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應依據(jù)授課學生對前期專業(yè)課程《財務管理》的掌握水平來安排《計算機財務管理》課程理論教學課時和知識點側重。通過課程體系分析和OLS相關分析指出了《計算機財務管理》課程與《財務管理》課程兩者間學生績效的緊密聯(lián)系,并給出前期專業(yè)課程掌握程度的三種分析手段,提出如何依據(jù)前期專業(yè)課程掌握水平來合理安排理論教學內容和方式的建議。
關鍵詞:計算機財務管理;財務管理;專業(yè)知識基礎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1069(2016)27-106-2
1 課程關系概述
《計算機財務管理》課程是以會計專業(yè)學生為授課對象的一門會計學專業(yè)課程,講授如何基于財務管理理論、運用Excel工具軟件來建立相應的計算機財務管理模型并加以使用。本門課程分為課堂教學部分和實驗室上機操作部分,一般各占12-24個學時,課堂教學部分主要講授Excel圖表使用方法、主要的數(shù)據(jù)處理工具、編程工具、主要函數(shù),財務分析模型、營運資本管理決策模型、投資管理決策模型、籌資管理決策模型、銷售管理模型、財務計劃模型等;實驗室上機操作部分則主要通過學生依據(jù)實驗報告要求,通過計算機上機操作,練習Excel圖表使用方法、設計和構建基本財務管理模型以及使用主要工具函數(shù)等。
《財務管理》課程是管理學科各專業(yè)特別是會計專業(yè)所必修的一門主干專業(yè)課程(何瑛,2016),主要講授財務管理的價值理論(包括時間價值、投資風險、利息率等)、財務分析、投資管理、營運資本管理、籌資管理等主要內容,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和較多的數(shù)學分析。《財務管理》理論、書籍和課程的出現(xiàn)時間較為悠久,理論體系較為完備,而《計算機財務管理》課程則是近些年來隨著全球化和信息化而剛剛出現(xiàn)不久的一門課程(常耀中,2016),是運用計算機軟件工具把財務管理原理模型化和計算機化,以提升財務管理的效率。因此,《財務管理》課程與《計算機財務管理》同屬于會計專業(yè)知識體系,但是前者是學科的理論主體,而后者則是前者的實踐應用,前者是后者的理論基礎,后者是前者通過計算機軟件技術的實踐運用。例如,財務分析模型是運用財務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在計算機表格軟件中采用數(shù)學表達式來加以構建的。由此可見,《財務管理》原理知識的掌握對于《計算機財務管理》計算機模型正確的構建和使用有著重要的影響。如表1所示,基于三個會計班級樣本數(shù)據(jù)的《財務管理課程》成績與《計算機財務管理課程》成績所做的OLS相關分析表明,各個班的前一成績都對后一成績具有顯著的正面影響,這支持了前述的分析結論。
2 前期專業(yè)基礎課程的掌握水平分析
在《計算機財務管理》教學中對于原理部分講授的課時以及各知識點的側重應當基于所教授班級的《財務管理》專業(yè)基礎理論的實際掌握情況,并相應體現(xiàn)在教案撰寫和具體的教學安排中。
如前所述,財務管理課程包括價值基礎、財務分析、內部長期投資管理、證券投資管理、營運資本管理、籌資管理、股利分配等內容,這些內容是相應計算機財務管理課程中各類財務模型建立所需用到的理論知識。因此,對于所教授班級的財務管理專業(yè)基礎知識掌握的情況不僅包括班級整體情況、也包括各個主要知識點掌握情況??刹捎萌缦碌姆椒右苑治龊驮u價。
