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陜西師范大學附屬中學,陜西 西安710061)
?
高中信息技術多媒體模塊教學策略分析*
李靖
(陜西師范大學附屬中學,陜西 西安710061)
現(xiàn)代信息社會對人的信息素養(yǎng)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信息技術課堂是基礎教育中培養(yǎng)學生信息技術素養(yǎng)的重要陣地。然而,目前多數(shù)的信息技術課堂存在著就技術講技術,就知識講知識的情況,使課標難于落實。文章從學生學情角度出發(fā),設計測試卷、分析測試卷,并對學生的學習基礎和學習特點進行深入挖掘,提出高中多媒體教學策略,為高中信息技術教師分析教學對象和教學內容、制定教學策略提出了切實可行的方法。
高中信息技術;多媒體;教學策略
高中多媒體的教學主要圍繞著多媒體作品制作的基本過程、作品規(guī)劃與設計的原則、素材加工的方法(圖的加工、文本信息的選取與加工、動畫的構思與制作、聲音的處理等)以及作品的集成四方面展開。
通過教師的課堂教學,要讓學生體驗信息技術蘊含的文化內涵,辯證地認識信息技術對社會發(fā)展、科技進步和日常生活學習的影響。同時,要求學生能夠根據任務需求,選擇恰當?shù)墓ぞ哕浖幚矶嗝襟w信息,呈現(xiàn)主題表達創(chuàng)意。
然而高中多媒體模塊的教學,由于學生的特點不同,教學組織方式難以把握。多數(shù)教師要么按部就班地照本宣科,任務的設置過于簡單死板,要么脫離學生的實際基礎難以達成。如何才能夠讓盡可能多的學生掌握學習內容,完成學習目標呢?
教師除了要研究課標外,還需要進一步了解學生,設定更符學生學習實際的教學任務。因此,了解學生學習基礎和學習特點成為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所在。
1.問卷的設計
我們通過測試題和學習特點問卷來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測試題與學習特點問卷既是獨立的兩部分,又是統(tǒng)一的整體。測試題,分為知識型和應用型兩大類。學習特點問卷從學習能力、態(tài)度等5個維度對學生的學習特點進行測量。
首先,通過測試題按照學生的答題情況將學生分為不同的類別,然后分析不同類別學生在知識型和應用型問題的掌握情況,再結合問卷來分析不同類別學生的學習特點。
2.測試卷信度效度測評分析
(1)信度
根據高中學習策略制定學生測評試題,選取西安市某中學30名高一學生進行測評。同樣的學生時隔一個星期再測一次(只取一組學生兩次考試的最終成績)。兩次測驗分數(shù)的相關系數(shù)為再測信度,它能反映兩次測驗結構的一致性和穩(wěn)定程度,即穩(wěn)定系數(shù)(r)。
X1、X2是同一考生兩次測驗的分數(shù),X1’、X2’是兩次測驗的平均分數(shù),S1、S2是兩次測驗的標準差,N是考生人數(shù)。
在SPSS中計算再測信度。利用SPSS計算兩次測驗的相關性。第一次測試成績與第二次測試成績的相關系數(shù)為0.744且呈現(xiàn)顯著相關,學生在前后兩個不同的時間內接受同樣的試卷測試時,結果的差異較小,說明該試卷具有較高的穩(wěn)定性,能夠穩(wěn)定地反映出學生的實際水平。
(2)經驗效度
選取西安市教齡在10年以上的5名高中信息技術教師對試卷進行評測。測試卷從知識點覆蓋面來看,教師們普遍認為涵蓋主要內容,知識點的覆蓋面廣且難易程度適中,通過檢測能夠了解學生在前階段學習的知識掌握程度和技術應用水平的真實狀況。
圖1
五位教師難度值的平均數(shù)為0.52,而學生答題的總體難度值為0.50。說明學生實際成績比教師的估計稍理想。一般認為,試題的難度系數(shù)在0.3—0.7之間比較合適,整份試卷的平均難度系數(shù)最好掌握在0.5左右,所以這份試題的難度適中。另外,5位教師給出的區(qū)分度求平均值是0.54,大于0.4,說明教師們普遍認為該試題的區(qū)分度良好,可以反映試題對學生水平差異的鑒別能力。
