(huán)境指導它的航程,指揮它到達目的地?!薄霸诮洺1O(jiān)督的壓力之下成長的人們,不能希望他們多才多藝,不能希望他們有創(chuàng)造的能力,不能希望有果敢的精神,不能希望有自信的行為?!薄敖逃奈ㄒ还ぷ髋c全部工作可以總結在這一概念之中——道德?!薄叭祟惖哪康氖嵌喾矫娴?,教師所關心的也應該是多方面的。”“在教師與學生兩人之間,不需要第三者參加,常常在一起成為偉大而精選的伴侶?!薄敖處煴旧韺W生來說,也是經驗的一個對象,這個對象是直接的,同樣也是豐富的;是的,在教學的時間中他們之間形成一種交際?!薄芭d趣意味著自我活動。興趣須是多方面的,因此,要求多方面的活動?!薄鹊龋两褚廊婚W爍著具有啟迪性的光輝。
赫爾巴特的思潮以及以其名字命名的流派雖然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發(fā)展日漸遠去,但是他作為世界級的教育科學領域的先驅,其善于吸納相關領域的成果和精華,創(chuàng)造性地構建教育科學體系的探索創(chuàng)新精神,其留給后人的豐富的理論遺產,依然值得我們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予以批判地繼承和揚棄,在現實的教育實踐與研究的過程中,在教育事業(yè)的改革和發(fā)展的進程中發(fā)揮應有的推動作用。
【責任編輯 馮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