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玲 李嘉儀 肖秀英 李玉英 周琳莉 程梅
臨床經驗薈萃
依據ISO15189質量體系培訓護士血液標本采集的效果分析
楊玲1李嘉儀1肖秀英1李玉英2周琳莉3程梅3
作者單位:1.519000 廣東 珠海,珠海市人民醫(yī)院護理部;2.珠海市人民醫(yī)院門診部;3.珠海市人民醫(yī)院眼科
目的 探討依據ISO15189質量體系培訓護士血標本采集的效果。方法 成立血標本培訓與質量控制小組,依據ISO15189質量體系標準制定培訓方案進行培訓,自制問卷調查分析培訓前后護士血標本采集相關知識的認知程度,比較培訓前后血標本的不合格率。結果 培訓后護士血標本采集相關知識認知程度明顯提高(P<0.05);血標本不合格率在培訓后較之前下降(P<0.05)。結論 通過實施依據ISO15189質量體系的培訓,能夠有效提高護士的血標本采集相關知識,規(guī)范護士血標本采集行為,提高血標本檢驗前質量,降低血標本不合格率。
血標本;ISO15189;質量控制;培訓;護士
為病人進行血標本采集和送檢是護士工作中最常見的護理技術操作之一,病人的檢驗結果是醫(yī)生病情判斷和疾病診治的重要依據,加強對血標本采集和運送過程的質量控制,保障檢驗結果的真實性和準確性顯得尤為重要[1]。ISO15189《醫(yī)學實驗室·質量和能力的專用要求》是由國際標準化組織發(fā)布并經中國實驗室國家認可委員會認可和轉化的醫(yī)學實驗室管理標準[2],其核心就是為了加強實驗室質量管理,其中包括實驗室分析前的質量控制,即檢驗標本分析前的采集、保存與運輸等環(huán)節(jié)。標本分析前的質量直接影響分析結果。研究顯示,檢驗分析前的誤差65%與護理工作有關[3]。國外血液樣本不合格率為0.13%~0.70%,國內血液樣本不合格率在不同醫(yī)院為0.63%~10.06%,我國醫(yī)院在血液檢測樣本質量控制方面與國外醫(yī)院存在一定的差距[4]。護理人員對血標本采集相關知識的認知調查中護士對知識掌握的及格率為64.36%,護士血液標本采集知識相對比較缺乏[5]。為提高血標本采集質量和護理人員對血標本采集知識的認知水平,本研究探討以ISO15189質量體系為基礎的培訓效果。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擇珠海市某三甲醫(yī)院400名護士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具有護士資格證書;從事臨床護理工作滿1年;具有較強的職業(yè)穩(wěn)定性;愿意參與本研究。其中男20名、女380名;年齡21~25歲者147名、26~30歲者125名、31~35歲者62名、36~40歲者35名、41~48歲者31名;本科學歷224名、大專163名、中專13名;包括內科、外科、急危重癥、婦產科等科室。
1.2方法
1.2.1成立依據ISO15189質量體系的培訓小組 培訓小組由課題組成員、檢驗科醫(yī)師、醫(yī)院靜脈治療小組成員和科護士長組成。工作職責為課題組成員和檢驗科高級技師負責培訓方案的設計,培訓課程內容的設置,培訓實施過程的質量控制;醫(yī)院靜脈治療小組成員負責血標本采集操作技巧及方法的培訓,并協助培訓效果的現場查看;科護士長協調安排培訓的具體實施,負責培訓效果的跟蹤與反饋,協助護士長督導病區(qū)護士的理論與操作考核。
1.2.2依據ISO15189質量體系的培訓方法
1.2.2.1分層級對全院護士進行全院大課培訓 對于護士層級培訓內容集中在血標本實驗室分析前的質量要求方面,主要包括血標本采集前病人的準備、醫(yī)院信息管理系統(tǒng)(HIS)的使用、血標本采集的時間,體位與部位、血標本采血順序、血標本的標識、血標本的運送與交接、血標本的保存、血標本采集過程中的安全管理、不合格血標本的處理流程。護士長和護理組長層級,培訓內容除包含護士層級的內容外,還包括醫(yī)院檢驗科建立ISO15189質量體系認證的意義和具體要求、科室對血標本采集的管理與質量控制等方面。每輪培訓所需課時為4學時,分2次完成,根據培訓重點制作不同的培訓課件,由檢驗科醫(yī)師負責授課,全院大課培訓共3個月,課程1次/周,其中針對護士培訓2個月,護士長和護理組長1個月,由科護士長協調參加培訓的人員安排。
1.2.2.2科室培訓及現場查看 培訓小組成員到臨床各科室進行現場培訓和查看的主要內容:①HIS系統(tǒng)中病人血標本采集流程的現場演示與護士的操作反饋,包括試管的準備、標簽的打印與粘貼、血標本采集后HIS系統(tǒng)的處理步驟;②靜脈治療小組成員對血標本采集的流程方法和技巧進行現場演示和講解,重點包括扎止血帶位置和時間、采血部位、采血量和采血順序等;③現場抽查護士對血標本檢驗前質量要求知識的掌握程度,并對薄弱環(huán)節(jié)再次進行培訓;④與護士溝通血標本采集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共同探討其解決方法。
1.3效果評價 ①護士血標本知識評價:采用我院根據ISO15189國際標準,結合檢驗科發(fā)放的《標本采集手冊》自行編制的護士血標本知識調查問卷,評價護士認知程度,在實施依據ISO15189質量體系培訓前后進行評價。調查問卷共2部分,一是調查對象的一般資料,二是調查對象對血標本采集知識認知情況。共15個題目,滿分15分,包括3個方面,為血標本采集前病人準備情況、血標本的采集知識、血標本采集后存儲情況。問卷信度Cronbach's α系數0.712。②干預前后血標本不合格率:由檢驗科技術人員登記干預前后血標本不合格情況,包括血標本不合格例數、原因、來源科室、所查項目等方面。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護士血標本知識掌握程度 培訓后護士的血標本認知水平在病人準備、標本采集、標本存儲、總分方面高于培訓前(P<0.05)。見表1。
