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敏 張志鋒(廣東省揭陽市揭西縣棉湖華僑醫(yī)院胸外科 揭陽55438;廣東省揭陽市人民醫(yī)院胸外科 揭陽5000)
腹腔鏡手術治療食管裂孔疝合并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的療效
李志敏1張志鋒2
(1廣東省揭陽市揭西縣棉湖華僑醫(yī)院胸外科揭陽515438;2廣東省揭陽市人民醫(yī)院胸外科揭陽522000)
目的:分析食管裂孔疝合并胃食管反流性疾病行腹腔鏡手術治療的效果。方法:選取揭陽市揭西縣棉湖華僑醫(yī)院與揭陽市人民醫(yī)院2011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食管裂孔疝合并胃食管反流性疾病80例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根據(jù)不同治療方案分為兩組,行傳統(tǒng)手術治療34例患者為對照組,行腹腔鏡手術治療46例患者為觀察組,對兩組手術指標和并發(fā)癥情況進行對比。結果:觀察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胃腸道功能的恢復時間均明顯少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食管裂孔疝合并胃食管反流性疾病患者行腹腔鏡手術治療能夠優(yōu)化手術指標,并減少并發(fā)癥發(fā)生,可廣泛應用于臨床。
食管裂孔疝;胃食管反流性疾??;腹腔鏡手術
食管裂孔疝指部分胃組織、食管胃的連接部和腹段食管經(jīng)膈食管裂孔向胸腔凸入,一般好發(fā)于中老年人。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為因胃內容物通過反流進食管,對食管黏膜造成損傷,臨床對食管裂孔疝合并胃食管反流性疾病需及時采取有效治療措施[1~2]。本研究針對食管裂孔疝和胃食管反流性疾病80例患者分別行不同治療方案效果進行回顧性分析,旨在探討最佳治療方案。現(xiàn)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揭陽市揭西縣棉湖華僑醫(yī)院與揭陽市人民醫(yī)院2011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食管裂孔疝合并胃食管反流性疾病80例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根據(jù)治療時采用的不同方案分成對照組(34例)和觀察組(46例)。對照組男20例,女14例;年齡33~72歲,平均年齡(51.20±2.18)歲;食管裂孔疝類型:14例滑動性,12例食管旁疝,8例混合型疝。觀察組男26例,女20例;年齡32~72歲,平均年齡(51.23±2.19)歲;食管裂孔疝類型:18例滑動性,15例食管旁疝,13例混合型疝。兩組基線資料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手術方法
1.2.1對照組行傳統(tǒng)手術治療。于患者左胸后的外側通過第8肋間進胸,將縱膈胸膜切開,使疝囊顯露,將膈食管的韌帶剪開,對下段食管與賁門進行游離及鈍性分離膈肌腳;對膈肌腳的兩緣間斷予以縫合,對膈肌裂孔和膈食管的韌帶游離緣縫合,并將食管下段與賁門回納進腹腔內,留置引流并對切口進行縫合。
1.2.2觀察組行腹腔鏡手術治療。行頭高截石體位,氣腹建立,分別在患者左右上腹與臍上戳孔,將左肝的三角韌帶切斷,并使缺損食管裂孔顯露;借助超聲刀切斷小網(wǎng)膜的上部,直抵賁門處,將右膈肌角顯露,于賁門后方采取環(huán)形方式將疝囊頸部切斷,并將胃脾韌帶的上部切斷,將腹段食管與左膈肌角顯露;縮窄食管裂孔后覆蓋補片(裂孔覆蓋約1 cm),行環(huán)形縫合。
1.3觀察指標觀察兩組手術指標(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胃腸道功能的恢復時間)和并發(fā)癥(吞咽困難、食管嵌頓肉塊、胃腸脹氣綜合征)發(fā)生率。手術時間指患者從推進手術室至手術結束時間。術中出血量指患者在手術治療期間出血量。術后胃腸道功能的恢復時間為患者手術后,通過護理,患者胃腸道功能恢復所需時間。
1.4統(tǒng)計學處理數(shù)據(jù)采用SPSS22.0軟件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兩組手術指標對比觀察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胃腸道功能的恢復時間均明顯少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手術指標對比
