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姝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100000)
當代華語電影聲音設計的藝術魅力
——以電影《催眠大師》為例
韓姝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100000)
電影、音樂劇、話劇是表現聲音設計的主要渠道。一個電影的成功與否與此部電影的背景音效,聲音設計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本文通過對電影《催眠大師》音效設計方面的解析,找出整部電影聲音設計的特點以及主要聲音元素,總結近年來華語影片聲音設計方面的趨勢,并且在華語影片聲音技術方面的發(fā)展前景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議。
聲音設計;音效;全景聲;音樂元素
聲音設計涉及到電影的方方面面,比如故事情節(jié)、人物性格、對白、情緒、環(huán)境等。好的聲音設計會使觀眾產生共鳴,使觀眾通過完整且下意識的方式,感受到一個可信的生活體驗?!洞呙叽髱煛肥且徊客评響乙善v的是一個催眠師跟一個患者之間兩個人角色互換,治療與被治療的故事。影片里許多場景是在一個相對封閉的空間,大部分觀眾或許都沒有過催眠或被催眠的經歷,要讓觀眾在相對簡單的場景中不感到乏味,就要在電影的聲音設計上下功夫。所以這部影片中聲音設計背景音效方面較其他華語電影有顯著的特點。
杜比全景聲(Dolby Atmos)是杜比實驗室于2012發(fā)布的全新音頻平臺,是通過更加自然真實的音效為電影觀眾帶來全新聆聽體驗,營造出電影創(chuàng)作者所形容的“聲音虛擬現實”?!洞呙叽髱煛分惺褂昧硕疟热盎煲?,使得影片中某一場景,某一細節(jié)的定位變得精確無比。例如在電影00:23:16時,電影的情節(jié)是天花板上的彈珠聲,彈珠聲在二樓,所以聲音發(fā)出的位置是在頭頂部,彈珠滾動的聲音由遠及近,非常清晰,非常有層次感。另外,聲道的不同也會使人得聽覺感受不同,可以從聲音的發(fā)出的位置感知電影中想要表達的地點、情節(jié)等。例如在電影01:12:27時,電影的場景是下雨。但是聲音的制作讓觀眾感受到雨是從頭頂上下來的,甚至可以打在身上的感覺。場景是天花板上在下雨,這場雨延續(xù)時間很長,前半段一直在下雨,這時徐瑞寧一開門,雨比原來更大。小雨和大雨,在視覺上差別不大,只能看到稀疏和細密,但是運用全景聲之后聽覺就有了差異。密度是一樣的,聲音的大小是一樣的,只是徐瑞寧在開門以后在天花板上加了更多雨的音效,這樣觀眾會覺得徐一開門,嘩,一盆水掉下來的感覺。如果是單純的覺得雨就是電影里的雨,就很難讓觀眾產生共鳴。
從感官上來說,觀眾看到畫面,知道故事發(fā)生的情節(jié),但如果看不到的畫面,就無法知道故事發(fā)生的情節(jié),這是視覺的局限性。但是聲音是立體的,它是全方位全空間性的,所以聲音其實比視覺更能讓人覺得身臨其境,這也是聲音最大的魅力所在。而全景聲走入華語大片,實現的便是以立體的聲效打破空間的局限性。
《催眠大師》這部電影音效的第二大特點是電影中音效的音樂化設計,這也是本片聲音設計方面非常顯著的特色。整部電影的細節(jié)在音效這方面都有所體現。這些音效聽起來有的可能并不真實,但是如果我們能走進角色本身,體會到角色人物的環(huán)境,就會接納這些音效。一直以來,音效與音樂都在電影中履行著各自不同的職能。然而,若想在電影聲音后期制作中實現新的突破,就必須嘗試打破一個長久以來模糊的界限,就是音效與音樂的融合。
