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賈德江
云貴情 大師風
——當代山水畫大家王振中的人文情懷與個性語式
文/賈德江
YUNGUIQINGDASHIFENG
在當代中國山水畫壇,王振中教授無疑是一個標志性的人物。他高舉李可染先生山水畫的美學思想,長期扎根于云貴高原,以發(fā)展了的傳統(tǒng)筆墨,以表現(xiàn)貴州苗嶺侗寨的山情水境為創(chuàng)作母題,標新立異地傳達了祖國西南山河的自然之美,沁人心脾地抒寫心中的激情,營構出一幅幅清麗秀潤、幽情壯美的經(jīng)典之作,創(chuàng)造了山水畫繼李可染大師之后的再度輝煌。
王振中簡介
王振中,1939年生,回族,河北省滄州人。1963年畢業(yè)于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1~3年級從師葉淺予、蔣兆和、李苦禪、李可染、郭味蕖、宗其香諸先生,人物、山水、花鳥畫全面學習,4~5年級入李可染山水畫工作室。畢業(yè)后一直任教于貴州大學,現(xiàn)為貴州大學人文二級教授,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文化部中國畫學會常務理事、河山畫會會員、中國人民大學客座教授、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貴州中國畫學會會長、貴州省文史館館員、貴州省首批省管專家、北京李可染畫院研究員。
曾在中國美術館、北京榮寶齋、深圳美術館、杭州西湖美術館等地舉辦個人展;也多次赴日本、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俄羅斯等國家舉辦個展、聯(lián)展。
2001年作品《梯田如鏡圖》入展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藝術司、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中國美術館、中國畫研究院舉辦的“百年中國畫展”;2004年獲中國藝術研究院、黃賓虹國際學術研討會評選的“黃賓虹獎”,作品《黃果樹瀑布》《英國愛丁堡》隨“神州六號”及“神州七號”升空并入畫集。
王振中先生的山水畫風格渾厚、樸茂,意境清新。大寫意花鳥畫得李苦禪先生遺風,用筆雄健、墨色酣暢淋漓。
在山水畫創(chuàng)作中,王振中憑借多年打下的筆墨功力,緊緊抓住了貼近生活、實境寫生這一重要環(huán)節(jié),鏈接的是貴州山水的奇特地貌和風土人情的別有洞天,熔鑄的是他對這片自然山川的熱愛之情以及他對人生的理解和感悟。在他的筆下,無論是蒼巖疊翠的苗嶺春光,還是層林盡染的黔山秋色,無論是依山傍水的布依人家,還是清水江畔的漁舟帆影,抑或是那如鏡的梯田、飛下的懸瀑、叢出的松林、險峻的巉巖、蕩漾的碧波、隱顯的山寨,都毫無例外地印證著王振中的山光水色無不承載著傳統(tǒng)文化的厚土,帶著當代藝術家的文化使命,沿著李可染老一輩藝術家的軌跡,在得江山之助中,重鑄了山水畫的精魂。
應該說,王振中的貴州山水在相當程度上刷新了中國山水畫領域的表現(xiàn)內(nèi)容與表現(xiàn)形式,以一種近乎全新的審美方式表現(xiàn)了現(xiàn)代人對于山水自然的觀照與熱愛,其意境錘煉之新,畫面經(jīng)營之精,藝術語言表現(xiàn)之清潤、樸茂、明麗、通透而又不失渾厚華滋的顯著特點,實在是一洗凡格、獨領風騷的畫風。我以為,王振中是翻開現(xiàn)代山水畫新一頁的一個旗手,他不僅站在傳統(tǒng)河流中說話,站在現(xiàn)實生活和時代中說話,他更沒忘記站在蒙養(yǎng)他的中國文化命脈中說話,強化了筆墨對景觀形象和意境的塑造,突破了寫實性繪畫的舊程式,運用自己的語言符號,對現(xiàn)實感受進行了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揮。他像一面旗幟獵獵飄揚在云貴高原的上空,在全國引起強烈的反響。
《苗嶺山居圖》
