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艷萍
我們要在意的是“小民尊嚴”
陳艷萍
在教師例會上,我將一位作家說的“要在乎小民尊嚴”的話與大家分享,并做了進一步的詮釋:“對于今天的博才咸嘉學校而言,我們在乎的不是獲得了多少榮譽與掌聲,而是每一個人——包括有智力障礙的孩子,他是否獲得了‘小民尊嚴’。”
過去的某些時候,無可否認,我感覺自己一直有點帶領老師們?yōu)闃s譽而戰(zhàn)的心理。那是因為,我和團隊成員都渴望獲得一種集體身份的認同感。而今天,在經(jīng)過五年的打拼之后,我想:我們應該將心思沉淀下來,共同探討一些接近教育本質(zhì)的問題。
我們獲得那些所謂的教育教學的第一,真的如我們所想象的那樣有價值與意義么?如果在我們的班級還有所謂“學困生”“差生”的概念,如果我們的教師因為孩子的一點點小問題便動不動將家長找來談話,如果那些調(diào)皮搗蛋的孩子經(jīng)常會受到老師的訓斥,如果我們的課堂里還有教師用高聲叫嚷甚至呵斥的方式來組織教學,那么,我們所獲得的那些第一,只是別人眼里的榮光,只是外界的喝彩——它對于具體的學生個體而言,毫無意義與價值。
學生需要的僅僅是“小民尊嚴”。
這種“小民尊嚴”體現(xiàn)在當他成績不好的時候,老師會鼓勵他,安慰他,想方設法幫助他恢復信心;當他在課堂上走神的時候,老師會善意地提醒他,或叫他回答相對容易的問題,而不是讓他整節(jié)課游走在自己的世界里無所事事;當他有時候情緒失控,干了不合理的事情,老師能找個地方讓他安靜下來,和顏悅色地跟他聊天;當班級舉行任何活動的時候,不總是少數(shù)幾個精英在臺上唱主角,而是每個孩子都可以到臺前去展示自己的風采,哪怕那個最膽小的孩子,在老師一次又一次的鼓勵與幫助下,也能走上舞臺……諸如種種,全都是所謂的“小民尊嚴”。
今天,我們來談論一所學校的文化與品位,其核心和靈魂應該仍是“小民尊嚴”。生活在校園里的每一個孩子,要受到我們百分之百的呵護與尊重。如果不是百分之百,那么,我們的教育便是不完美的,有瑕疵的。也許有老師會說:這有點苛刻,老師也是人,又不是圣人,怎么能夠做到那么周全呢?可是,我想說:如果要讓我們的學校真正成為一所有文化、高品質(zhì)、充滿人性與理想的學校,那么,我們就應該從現(xiàn)在開始,將目光聚焦于“小民尊嚴”,因為教育和別的行業(yè)不一樣,它負責塑造人的靈魂。一顆幼小的靈魂交由我們打磨,我們豈能隨便應付?靈魂沒有打磨好,那會成為一輩子的罪過。
帶著這種思考,在校園巡視的時候,我會更多關注教師的語言行為等方面的細節(jié)。說實在的,有時候,我感到心痛——在某個教室,會傳來高聲訓斥的聲音;在某個辦公室門口,會看到一個淚眼婆娑的學生;當某個孩子情緒激動的時候,我們的老師跟孩子一樣激動,然后束手無策;當某個孩子積習難改,我們的老師在談論他的時候,話語里盡是嫌棄與指責……當然,這些不是普遍現(xiàn)象,而是個別現(xiàn)象;不是經(jīng)常發(fā)生的現(xiàn)象,而是偶爾發(fā)生的現(xiàn)象。但是,只要它們?nèi)匀淮嬖冢覀兙捅仨毸伎迹哼@些所謂的“小民”獲得了尊嚴么?
