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英(南陽醫(yī)學高等??茖W校護理系,河南南陽473058)
術前綜合干預對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患者術后呼吸功能的影響
陳英
(南陽醫(yī)學高等??茖W校護理系,河南南陽473058)
目的探討術前綜合干預對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CABG)患者呼吸功能的影響。方法采用隨機對照的方法,將2014年1~12月南陽醫(yī)學高等??茖W校第一附屬醫(yī)院心外中心收治的146例擬行CABG術患者分為干預組(76例)和對照組(70例)。干預組實施術前綜合干預,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呼吸道訓練。比較兩組患者術后機械通氣時間、拔管后血氧飽和度、監(jiān)護時間、手術后住院時間、肺部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結果兩組在患者手術后機械通氣時間、血氧飽和度、監(jiān)護時間、手術后住院時間、肺部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等方面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結論術前綜合干預有利于CABG患者的呼吸功能恢復。
冠狀動脈分流術;手術后期間;護理工作;綜合干預;呼吸功能
從20世紀90年代到目前,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 surgery,CABG)無疑是外科治療冠心病最有效的治療手段。但患者經歷開胸手術,術后身體機能下降,呼吸功能受到影響,部分患者還存在吸煙等不良生活習慣和(或)肺部基礎病變,呼吸系統(tǒng)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較高[1-2]。目前在臨床工作中主要通過術前進行深呼吸有效咳嗽練習,吸煙患者戒煙等進行常規(guī)呼吸道準備,本文通過對CABG患者應用多種手段綜合進行呼吸道準備探討術前綜合干預對CABG術后患者呼吸功能的影響。
1.1一般資料選取2014年1~12月在南陽醫(yī)學高等??茖W校第一附屬醫(yī)院心外中心擬行CABG患者146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88例,女58例;平均年齡(58.9± 9.2)歲,有吸煙史(>1年)82例,合并Ⅱ型糖尿病38例,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OPD)14例。納入標準:確診為冠心病,擬行CABG術。排除標準:擬保守治療或不宜手術治療患者。將146例患者按病區(qū)分為兩組,其中心外一病區(qū)76例為干預組,心外二病區(qū)70例為對照組。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有無吸煙史、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合并COPD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1.2方法(1)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呼吸指導,術前行有效咳嗽訓練。讓患者先做好深吸氣并屏氣,胸腹肌用力收縮,將氣流沖出的咳嗽方法,術后給予常規(guī)翻身拍背,霧化治療等排痰措施。向患者講解手術對整個機體的影響和有效深呼吸、咳嗽排痰的重要性,幫助患者自主完成呼吸功能鍛煉。干預組患者在常規(guī)呼吸訓練的基礎上,給予綜合呼吸功能訓練,包括:①腹式呼吸、縮唇呼氣,患者采取適宜體位,手分別放在腹部和胸部,用鼻吸氣,吸氣時讓腹部凸起,呼氣時腹部凹下,口唇成吹口哨狀呼氣,吸氣與呼氣的時間比為1∶2或1∶3,呼吸深長且緩慢,每天做10~15 min,每次訓練6~7次為宜;②配合使用呼吸訓練器;③通過多媒體進行宣傳教育,講解術后監(jiān)護室的基本情況、手術可能對呼吸功能的影響、術后機械通氣的意義,提高患者自主鍛煉的積極性,有效指導CABG術患者進行圍術期綜合呼吸功能訓練,用圖片加動畫的形式進行呼吸功能鍛煉指導及監(jiān)督,患者可根據多媒體內容在護士指導下進行同步訓練。兩組呼吸道準備時間均為5~7 d。(2)所有患者均采用靜脈和吸入復合麻醉,氣管插管,手術方式均為CABG。(3)術后采用單盲法,由監(jiān)護室醫(yī)生、護士對患者進行全面護理,拔除患者氣管插管,病情穩(wěn)定后轉回普通病房。記錄兩組患者的機械通氣時間、術后血氧飽和度、監(jiān)護時間、手術住院時間、肺部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