例如在電影剛開始00:03:58時,年輕女子打開門之前的音樂,顯得恐怖而緊張。觀眾在觀看的時候會因緊張恐怖的音樂集中注意力,同時也會因為越來越強的頻段感受到即將發(fā)生的情節(jié),即門在最后會被打開。緊張而強烈的音樂會預示年輕女子的憤怒和急迫。又如在電影00:43:50時任小妍第一次進入催眠過程,由現實轉換夢境的音效,具有非常明顯的音樂化,當時任小妍進入到催眠場景中,是在一個廢墟里,刮著風,飄著黑色的灰燼。這時時鐘的嘀嗒聲起到了節(jié)奏的作用,而在后面的場景里,風隨著任小妍的往前走而從上方吹到了后邊,整個聲音是流動起來的。
在音效制作中,通過調節(jié)聲音素材的頻響,空間,節(jié)奏與環(huán)繞聲的合理分配,使開門聲,腳步聲,雨滴聲等都具有一定的節(jié)奏和樂性。很多段落觀影者甚至區(qū)別不出哪些聲音是音樂,哪些聲音是音效。聲音既配合好了導演的創(chuàng)作意圖,又實現了導演對影片風格,節(jié)奏上的要求,同時深度刻畫劇中人物表演,通過對白與動效的樂性化使用,讓人物更為突出,更加能貼近觀眾,抓住觀眾,進而達到以對白,動效為主,環(huán)境聲,效果聲,音樂與之融合,充分烘托并營造一個既真實又荒誕,層次清晰且極具戲劇張力的彩色的聲音世界。
現今各類優(yōu)秀的中外電影作品層出不窮,盡管電影類型各異,但還是能讓人感覺到電影聲音已越來越呈現出某些顯著的特點,這都使我們思考,未來電影聲音藝術創(chuàng)作的發(fā)展趨勢是什么?
電影的聲音設計創(chuàng)作的趨勢之一就是多元化。近年來,華語電影事業(yè)正蓬蓬勃勃地發(fā)展起來,影片的聲音藝術質量和技術水準均越來越高。錄音制作以立體聲制作為主,而立體聲制作將以數字聲為主,聲音創(chuàng)作和制作將越來越注重細節(jié)聲音以便能最大限度的發(fā)揮出數字多聲道立體聲的聲音效果等。
電影聲音設計創(chuàng)作的趨勢之二是數字化,當前,世界電影正置身于數字化的革命當中,數字技術使電影藝術家終于獲得了更大的聲畫創(chuàng)作能力,使得電影藝術創(chuàng)作變得更直觀、更自由和更具有人性化。電影的制作技術發(fā)展至今,電影語言已經越來越多地由數字技術、電腦特技等非同期技術手法來補充,華語影片在好萊塢的影響下,高科技的滲透正呈現一種不可思議的想象力,滿足觀眾的欣賞欲望和要求。
綜上所述,沿著電影聲音發(fā)展的軌跡,我們可以看到,電影技術正在改變著人們的創(chuàng)作思維。我們不僅需要了解各國電影聲音創(chuàng)作的共同特點,更需要了解電影中錄音技術,聲音設計理念的最新走向。電影聲音藝術創(chuàng)作的未來發(fā)展趨勢及其在全球化語境下的藝術特征是聲音的多元化和數字化。華語電影正在緊跟時代的潮流,電影中的藝術和技術元素相互吸收和滋長。它們都是為電影服務、為觀眾服務的。新的華語電影聲音的設計既包含了對電影聲音的精心制作,也包括了對一切具有可能性的聲音元素的開發(fā),有了這種趨勢,相信華語電影的聲音設計會在今后的制作中更加具有生命力和創(chuàng)造力。
[1]《聲音設計》(美)索南夏因 著 浙江大學出版社 2007
[2]《當代電影中的音樂化聲音設計》(英))K.J.唐納力著.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3
[3]《影視聲音造型藝術論》魏南江 著 中國電影出版社 2008
J905
A
1671-864X(2016)08-0206-01
韓姝(1991-),女,河南省南陽市,中國地質大學,研究生,音樂表演。