每一位老師都深知:我們唯有同心同德,建設并發(fā)展好學校,才會贏得家長與社會的認可與尊重,從而贏得身為人師的體面與尊嚴。可是,“過體面、有尊嚴的生活”不僅僅是從教師層面提出的,更重要的是要落地于學生層面?!叭绾巫屆恳晃粚W生體面、有尊嚴地活著”是我們要深入思考的問題。如果在我們的學校,有學生是長期游離于集體之外的;如果在我們的學校,有學生一個學期從未在任何場合展示過他自己;如果在我們的學校,有學生在老師和同學眼里一無是處;如果在我們的學校,有學生一個學期從未評過任何獎項;如果在我們的學校,有學生一個學期從頭至尾沒有在課堂上發(fā)過言……我想:不管我們的學校獲得多少榮譽,我們的教育仍是悲哀的,因為我們讓有些個體沒有獲得尊嚴。
今天,之所以我要鄭重地提出“小民尊嚴”,是因為我們的學校在過去的五年里,走的是規(guī)模擴張的道路。在這種規(guī)模擴張的過程中,我們會因為急于渴望獲得外界的認同與尊重,從而忽略一些人與事,忽略一些細節(jié)。如果我們想要走得更遠更持久,那么我們的學校接下來,應該走一種精細化、內(nèi)涵化的發(fā)展道路。我們必須讓自己的心靈平靜下來,作深入細致的思考:我們每天的所作所為,究竟是為了什么?我們每天的所作所為真的考慮了每個孩子的尊嚴了么?如果沒有考慮,我們是不是在心理與靈魂上有所不安?如果面對那個智障的孩子,我們的心里想的是如何讓他父母早點接走;如果面對那個經(jīng)常不做作業(yè)的孩子,我們一個學期都想不出好的辦法;如果面對那個沉默寡言的孩子,我們讓他在學校待了六年仍是沉默寡言;那么,我們的學校不管外界評價它有多優(yōu)秀,我認為,它不是高品質(zhì)的,也不是一所理想的學校。
我需要看到的是“小民尊嚴”。
春游的時候,我跟教育處交待,一定要讓孩子們自己選擇想去的地方,每個班必須做調(diào)查,每個孩子必須投票,不能走過場。如果誰走了過場,這就是侵犯了“小民尊嚴”。我不希望我們的學校有這樣的現(xiàn)象存在,如果有,它意味著我們的教師沒有很好地體會“如何讓孩子過有尊嚴的生活”。這個學期,我讓音樂組帶領17名孩子去了北京七一小學參加他們的“海洋嘉年華活動”。孩子們在開幕式上演唱了花鼓戲《補鍋》,也許這個節(jié)目跟北京的節(jié)目相比,算不上最高檔次,但我想:這不是最重要的,我讓孩子們走出去的初衷,不是要讓他們感覺多么地榮光,而是要讓他們獲得成長的經(jīng)歷。就在前些天,我又將我們的籃球隊派到了揚州參加全國籃球比賽,盡管我知道,我們的籃球隊在長沙市的水平都算不上一流,到全國去比賽,可能獲不了獎項,但是,我想要給我們的老師與孩子最好的見識,讓他們看到更遠的地方,讓他們知道校園之外更廣闊的天空是什么模樣。我希望給每一位老師和每一個孩子更多的機會,讓老師感知到來自學校的尊重,讓孩子感知到來自教師的尊重。身為校長我深知,要實現(xiàn)學生的“小民尊嚴”,首先在于校長要實現(xiàn)教師的“小民尊嚴”。通過這兩次外派教師與學生隊伍的出省交流,我期待我們的教師能領悟到:我們的教育在發(fā)生實實在在的轉(zhuǎn)向,我們不再單一地將目光聚焦于學校的榮譽,而是將目光進一步深入地投射到師生的心靈。我們要盡可能地創(chuàng)造機會與條件,讓每位教師、每個孩子獲得歡快地舒展自己的機會,讓每位教師、每個孩子在校園里充分獲得“小民尊嚴”。
(作者單位:長沙市博才咸嘉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