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磊
我十來歲的時候,正是物質(zhì)匱乏的年代,農(nóng)村里幾乎沒什么娛樂活動,壓箱底的就是幾本已經(jīng)翻得起了卷的小人書。
有一次,我去李叔叔家串門。李叔叔是職業(yè)推銷員,他帶回來一本《故事會》,我看到了,就貪婪地讀起來,被里面的故事深深吸引住了,以至到了吃晚飯的時候還不走。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個長篇故事連載《薔薇花案件》,反特題材的,故事情節(jié)跌宕起伏,偵破過程峰回路轉(zhuǎn)。我看得如癡如醉。那一期正是《薔薇花案件》開始連載的第一期,看了開頭不知道結(jié)尾,猶如品嘗了一小口蜂蜜,再想吃卻沒了。這下可把我急壞了,我跟李叔叔說了好幾次,李叔叔答應(yīng)看見再買回來,可終究沒了下文。
忍無可忍之下,我跟家里要了兩塊錢,騎了一輛破自行車,一路打聽著,去了25里外的縣城,那是我第一次出遠(yuǎn)門,還是偷偷去的。綠色的報刊亭在街道邊很顯眼,《故事會》等雜志就掛在報刊亭窗口最顯眼的位置。我趕緊買了一本,如獲至寶一般揣在懷里,滿是興奮和自豪,一路哼著小曲回了家。
后來我用同樣的辦法,湊齊了全年的《故事會》,讀了一遍又一遍,幾乎到了滾瓜爛熟、倒背如流的地步。幾十年過去了,我還記得書里的每個細(xì)節(jié),記得有一章“神秘的2400”,就是偵破案件的時候,遇到一個人,他在臨終的時候,竭盡全力說出了這個數(shù)字,一直到最后才被證明,原來是特務(wù)們所在的房間號碼。
從那時候起,我一直買《故事會》,讀《故事會》。看得多了,能講出的故事也就多了。每當(dāng)我如數(shù)家珍、繪聲繪色講故事的時候,身旁就圍滿了小伙伴,我就有了一個外號“故事簍子”。
小伙伴中間,有聽我講故事不過癮的,要借閱我的《故事會》,我舍不得,他們就千方百計巴結(jié)我,給我送好吃的,或者放學(xué)時替我背書包等。有一次,一個同學(xué)實(shí)在忍不住,上課時偷著看,被老師沒收了。誰知老師也喜歡看,并且知道我還有好多《故事會》,就要我都拿去給他看。后來老師專門設(shè)了一節(jié)課外閱讀課,要同學(xué)們拿來課外讀物看,無疑,我的《故事會》是最受歡迎的。
最多的時候,我攢了六七十本,我把它們裝在一個木頭箱子里,從1983年到 1990年我參軍入伍,都好好地保存起來。遺憾的是,由于父母搬了兩次家,等我復(fù)員回來的時候,我收藏的那些《故事會》再也找不到了。我只好又買了一些合訂本珍藏起來。
《故事會》是我讀過的所有雜志中最難忘的。
(摘自《人民日報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