表1 兩組手術指標對比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n 手術時間(min) 術中出血量(ml) 術后胃腸道功能恢復時間(h)對照組觀察組34 46 t P 132.24±48.50 105.12±44.10*2.606 1<0.05 78.36±22.50 28.60±8.20*13.833 0<0.05 79.60±16.90 30.40±7.20*17.718 2<0.05
2.2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對比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對比[例(%)]
食管裂孔疝為臨床常見消化道疾病之一,發(fā)病率高。伴隨腹腔鏡技術發(fā)展和日益完善,其因創(chuàng)傷小、恢復快與并發(fā)癥少等優(yōu)勢于臨床食管裂孔疝合并胃食管反流性疾病中得到廣泛應用[3~4]。為尋求食管裂孔疝合并胃食管反流性疾病有效手術治療方法,對行傳統(tǒng)手術治療的對照組和行腹腔鏡手術治療的觀察組手術指標、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進行對比分析。結果顯示:觀察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胃腸道功能的恢復時間均明顯少于對照組(P<0.05),表明食管裂孔疝合并胃食管反流性疾病患者行腹腔鏡手術治療具有顯著效果,有利于減少術中出血量,縮短手術時間和術后胃腸功能的恢復時間,促進臨床手術指標優(yōu)化。
腹腔鏡手術于治療過程中充分利用超聲刀,能夠達到快速切斷效果,減少術中出血量和縮短手術時間;且于腹腔鏡下操作,能夠獲得更為清晰和廣闊的手術視野,便于手術操作,減少對患者機體其他組織的損傷,從而使術中出血量減少,有效縮短手術時間[5~6]。此外,于腹腔鏡手術前建立氣腹,有利于擴大手術視野,取得顯著治療效果,且手術后采取環(huán)形縫合方式,有利于保護腹段食管和附加瓣功能,實現(xiàn)防止反流的目的,促進患者手術后胃腸道功能的恢復。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食管裂孔疝合并胃食管反流性疾病患者行腹腔鏡手術治療有利于降低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腹腔鏡手術借助補片進行修補,并選擇適宜大小補片,能夠最大限度降低感染風險和達到充分固定目的,有效降低疝復發(fā)率,減少并發(fā)癥發(fā)生。受外部環(huán)境與樣本例數(shù)等制約,關于食管裂孔疝和胃食管反流性疾病患者行腹腔鏡手術治療生活質量改善情況,有待進一步研究予以驗證補充并做合理改善。
綜上所述,食管裂孔疝合并胃食管反流性疾病患者行腹腔鏡手術治療療效顯著,有利于減少術中出血量,縮短手術時間與術后胃腸道功能的恢復時間,并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促進患者康復,可在臨床推廣應用。
[1]吳繼敏.食管裂孔疝診治中應重視的幾個問題[J].臨床外科雜志,2013,21(6):419-421
[2]俞德梁,劉小南,趙青川,等.食管裂孔疝的外科治療進展[J].醫(yī)學與哲學,2014,35(12):47-51
[3]李玉豐,張遜,盧喜科,等.經(jīng)腹食管裂孔修補加Dor胃底折疊術治療食管裂孔疝的遠期療效觀察[J].山東醫(yī)藥,2013,53(9):74-76
[4]Dallemagne B,Perretta S.Twenty years of laparoscopic fundoplication for GERD[J].World J Surg,2011,35(7):1428-1435
[5]秦鳴放.腹腔鏡治療食管裂孔疝的并發(fā)癥及其防治[J].中華疝和腹壁外科雜志(電子版),2014,8(5):467-469
[6]梁明強,朱勇,鄭煒,等.腹腔鏡下治療食管裂孔疝55例報告[J].中國微創(chuàng)外科雜志,2014,14(7):612-614,620
R655.4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6.01.026
2016-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