3.測試卷發(fā)放
利用網絡問卷平臺,對西安市某中學120名高一學生進行測評,搜集數(shù)據并對樣本進行分析處理。
通過測試和實驗數(shù)據的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在學習本模塊時,顯現(xiàn)出群體性學習特征和學習習性。根據實驗數(shù)據的分析,我們將學生分為甲乙兩組。
1.群體性學習特點分析
(1)學生獨立意識強,有計劃意識
通過問卷的回答不難看出學生們具有較強的獨立意識。在遇到問題時,較師長(父母和老師)而言更愿意求教于同伴。他們做事情具有一定的計劃性,能夠按照計劃逐步實現(xiàn)目標。在抽取的120人中,僅有10人沒有自己的短期目標,71%的人能制定計劃并達成目標。
(2)注重方法學習,但乙組學習效果差需要教師引導
在調查中兩類學生均普遍認為學習的關鍵是方法和方式的掌握,尤其在甲組學生中的這種認識占到了70%以上。然而在查看學生試題部分的答題情況卻發(fā)現(xiàn),應用型問題的正確率不盡如人意。結合兩組學生本次測評成績,在考察學生學習方法和技能應用型的題目上,甲組學生的答對率總體優(yōu)于乙組學生。
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學生自身的智力條件和非智力因素之外,教師重難點的設置、教學的方式和案例的選擇都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3)生活中的知識遷移總體較好,甲組能夠較好地解決該類問題
多數(shù)學生認為學習的內容與現(xiàn)實生活有密切的聯(lián)系,在兩組學生中能夠學以致用的都達到了87%以上。但是在利用學習知識成功解決現(xiàn)實問題上,甲組比乙組學生高出近14個百分點。相比較而言,在具有相似或者相同的指導思想時,乙組學生解決問題的成功率較低,其選取的方法、操作的技能和執(zhí)行力等方面的表現(xiàn)較差。
(4)調查發(fā)現(xiàn)學生在遇到問題時的解決思路有明顯的差別
在遇到難題時,56.45%的乙組學生善于與同伴討論,尋求幫助,而一半以上的甲組學生更樂于自己思考去解決??梢钥闯鰞山M學生在處理問題時的學習傾向是不同的,乙組學生更愿意與人合作,團隊合作性更強,而甲組學生雖不排斥同伴的討論,但他們更加傾向于獨立分析問題的學習方式。比較而言,乙組學生更愿意聽從長輩(老師和父母)的學習建議。
(5)注意力集中,學習目的性強
48.39%的乙組學在學習的過程中生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擾,在獨立學習時經常出現(xiàn)偏離主題的情況。大部分的甲組學生注意力集中學習目標強,55.17%的學生會不經常偏離主題,他們在發(fā)現(xiàn)偏離后能盡快做出調整,34.48%的學生屬于高目標型,能保證在學習時不做其他無關的事情。學生的學習目的性和注意力是學習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是保障學生高效完成學習任務的前提。
從問卷調查中可以看到大部分的當代高中生獨立意識強,對自身的學習和發(fā)展有計劃、有目標,并具有一定的信息素養(yǎng)。
乙組學生:從主觀上能夠認識到學習方法的重要性,但方法的掌握和應用效果較差;具有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現(xiàn)實問題的意識,但由于缺少解決問題思路、方法或技能,而未能達成目標;在遇到問題時,他們雖然能夠獨立思考,但更善于尋求幫助,樂于與同伴合作。大部分這類學生學習目的性一般,在獨立學習時容易出現(xiàn)偏離主題或做其他事情,但發(fā)現(xiàn)后能返回原先的學習。信息技術的基本知識和技能掌握情況較好。