王振中科班出身,于20世紀60年代初畢業(yè)于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五年的學院派教育,他得到李可染、李苦禪、葉淺予、蔣兆和等名師大家的親授和指引,筑基深厚。特別是畢業(yè)前兩年,他有幸進入李可染大師工作室專修山水畫,深受先生“精讀傳統(tǒng)和大自然兩本書”的教學思想的影響,獲益更豐。畢業(yè)之后,他毅然直奔邊遠地區(qū)貴州,任教于貴州大學藝術系,開始了他的教書育人與藝術實踐并重的雙向探索之路。一方面,他不斷的完善自己、豐滿自己,施教于人,許多出身于他門下的學生今天已成為有名的畫家、教授,遍布于全國,可謂“桃李滿天下”;另一方面,他無數(shù)次地帶領他的學生深入生活,師法造化,走遍了云貴一帶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畢生對西南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觀察體驗,成為他筆下涓涓不息的源頭活水。一種描寫貴州地貌中的曼妙形神和幽情美思的作品,在他的紙上不斷地涌現(xiàn)。
他畫《山高有苗寨》的雄闊蒼潤,他畫《洞天飛瀑》的博大野逸;他畫《江村漁歌》的煙雨迷蒙,他畫《布依人家》的林麓映帶,他畫《苗嶺春色》的嫵媚粲然,他畫《晚霞》映照的詩化秋山;還有《苗嶺瑞雪》的漫天皆白、《梯田如鏡》的含煙帶雨、《靜謐苗鄉(xiāng)》的奇?zhèn)ド钚恪ⅰ洞航婊ㄏ恪返那辶良儤?、《苗寨松杉間》的厚重蒼渾……這些作品雖然只是王振中無數(shù)作品的一部分,但從中不難看出,他以自己的才情和識見,擷取西南云貴高原自然山川的一角,作理智的創(chuàng)造、知性的提升、詩意的表達,去完成傳統(tǒng)山水畫的現(xiàn)代轉換。
《梯田如鏡圖》 146cm×97cm 1999年
為了這一轉換,王振中凝聚了五十多年的心血,撒下了半個多世紀的汗水。他說,他要感謝傳統(tǒng),是歷代名家巨匠一脈相承的不斷變化發(fā)展的傳統(tǒng),使他獲得創(chuàng)新的表現(xiàn)力;他要感謝恩師,是李可染先生開創(chuàng)的從對景寫生到對景創(chuàng)作的現(xiàn)代水墨寫實山水,打開了他在師輩成就之外開疆拓土的思路;他更要感謝生活,是他生活的那片土地的神秘玄妙、樹影婆娑的山形水貌,引發(fā)他戛戛獨造的愿望和開宗立派的志向。也正是這樣的選擇,使他的作品與前輩拉開了距離,與今人大相徑庭,而以“融古化今”的黔山秀水的獨特面貌使他卓然而立于中國畫壇,躋身當代有影響力的山水畫大家之列。
所謂“大家”,我以為其作品必須是繼往開來的,而且能樹立一代楷模、開啟一代新風的。他的作品當然應該是高質(zhì)量的作品。就此而言,體現(xiàn)在王振中的畫中是以功力深、樣式新、意境美來見諸筆端的。
《出污泥而不染》 2009年 136cm×68cm
“功力深”指王振中筆墨的傳統(tǒng)底蘊,經(jīng)過了幾十年的歷練已達高深的境界。用筆如蟲蝕木、屋漏痕、錐畫沙、綿裹鐵,運墨如淋漓、如潑灑、如天然暈染,皆非積功累月不可得。王振中的山水畫,猶如自然生成于紙上,如笪重光在《畫筌》中所言:“從來筆墨之探奇必系山川之寫照?!彼墓P精在用,墨妙在自然,王振中始終懷抱的是以書法入畫法的情結,因時因地而異。具體說,王振中用筆拙、斂、重、蒼、潤,方勁斬截,綿韌遒勁,與墨會、與水和、以色輔,已達“法備氣至,純?nèi)巫匀弧敝?。它既是一種可以獨立欣賞的抽象語言,又是一種可以與表現(xiàn)主題、立意、內(nèi)容發(fā)生關聯(lián)的表現(xiàn)話語。其實王振中的功力之深,不完全指他的筆墨功力,也包含畫家一種綜合文化修養(yǎng)的體現(xiàn)。即他的筆墨語言背后凝聚著一個中國寫意畫家整體的人格意志、精神氣象、襟懷品操、文化積累、審美意趣、傳統(tǒng)修養(yǎng)乃至生命狀態(tài)與功力技術。
《紅梅喜鵲》 68cm×68cm 2010年