2.2血標本不合格率及類別 培訓后血標本不合格率為0.37%,低于培訓前的0.72%,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干預前后血標本不合格類別比較見表3。
表1 干預前后護士調查問卷得分 (分)
3.1實施依據ISO15189質量體系的培訓提高了護士對血標本知識的認知 本研究顯示,培訓后護士對血標本知識的認知在病人準備、標本采集、標本存儲及總分方面較之前提高(P<0.05),體現了培訓的成效。護士對血標本采集知識方面存在欠缺[5],其原因可能為護理教材對檢驗標本采集知識的介紹相對比較簡單,護士血標本采集的知識大多來自于臨床經驗和實踐,缺乏對影響檢驗標本的因素、標本檢驗原理等知識的系統(tǒng)培訓和學習[4];另一方面,傳統(tǒng)觀念認為檢驗學科為基礎性學科,與護理工作關系不大,未能認識到標本檢驗前的質量控制對血標本檢驗結果準確性和醫(yī)療診治過程的影響,造成護理人員對血標本知識不夠重視、認識方面存在缺陷。本研究依據ISO15189質量體系對護士進行血標本知識培訓,培訓內容以血標本采集前的質量控制因素為重點,內容包括血標本采集前病人的準備、采集、運送、標識、保存等諸多方面,既包括檢驗學科的基本知識,又貼合了臨床的實際需要,提高了護士對血標本采集知識的認知程度。在培訓形式方面,將全院大課的理論學習和科室培訓、現場查看相結合,重視血標本知識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促進血標本采集知識在臨床的應用。另外,培訓通過護理部和檢驗科的跨??坪献鲗嵤瑱z驗科參與培訓內容和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和具體實施[6],并對血標本采集的終末環(huán)節(jié)進行質量控制,將不合格血標本信息及時反饋至護理部和課題組,共同尋找問題所在,使培訓更具有針對性。
表3 干預前后血標本不合格類別比較 [例(%)]
3.2實施依據ISO15189質量體系的培訓降低了血標本不合格率 實施依據ISO15189質量體系的培訓后,血標本不合格率由0.72%下降至0.37%,提高了血標本的采集質量,結果顯示,干預后不合格血標本類別排名前4位的是溶血、電腦系統(tǒng)錯誤、采血時間段錯誤、標本量錯誤,很大程度上與護士操作技術欠佳和對血標本采集知識掌握不全有關,護士在血標本采集時的行為與檢驗科收到的標本狀態(tài)密切相關[7-8]。本研究培訓內容的設計,對血標本采集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都提出了明確的規(guī)范和要求,對護士血標本采集環(huán)節(jié)、流程及影響因素進行培訓,提高了臨床護士對血標本檢驗知識的認知[9]。知信行理論提出,知識是行為改變的基礎[10],信念和態(tài)度是行為改變的動力,只有獲得了正確足夠的知識,才有可能采取積極的態(tài)度去改變行為,通過培訓提高了護士對血標本知識的掌握程度,從而轉化為對病人正確全面的健康宣教和規(guī)范的采血行為,進而降低了血標本的不合格率,提高了血標本的采集質量。
綜上所述,通過實施依據ISO15189質量體系的培訓,能夠有效提高護士的血標本采集相關知識水平,規(guī)范護士血標本采集行為,提高血標本檢驗前質量控制,降低血標本不合格率。
[1] 顧則娟,王榮,謝曉峰,等.血標本分析前質控流程的無縫隙管理[J].護理學報,2009,16(6B):21-23.
[2] 張漢奎,陳桂山,楊有業(yè),等.ISO15189實驗室質量管理體系建立與實施[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0,4(13):231-233.
[3] 李春燕,楊磊.臨床檢驗標本分析前階段護理質量控制[J].中國護理管理,2011,11(2):10-13.
[4] 申子瑜,曾潔.檢驗分析前護理工作與臨床檢驗質量保證[J].中國護理管理,2011,11(2):5-7.
[5] 葛秀春,孫紅,高志芳,等.護理人員對血標本采集相關知識的認知調查[J].護理研究,2012,26(5):1190-1193.
[6] 劉慧琴,徐愛明.不合格血標本1 752份的原因分析與對策[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0,27(4B):613-618.
[7] 閻秀英,鄭中燕,張陰鳳,等.對心血管病患者血標本試驗室分析前環(huán)節(jié)質量管理的方法與效果[J].護理管理雜志,2012,12(2):120-121.
[8] 陳姚,馬繼紅,曾蓉君.真空靜脈采血標本溶血原因分析及對策[J].護理管理雜志,2010,10(9):677-678.
[9] 陳倩云,石兵,韓江,等.PDCA循環(huán)法在ISO15189醫(yī)學實驗室質量管理體系建立中的作用[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2,33(2):249-250.
[10] 李維瑜,劉靜,余桂林,等.知信行理論模式在護理工作中的應用現狀與展望[J].護理學雜志,2015,30(6):107-110.
珠海市科技工貿和信息化局項目(項目編號:2014D0401990007)
R472
A
1672-7185(2016)08-0049-04
10.3969/j.issn.1672-7185.2016.08.017
2016-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