首先,《財務管理》課程成績的分析。課程成績較好地反映了學生課程學習的成果和成效,是評價前期專業(yè)基礎課程掌握水平的主要標準。第一,當期班級成績的統(tǒng)計分析。主要通過教務處班級成績錄入和分析系統(tǒng)來統(tǒng)計分析本班級《財務管理》成績的平均值和方差值。平均值反映了整體水平的高低,如果較高則說明整體水平較好;方差值反映了學生間成績差異的大小,方差值大則說明學生出現(xiàn)很高或很低成績的情況較多,反之則反然。兩者結合起來看,如果平均值較高且方差值較小,則說明學生整體水平都較高;如果平均值較低且方差值較大,則說明有相當一部分學生的掌握水平很低。如表2所示,班級1的平均分數(shù)最低且方差較大,說明不僅整體水平不高而且有相當一部分學生的掌握水平很差;班級2的平均分數(shù)最高且方差較小,說明整體水平較高而且只有較少的學生掌握水平很低。第二,各期班級成績的比較分析。應在積累同一專業(yè)各年級《財務管理》課程成績的基礎上,縱向比較當期年級班級與以往年級班級相比對于專業(yè)基礎課程整體掌握水平的差異,從而有利于判斷前期專業(yè)基礎知識掌握水平的變化并相應在《計算機財務管理》課程安排上做出調整。
其次,《財務管理》課程知識點掌握的分析。前述成績的分析僅僅是體現(xiàn)課程整體掌握水平,還難以判斷對于各個主要知識點掌握的情況。此時,可以利用《財務管理》任課教師對于課程教學試卷答題狀況評價表,借鑒對于試卷當中出現(xiàn)較多的掌握不好、效果欠佳的知識點的描述。由此就能有效判斷哪些知識點掌握較好、哪些知識點還有欠缺。
最后,還可以通過對所任課班級學習委員、班長和其他同學的訪談和問卷來掌握學生對于前期專業(yè)基礎課程知識掌握的整體狀況以及各個知識點掌握的情況。
通過如上三個方面的調查分析,就可以判斷出所授課班級學生對于《計算機財務管理》課程前期專業(yè)基礎知識整體掌握水平以及主要知識點掌握的情況,從而為本課程教學安排提供重要依據(jù)。
3 依據(jù)專業(yè)知識基礎的教學對策
計算機技術在財務管理的應用要基于專業(yè)基礎知識的扎實理解和靈活使用,相應的學生對前期專業(yè)課程的整體學習水平和重點知識掌握就會影響到本課程學習的效率和效果。進行前期專業(yè)課程的分析和調研有助于合理安排《計算機財務管理》課程教學當中復習專業(yè)基礎知識所需課時以及哪些知識點需要重點復習。
首先,當所授課班級學生的前期專業(yè)基礎課程整體掌握水平較低或降低時,特別是存在較多學生掌握程度很差的情況,就應考慮適當強化《計算機財務管理》課程當中基本原理部分內容的講授、并且在計算機財務管理模型建立案例的演示中適當增加財務管理原理運用和結果分析的內容,從而使得學生在透徹理解專業(yè)知識的基礎上靈活使用模型和用好模型輸出結果。其次,當所授課班級學生的前期專業(yè)基礎課程中部分知識點掌握不佳時,就應當在撰寫教案時把這一部分專業(yè)基礎知識的復習作為重點,給予更多的課時安排和靈活的講授方式,例如增加財務分析案例的講解以強化對于財務分析原理和方法的理解。
作為《計算機財務管理》課程的授課教師,應依據(jù)本課程在專業(yè)課程體系中的位置以及相應前期專業(yè)基礎課程的特征,分析和調研授課班級對于前期專業(yè)基礎知識掌握水平,相應在課程原理復習時對于課時多少和知識點側重做出調整安排,以保障學生在理解專業(yè)基礎知識的基礎上更有效地完成計算機模型的建立、數(shù)據(jù)處理和結果分析,實現(xiàn)最佳的課堂效果。
參 考 文 獻
[1] 何瑛.完善本科財務管理課程教學的思考[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8(01):72-76.
[2] 胡海燕.《計算機財務管理》教學探討[J].新課程研究(中旬刊),2014(12):45-46.
[3] 常耀中.《計算機財務管理》課程軟件版本管理的教改研究[J].新課程研究(中旬刊),2016(14):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