“樣式新”指王振中山水畫的面貌之新,是他作品風格的主要部分。一個畫家若沒有“樣式”是不能稱為畫家的,更難以成為大畫家。黃賓虹、齊白石、傅抱石、潘天壽、李可染都有自己鮮明的“樣式”,不看落款就能知道是哪家的作品,因為有其特殊的樣式。王振中也不例外。他像師輩一樣擁抱生活,像師輩一樣寫生創(chuàng)作,他堅持獨立思考,不惶惑,不趕時髦,也不因循守舊,逐漸形成了重構思立意、重題材開拓、重視表現(xiàn)地域特色的創(chuàng)作樣式。隨著他一次又一次地云貴高原之行,貴州山水成了他創(chuàng)作的主流,在貴州山水中從表現(xiàn)人對大自然的崇仰驚嘆轉化為對人在雄秀神奇的人間仙境中生活的暢神愜意,成為他創(chuàng)作的方向。他的眾多作品,無論取材于苗鄉(xiāng)還是侗寨的獨特風光,都已經(jīng)過了高度的提煉與幻化,表現(xiàn)了憾人的氣勢、悠遠的時空和充沛的精神內(nèi)含。或雄渾樸茂,或寬博潤澤,或神奇毓秀,既描寫大山大水中明媚的春光秋色,又表現(xiàn)出西南山區(qū)良田萬頃的安居樂業(yè)之美,既激蕩人心,又引人沉思,不僅畫出了語言可以表述的意蘊,還畫出了超出語言文字的直覺感動和心底悸動。
《蕉竹閑趣》 35×138cm 1994年
“意境是山水畫的靈魂。”(李可染語)意境美是把人對自然美的直觀欣賞上升為精神的釋放、寄托或投射,因此可以“暢神”“攝情”和“奪人”,大大提高了山水畫的審美層次與價值。王振中深悟古人所謂“作畫必先立意,以定位置。意奇則奇,意高則高,意遠則遠,意深則深,意古則古;庸則庸,俗則俗矣”(方薰《山靜居論畫》)的妙理警言,首重一意字,終成一境學。由此,他的山水不是按照既有認識去描寫人所共知的名山勝跡,而是用審美的眼光去開發(fā)那古今畫作中罕見的西南貴州山水之美。在他的作品中,我們經(jīng)??吹降氖歉咴锨鹆甑膷槑V跌宕、山高水長的葳蕤蔥蘢,是古松輝耀的峻嶺山岡,是層層梯田的星羅棋布,是清晨村寨的秀雅寧靜,是江上歡歌的漁舟唱晚,在恢宏境象中充分表現(xiàn)對貴地青山綠水雄奇深秀的感動,又在氣勢磅礴的層巒疊嶂中凸顯神秘幽邃中的崇高偉岸,在復合性的千巖萬壑山聳云馳中開掘永恒的靜穆莊嚴,在精到的個性化的“筆中用墨”里求水暈墨彰的靈動和天籟之光的神韻。王振中的山水是意與境、情與理、意與象、神與形的交匯體,是真正以“人造”追“天造”的圖畫,是以“人工”求“天然”的美景,非有天賦和超常文化感悟、藝術功力不可實現(xiàn)。仔細閱讀,其山水中的雄偉山巒與磅礴氣勢,顯然受范寬、李唐之影響,而山水畫的蒼茫感,則與董源、石濤、石谿畫作相聯(lián)系。至于其山水畫意境之深邃與筆墨之剛勁、潤澤,顯然又受王蒙、龔賢、黃賓虹、李可染等人的感染,齊白石的詩意爛漫、情趣盎然,則也在一定程度上為王振中所吸收,但這一切借鑒,已被王振中消化得無影無蹤,卓然而立者是自家全新的山水樣式和情境。至于筆致、表現(xiàn)方法之略參西方構成、色彩、光影等技巧與方法,業(yè)已化為中國畫之血脈而包孕其中了。
《綠雨竹風》 1985年
《黔山墨韻》 46cm×69cm 2013年
《菊石圖》 69cm×46cm 1991年
我認為,王振中是一位理性的中國畫家,他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中國畫藝術的繼承研究與創(chuàng)新光大是十分自覺的,是充滿深情的,也是經(jīng)過深入思考的。在中國畫領域矢志于推陳創(chuàng)新,創(chuàng)立表現(xiàn)云貴高原的“貴州畫派”,是王振中畢生的偉大追求和執(zhí)著信念。在同代畫家中,有如此明確追求又有如此深入實踐者,屈指可數(shù)。王振中和他的老師李可染一樣,都是藝術思想家;他們的繪畫天才在他們的哲學思考中得以發(fā)揮,他們都是勤于思考、勇于實踐、深思熟慮、嚴謹不拘的藝術家類型。所不同的是,他卻創(chuàng)造了與其師全然不同的風格,走上不完全相同的藝術蹊徑。
21世紀以來,王振中的藝術成就已日漸為世人所矚目,之所以愈來愈受到世人的重視與好評,關鍵就在于王振中是一個藝術家中的佼佼者,他在中國畫發(fā)展的關鍵當口有其不同尋常的獨到之見,顯示了一位杰出的藝術家的思想力度和特殊睿智。我因此提出,在當代中國山水畫壇,就變革和創(chuàng)造性而言,王振中無疑是一位繼往開來、標立當代、開啟一代新風的人物,稱之為當代山水畫大家應是當之無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