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正光
鎮(zhèn)遠:十二座古戲樓里的鄉(xiāng)愁鄉(xiāng)情
文/吳正光
ZHENYUANSHIERZUOGUXILOULIDEXIANGCHOUXIANGQING
鎮(zhèn)遠天后宮俯視
全國歷史文化名城鎮(zhèn)遠,不僅是縣城所在地,歷史上還是府城所在地,一度在此設置“黔東道”,是貴州東部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為便于讀者了解人稱“黔東門戶”“湘黔屏障”“滇黔鎖鑰”的古城鎮(zhèn)遠不同凡響的戲樓文化,在重點介紹鎮(zhèn)遠古代戲樓文化的同時,還輻射提及歷史上的“鎮(zhèn)遠府”“黔東道”甚至于貴州高原的著名戲樓文化。
戲樓是會館必不可少的建筑物。鎮(zhèn)遠一度擁有“八大會館”,即江西會館、兩湖會館、兩廣會館、江南會館、四川會館、秦晉會館和福建會館,其中,江西會館有兩座。眾多會館是客居鎮(zhèn)遠的江西人、湖南人、湖北人、廣東人、廣西人、江蘇人、安徽人、四川人、陜西人、山西人、福建人分別集資修建的。他們多半是生意人,經商定居鎮(zhèn)遠。另外,還有在鎮(zhèn)遠做官及旅居鎮(zhèn)遠的其他各方面人士。研究會館這類鄉(xiāng)土建筑,對于了解一個地方歷史上的經濟活動、文化交流、人口遷徙、民族融合具有重要意義。有人認為,研究鎮(zhèn)遠鄉(xiāng)土建筑,應從福建會館天后宮開始,盡管它不是最早修建的。
沿海各地多建有祭祀海神的“天后宮”“媽祖廟”一類建筑物。殊不知,在遠離大海、深居內地的貴州省亦有許多天后宮,諸如鎮(zhèn)遠天后宮、遵義天后宮、黃平天后宮和赤水復興天后宮等。在貴州高原的眾多天后宮中,以鎮(zhèn)遠天后宮規(guī)模最大、工藝最精而且保存最好。有心人查過,鎮(zhèn)遠自宋代以來就常有福建人來此做官、經商。如明代弘治年間鎮(zhèn)遠知府周瑛、林表;嘉靖年間知府黃希英、廖梯、袁成龍;萬歷年間知府忽鳴、楊懋魁;清乾隆年間知縣鐘蕙,總兵張詐、王志,中營游擊胡楷,守備盧養(yǎng)元;光緒年間重修天后宮的領頭人林品南以及許許多多不入史冊的士兵百姓,都來自于福建。
鎮(zhèn)遠天后宮戲樓
福建人從東南沿海來到鎮(zhèn)遠,對水土、氣候、語言等都不適應,風俗習慣也與鎮(zhèn)遠不同。思鄉(xiāng)之情,同鄉(xiāng)之誼,促成他們需要相互幫助,尋求一個庇護的團體。于是建起同鄉(xiāng)會館。這樣,最受福建人崇敬的天后自然成為會館中祭祀的主神,天后宮便成為福建會館的代稱。鎮(zhèn)遠天后宮,始建于清初。同治、光緒年間,福建人鎮(zhèn)遠知縣林品南,與同籍人士修復天后宮后,規(guī)定凡是福建人都可以入會館,凡是姓林的人也可以加入會館。會館的主要職責是團結同籍人士,鞏固他們在外地的勢力并為同籍人士往來相聚提供活動地點、食宿方便。會館每年有三次大會期,小的會期更多。而最主要的一次是在農歷的三月二十三日,據(jù)說這天是天后的生日。在會期前約半月,福建籍同鄉(xiāng)早把今年主持會期活動的“總理”或“總管”推薦出來,由他們負責向同籍人士募捐籌資。資金來源有三,一靠做官、坐商的福建籍有錢人士捐贈;二靠向會館成員攤派;三靠原來置有的廟產田土固定收入。籌集的款項由“總理”統(tǒng)一使用。到了這一天,所有的閩籍人士帶領全家男女老少到天后宮為天后拜壽。廟會期間,戲樓上有戲劇表演。
鎮(zhèn)遠萬壽宮戲樓及觀戲廂房
以地緣為紐帶修建的會館和以血緣為紐帶修建的宗祠,大都修建有戲樓,在廟會期間、祭祀時節(jié),開展戲劇活動,既娛樂神又娛樂人。有些神廟也建有戲樓,反映出宗教信仰的世俗化。清代中葉,鎮(zhèn)遠城中共有12座戲樓,它們是:青龍洞內的萬壽宮戲樓、青龍洞內的萬壽宮“內戲樓”、天后宮戲樓、仁壽宮戲樓、兩湖會館戲樓、北極宮戲樓、縣城隍廟戲樓、府城隍廟戲樓、東岳廟戲樓、火神廟戲樓、“光裕堂”戲樓、“鄒公祠”戲樓。清代末年,民國初年,乃至于整個民國年間,在鎮(zhèn)遠登臺演出的以湘西的辰河戲(湘劇的一種)為主,湖南洪江、安江、會同、沅陵、辰溪、溆浦、麻陽、芷江、鳳凰以及本省銅仁等地的戲班子,常來古城鎮(zhèn)遠演出。至今保存完好的是萬壽宮戲樓和毀后重建的天后宮戲樓。