甲組學生:能夠認識到學習方法的重要性,并且能將方法遷移到實際的問題解決中;在遇到問題時,與討論合作比較而言更愿意獨立分析思考,能夠有計劃有步驟地實現(xiàn)目標。這類學生普遍學習目的性強自律較好,在獨立學習時不容易出現(xiàn)偏離主題的情況,即使出現(xiàn)也能返回到原先的學習中去。信息技術的基本知識和技能掌握情況較好,并能較為靈活地應用學科知識。
2.群體性學習前備情況分析
(1)甲組學生
知識型答題情況分析:對于知識類的四道題目,甲類學生的答對率均在53%以上,其中一題的答對率甚至高達91%(第19題)。整體來講,學生多媒體基礎知識掌握情況較好,對于圖和多媒體的集成的基礎知識掌握較好。
應用型答題情況分析:學生對于應用實踐類題目的答對率分別是:21題27.6%、18題31%、20題48.3%。
反應出甲組學生雖然基礎知識掌握牢固,但利用技術手段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較差。具體表現(xiàn)在:雖然了解幻燈片設計和制作的原則(19題),但是對幻燈片中音頻文件播放設置(21題)卻不明確,細節(jié)方面不夠注意,幻燈片中文字提煉總結(20題)的能力明顯不足。再如學生對圖的概念(16題答對率81%)和圖的處理工具(17題答對率72%)比較了解,但是在綜合運用圖的知識和圖的處理工具解決圖的合成問題(18題)上卻顯得不知所措。
(2)乙組學生
知識型答題情況分析:16題答對率50%,17題答對率61%,19題答對率72%,22題答對率41%,可以看出乙組學生對基本知識掌握仍存在問題:如概念不清,22題錯誤選項集中在c選項,對超鏈接的對象不清晰。對圖的基本知識易混淆,如16題有一半的學生未能掌握圖的概念、特點和存儲方式。
應用型答題情況分析:應用類型的題目21題答對率為11.3%,18題為25.8%,20題為24.2%。
乙組學生應用和操作能力較差,缺乏總結提煉的意識和方法。關于幻燈片中音樂的播放(21題),有62%的人選擇錯誤選項B,可以推斷出學生審題不夠細致。需在平時操作訓練中培養(yǎng)學生關注細節(jié)的能力。在圖的合成中(18題),有兩個層次需要考慮:真實性和藝術性,中心位置是構圖問題屬于藝術性,而題目的側重為“與背景的融合”是真實性問題。學生在學習中可能將這兩個層次的問題混為一談,導致這道題目出現(xiàn)問題。學生在學習中較少具有總結提煉的意識(20題),同時也缺少提煉的方法。
3.針對群體差異確定教學目標和內容
甲組類型的學生群體基礎知識掌握牢固、基本技能較好,但利用技術手段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較差;乙組類型的學生基礎知識掌握一般,不夠關注細節(jié),應用和操作能力較差。
(1)甲組教學目標
能夠準確地說出多媒體的基本概念,以及制作多媒體作品的一般過程,歸納多媒體作品的需求分析、規(guī)劃設計的方法;并能運用該方法對多媒體作品進行分析和設計;在制作多媒體作品時,具有對制作軟件的選擇與評價意識,總結不同軟件的功能特點;并能根據具體情況做出工具的選擇,高效地完成制作;熟練掌握多媒體作品素材制作合成的基本方法,能夠根據實際需求制定設計方案,選用合適的組織和表達形式制作合成多媒體作品;提高學生對多媒體作品的鑒賞能力;養(yǎng)成提煉意識,并根據布局需要對文本信息進行提煉和加工;總結圖的特點和存儲方式,掌握藝術處理的原則與方法,并熟練地運用原則和工具創(chuàng)造性地處理圖像;能發(fā)現(xiàn)并總結出音頻在多媒體中的作用;在多媒體作品中合乎規(guī)范地使用工具控制音頻的播放,能根據表現(xiàn)主題恰當?shù)剡x擇音頻。
(2)乙組教學目標
說出多媒體的基本概念,以及制作多媒體作品的一般過程,多媒體作品的需求分析、規(guī)劃設計的方法,并能運用該方法對多媒體作品進行分析;在制作多媒體作品時,關注不同軟件的功能特點,并能使用一種工具有目的地完成作品的制作;掌握多媒體作品素材制作合成的基本方法,能夠制定設計方案,模仿多媒體作品的制作合成;養(yǎng)成提煉意識,嘗試運用提煉方法對文本信息進行提煉和加工;說出圖的特點和存儲方式,掌握藝術處理的原則與方法,運用原則和使用工具實現(xiàn)圖像的處理;能列舉出音頻在多媒體中的作用,能使用工具控制音頻在多媒體作品中的播放。