1.3統(tǒng)計學處理應用SPSS16.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或構成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均無圍術期死亡病例,隨訪結果近期無心血管不良事件及呼吸系統(tǒng)并發(fā)癥發(fā)生。兩組患者在術后機械通氣時間、拔管后2 h血氧飽和度、監(jiān)護室監(jiān)護時間、術后住院時間、肺部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5個方面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CABG是治療冠心病的有效手段,隨著體外循環(huán)和心肌保護技術的進步,CABG已被人們廣泛接受,更多高齡、危重冠心病及并發(fā)其他臟器功能不全患者也選擇,但開胸術后對呼吸功能的影響是CABG后常見的問題之一[3]。本研究中干預組術后平均機械通氣時間小于對照組,術前呼吸功能鍛煉使患者認識到腹式呼吸的重要性且完全掌握了腹式呼吸的方法,能合理有效應用呼吸?。?],增加了潮氣量,從而減少了術后呼吸機的使用時間,防止術后可能出現淺表式呼吸、降低了呼吸功能減弱的發(fā)生風險[5],促進了患者的早日康復。拔管后2 h干預組的平均血氧飽和度大于對照組。在綜合呼吸訓練中腹式呼吸使肋間肌膈肌均參與呼吸,可以改善小肺泡的擴張,有利于肺泡內殘留氣體的排出[6],減少無效通氣量,增加肺總量,保證有效通氣,使機體活動及代謝時有充足的氧氣供給[7]??s唇呼吸鍛煉能增加氣道外阻力來提高氣道內壓,從而減少功能殘氣量及無效腔氣量,防止了小肺泡塌陷,減少了功能殘氣量及無效腔氣量,對于術后早期復張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同時有利于增加肺通氣和肺換氣功能,以提高動脈血氧分壓[8]。術前對患者應用多媒體進行宣傳教育,形象直觀,患者了解相關知識對術后可能出現的不舒適提前做好心理準備,有利于提高術前呼吸訓練的配合度和積極性[9]?;颊咄ㄟ^積極的術前呼吸功能訓練能有效控制呼吸肌可更好地配合術后排痰[10],減少了肺部感染、肺不張的發(fā)生。
綜上所述,術前綜合呼吸功能訓練可提高術后患者血氧飽和度,減少CABG后患者機械通氣時間、監(jiān)護時間和肺部并發(fā)癥。
[1]曾玉瓊,高靜,陳青梅.術前呼吸功能訓練對開胸手術患者術后呼吸功能恢復的效果觀察[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4,11(11):35-36.
[2]肖開陽,古群英,洪滔,等.圍術期綜合呼吸功能訓練對肺癌術后恢復的影響[J].南昌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4,54(5):72-74
[3]黃瓊珊,黃少蘭,李詠梅,等.綜合呼吸功能訓練在食管癌患者圍手術期的應用價值[J].吉林醫(yī)學,2014,35(19):4211-4212.
[4]潘麗華.健康教育和呼吸功能訓練在心胸外科患者圍術期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5,21(6):71-72.
[5]何麗展,鐘小晶,姜鐳,等.呼吸功能訓練器對胸外科病人疾病康復的影響[J].海南醫(yī)學,2010,21(2):142-143.
[6]趙鐵夫,王盛宇,馬涵英,等.術前呼吸訓練對行不停跳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患者圍術期呼吸系統(tǒng)并發(fā)癥的影響研究[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5,18(10):1161-1164.
[7]王繡芳,李琴,易利霞,等.綜合護理干預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和負性情緒的影響[J].河北醫(yī)藥,2014,36(13):2057-2058.
[8]劉曉琴,殷利,彭麗,等.深呼吸訓練器在肺癌化療患者中的應用[J].護理學雜志,2015,30(19):40-41.
[9]焦靈玉.家屬同步健康教育在COPD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基層醫(yī)學論壇,2014,18(33):4542-4543.
[10]高艷.健康宣教結合呼吸功能訓練對COPD患者的作用[J].醫(yī)學信息,2015(20):325.
10.3969/j.issn.1009-5519.2016.07.051
B
1009-5519(2016)07-1088-02
(2015-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