鎮(zhèn)遠城東的萬壽宮,為青龍洞古建筑群中最后形成的一組建筑,是它把儒家的“紫陽洞”、佛教的“中元洞”、道教的“青龍洞”聯(lián)在一起的。穿過牌樓式萬壽宮山門,從南向北進入萬壽宮正門,就是一個長方形的四合院,萬壽宮戲樓修建在四合院內南端。整個戲樓及觀戲廂房堂皇華麗,蔚為大觀。戲樓上,最引人注目的是臺口上的對聯(lián)。在貴州,凡是戲樓,大多書寫懸掛有對聯(lián)。有人認為,無論是戲樓的建筑特點還是對聯(lián)所體現(xiàn)的對生活、對戲劇的看法,都為我國古代戲曲史研究提供了極其寶貴的實物和文字史料。我們由此可以認為,戲樓上的對聯(lián)堪稱“戲劇文化”的“點睛之筆”。
鎮(zhèn)遠萬壽宮戲樓對聯(lián)
鎮(zhèn)遠縣北極宮戲樓兩側有副對聯(lián):“忽而古人,忽而今人,由古迄今不少人,做出許多模樣;說甚家事,說甚國事,齊家治國許多事,看來大半是非?!?/p>
鎮(zhèn)遠府城隍廟戲樓兩側原有對聯(lián):“束帶整冠,儼然君臣父子;停鑼歇鼓,誰是兒女夫妻?”橫批“仔細些看”。鎮(zhèn)遠縣東岳廟戲樓兩側原有對聯(lián):“不大地方,可家可國可天下;尋常人物,能文能武能圣神?!睓M批“莫認真”。
鎮(zhèn)遠青龍洞萬壽宮戲樓上的對聯(lián)原來是:“不典不經,格外文章圈外句;半真半假,水中明月鏡中花?!痹?0世紀80年代維修中,下聯(lián)被更改為:“半真半假,水中明月鏡中天。”為什么要將“水月鏡花”更改為“水月鏡天”?據(jù)說為維修后的青龍洞古建筑群主持書寫對匾額對聯(lián)的一位書法家說是為了避“黃”。他認為,“花”有“黃、賭、毒”之嫌,與當年正在轟轟烈烈開展的“掃黃打非”行動有沖突。
鎮(zhèn)遠萬壽宮戲樓背面石庫門對聯(lián)拓片
鎮(zhèn)遠青龍洞萬壽宮戲樓,始建于清代中葉,現(xiàn)存建筑是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重修的。坐南朝北,戲樓下為過道,背面石庫門的門框上刻有對聯(lián):“更上階墀,步步引人入勝境;漸登臺閣,巍巍得地壯奇觀?!睓M批“襟山帶水”。
受地勢限制,鎮(zhèn)遠萬壽宮牌樓式山門與戲樓有一小段距離,山門對聯(lián)是:“惠政播旌陽,儒學懋昭東晉;滌源平章水,道法永奠西江?!睙崆楦桧灱亦l(xiāng)名人許遜的豐功偉績。
鎮(zhèn)遠青龍洞萬壽宮戲樓,為穿斗式木結構單檐歇山頂,屋頂上有半米高的花脊。正脊中央安有琉璃葫蘆寶頂。正脊和翼角飾以鰲頭吻獸。飛檐之下裝有梅花如意斗拱。戲樓面闊4.6米,進深6.65米,其臺面高出臺下過道3.2米,高于天井地面2.3米。舞臺頂棚高于臺面3.65米,臺后有進深2米的化妝間,兩側還有演員休息間。戲臺樓板前沿及東、西兩側三塊照面枋上浮雕戲文圖,雕刻《楊家將》中《戰(zhàn)綠洲》《金沙灘》《雙龍會》等十幅歷史故事劇。戲臺頂棚正中有由三個圈層組成的八方形藻井,中央有“獨龍戲珠”浮雕圖案。戲臺兩側有迂回曲廊,與天井東、西兩側的觀戲廂樓相通。每棟廂樓并列四間。特別醒目的是:南面后壁上有圓形福祿壽三星巨型浮雕圖案,直徑1.42米。上方橫額貼金木匾楷書陰刻“中和且平”四大字。中和,來自于《禮記·中庸》:“中也者,天下之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道也?!?/p>
鎮(zhèn)遠萬壽宮牌樓式山門
鎮(zhèn)遠萬壽宮戲樓藻井及后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