對甲組類型的學生,在鞏固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注重指導學生將多媒體的設計原則應用于作品制作的過程,在方法講授時除了就方法講方法外,還需要結合案例展開教學活動,強調有目的地利用技術手段實現(xiàn)設計目標。如:控制幻燈片的停止與播放、圖的真實性與藝術性的關系、圖的加工中根據具體實際選擇工具、文字的提煉與表達方法等。
乙組學生基礎知識掌握一般,應用和操作能力較差不夠關注細節(jié)。在教學中,教師除了關注基礎知識的講授之外,還需通過案例的教學教給學生做事方法,提高學生應用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細致程度和總結提煉的意識。
在同一個教學班中,教師可采用以案例為引導、以任務為驅動的分層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的關鍵是,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特點,選擇恰當?shù)陌咐?,設定不同的任務目標,促使不同層次學生都能獲得發(fā)展,達成學習目標?;镜慕虒W模式為圖2所示。
在圖2的處理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以案例任務為導入,引導學生對案例圖進行分析,講解技巧以及工具使用方法,對不同學習特點的學生在各個階段提出不同的學習任務。
圖2
第一步,應用型案例呈現(xiàn)
應用型案例以一個汽車的海報設計作為引導,激發(fā)學生興趣,了解Photoshop的作用。
第二步,剖析案例
問題如下:
合成圖是由幾部分組成的?
在設計合成海報構圖時,如何讓圖在視覺呈現(xiàn)上較為真實?
在選擇原始圖時應該注意什么?
在合成時,采用哪些工具方法能做到幾個部分的融合?
教師同時下發(fā)問題和資源材料,為學習者提供相應的支持和引導。
要求:甲類學生能回答并總結出構圖的方法原則;學會幾種摳圖工具的使用,了解它們的適用情況;乙類學生能思考問題并嘗試回答;了解摳圖工具的使用。
教師總結以及操作演示:總結圖設計的原則和注意問題,演示選框、套鎖、魔術棒的使用方法和適用范圍。
第三步:任務布置
甲類學生:主題不限,設計一個具有藝術美感的海報(創(chuàng)新目標)以劣構問題呈現(xiàn),任務的結果具有開放性。
乙類學生:提供兩張圖片背景、前景,將其合成為一張圖片(模仿要求),以良構問題呈現(xiàn),并設置有較多的細節(jié)要求。
教有定法,教又無定法。第一個“法”指的是教師的教學必須遵循學生認識世界的一般規(guī)律。第二個“法”指的是教學的具體方法。由于教學內容不同、學生的背景不同、學習基礎不同、學習習慣不同,教師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尋求出最恰當?shù)姆椒ā?/p>
[1]百度文庫.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介紹[DB/OL]. http://wenku.baidu.com/view9923e54ae45c3b3567ec8b49. html?re=view.
[2]劉新平,劉存?zhèn)b.教育統(tǒng)計與測評導論[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31-32.
(編輯:李曉萍)
G434
A
1673-8454(2016)10-0052-04
2015年陜西省中小學幼兒園學科帶頭人培養(yǎng)計劃專項研究課題“基于學情差異的高中信息技術課有效教學”(項目編號:XDKT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