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珊珊指導老師:郭迎霞(. 哈爾濱市第三中學, 黑龍江 哈爾濱 5000; . 華東師范大學附屬第二中學, 上海 003)
“氣壓帶和風帶對氣候的影響”一節(jié)的教學設計
金珊珊1
指導老師:郭迎霞2
(1. 哈爾濱市第三中學, 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1; 2. 華東師范大學附屬第二中學, 上海 201203)
說出氣壓帶、風帶的分布及其移動對氣候的影響。
1.結合北京奧運圣火傳遞與氣候的四個故事,激發(fā)探究地理問題的興趣和動機,明確氣候的主要構成要素,掌握描述氣候特征方法,鍛煉圖文信息的提取能力和地理思維。
2.通過不同地理圖文資料的分析和北半球氣壓帶、風帶分布示意圖的繪制,提高地理圖文資料分析判斷、比較運用的能力,嘗試解決問題的探究能力,形成綜合分析問題的思維和事物之間存在普遍聯(lián)系的思想。
氣壓帶、風帶的分布和移動對氣候形成與分布的影響。
本節(jié)課從知識和能力角度看,知識綜合性強,內(nèi)容抽象,時空跨度大,離學生的生活實際比較遠,對空間思維能力要求比較高,比較難以理解和想象,對絕大部分學生來說很難,有距離感。
經(jīng)過反復研讀本節(jié)知識內(nèi)容,摸清學情,應用自己擅長的GIS技術,在教學設計中特別注意把握以下幾點。
1.融入生活情境,體味地理學習樂趣
選取四個故事,從生活的現(xiàn)象出發(fā),把遙遠的知識生活化,把理論的知識感知化,把抽象的知識具體化,激發(fā)學生求知的內(nèi)驅(qū)力。
2.創(chuàng)設自主學習, 提升地理思維能力
安排自主學習活動,要求學生結合氣溫曲線降水柱狀圖,描述四個城市的氣候特征;在北半球輪廓圖上繪制北半球三圈環(huán)流和氣壓帶、風帶示意圖,解釋四個城市氣候特征的形成原因。依據(jù)課標和學情合理整合教學內(nèi)容,拆分重難點。
3.應用現(xiàn)代技術,保證地理課堂效率
利用ArcGIS課件實時演示氣壓帶、風帶的分布及其移動對某一城市氣候的影響,把這種抽象的運動清晰、直觀、靈活地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有效地對課堂的生成做出及時的反應,是提升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和課堂活力的有力保證。
4.突出重點知識,關注過程落實結果
師生共同每分析完一種氣候的成因,隨即填寫相應的表格,做到重難點知識及時、準確地落實。
5.做好課堂預設,因材施教實施設計
針對授課對象是基礎比較好的學生,直接請學生繪制北半球氣壓帶、風帶分布示意圖,解釋氣候特征的形成原因,回歸故事使學生清楚的體會到在四個城市發(fā)生的故事符合當?shù)氐臍夂蛱卣?,氣候深刻地影響著人們的生產(chǎn)生活。這樣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求知探索能力,給學生更開闊的學習方向。
教學過程 圖表內(nèi)容及主要案例 教師預設 學生活動 設計目的導言2008年北京奧運圣火傳遞境外線路圖及城市奧運圣火傳遞與氣候的故事1﹒圣火暴雨中前行(吉隆坡﹒馬來西亞)2﹒圣火大雪中傳送(倫敦﹒英國)3﹒圣火夜間傳遞(馬斯喀特﹒阿曼)4﹒圣火因雨提前采集(雅典﹒希臘)從生活的現(xiàn)象出發(fā),降低知識的難度。閱讀故事材料,明確氣候的兩個主要構成要素——氣溫和降水。1﹒融入生活情境,激發(fā)地理積極思維地理知識融合于真實的背景,增強學生自信心,激發(fā)求知的內(nèi)驅(qū)力?;顒右?出示四城市氣溫曲線和降水柱狀圖(圖略)根據(jù)四個故事材料,結合氣溫曲線降水柱狀圖,描述四個城市的氣候特征。1﹒歸納氣溫和降水的特征,總結氣候的特征。2﹒明確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太陽輻射和大氣環(huán)流。2﹒創(chuàng)設自主學習,調(diào)動地理思維能力學生在探究活動中獲得圖文信息轉(zhuǎn)換和地理信息整合的能力,對現(xiàn)象的觀察和綜合分析能力?;顒佣o出北半球輪廓圖1﹒在北半球輪廓圖上繪制北半球三圈環(huán)流和氣壓帶、風帶。北半球氣壓帶、風帶分布示意圖極地東風帶赤道低壓帶盛行西風帶副極地低壓帶東北信風帶副熱帶高壓帶90°N 60°N 30°N 0°極地高壓帶2﹒分析四個城市氣候特征的形成原因。1﹒繪制北半球氣壓帶、風帶分布示意圖。2﹒結合四個城市的氣候特征,分小組討論這四種氣候類型的成因。3﹒應用現(xiàn)代技術,提升地理思維能力鍛煉學生對事物的觀察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提高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通過小組探究活動,發(fā)展合作學習、與人交往的能力。由淺入深,從單一氣壓帶影響的氣候到單一風帶影響的氣候,再到氣壓帶、風帶交替影響的氣候。整合教學內(nèi)容,拆分重難點知識,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利用ArcGIS課件把抽象的運動清晰、直觀、靈活地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可以對課堂的生成做出及時有效的反應?;顒尤俅纬鍪颈卑肭蜉喞獔D(見上圖)ArcGIS圖層顯示大氣環(huán)流對氣候的影響1﹒根據(jù)四個城市的地理位置,按照四個故事的排序解釋氣候成因。2﹒利用ArcGIS課件實時演示氣壓帶、風帶的分布及其移動對某一城市氣候的影響。每小組派代表到前面匯報。活動四出示氣壓帶風帶對氣候影響的表格氣壓帶、風帶 分布 氣流運動方向 氣流性質(zhì)極地高氣壓帶極地東風帶副極地低氣壓帶中緯西風帶副熱帶高氣壓帶東北信風帶赤道低氣壓帶北半球氣壓帶、風帶特征填寫相應的表格,及時落實重難點知識。共同總結,完成表格內(nèi)容。4﹒突出重點知識,形成正確地理思維落實知識,鍛煉學生歸納總結的能力,完善知識結構,形成正確的地理思維?;顒游宄鍪?008年北京奧運圣火傳遞境外線路圖回答奧運火炬途經(jīng)的馬達加斯加島具有的氣候類型。根據(jù)ArcGIS圖層顯示,分析影響氣候的因素,明確氣候是太陽輻射、大氣環(huán)流、下墊面性質(zhì)等因素綜合作用形成的。5﹒回歸生活實際,開發(fā)地理思維潛能學生從具體事例中受到思想啟迪,掌握思維方法,學會運用地理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結語在今天這四個故事中我們認識四種氣候類型,知道影響氣候的因素,除了大氣環(huán)流,還有太陽輻射、下墊面性質(zhì)、人類活動等,在這些因素綜合作用下形成了更復雜的氣候類型。我們也嘗試用地理思維探究氣候形成的規(guī)律,發(fā)現(xiàn)并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希望我們都會用地理學的獨特視角和思維方式,更好地認識生活、擁抱生活、感受生活!
附:本教學設計在中國六校聯(lián)盟北京賽區(qū)獲得最佳教學設計獎,課件在中國地理學會、《地理教育》雜志社聯(lián)合舉辦的第五屆“開拓杯”國家地理課件制作大賽評選活動中,榮獲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